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中荣将军的原型是谁?_淮海战役_国民党_中共

文|格子喵

电视剧《叛逆者》迎来尾声。第41集出现了中共地下党员、“国防部四厅”荣将军的角色。这位静默了12年的地下党员,在淮海战役发起前,突然向中共地下组织发出了重要情报。许多观众对荣将军的身份原型颇感兴趣。笔者认为,荣将军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中共地下党员郭汝瑰、吴石等人的形象合成。

中共地下党员郭汝瑰

郭汝瑰(1907年-1997年),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铜梁)人。中共特工 ,土木系13太保之一,人称郭小鬼,川军军阀郭汝栋堂弟,黄埔五期生。1928年5月,经袁镜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4月,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调郭汝栋部到湖北驻防。这时,郭汝瑰已升任郭部独立旅一团三营营长。一天夜晚,已经离开郭部的袁镜铭前来联系郭汝瑰,要他率领所属的第三营配合红军游击队举行兵暴。但因联络差错,敌我混淆,准备配合红军作战的这个营竟被红军消灭大半,郭汝瑰也中弹负伤,住进汉口同仁医院。待出院后才得知三营因损失太大,已被撤销建制,郭汝瑰只好到军部担任参谋闲职。此时,郭汝栋奉蒋之命进行“清共”,劝郭汝瑰去日本士官学校读书。郭汝瑰与党组织已失去联系,心想去日本躲避一下也无妨,到日本学点真本领,将来对革命的贡献可能更大。郭汝瑰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当时还自以为得计,岂知这成了我政治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此后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郭汝瑰脱党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回国后进入陆军大学进修,抗战时期以出色的参谋能力获得陈诚赏识,纳为心腹。解放战争期间一年三迁升为国防部作战厅长,后又随顾祝同到徐州担任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进入国民党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掌握了国民党军队行动的最高核心机密。目睹国民党的腐败和种种倒行逆施,郭汝瑰回想起年轻时所受的一些社会主义教育,以及耳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步景象,感到中国的希望还在共产党那边。他在寻找机会,与共产党恢复联系,但一时苦无门径。1945年4月,郭汝瑰与黄埔军校五期同班同学任逖猷(中共地下党员)重逢,经其牵线,秘密会见了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从此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投入隐蔽战线工作,不畏艰险地在国民党心脏部门进行特殊的战斗。

从1945年重新与党组织联系上开始,郭汝瑰抛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以“白皮红心”的方式在国民党心脏部门进行战斗达4年之久,为共产党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其中包括: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计划、徐州司令部兵力配置、国民党军在大别山的调度计划、解围兖州计划、解围长春计划、解围双堆集计划、1948年11月底国民党军江防计划、武汉、陕甘、西南等地区的兵力配备序列等,为人民解放军迅速打跨国民党军队作出了特殊贡献。

展开全文

从郭汝瑰的身份和贡献来讲,与《叛逆者》剧中的荣将军高度吻合。但为什么说又与吴石相似呢?

中共地下党员、“密使一号”吴石

吴石(1894年-1950年),福建闽侯人,被誉为中共台湾地下党“三杰”之一。曾任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1950年,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而被秘密逮捕,同年6月10日,与陈宝仓、聂曦、朱谌之在台北英勇就义。毛泽东著诗赞誉“密使一号”吴石: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1947年至1948年间,解放战争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此时,吴石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开始倾向革命。1948年春夏之间,吴石通过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的介绍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举足轻重的将军级别“余则成” 。他利用职务之便,特别是利用与许多手握实权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师生之谊,提供了许多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

1948年6月,淮海战役前夕,吴仲禧改任国防部中将部员,被派往“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吴仲禧到南京见到吴石,吴石亲笔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学生、“徐州剿匪总指挥部”参谋长李树正,说吴仲禧是他多年的挚友,请李多加关照,给予方便。吴仲禧到徐州时,正好“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杜聿明都到前方视察去了,李树正出来接待。李见了吴石的信,对吴仲禧格外客气,一起到总部的机要室看作战地图。吴仲禧见1/25000的军用地图上详细标明国共双方部队驻地、番号、兵种等,把东起海州、西至商丘的整条战线形势反映得清清楚楚。吴仲禧暗中把主要部署记录下来,后立即赶到上海把上述情报向潘汉年汇报。吴仲禧后来回忆说:“这次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吴石的有力帮助,没有李树正按照吴石的嘱托作了种种关照,是不可能这样顺利的。”

从吴石直接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情报,在事实上更接近“荣将军”。

1950年6月10日,吴石将军和副官聂曦、朱枫等人在台湾就义。图为聂曦

不论“荣将军”到底是谁,他和《叛逆者》中的林楠笙等人一样,以“无名战线、无名英雄、无上光荣”的牺牲奉献精神和革命理想追求,战斗在为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而英勇斗争的最前线。他们许多人因为工作特殊性没能在青史留名,但他们来过,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