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文艺名家讲堂】刘宇:好照片是翻看老照片时的感动_摄影_摄影师_拍摄

【刘宇】先后任新华社总社、伦敦分社和华盛顿分社摄影记者,摄影部中央新闻采访室副主任、社会新闻采访室主任、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2016年8月,调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兼任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理事长。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曾担任多次国家级摄影展赛评委,具有丰富的拍摄经验和教学经历。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张扬 通讯员张静)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如何才能拍出好照片?3月24日,第二十期“荆楚文艺名家讲堂”上,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刘宇结合自己从“影”40年的经历,与6万余网民分享“摄影三见“,讲述摄影生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进阶过程。

著名摄影大师亚当斯说,摄影体现的是你经历过的事,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刘宇同样认为,只有找到自己的资源,了解自己的能力,放大自己的优势,才能拍摄出具有个人印记的照片,“说白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照片就是什么样”。

摄影将刘宇带到了更远的地方,让他有机会走出国门,先后在华盛顿、伦敦担任驻外记者,参与过领导人出访、奥运会等国际大事,让他得以认识世界,并从全球维度反观自我。不仅如此,他还从时间维度解决摄影困惑,不断从艺术史中寻找答案。

“摄影人能走多远,最终还是看人文精神。”当年,《我要上学》系列照片一经刊发," 大眼睛女孩 " 迅速走红,更是让希望工程公益项目闻名全国。刘宇告诉网民,摄影就是一场修行,要利用摄影为社会做点什么,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

但是,为社会做贡献并不是拍摄苦难,不是一窝蜂蹭热度。有一段时间,摄影师都喜欢拍大凉山。有国外知名摄影师打趣道,看见中国摄影师拍的照片,感觉中国50%的孩子都生活在大凉山。对此,刘宇建议摄影师多思考,“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刘宇向网民展示近几年入选国家摄影艺术展的优秀作品。其中,摄影师唐洪波的作品《大宝的烦恼(组图)》,将视角放在大女儿的身上,用一组温馨自然的画面,反映出大女儿成为姐姐后的一系列变化,从大多拍摄新生儿的照片中脱颖而出,成为二孩背景下的佳作。

“看到就能拍到,但很多时候只有想到才能看到。”刘宇建议摄影师从时代性、差异性、接近性、普遍性四个方面思考选题,尽量记录身边的题材,这样离成功更近。

摄影师刘磊扎根潘庄村拍摄30余年,记录下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点点滴滴,从他的爷爷奶奶拍到大队书记,从红白事拍到乡村关系,从留守青年拍到城乡生活。在刘磊镜头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潘庄村》成为反映我国乡村变化的庞大摄影工程。刘宇建议全国摄影家学习刘磊的创作经验,“瞄准一个题材,长期拍摄下去”。

对于影像记录的意义,刘宇分享了自己拍摄女儿成长经历的照片和视频。

这组首次公开的家庭照里,记录了刘宇女儿出生到上学,学音乐到哈韩留学,再到就业交友,内容既有趣又直抵人心。以此为基础编辑的视频纪录片《青春思密达》获得了24届国展的金质收藏奖。观看直播的网民纷纷评论,“很有启发,作品背后一定要有故事”,“怎么把女儿的成长记录得这么完整,羡慕!”“拍摄即逝去,逝去即永恒!”

“什么是好照片,就是你翻看老照片时带来的感动。”刘宇说。

【纠错】编辑:张扬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