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华野的老首长逝世,张震泪流满面:将来谁能送我啊_部队_野战军_战役

1995年7月22日,正在忙碌中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桌案上的内线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听到里面传出的消息时,顿时就愣住了:曾与他并肩作战的陈士榘同志刚刚因病逝世了。

想当年,他和陈士榘与宋时轮、张爱萍,一起被誉为华东野战军四大座参,如今宋时轮上将已经逝世多年,余下他们三人之中,他的资历要长于张爱萍,陈士榘既是他的老领导,又是他亲密的战友。

张震

想到这里,张震将军不禁泪流满面,随即说道:“华野的老首长都走了,将来谁能送我啊!”

斯人已逝,张震将军的思绪,逐渐回到了当年,回到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的岁月

陈士榘

革命战友,争相入党

展开全文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在孙中山先生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发起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史称“国民大革命”运动。

彼时,陈士榘和张震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他们痛恨万恶的旧社会,所以便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然而就在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之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悍然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逐渐破裂。

秋收起义

事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紧急会议,决定实施以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号召全党以及全国人民继续战斗。

同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江西交界处发动秋收起义。原定计划是要夺取长沙作为根据地,于是,起义部队先后两次发动了攻取长沙的战役。

当时,陈士榘是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的一员,而张震是平江工农义勇队的成员。为了便于全权指挥,他们都被编入了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

陈士榘

两人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性子,打起仗来十分勇猛。不过年轻人比较气盛,谁也不服谁。

按照原定计划,工农红军的三个团分别从驻地出发,在长沙城下会师,一举夺下那里。但是意外的是,第一团出师不利,在半路受到伏击,全团损失惨重。

在这场伏击战中,陈士榘和张震虽然作战勇猛,但是在敌人的重火力下,他们只能边打边谈,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一仗,两人才彻底摒弃成见,建立起了过命的革命友谊。

井冈山

长沙战役受挫后,两人互相扶持,跟随部队转战文家市。随后,又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一起上了井冈山,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行军途中,部队在三湾接受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从那以后,基层党组织开始在起义军中发展起来。

陈士榘成为部队中第一批党员,而张震则不幸落选。他感到非常沮丧,生活也没有动力了,陈士榘不忍好友颓废,趁机开导道:“你的年龄还小,等你的思想成熟了,我亲自当你的入党介绍人。”

张震

听到陈士榘的话后,张震逐渐恢复了精神。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快成长起来,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经过长期的努力,张震很快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然后在半年的时间内,成功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比较遗憾的是,受蒋介石不断发动围剿战役的影响,陈士榘跟随部队已经开往前线,也没有能成为张震的入党介绍人。

陈士榘

长征道路,友谊加深

在入党以后,张震也投入到了反围剿的战斗中去。他打起仗来十分勇猛,身上留下了十余处伤疤,甚至有两次身受重伤,他的一只脚都踏进了鬼门关,但是凭借着顽强的求生意识,他还是挺了过来。

陈士榘知道后,将他大骂一顿,告诉他打仗要讲究技巧,要学会以智取胜,不能总靠蛮力取胜,为了向张震证明这一真理,陈士榘身体力行,打算亲自为王震示范一次。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长征,途中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四渡赤水后,把敌人暂时甩到身后。为了掩护红军主力进军云南,毛主席决定让红一方面军佯攻贵阳,把敌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行军

在这场战斗中,中央领导要求先拿下贵阳附近的定番,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彼时,定番作为贵阳的屏障,敌人深知这座城池的重要性,所以早已在此布下重兵。陈士榘领了攻坚的任务后,便开始思索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夺取定番县城。

经过彻夜的观察,他发现定番城防守森严,守军也是非常的多。当时,他灵机一动,很快便计上心来,他让传令兵高高举起“青天白日旗”,然后大摇大摆向定番城进发。

陈士榘

陈士榘的这番举动,不仅迷惑了敌人的侦察机,也让定番守军上了当。他们打着“欢迎中央军”的旗号,逐渐放松警惕。

直到我军兵临城下,他们才发现这是陈士榘的伪装部队,然而此刻一切都为时已晚,陈士榘兵不血刃,拿下了定番城。从那以后,陈士榘就成了张震的学习对象。

部队抵达陕北后,陈士榘和张震再次被分配进同一支部队,陈士榘任红4师的参谋长,而张震则担任起红4师第12团参谋长,两人的职责十分相似,而张震也在陈士榘的帮助下,逐渐独当一面。

张震

在担任团参谋长的时候,张震曾做了一件大事。当时,第12团在环县与东北军对峙。张震利用这个机会,向东北军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理念,发动人民群众,游说东北军官兵,提出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陈士榘知道后,十分高兴,曾经横冲直撞的毛头小子,已经成长为一位成熟的革命战士。

陈士榘

多年征战,默契配合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陈士榘和张震一同前往山西,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两人一软一硬,搭配的非常默契。

同年九月,陈士榘率部进入平型关,经过一系列的谋划,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八路军出师以来的首场大胜,并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国人坚持抗战的决心。

而张震那边也没有闲着,他在山西地区广交朋友,积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宣传我党的抗战思想,出色地完成了上级领导交代的任务。

陈士榘

后来,陈士榘率部转战山东,张震也被调往河南,两人分别之际,陈士榘嘱咐张震,无论战事多么紧张,都不要落下学习进步的想法。

张震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豫东地区一边组织部队开展游击作战,一边继续学习进步,加强自身的指挥能力。

三年以后,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组织军队进犯豫皖苏便去,张震协助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指挥部队,进行了长达三个多月的顽强抵抗,粉碎了国民党瓦解新四军的图谋,保护了苏北与山东的根据地安全。

张震、彭雪枫

正是因为张震,彭雪枫等人的出色表现,才大大减轻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压力,让陈士榘可以放开手脚,专心对付山东地区侵华日军。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人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蒋介石却悍然发动内战,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战士们不得不再次奔赴战场。

1946年底,陈士榘指挥华东野战军发起宿北战役,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军,而张震也率部参与到这场战役之中,他全力执行陈士榘的各项指令,完美配合华东野战军打赢了这场战役。

张震、陈士榘

数月以后,张震率领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在盐城一带阻击支援鲁南的国民党军,保证鲁南战役顺利进行。

仅仅是这一战,我军就歼灭了国民党两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大约五万余人),刷新了解放战争以来,单场歼灭敌人最多的纪录,从整体上扭转了整个华东战场的大局。

此战之后,陈士榘直接向军委申请调令,要求将张震从华中野战军调到华东野战军,让他担任第2纵队的副司令员。

张震

当时,在华东野战军内部,有许多人对张震的晋升很不服气,只是碍于陈士榘的面子不好说些什么。

就连张震自己也很难过,他不愿被人看做是关系户,而陈士榘却告诉他,在战场上,只有实力才能说服一切。

在接下来的孟良崮战役中,张震指挥第2纵队顽强抵抗国民党的增援部队,为华野的主攻部队争取时间。

孟良崮战役

事后,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战,华东野战军的六个纵队将七十四师围困在孟良崮地区,蒋介石听闻王牌部队被围,亲自飞往徐州督战,并严令各部迅速增援孟良崮。

然而,解放军势如破竹,敌军败局已定,最终,七十四师被全歼,中将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地区的攻势被彻底瓦解。

张震在这场战役中证明了自己,同时也证明了陈士榘的眼光没有错!

不久后,陈士榘调离华野,张震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华野的下一任参谋长。

各自发展,忽闻噩耗

新中国建国后,两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又开始为国家的发展忙碌起来。陈士磲投身于教育行业,为国防建设培育人才,而张震则奔赴南方,组织部队解放台湾,后来因为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张震奉命入朝作战,继续保家卫国。

两位老将都在国家的发展呕心沥血,虽然多年未曾相见,但是彼此之间还总是有着一丝挂念。

1958年,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郑州铁路大桥被冲垮,南北交通中断,陈士榘临危受命,担任总指挥,要在黄河上搭建一座浮桥。

陈士榘

但是,现实情况是黄河两岸泥泞不堪,汽车根本无法开到河边,搭建的器材只能卸在数百米外的地上,然后由战士们用人力推到水边。而且由于黄河水势太大的影响,浮桥刚搭起来就会被冲垮。

彼时,苏联的一位水利专家感叹:在这种情况下,三天内架起一座浮桥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陈士榘偏偏就做到了!他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指挥舟桥部队,架起了一条3000米长的通道,打通了南北交通!

由于陈士榘出色的表现,党中央看到了他的能力。于是,接下来将一份至关重要的任务交给了他。

陈士榘

朝鲜战争以后,面对美国的核武器威胁,为了确保我国能获得和平的发展环境,党中央做出了制造导弹的战略决策。与此同时,导弹试验靶场建设也提上了日程。

陈士榘奉命组建特种工程指挥部,代号“7169”,从此之后,他便将根扎在了荒漠的大戈壁上。

这里的环境极其恶劣,经常出现高温天气,挑战人的身体极限,偶尔还会刮起狂风,将黄沙卷起,吹得的天昏地暗,完全无法看清人影。

陈士榘

在这片地区,食物和淡水极其短缺,饭菜上经常会盖着一层沙土。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陈士榘率领施工部队,开始了这项伟大的工程。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艰苦奋斗,陈士榘终于向中央领导交出了一个合格的导弹实验靶场。

这个靶场共有41个厂区,2556个建筑物,包括特种营房、机场、铁路、公路、电力、通信等多种设备,为我国的导弹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年以后,我国第一枚用国产燃料制造的导弹成功发射,紧接着在罗布泊,我国成功试爆了首颗原子弹!

张爱萍、张震、陈士榘、宋时轮

中国人民彻底扬眉吐气了!在国家庆祝晚会上,毛主席紧紧握住陈士榘的手说:祝贺你们,你们做窝,他们下蛋,你们都立了大功!

当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军委组成了见学团,前往大漠学习两弹知识。巧合的是,张震也在这次的见学团里。这次见学团的领导里面,宋时轮、陈士榘、张震、张爱萍都曾在华野担任过参谋长。

曾经叱咤华野的“四军师”再度聚首,虽然鬓上添了华发,但是老战友在一起还是非常开心。想当年,他们端着小米加步枪去跟敌人拼命,现在,我们有了原子弹,谁也不敢小瞧我们了。

张震

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浮沉,故人接连没入历史烟云,谁还曾记得当年意气风发,并肩作战的模样?

1991年,华野的老首长宋时轮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1995年,华野的老参谋长陈士榘也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两位老战友的相继离世,让张震的内心极为悲痛,在送走陈士榘以后,他不禁流泪感叹:“我把华野的老首长都送走了,将来又有谁来送我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