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数学交白卷,作文只写三句话,为何能被山东大学录取?_臧克家_自己的_零分

挑灯夜战,拂晓惊叹群雄逐鹿 伏案苦读,六月笑看我主沉浮。又是一年高考季,三年苦战的胜负在此一役,多少家长学生为此绷紧了神经,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由此蜕变成凤成龙,鲤鱼跃龙门不过如此。自从1977年再次恢复高考之后,每一年都会有那么几个耀眼的新星给予后生莫大的鼓励。

臧克家就曾是那耀眼的新星的其中之一。这是一位敢在数学考场交白卷,在高考作文大题中只写下短短三句话,却依旧能够被山东大学录取的鬼才,按道理高考作文这一点字数是完全可以打零分的,谁给他的勇气,他的作文到底写了什么呢?

文学底蕴

臧克家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山东潍坊人,家中原来是一个非常封建的地主家庭,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身份不同,家中对男孩子的文化教养非常看中,从祖上到臧克家这一辈都是当地有名的“文化人”,但是好景不长,父亲在他八岁的时候因病去世,这对家里造成不小的冲击,但也是因为此臧克家才有机会接触了一些穷人家的孩子,看见了更多不一样的世界。

臧克家其实对于当代学子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一位著名诗人,我们熟读过他的太多作品《难民》《有的人》等,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我们知道的这些有关于荣誉的部分很多,但是在高考的时候还这么“胡闹”却是鲜少听闻。

展开全文

因为祖父和父亲都非常喜欢诗集,在耳濡目染下,臧克家也喜欢上了了那种蕴含在诗词中的韵味,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与同龄的孩子在私塾中上课,当其他孩子还在磕磕绊绊阅读诗集的时候,臧克家已经能够流利背诵六十多篇古文了,大多都是古家经典之作。

十几岁正是三观建立初期,因为爱国主义情怀的爆发,受到周围同胞情绪的感染,教书的老先生更是常常教导学生要扬我中华之威,长我中华之志。

渐渐

,就在臧克家心中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此时的臧克家才14岁,见证过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行动之后,那颗爱国之心瞬间萌发,迅速生长。

为国写诗

在1923年,臧克家考入了山东省第一师范学院,在校期间常常能听到各种名人到校演讲,启迪学生的眼界与情况。在班级中,其实臧克家的成绩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因为在文字的艺术天分极高。

作文常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展出供大家欣赏,也是在这个时候,臧克家写起了白话诗,并向杂志社投稿,不曾想竟然通过了,这给了臧克家莫大的信心。

在不断的创作和投稿中,臧克家也在不断的汲取着新知识,如饥似渴地找寻各种有益的诗集或者书籍,希望能够从书本中能够找到破解当下时代迷局的办法。

战火越烧越近,身边的同胞们惶惶不可终日,深怕祸临己身,臧克家被这种情绪压抑得喘不过气来,更是终身泡在书香的世界。

也是在这段时间,文学中蕴含的情绪给了他很多精神上的触动,后来他考入了中央军事政治学院武汉分校,还曾参加过北伐,但是后来失败后之后往东北逃亡。

在这段时间臧克家笔耕不辍,一直在利用笔端的文字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他深知如今的中华“沉睡”的人太多,他要利用文字的力量把这些人都叫醒来。

在1929年,他进入了山东大学补习班准备报考大学,做一个对社会国家更有用的人。

老师们对臧克家的评论就是,在语文上的天赋有多高,在数学上的底子就有多差,不仅如此,臧克家和数学好像天生的冤家似的,你看不懂我,我不耐烦你。

但是碍于他在文学上的天赋,又实在不忍心责骂,至此一直到高考的时候,臧克家不声不响的,给监考老师玩了个大的。

惊人操作

当走进数学考场的时候,臧克家就先扫视了一下卷子,依旧是一道题不会,于是便交了白卷,毫无意外的零分。

空白的卷子上除了名字什么都没有,哪怕老师想要给个卷面分都无从下手。而他好似并不担心,顶着上一科的零分就踏入了语文考场。

但是当看到语文试卷的那一刻,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依旧是先审视了一下卷面,接着很快就完成了语文的基础题,剩下作文这个版块,有两个备选题目,一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二是生活杂慨。

略经思考,臧克家选择了第二个题目,但是这一次他再次惊爆了众人的眼球,作文内容他只写了短短的三行,加起来不过短短几十个字,这可是一篇卷面100的作文分值。

但是谁都想不到,臧克家凭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被闻一多向学校力举,希望校方一定要破格录取这名学生。

闻一多当时在学校说话已经有一定的分量,能被闻一多如此看重,校方也忍不住思量下来,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采纳闻一多意见,录取这位别致的学生。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但是不曾想伯乐出现后,也不见得就能立刻找到心仪的千里马,在闻一多看到臧克家这短短的几行字之中,就深深地感受了文字中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有极为深刻的革命思想.

再加上对臧克家的一些了解之后,更是觉得这位学子在未来一定是一位可塑之才,果不其然,臧克家之后在文坛上的成就无一不彰显了闻一多当年的眼光独到。

结语

偏科这种情况在学生里并不少见,但是我们依旧是主张学子全面发展,因为时代的进步发展,如今的国家更需要的全能型的人才,不管今后是在国家社会也能够最大的发挥自己的价值.

再者如今能够像臧克家那样能够在文坛上拥有如此成就的人也并不多,我们应该多多学习臧克家在文学上的勤勉,而不拿臧克家的偏科为自己的某一处短板打掩护,学习终究是为自己而学。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