萧峰的南院大王,揭露了辽国特殊的汉地治理政策!_北魏_拓拔_大王

萧峰是如何当上南院大王的?

说起气冲霄汉的萧峰,要讲的故事太多太多。但能和历史上如雷贯耳的豪杰相识,亦不失萧峰人生的乐趣。话说那一日萧峰带着眼瞎的阿紫,在重峦叠嶂的长白山打猎。忽然一阵咆哮从背后想起,听到声音的萧峰心中大喜,今日果然不虚此行。

随心猛虎带风地猛扑过来,萧峰用了八分力掌劈猛虎额头。却没曾想猛虎只是摇晃了下,正当它再次发动攻击时。不远处传来口吐女真话的汉子,一行人大约有十来人。瞅见萧峰第二掌劈死了猛虎,为首腰间系着虎皮的汉子,透露出不服输的倔强,用手中的铁叉痛死了另一头猛虎。

——大侠萧峰

也许是英雄惺惺相惜,又或者是不打不相识。同为杀虎英雄的两人互相介绍自己,得知对方是女真族人完颜阿骨打。后来萧峰随他去女真族做客。过了两日在其盛情邀约下,萧峰加入了抓熊的狩猎活动。通过观察树皮的抓痕,以及搜寻到的熊粪分析,翻过眼前的山岭,即能进去黑熊的活动区域。

就在他们加快步伐时,林子深处飘来羞涩难懂的契丹话。辽、金世仇妇孺皆知,于是一场血战在所难免。此时的萧峰是左右为难,按祖籍他该帮契丹人,按心肠他该助女真人。犹豫不决之际,一支羽箭夺走了女真老者的性命。摆兵布阵有一招叫擒贼先擒王,打掉敌人的指挥系统,是最简单高效的计策。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就是在1939年被杨成武的迫击炮轰炸其指挥部殒命的。十万火急之下,萧峰俘虏了辽军的头领。这才平息了双方的战斗,最好他又担保放走了辽军头目。

展开全文

——辽道宗耶律洪基「生1032年9月14日,卒1101年2月12日」

对于辽金世仇的印象,不得不提神鸟海东青。据了解它是东北最厉害的猛禽,体重可达6公斤,身高一米左右,翼展有两米多。辽国历代皇帝每年春季,都会摆驾松花江放飞海东青,它捕获到的头只天鹅,辽帝会摆宴席庆贺,这就是隆重的头鹅宴由来。并且辽代设置有障鹰官,专门勒索女真人手里的海东青。当初完颜阿骨打起兵的标志,就是把障鹰官斩首祭旗。当然一只鸟不能为辽覆灭担责,辽国对于女真人的压迫,还体现在每逢使者赴女真人聚居地,都会无耻的要求女真族女子侍寝,不论是否婚嫁一律强迫。

说完题外话海东青,现在言归正传。约摸着半个月后,那个头目派遣人找到萧峰,并带他去了辽军的营帐,这才获悉所救之人是辽国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两人推杯换盏时,卫士急忙进帐奏:“留守京城的南院大王犯上作乱,自皇太后以下皆沦为囚犯。”接到奏报的耶律洪基脸色大变,当即率领身旁的御林军回朝。凭借绝世武功降龙十八掌,萧峰顺利帮耶律洪基平叛成功。事后获封南院大王,统领大辽十万兵马。

辽国的南院大王制度怪在哪?

细论起来南院大王,是辽代官制的特色。作为拥有燕云十六州的辽国,故而治理起来的难度很大。游牧民族是逐水草而居,农耕民族是定居一处。为此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天赞元年的十月,他别出心裁把迭剌部一分为二:斜涅赤为北院夷离堇,绾思为南院夷离堇。所谓的南院夷里堇,指的就是南院大王。

辽太宗会同元年十一月,后晋石敬瑭遣使者赵莹,送来燕云十六州的户籍等资料。龙心大悦的辽太宗下诏,临潢府为上京、幽州为南京,南京改为东京。并为提高治理汉地的需要,将南、北院夷里堇擢升为南、北院大王。到此辽国的的特殊官制形成,在游牧民族的区域实行国制,在燕云十六州的汉地实行汉制。

——辽国疆域图

但与《天龙八部》不同之处在于,南院大王并无兵权。详细的情况是,辽世宗大同元年,在北院大王下设立北枢密院,次年亦在南院大王下设置南枢密院。北枢密院的办公地点在皇宫的北面故名之,主要掌管兵机、武銓、群牧,所有的契丹军马都归它管理。至于南枢密院主要的业务是,文铨、部族、丁赋等,顾名思义南枢密院的工作是收税和民政。

承前启后的北魏制度

凡是好的制度一定能找到雏形,北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横亘在我国北方的强国。其地盘之大,南扩华北平原,北占塞北草原。情形和辽国极为相似。昭成皇帝拓拔什翼健时,有很多的游牧民族前来归附。人数多的部族首领自称酋长,势单力薄的部落领头被呼为庶长。在此种严峻的形势下,昭成帝把他们分北、南两部治理,其弟拓跋孤管理北部,其子拓拔实君统辖南部,二人的官职名为大人。

虽然辽太宗和昭成帝,都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稳固统治,但前者是自觉自愿的,后者有点被逼迫的感觉!首先来讲一讲拓拔实君的前世今生,他是昭成皇帝的庶长子。从小即表现出痴呆的毛病,后来前秦苻坚命部将苻洛攻打北魏,为了暂避锋芒昭成帝一面派遣刘库仁阻击在子岭,而他本人携带妻儿翻越阴山躲藏在漠北。

——北魏疆域图

随着淝水之战的失利,苻坚把苻洛打北魏的部队撤走。昭成帝才等到机会重回云中,可悲的是昭成帝由此卧床不起。作为庶长子的拓拔实君并无继位的希望,但受到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他良知泯灭的杀掉了兄弟姐妹。最后因作恶多端,在长安死于苻坚之手。

说完北魏的首任南部大人拓拔实君,现在来叙说首任北部大人拓拔孤的事迹。拓跋孤是平文皇帝的四子,幼时即载歌载舞有才艺。拓拔翳槐之前元年暴发内乱,拓跋孤作为拓拔翳槐的四弟,一直在平叛的前线指挥作战。而昭成皇帝栖息在襄国,他直到拓跋翳槐死都没回。其死前留下遗命,只有拥戴昭成皇帝,北魏才能逢凶化吉。但世人多瞧不起他,反而选择拥护拓拔孤承继大统。

苻坚「生338年,卒385年10月16日」

深明大义的拓拔孤亲自赶往邺郡,尊奉昭成皇帝掌管北魏。事后出于感激把领土分了一半给拓拔孤,由此也能看出拓拔孤和拓拔实君的势力之强,估计就是忌惮他二人才把归附的游牧民族一分为二,分别让二人管理!

综上所述,不论是南院大王,还是北魏的分而治之,只要对稳定政权能起作用,那就必须使用它,毕竟强盛的国家,需要好的制度维持。在古代人治的社会,若全靠个人定力则会乱套,因此拥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至关重要!

——END——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