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化角色不要“尴尬”,演技让眼妆吃光?_眼影_黑眼圈_角色

都2023年了,《木偶戏》里的老虎机还是那么多。

《重紫》由杨超越主演,正在热播中。毕竟是根据原著小说改编的,剧情也不错,只是符华刀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尤其是杨超越将角色“黑化”的方式,就是干脆换上黑色衣服,涂上黑色眼影,当场化身“大反派”。

这种换衣服涂眼影变坏的方式,是如今很多古装剧的套路。

简单明了,不需要导演和编剧花时间去拍摄和描述细节,也不需要演员进行深入的二次创作。只需要画黑眼圈和“瞪牙瞪眼”,就可以完成一个角色从“小白兔”到“大丑狼”的变身。

这对于演技不足的流量明星来说,真的是一种轻松省心的方式。以“上帝视角”追剧的观众也能一目了然。

只是涂上眼影,原地涂黑,用一两次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如果每部剧都照这个套路走,演员演技就得不到锻炼。困在这种套路中慢慢变得放纵,这就是影视行业的悲哀。

展开全文

“角色黑化”一直是抓住观众眼球的点。

对人畜无害的“白莲花”,遭遇变故后变本加厉,成为“杀戮果断”的利己主义者。

这样的“反转”,不仅让观众觉得新鲜,更有代入感。看到人物“黑化”之后,整个人都觉得“爽”了。

因此,在小说中加入“人物黑化”的元素,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个角色,套用在影视剧上,就显得有些走样了。

我能想到的最早的“黑妆”是《倚天屠龙记》中高圆圆饰演的周芷若。

原本鲜红的嘴唇,被熏黑后变成了黑紫色。化着黑眼圈的她们,就像是那个吃“红伞白竿”的倒霉蛋。

那时的高圆圆才二十出头,她的演技哪里驾驭得了这种妆容,她演的这个版本的周芷若最大的硬伤就是浓妆艳抹。

有时造型师选择错误,会出现明显的“逆向”效果。

比如《山海经》中张翰的“黑化形象”,眼影再多也遮不住油腻腻的脸。玩世不恭的眼神在蝌蚪似的眼影下变成了喜剧。

就连胡歌这位大帅哥,当年也曾被“黑眼圈”深深困扰过。这样的妆容,很容易让观众怀疑“杀马特”大佬是不是和剧组的化妆组搞混了。

但如果恰好“黑派”遇上“演技派”,效果往往让人大跌眼镜。《甄嬛传》中的孙俪在经历了一系列中风后,内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黑色眼影”加上孙俪怨恨的眼神,让观众不寒而栗,同时带来了“报仇雪恨”的坦诚,也夹杂着对她角色的深切同情。

当时的“黑色风格”变化多端,并没有形成固定的风格。

而从“黑化角色”到“黑化眼圈”的套路应该从《花千骨》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

剧中,主角赵丽颖将“黑妆”运用到了极致。

就算我什么都不做,只要涂上黑色眼影,就代表你惹不起我现在的样子。

如果这不起作用,请打开凝视模式。眼睛越大,我就越强。如果那不可能,请添加一些廉价的后期效果。你怕了吗?

那时候,赵丽颖的演技还停留在“交通学校”的水平。“黑化”前,她爱“化妆”,“黑化”后,她“一直盯着”。不管怎样,她尽可能地让事情变得简单。

当然,在《花千骨》中,被眼妆“黑化”的不仅是赵丽颖,还有蒋欣饰演的“紫烟仙子”。

至于“粉丝说他帅,我总觉得怪怪”的沙千沫,“黑眼圈”一直没擦干净。

随着《花千骨》的走红,过度的“黑妆”也开始出现在影视剧中。

只要能用深色的戒指和黑色的衣服来表达“黑”,剧组就不会另辟蹊径。这种肤浅的形式很快成为没有演技的“流量人”最爱的套路。

事实上,“角色黑化”对演员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很多木偶戏并没有展现“量变导致质变”的“黑化”过程,只是简单地用“眼影”在演员的脸上画一条分界线,然后大声告诉观众——这个人黑化了,大家都开心?

刚开始看的时候真的很爽,看多了就觉得智商被侮辱了。

往往,让人印象深刻的“黑字”靠的不是妆容,而是演技。

比如在《至尊红颜》中杨童舒饰演的反派“徐莹莹”。

从单纯善良的少女变成冷酷无情的反派,她不仅没有“黑化”妆容,反而“越涂越粉,手越狠”,让观众毛骨悚然。“许莹莹”成为了很多人。孩子童年的噩梦。

杨童舒的表演功底可见一斑。

这种不靠“黑眼圈”解读的“黑化”堪称“教科书式表演”。直到现在,很多观众提起杨舒彤,都不会忘记她在《至尊红颜》中的惊艳表现。

以及《小鱼儿与花无缺》中的“姜语嫣”。“姜语嫣”从小身世凄惨,最终成为“魔头”,而“黑化”的过程被演员杨雪演绎得淋漓尽致。

只是一声巨响,“姜语嫣”几乎把整部剧都“杀”了,只剩下剧名了。如果不是帅气的谢霆锋撑腰,很多观众都快忘记这部剧的主演是两个男人了。

还有在《延禧攻略》中佘诗曼饰演的“娴妃”,也是比较经典的“黑角色”。

剧中,佘诗曼并没有靠黑眼影来撑起“角色黑化”,而是靠眼神和动作的变化来丰富角色形象,让观众定格后久久不能平静.

这种用交易技巧演绎“性格黑化”的过程,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的思考。

视觉上的冲击往往是短暂的,内心的震撼却是刻骨铭心的。

这也说明,那些靠“眼影”黑化的演员,往往被评价为“XX这身打扮好酷”,而诠释演技“黑化”的演员,观众会深入讨论角色的“黑化”.“心灵之旅。

前段时间热播的影视剧《狂飙》,里面的实力派演员更是将“角色黑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一张宣传海报,三个不同时期的“高启强”,三只完全不同的眼睛,非常微妙准确地诠释了角色“黑化”的过程。

一开始,眼睛睁得大大的,眼里有光,充满了对生活的渴望。

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渐渐黑化后,眉眼低垂,眼中却充满了狠辣。

终于,角色的眼睛已经完全不再直视镜头,目光也分散了。即便脸上带着一副眼镜,依然掩饰不住他对未来的绝望。

这些细节真是令人惊叹。

单纯画黑眼圈、瞪眼龇牙的“黑化”在这部剧面前简直是幼儿园水平。

“角色黑化”确实是观众的爽点,一些导演和演员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漏洞”。

抓住粉丝只看偶像形象,不顾剧集质量的弱点,开始没完没了地复制粘贴“黑眼圈”,形成了“流量明星+木偶剧+拉黑”的套路,反复使用非-停圈金钱造成了老木偶戏不断烂尾的现状。

“眼妆”再漂亮,也无法提升演员的功力。眼影一涂就坏的场景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感到尴尬。

导演们,别搞噱头了,拍点正经的影视作品,给演技被眼妆吃掉的年轻演员们点个醒吧。

-结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