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有幸被摄影术留下照片的历史名人:您“熟悉”哪个?_盖尔_暗箱_照片

来源:世界风情画(ID:finkeeper)

作者:妤妤姐

摄影术的发明和绘画关系密切。早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就学会了使用暗箱通过观察投射到纸面、布面上的物体影像来绘画的技术。这就是照相机的原形——暗箱相机。它提供了一种快捷方式测量物体或场景的长度和角度,令画家们可以更快速地把握要绘制的情景细节。

而暗箱相机的发明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意大利艺术巨匠——达·芬奇。尔后的数百年里,暗箱相机被进一步改造。例如,1676年,阿道夫大学数学教授休士伦在他的《试验与好奇》一书中,主张在一个暗箱中加入一块45度角的反光镜,在暗箱上放一块透明玻璃,玻璃上可以放上半透明的油纸,可以用来绘画。这便令画家描摹更为高效。

到19世纪初,暗箱的发展已成潮流,正象现代的照相机一样,各种各样的暗箱遍及欧洲及世界各地。然而,如何使暗箱能够省却画家的案牍劳形,以致“所见即所得”呢?这还有赖化学的发展。

展开全文

这时,一位兼具美术家和化学家头衔的科学巨匠,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为“从绘画到摄影”的长路铺就了最关键的路石——显影剂。达盖尔1787年11月18日生于法国法兰西岛瓦勒德瓦兹省。他学过建筑,戏剧设计和全景绘画,尤其擅长舞台幻境制作,也因此声誉卓著。

30多岁的时候,他设计了“西洋镜”,它是一幅全景图画,以特别的灯光效果表现出来。后来,他发现用这种技术绘制的画面会越来越模糊,于是他又发明了一种能够将光线重新聚焦于一点的光学装置——“聚光灯”。他在干这一行的时候,他开始对研制一种不需要刷子或油漆便可自动再现世界情景的机器感兴趣。他对这种设备进行了研究,并把它命名为“自动照相装置”。从那时起,他就一直在努力发展照相机。

1827年,达盖尔遇见了一生中的挚友、事业上的伙伴——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尼埃普斯是真正照下“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的风景》的人。尼埃普斯也是第一个发现“显影剂”的人。

早在1816年,尼埃普斯便利用沥青涂布的感光板晒制出晒版画,也开始试验用玻璃、石板、铁板、锡板等涂上沥青,装在黑盒子后面作为感光板,黑盒子对准阳光下的景物,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景物反射出来的光线通过镜头进入到黑盒子,照射到黑盒子后面的沥青上,光线强的地方沥青变硬。然后再把这个感光板浸泡在熏衣草的汁液里,这种汁液就把照射过阳光的部分沥青溶解掉,晒过的地方的沥青留下来,图像就显现出来了。

只不过,尼埃普斯摄影法费时漫长,光“曝光”便要花费8个小时,“冲洗”又要花费数天时间。因此,1816年摄下的《窗外的风景》并不能快速复制。这是尼埃普斯头疼的问题。而达盖尔有较充裕的经费,又有更好的暗箱制作水平,两人便开始了合作。在合作时,他们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新的照相法在一天天地成熟起来。但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833年7月5日,尼埃普斯因病在巴黎辞世,享年68岁。这不幸的事实几乎将达盖尔摧垮,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思冥想之后,他还是冷静下来,继续实验工作。

1837年达盖尔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 摄影术 (银版摄影术)。终于取得了成功! 达盖尔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摄影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让一块表面上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蒸以水银蒸气,并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这种方法便被称为“银版法”。

银版法的具体步骤为:

1、准备一块镀有薄银的铜板;

2、洗净,抛光;

3、置入装有碘溶液或碘晶体的小箱内,碘蒸气与银发生反应,生成碘化银。时间是30分钟;

4、转入暗盒;

5、暗盒一起放入暗箱进行拍摄,时间是15~30分钟。在光线的作用下,碘化银依光线的强6、弱还原为不同密度的金属银,形成“潜影”;

7、先以水银(汞)蒸汽显影;

8、再放入浓热食盐溶液中,通过氯化钠的作用,即“定影”;

9、水洗,晾干。

这样就得到一幅由霜白色的汞合金形成的影像。

于是,1839年达盖尔申请了摄影术的专利,从此摄影成为了我们留下影像记忆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现代文化图像化、数字化的开端。

同样得益于摄影术的发展,许多当年的名人也留下了历史影像,给后人以更直观的方式触摸历史。

而以下15位当年的名人就是其中代表——

1、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

他是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是约翰·亚当斯的儿子。他出生于1767年。约翰·昆西来自一个政治家庭,他的任期被低估了,觉得自己不够格。他的照片拍摄于1863年。

2、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他是一位非常著名和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约翰生于1809年,死于1882年。他的照片没那么出名。他的第一张照片被认为是在1854年拍摄的。

3、丹尼尔·贝克曼(Daniel F. Bakeman)

丹尼尔·贝克曼生于1759年,卒于1869年。他是革命战争中唯一活到有幸留影的人。同时,丹尼尔还是唯一享受退伍军人抚恤金的人。他的照片拍摄于1868年,他去世的前一年。这张他的照片拍摄于1868 年,当时他109 岁,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

4、“山姆大叔”( Uncle Sam)

他是一个爱国的人。你可以在1812年战争期间,他向军队供应肉类并用桶装运输。桶上有“America”的商标,是“美国”的缩写。人们开玩笑说它代表“山姆大叔”。威尔逊的照片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是唯一存世的一张。海报上找到他的照片,上面写着,“我要你加入美国军队。”他是一名肉类包装工。山姆大叔出生于1766年,他的照片拍摄于19世纪50年代。

5、清国“部长”耆英

耆英,满族正蓝旗人,历任礼部、工部、户部、吏部尚书。作为和洋人打交代的“部级干部”,当1844年,法国冒险家埃及尔提出为他拍照时,耆英自然成了第一个被拍“小照” 的清国人。有幸,这张使用银版摄影法拍摄的照片保留至今,画面虽已模糊,但耆英的面部图像还算清晰。经过研究,这张“小照”合影被海内外众多摄影史学家及档案专家认定为有关中国题材现存最早的照片,目前保存在法国摄影博物馆。

6、亦官亦商的潘仕成

《黄埔条约》签订后,埃及尔到广州应邀拜访了广州洋行买办、清朝一品大臣潘仕成。这位红顶花翎的官员要求看看埃及尔的相机。因为,他总听人们提起它。埃及尔给他拍摄了两张肖像,他看后兴致勃勃地要求埃及尔到他家里,给他的夫人也拍一张照片。埃及尔这样描述他在潘仕成家的经历:”一见到我身上带的达盖尔相机,一家人都惊动了,谁都想第一个来拍照 ......高官们也来仔细视察相机——(这一)令整个城市都在谈论的神奇的发明。“通过描述,我们了解到,当埃及尔将相机带入中国时,有意思的是,上至清朝大臣,下到街头百姓,都对这一新奇的事物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也表明当时的中国人对摄影还是茫然无知的。

7、心机重重的“鬼子六”

这张上色照片是这位就是著名的鬼子六,他是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第六个儿子,咸丰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爱新觉罗·奕訢。清文宗驾崩后,西宫太后(叶赫那拉氏, 尊号圣母皇太后)与东宫太后(钮祜禄氏,尊号孝贞显皇后)就是在他的帮助下发动辛酉政变,后来西太后为了独掌大权,于1865年又罢免了奕的议政王头衔。此时这张照片摄于1869年,由一位来自苏格兰的摄影师用他手中的相机拍下。照片中,奕訢神色不安,这与他被事实上软禁的待遇密切相关。

8、气定神闲的董恂

同一批“照相”的清国名人里,最气定神闲的要数这位拿着扇子抽着大烟袋的是户部尚书董恂,他的祖籍在江苏甘泉,道光年间中进士后就一路青云直上,同治年间他也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当过差,还曾前往英国、美国等国签订过通商条约,也算是晚清时期见过世面的官员了。

9、英姿勃发的两广总督瑞麟

照片中的是两广总督瑞麟,瑞麟出生于满洲正蓝旗,此人虽然一直都是担任文官,但是他的相貌看上去却是英气不凡,颇有一种习武之人的气势。

他曾担任过太常寺少卿、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军机大臣、户部侍郎、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两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在他死后又被追授为太子太保。

10、奥托·冯·俾斯麦

这张由英国记者摄于1871年普法战争刚刚结束后的俾斯麦照片正映证了这位军事贵族出生的首相在德国政体的崇高地位。他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首任宰相 (1871年—1890年),人称“ 铁血宰相 ”(德语:Eiserner Kanzler)、“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参考资料:

1、史海钩沉丨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故事(七里河融媒)

2、化学史上的今天 | 11月18日——银版摄影发明人路易·盖达尔(菁优化学)

3、15 Historical People Who Lived Long to Be Photographed(Pretty Woman)

4、摄影即是历史的肉身:当摄影术传入中国(新京报)

5、相机百科 | 摄影术在中国的发展(一)(徐子)

6、一组晚清官员的照片,你能认识几人?(历史看兴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