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短胡同一尺大街将恢复 曾是京城“刻字一条街”_胡同_刻字_一尺

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胡同

老话讲,北京有名的胡同儿三千六,没名儿的胡同儿赛牛毛。

胡同多了,自然要评出个子丑寅卯来,最老的(砖塔胡同)、最新的、最宽的(灵境胡同)、最窄的(钱市胡同)、最长的(东交民巷)、最短的(一尺大街)……

其中,最新的胡同

不是一条,而是一批

,并且每年都会有变动。

近年来,北京市一直在开展

道路清理整治

工作,

没名字

的胡同进行命名,

不规范

的地名进行清理整治。

比如

南翔凤胡同

弓箭胡同

展开全文

八道湾胡同

等,都是原址旧名的恢复,像

辟才南巷

(位于辟才胡同南侧)、

隆安胡同

(胡同内有隆安寺)、

东章胡同

(位于前、后、西章胡同东侧)就是根据附近的老胡同或者胡同内的寺庙新起的。

去年曾写过一篇大栅栏、牛录、昂邦章京……这些胡同地名原来都是满语?,里面的牛录胡同就是2018年和饽饽胡同、辟才南巷、口袋胡同、果匣胡同、东牛角胡同、西中胡同一起重新命名的。

近日,有报道称大栅栏地区将有两条胡同恢复历史地名,其中一条就是京城最短胡同——

一尺大街

一尺大街 刻字一条街

一尺大街,虽名为一尺,名为大街,却长30余米,也并不是条大街,但确确实实是

北京最短的胡同

了。

清末进士陈宗蕃先生曾在1931年所著的《燕都丛考》中载:“自杨梅竹斜街而西曰一尺大街,又西曰琉璃厂。”可见一尺大街至少有90年的历史了。

1948年《最新北京市街地图》中的一尺大街

1993年出版的《宣武区地名志》记载:“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此街(杨梅竹斜街)南侧的短小死胡同喜兴胡同及一尺大街并入。”

一尺大街曾是

刻字行

的集散地。据载,上世纪30年代,路北有3家店铺,都是刻字行,路南也有3家:西边是酒馆,中间是铁匠铺,东头是理发店。

据传,日伪时期,路北的三家刻字行曾是“华洋印刷局”。后来,路北的东西两家改换了门牌,西侧是“

竹林簃刻字

”,东侧为“

龙华斋刻

字”,路南侧自西向东,分别为笔店、铁铺和铁脚扣店,当时都是平房。

一尺大街老照片,图源网络。

那时,从一尺大街西北侧的琉璃厂到东侧的杨梅竹斜街,这一代云集着不少刻字行,说一尺大街是“

刻字一条街

”,一点也不为过。

如今,这里路北的平房上,加盖了简易房,成了两层小楼。自东向西分别是两个

湘菜馆

(第一家一间门脸,第二家三间门脸,都是湘菜馆,不知是不是一家)、一个

住宅

以及路口的

清秘阁书画院

胡同两侧,大多都加盖了二层。图为一尺大街东侧拍摄,右侧为湘菜馆。图源@光影骑士王。

路南自西向东分别是一个住宅、

艺镌阁刻字店

、一个住宅、

文田轩礼品店

渔芙南餐厅

(也是湘菜)以及

昆泰工艺品店

胡同里挂有杨梅竹斜街的地图,左侧可见湘韵楼,右侧可见川香菜馆(如今是渔芙南餐厅)、文田轩、艺镌阁刻章。

短短30多米, 3个湘菜馆,一到饭点,那必定是“飞涎直下三千尺”。

而原本“刻字一条街”的名号也早已

名不副实

,毕竟胡同里硕果仅存的只有一家

艺镌阁刻字店

了。

一门三代 坚守刻字手艺

艺镌阁刻字店的老掌柜

郎景龙

老先生,已是耄耋之年,有

八十多岁

了,已经在这里住了

七十多年

1947年,13岁的郎景龙来到了一尺大街东口往南几步远的一家刻字行“汉光阁”做学徒工,就住在不远的“

皈子庙

”里。

解放后,手工合作社成立的时候,几十个刻字手艺人被组织在一起干活,使用的地方,也是“

皈子庙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局部),一尺大街南侧的皈子庙就是如今的樱桃胡同。

这里的皈子庙,最初是

文昌祠

,后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京师北派刻字行出资重修,并以此作为

北平刻字行业公会

。如此看来,皈子庙可算是

京城(北派)刻字行的根据地

了,怪不得这附近有如此多的刻字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祖师爷。刻字行的祖师爷,便是文昌帝君。他们认为,京城刻字南北两派“春秋致祭,皆兢兢洁牲,量币修祀,事于帝君,若以不得与祭为憾”。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重修皈子庙。

据杨世骧《重建文昌祠记》记载:“今北直刻字行等,

恐春秋祀典历久而忘也

,爰于光绪廿三年十一月四日,用金

陆百

,购得正阳门外

樱桃斜街皈子庙

故址,共殿宇十三楹。稍加修聋,择后殿设位(文昌帝君)祀焉,礼也。前殿旧祀七圣,今仍之。”

《重建文昌祠碑记》拓本,现藏于国图,图源国家数字图书馆。

1956年公私合营,皈子庙被划归北京市刻字生产合作社管理。如今,皈子庙位于樱桃斜街19号及樱桃胡同18号,就在樱桃斜街和樱桃胡同路口的

夹角

上,平面呈

三角形

。皈子庙早已成为了大杂院,房屋多已重建,

难窥古庙格局

皈子庙旧址,图源网络。

同样是1956年公私合营后,一尺大街上的店铺和手艺人们则是被组织起来,成立了

首都刻字厂

,郎景龙也成了一名普通的刻字工人,直到1984年退休。

专心刻章的郎老先生,图源北京晨报。

郎老先生的女儿郎国丽,受父亲以及“刻字一条街”的环境影响,一直也是在

刻字行

工作。2005年,41岁的郎国丽离开单位,来到父亲身边,做他的

专业帮手

如今,十五年过去了,郎女士也已经年过半百,她的女儿也在毕业后就开始在店里帮忙了。

这样算来,郎老先生

祖孙三代

都从事着着刻字工作,这也是一尺大街的一种传承吧。

来刻章的客人顺便逛逛胡同也是一种享受。

杨梅竹斜街 出版一条街

前面说过,1965年,一尺大街被并入了杨梅竹斜街。如果说一尺大街是“

刻字一条街

”,那杨梅竹斜街就是“

出版社一条街

”了。

胡同不过

五百米

,其间就有世界书局、中正书局、开明书局、广益书局、环球书局、大众书局、中华印书局共

七家书局

,这些书局主要负责出版进步书刊、科技读物、外文图书,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如今,这些书局还保存较为完好的只有75号的世界书局了。

杨梅竹斜街75号 世界书局旧址

世界书局坐北朝南,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典型的

中西结合

的建筑风格,十分具有年代气息。一层中间开门,两侧是平窗,大门两侧带有半圆形壁柱,柱头带有涡卷,类似爱奥尼柱式,二层也是平窗,带有方形壁柱,顶层设有女儿墙,女儿墙中间是盾牌形装饰。

早年间,世界书局主营的是理工类图书以及翻译外国图书,例如《范氏大代数》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业,旧址现已改作民居。

购物归来的居民

其实,

中正书局

也留有旧址,就在杨梅竹斜街98号,外形和世界书局旧址类似,但现在已经被拆改得面目全非了。

杨梅竹斜街98号,中正书局旧址,图源百度地图。

旧的书局或消失,或化为民居,著名诗人、设计师及古籍收藏家姜寻先生不忍如此,将胡同的31号,民国时期的“生”报社、“彝宝斋南文具店”旧址,改造成了一家新的书局——

模范书局

杨梅竹斜街31号 模范书局

这“长相相近”的新旧两家书局,也几乎是整条街上最为显眼的建筑了。

不仅如此,胡同里还有

清末四大商场之首——青云阁

,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鲁迅、周作人、梁实秋、刘半农、钱玄同、马幼渔等众多文人雅士,都常来此品茗会友、小酌膝谈、思文赏乐。据传,蔡锷将军和小凤仙就是在这里初遇的。

杨梅竹斜街上青云阁的后门

程砚秋

马连良

梅兰芳

等京剧名角先后在此登台献艺,相声界前辈、八德之一的

焦德海

也常来青云阁演出他的拿手节目。

1932年8月,

聂耳

从上海来到北京求学,住在宣武门外的云南会馆里。刚到北平的第二天,就到青云阁听大鼓看杂耍。

据传

鲁迅

先生住在绍兴会馆的七年间,去的最多的地方有两处,一个是

琉璃厂

,另一个就是

青云阁

他的路线一般都是逛完

琉璃厂

,经一尺大街去杨梅竹斜街,从

青云阁后门

进,无论是喝茶品茗,还是小憩会友都很方便。然后便会从

青云阁正门

出去,走到东边的

东升平浴池

洗个澡再回家。

鲁迅先生逛琉璃厂、青云阁、东升平浴池的路线示意图,底图为1921年《北平市全图》。

值得一提的是,这东升平浴池地处杨梅竹斜街6号,号称“

解放前北京最好的澡堂

”,也叫

头等官堂

浴池原为

三层砖木结构中式建筑

:一层为大众浴池,二层为男盆单间,三层为女盆单间。浴池“设备完善、清洁卫生、服务热情”,还有点心部出售做工精致的

各式面点

。解放战争时期,还曾是地下党开展工作的活动场所。如今已经改为宾馆了。

站在杨梅竹斜街东口,便能看到不远处东升平宾馆的招牌。

杨梅竹斜街的名字很有意思,明代时称“

斜街

”,十分简单粗暴。到了清代,据传胡同里有位杨姓媒婆,说媒很有一套,所以改叫“

杨媒斜街

”。清末,被文人雅士改成了“

杨梅竹斜街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位杨媒婆,便无从考证了。但是,可以了解的是,胡同内25号为乾隆年间东阁大学士

梁诗正的故居

杨梅竹斜街25号,梁诗正故居。

这位大学士是

乾隆的御用书法家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后就有他的题跋,十分精彩,后人对其书法评价很高,启功先生的书法就受他影响颇深。

清梁诗正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源:新浪博客@阴山工作室。

此外胡同里还有

酉西会馆

,1922年,当时20岁的作家

沈从文

从湘西来到北京,就曾在酉西会馆内住过半年之久。《边城》就是沈从文在这里披着棉被写出来的。

杨梅竹斜街61号,酉西会馆,也是沈从文故居。

除此之外,胡同里还有诸如采瓷坊、济安堂等很多小店十分值得一逛,运气好还能碰到胡同里的原住民,跟大爷大妈们侃侃大山也是不错的选择。

采瓷坊的橱窗

2015年底,一尺大街曾举行地标揭幕仪式,时隔5年,一尺大街终于将重新拥有姓名!

一尺大街两端各有这样的一个地标。

关于

一尺大街

杨梅竹斜街

,您还有哪些故事?

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分享~

有兴趣的老街坊可以后台回复“

老故事

进入

西城老故事群

· end ·

致谢和声明

本文图片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文章

[1] 这条短胡同还叫“一尺大街”,北京晚报

[2] 京城最短胡同“一尺大街”揭地标,新华网

[3] 骡马市象来街一尺大街的前世今生:老地名 归去来,北京晨报

[4] 三代刻字人独守一尺大街 称外国人更珍惜老手艺,北京晨报

[5] 李天际,25条无名胡同原址恢复旧名,北京青年报

[6] 杨梅竹斜街,闹市中的“最美街巷”

[8] 北京市宣武区地名志

名说北京第十四期|北京最窄胡同 为何称作中国最早“金融街”?

西单堂子胡同 是怎么从花街柳巷变成城中闹市的?

老北京胡同里的门联越来越少了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传统文化联盟”了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