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承敏评价王皓(王皓三次奥运会获得亚军,是输在了技术还是心理)_正手_决赛_技术

本文目录

  • 王皓三次奥运会获得亚军,是输在了技术还是心理
  • 王皓的技术特点是怎样的
  • 王皓被柳承敏在奥运会击败后 媒体都怎么评价的
  • 如何评价中国乒乓球选手王皓
  • 乒乓球比赛中,柳承敏和王皓相比谁技术更强
  • 2004雅典奥运男单决赛王皓输给柳承敏冤不冤,说下理由
  • 当年雅典奥运会上王皓输给了柳承敏,当时是什么情况

王皓三次奥运会获得亚军,是输在了技术还是心理

王皓三次奥运会决赛都只拿到了亚军,有球迷说这也是乒坛史无前例的壮举,甚至还有人说三块银牌也等于一块金牌了。我不认同这样的说法,三次奥运决赛前2次王皓都是输在了心理,而最后一次应该是输在了技术。

雅典奥运会决赛完全被柳承敏气势压倒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年仅21岁的王皓杀入男单决赛。在马琳失守另一半区的情况下,王皓半决赛战胜队友王励勤杀入男单决赛,面对此前从未输过的柳承敏。此前,柳承敏在半决赛战胜老瓦时,状态就已经显现出来,而到了决赛完全没有负担的韩国人放手一拼,柳承敏凶狠的发球抢攻、凌厉的正手扣杀、蛮不讲理的直拍反手反打,简直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状态。

柳承敏的这种状态也是被王皓过于保守的情绪、打法所激发出来的。韩国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搏杀更为神勇,而彼时稍显青涩的王皓,被柳承敏简直打懵了。输给柳承敏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初入大赛决赛的王皓,完全没有想到对方会搏杀到这个程度,他心理上所受到的冲击,应该都超出了他自己的想象。

北京奥运会马琳真的杀红了眼

北京奥运会决赛对王皓来说又是一次夺冠的机会,但这次他的心理又崩盘了。按照当时技术的先进性而言,王皓的直拍横打完全可以媲美横板选手,而马琳更多的则靠发球抢攻和台内小球的控制。但从对冠军渴望的程度上来说,作为传统直板的马琳太想要这个冠军了,中远台正手对攻、反拉,马琳把自己这些年练就的浑身解数、本领全部使了出来。在技术上、心理上给王皓施压。

最终这场比赛的胜利也以“拼命三郎”马琳的夺冠而结束,王皓再次屈居亚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25岁的王皓应该是正处于他个人技术的巅峰,而就是由于心理上的不坚定,他再次错过了奥运登顶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奥运之后王皓又接连夺得了世乒赛、世界杯的单打冠军。可能是第一次奥运决赛失利给他的心理留下的阴影太大了。

伦敦奥运会负于陪练选手张继科

王皓在国家队的御用陪练一直是张继科,然而在王皓第三次奥运之旅上他竟然就输给了这位给他当陪练的选手。伦敦奥运会王皓已经是29岁,而24岁的张继科正处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与前2次奥运决赛对阵柳承敏、马琳相比,面对“藏獒”张继科技术上已经没有多大的优势。相反,由于长期给王皓当陪练,张继科对王皓的技术特点、漏洞了如指掌。

本身心理素质就不过关的王皓,面对更加霸气的张继科,赢下比赛的勇气都不足。第三次奥运会决赛的争夺,王皓也以亚军的身份成就了国乒历史上最快大满贯张继科。王皓被值得肯定的是,虽然三次都没有夺冠成功,但他这种坚持的精神还是应该称赞的吧。

王皓的技术特点是怎样的

他比较突出的是接发球技术,搓摆放技术够用,台内球的拧拉这一项特长(以及下一拍的衔接)让他迅速的在当时的乒坛占据一席之地。许多顶尖选手在发短球,被他率先拧起来时都不知所措,出球从速度、力量、线路都保持较高的水准,对手不是直接吃转,就是把球回击的质量很差,使得王皓巅峰时期对国外选手的交战记录很好看。中近台的反手撕大斜线,对于上旋球的敲击堪称一绝,退到中远台的反手相持,反拉技术在与顶尖选手的对抗也不落下风,除了反手的绝对防守相对会弱一些(由于人体的生理特点决定,反手的抓拍在做纯防守相对于横排很难做到精确地控制,防守出球的角度、线路可能会有偏差)。

王皓被柳承敏在奥运会击败后 媒体都怎么评价的

其实柳承敏自己也承认那次有运气的成分,不管怎么说,现在柳承敏的水平和王皓有不小差距了。
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

如何评价中国乒乓球选手王皓

自从王皓开创了反手全面横打不用推挡的打法后,专业选手逐渐都改为横打不用推挡。要说直拍横打谁最强,王皓说他是第二,没人敢说第一。横打之王,王皓当仁不让!对于横拍来讲,王皓的直拍横打颇具借鉴意义。他虽不是拧拉的开创者,但能以反手为主,将拧拉作为前三板核心技术,进行两面相持的新一代横板两面拉的实质开创者,就是王皓!王皓的反手攻防转换技术可谓炉火纯青。比赛中,他的反手进攻能力首屈一指,善于以暴制暴,你发力,他比你还发力,令对手招架不住,其防守也是主动性防守,在与对方反手对撕中,经常贴一板直线,效果出奇制胜。

乒乓球比赛中,柳承敏和王皓相比谁技术更强

我觉得是王皓,王皓他的力量很强,而且他的技巧也不差,如果柳承敏接到了王皓的球,那么他不一定能打回去,即使打回去了,而且那也可能会越界。

柳承敏打法是,正手为主,反手基本全推当,正手凶,柳成敏的打法可以说是直拍的老式的打法,主要的杀伤手段是他的正手发球之后的侧身爆冲,还有侧身的爆挑,简单的说就是他的前三板。

王皓的发球主要是以侧上、测下短球为主,配合有反向摩擦的旋转球,发球后有一板直拍横打等着对手。应该说王皓的发球总能叫对手很别扭,不但要求对手接过来,而且还要回球质量好,否则王皓就发球抢攻。本届男乒世界杯王皓又试验正手位发球的新技术,这招在决赛与柳承敏一役效果明显,连续得到抢攻机会,并帮助王皓4-0横扫对手。从比赛得分分布看,王皓在自己的发球轮得分相当高,这再次印证了其多变的发球的杀伤性。

正手杀伤力提高很快:尽管王皓正手的攻击性很难与王励勤这样的天下第一正手相提并论,但他的正手攻击力的确提高很快。王皓在世界杯上正手杀伤力提高很大,在与柳承敏正手对拉中丝毫不吃亏。

控制节奏游刃有余:都知道中国选手在绝对实力上无人能及,国外选手便在与中国名将较量里喜欢剑走偏锋,比如柳承敏用“狠”取胜,施拉格用“发球”取胜等等。像柳承敏这样的“不讲理战术”冲击性很强,打疯了就会连续打出不可思议的“超级球”,这个时候就要考验控制能力了,只有娴熟利用挑、撇、摆短、搓长等手段才可以压制对手,不让对手疯起来,王皓本届世界杯控制能力有目共睹。

王皓绝对是直板和横板选手的集大成者!绝对能压制柳承敏。

2004雅典奥运男单决赛王皓输给柳承敏冤不冤,说下理由

一句话:输得不怨

看看柳承敏半决赛和老瓦的比赛,那时候他确实到了巅峰,王皓决赛输得不冤,换王励勤也不一定赢。

第一,能打进决赛,已经不是技术的问题了,只不过看过王皓后期比赛觉得早期稍显逊色。

第二,柳承敏签运也不错,决赛才遇见中国选手即使是外界认为的37开,赢了也不足为奇。

第三,柳承敏决赛真的是大心脏的表现,眼神中的杀气,最大限度发挥正手的优势。 日式直拍因为是单片桧木,厚度1.0cm,自身弹性极大,这也是王皓虽然反手拧拉有旋转,但是回弹速度远不及柳承敏的反手借力推打。

柳承敏的发球,接发球绝对是顶级。

特别是接发球,每一板搓球加转几乎是砸台面的,特别使劲, 我们普通球友肯定不舍得,拍子边都打坏了。

一场伟大的比赛。

韩国最后的辉煌。

王皓后来在一次复盘中表示,那场比赛自己发挥出了90%的水平(决赛中能够发挥出9成,已经极为难得了),但是柳承敏的发挥超出了100%。

确切说,柳承敏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发挥超出了包括王皓在内所有人的想象,仅从那届比赛来看,他确实无愧“奥运冠军”的称号。

刘国梁点评过:心理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技术问题,王皓虽然有直板横打,但是并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只能保证有没有不能满足是不是足够,同时正手功底明显不足,和柳承敏对拉几乎没有赢过,而且前三板控制不占上风典型的第二局发球连续出台被柳承敏抢攻,如果不是第二局刘国梁叫暂停,王皓没准就0比4直接拜拜了,整场比赛王皓太依赖反手,节奏线路全被柳承敏控制,所谓得正手者得天下,是前辈用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真理。

最后说下:

2007年男乒世界杯半决赛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拉开战幕,柳承敏先后干掉马琳和王励勤。

此战之前马琳对柳承敏战绩上保持11战全胜。柳承敏步入世界杯男单决赛,而他的对手正是雅典奥运会决赛曾战胜过的王皓。

和雅典一战相比,柳承敏技术更厚实了,但是技术核心并没有改变——以“搏”为主,

王皓则在原有的技术体系上增加了直拍横打快拉直线技术,

这个技术不仅盘活了王皓的整个技战术体系,同时也在这场决赛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柳承敏被王皓彻底锁死在反手对反手的对抗上。

4比0,

王皓拿到了职业生涯中的首个三大赛单打冠军,

柳承敏的“疯狂演出”就此谢幕。

花絮:

2020年11月24日,韩国乒协选举管理委员会举行会议,确认了作为独立参选人报名协会主席竞选的柳承敏当选。柳承敏在面对韩联社的专访中表示,连任就像当初击败王皓一样。

看得出来雅典击败王皓对于柳承敏,意义非凡。

当年雅典奥运会上王皓输给了柳承敏,当时是什么情况

我觉得不冤,整场球王皓都处于下风,柳承敏配得上这枚金牌。

这场球之前,王皓六胜柳承敏;这场球之后,王皓十几胜柳承敏。王皓一辈子就输给柳承敏一次,却偏偏就是最要紧的奥运会,你说这是运还是命?

我坚决不同意王皓心理素质差这种说法。王皓之所以能挤掉孔令辉参与雅典奥运会,源于他在2003年世乒赛团体赛上的圆满表现,简直场场打主力坚持全胜,决赛打头阵横扫波尔,是中国队团体夺魁的第一功臣。能在团体决赛里虎口拔牙的人,心理素质能差?

看过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的人都晓得,王皓的发挥并不差,而且在场面被动的状况下一直顽强与对手周旋,拼到了最后一分。但人家柳承敏那届竞赛的确打疯了,这种状态终身中也难得有几次,他能淘汰老瓦,凭什么就不能击败王皓?

柳承敏的打法在九十年代就被蔡振华判了死刑,但打法落后一定就不能取胜,技术专长发挥到极致照样能赢。王皓的打法当然比柳要先进,但2004年的王皓技术还没到最成熟的时分,正手的硬实力不及柳承敏,大约属于中上程度,中间偏正手的位置也存在破绽。在对手超程度发挥时,弱点就会放大。

实践上韩国队打中国队一向是有方法的,金泽洙当初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淘汰孔令辉后曾说,孔令辉固然技术全面,但只需集中火力攻其一点,弱点就会暴显露来。柳承敏打王皓,同样也是这样的思绪,可见韩国队的备战工作做得十分胜利,对王皓的研讨相当透彻。

相反,中国队赛前肯定没有把柳承敏当做最风险的对手来准备,以致于柳在状态爆棚时措手不及,反映出教练组在备战时是有严重误判的。

王皓从2006年开端技术打法再上一个台阶,打柳承敏越来越轻松。正如徐寅生所说,中国乒乓球队,究竟要从打法上击败对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