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培养礼仪讲师1200余人 曲阜市建设“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品牌_曲阜_曲阜市_礼仪

选拔培养礼仪讲师1200余人 曲阜市建设“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品牌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邢德蕊 济宁报道

1月11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从“济宁市特色道德建设品牌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曲阜专场”上获悉,曲阜积极践行文化“两创”方针,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自身实际,确立了“彬彬有礼道德城市”这一道德建设品牌。曲阜积极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人们思想意识、道德观念、行为养成的有效路径,统筹推进明礼曲阜、美德曲阜、善治曲阜、幸福曲阜“四个曲阜”建设,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生活、日用而不觉,“人人彬彬有礼、户户和和美美、处处干干净净”的良风美俗在曲阜已蔚然成风。

推进“明礼曲阜”建设,维护社会公序良俗

传统礼仪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和精华,是中华文明的共同精神标识和视觉性符号。曲阜将其有扬弃地加以继承,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礼仪中蕴含的感念长辈、亲慈子孝、夫妻恩爱、关爱子女、敦亲睦邻等价值理念得到充分彰显。

推动新礼仪改革,以“婚学节寿丧”新礼仪改革为牵引,融入家风传承、厚养薄葬等观念,培育新礼仪流程体系。在婚礼中,围绕“婚前礼、迎亲礼、正婚礼”3个环节,制定了一套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新中式婚礼;在学礼中,围绕“九礼四仪”形成了《曲阜市中小学现代学礼指导手册》,在曲阜市全面开展现代学礼实践教育活动;在节礼中,围绕传承传统民俗、践行文明礼仪,着力推动实现“一个节日一个主题一套活动”;在寿礼中,制订“设寿堂、燃寿烛、结寿彩、着新衣、拜寿星、品寿宴、饮寿酒、吃寿面”八大流程,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在丧礼中,坚持“六取消、六提倡”原则,倡导文明、节俭、健康祭祀。在2022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期间,通过向中外嘉宾展示婚礼等改革成果,展现了曲阜新时代的新农村、新农民的新生活。

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作用,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举办了以“让年更有年味 让节更有礼节”为主题的春节礼仪、以“慎终追远 厚德载物”为主题的云端清明、以“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为主题的粽享端午、以“中秋月明 阖家团圆”为主题的礼在中秋、以“九九重阳 亲情久久”为主题的情暖重阳等活动,让“我们的节日”不断深化,新时代新礼仪深入人心。春节礼仪经验做法在中宣部《宣传工作》刊发。

拓展新礼仪培育,广泛开展礼仪教育,在曲阜市选拔和培养礼仪讲师1200余人,依托儒学讲堂、孔子学堂,分系统分领域分层次做好文明礼仪常态化培训,在村居、机关、学校、企业等开展礼仪培训活动2.4万余场次,不断提升市民素质;不断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和行业规范,不断健全社会礼仪、家庭礼仪、个人礼仪,让广大市民有礼可循、有章可依,“学礼”“知礼”“用礼”已日益成为群众自觉。

推进“美德曲阜”建设,推崇社会高尚品质

曲阜以志愿服务为主要载体,做好“修身自律、孝老爱亲、诚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等文章,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志愿服务有温度。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打造“相约黎明”“守护朝阳”“民享资源库”等30余个志愿服务品牌,曲阜八支市级志愿服务队伍和百余个社会公益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统筹运转、协同发力,为群众提供综合、多样、一站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将群众最需要、最贴心的志愿服务送上家门,打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文明实践有广度。曲阜将文明实践工作覆盖“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全过程、全领域,精心设计项目、搭建平台、拓展领域,让文明实践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围绕“五为”重点对象,创新打造幸福食堂、雏鹰课堂、结婚礼堂、蒲公英夜堂、儒学讲堂“五堂”阵地和理论宣讲、便民服务、文化文艺等八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站,真正实现了“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

展开全文

诚信建设有力度。探索推行“美德健康生活+信用”“文明实践+信用”“志愿服务+信用”模式,一体化推进美德曲阜和信用曲阜建设。以诚信建设为切入,推动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建立信用积分和联合奖惩机制,引导全社会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重信守诺,为推动曲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全面推进文化“两创”诚信示范标杆城市建设。

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有深度。在所有中小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广泛开展“圣城名师”“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多方资源,营造“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育人氛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构建“十全十美”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

推进“善治曲阜”建设,构筑社会和谐基石

曲阜以儒家“和”文化为核心,坚持依法治市、德法兼治等原则,以道德滋养社会治理。

德法融合提升治理水平。汲取传统文化“和为贵”“无讼”等思想精华,建成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形成政治、德治、自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和”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家风建设引领基层善治。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创建“孝和之村”,形成以家风促民风、民风塑村风的良性循环,让孝和文化在曲阜落地生根。持之以恒引导广大家庭传诗礼家风、建最美家庭,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融合发展,常态化寻找“最美家庭”,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等优秀家庭角色评选,10000多个家庭参与到“写家训、晒家风”活动中,1000多个家庭入选各类“最美家庭”候选户评选,让好家风引领社会和谐发展,为乡村“善治”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好人选树丰润道德滋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全覆盖选树活动,曲阜“好人方阵”日益壮大,凡人善举不断涌现,累计推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中国好人9人、山东好人63人、济宁好人127人、曲阜好人和道德模范1200余人,及时了解先进模范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加大帮扶礼遇力度,树立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曲阜举行。

“百姓儒学”凝聚价值共识。百姓儒学工程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有益探索。自2014年推出至今,百姓儒学工程逐步成为曲阜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特别是已连续举办9年的“百姓儒学节”,以“儒学让百姓更幸福”为主题,坚持百姓设计、百姓组织、百姓参与、百姓评判,广泛组织开展儒学讲座、经典诵读、非遗传承、文化惠民、邻里乐和宴等活动,村居、学校、机关、企业等各领域干部群众广泛参与。超过25万人次进行经典诵读、40万人次参与乐和“邻里宴”、60万人次参加惠民展演,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姓儒学”实践经验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

推进“幸福曲阜”建设,营造美好社会氛围

曲阜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为民解忧”等理念,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共创全国文明典范城,为幸福加码。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是一座城市“文明海拔”的拉升,是城市面貌的蝶变、是精神宝塔的汇聚、是发展轨迹的质变。近年来,在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孜孜追求中,曲阜市坚持文明创建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创新开展典范城市创建八大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曲阜“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的幸福底色。持续开展“全民阅读”行动,深化“书香曲阜”建设,新建设16家城市书房,开展3000余场次阅读活动,让书香氤氲圣城。每年筛选十件民生实事,跟踪督办、闭环攻坚,推出“15分钟红色服务圈”、“服务民生面对面”等举措,累计解决各类民生问题3万余件。创新“红心”周末托班、微心愿认领、健康小药箱等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好做法64个。曲阜全市上下“精气神”更足,城市发展“量质效”更高,每一项“文明指数”的跃升都成为曲阜广大群众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擦亮“幸福”品牌,彰显城市温度。针对农村老年人群体,突出“孝”文化建设,创新开展“幸福食堂”建设,解决了1000余名孤寡、贫困老人“吃饭难”和“精神生活不丰富”问题。紧紧抓住中宣部乡村“复兴少年宫”首批试点机遇,针对农村少年儿童学习成长需求,提供课业辅导、特长培育、心理辅导等各类服务,开展公益夏令营活动,打造“幸福童年”品牌。针对农村妇女、中青年劳动力等其他群体,实施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素质提升工程,打造“幸福家庭”品牌。广泛调动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性、主动性,募集“幸福基金”2000万元,实现“财政+善款”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幸福存折”“幸福银行”,完善激励嘉许制度,引导群众参与实践、服务社会。

“仁者爱人、以德立人”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命题之一。曲阜坚持以自身文化底蕴优势为依托,以文化滋养道德,以道德促进社会和谐,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下一步,曲阜市将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积极引导全市人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曲阜道德建设积厚成势,形成全民共同追求,不断擦亮“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建设品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