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一老妇向联邦政府申请补助救济金,其身份公布后震惊媒体_自己的_母亲_带着

前言

1991年一位老妇人生病入院,结果,在短短的时间内,她存放在寓所里面的所有积蓄被人盗走,她的生活立刻陷入了困境。

年近90的她,也无力去外面谋生,走投无路之下,她只得向联邦政府申请养老生活补助救济金。可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更加没有维持她正常的开销,因为这笔救济金每月只有400多美元,可是合作公寓的维持费每月就高达400美元。她的生活资金也无力周转,因此,从1993年起,她每月都没有办法缴清公寓维持费,到期共积欠约1万4千美元。

面对这么高额的欠款,管理公司不得不向法院起诉,就在面临判决被逐出公寓的困境之时,这位老妇被迫向媒体透露了自己的身世。

她的身份公布以后,媒体都震惊了!

恋爱结婚,结果对方早有妻室

1912年,年仅十二三岁的陈子美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巨变,她的父亲和母亲协议分居,此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紧张阶段,她的父亲也忙的脚不沾地,所以她很少能够见到父亲。

展开全文

父母感情破裂以后,她和弟弟又随母亲离开上海独居南京破草屋。生活的重重压力袭击了他们一家人,她与弟弟鹤年不得不半工半读,最后进入了职业学校。

她和弟弟学习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她去学妇产科。然而,人老病死终究捉摸不定,就在她快毕业之时,她的母亲高君曼久病因为没钱医治而死。

一次偶然的巧合,陈子美和比她大十岁的张国祥遇见,张国祥出身于菜农家庭,后来读书,之后去了银行和旅行社供职。

之后,陈子美带着张国祥去狱中看望自己的父亲,然而,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对他们这桩婚事并不赞许,这对父女俩更是直接在狱中争吵了起来。

陈子美长相漂亮又为人热情,少女情窦初开,感情也极为热烈,他们两人相爱了,可是,陈子美不知道的是,在张国祥和自己成婚之前就已经有妻室子女,而且还一直瞒着自己。

1936年,陈子美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她的丈夫找来一个带着孩子的保姆,张国祥解释她是自己的表妹,这次将人叫过来也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她,陈子美信以为真。

纸里包不住火,没过多久,这个“表妹”保姆就原形毕露,她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知陈子美,原来,她根本就不是什么表妹,更不是什么所谓的“保姆”,而是张国祥的结发妻子蔡氏,而她带着的那个小孩便是张国祥和她所生最小的女儿。

直到这个时候,被蒙在鼓里的陈子美才如梦初醒,她开始不顾形象的和张国祥大吵并声称一定要和对方离婚,面对妻子的大吵大闹,张国祥也很无奈,只得在她们二人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与蔡氏离婚。

1937年,陈子美与张国祥带着五个孩子去重庆避难避。次年8月,她的父亲带着第三位妻子潘兰珍,也避难于和重庆毗邻的江津。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陈子美打定主意要去看望父亲,却被丈夫所阻止。

其实,张国祥这么做也是因为他记仇很久了,当年陈子美带着他去见家长,结果他的岳父直接来了一句:“年幼无知,后果不堪设想。”这句话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既然丈夫极力阻止,陈子美也不好和他唱反调,再加上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淡薄,所以,此事也按下不表。

1939年5月,日本飞机对重庆进行了战略性大轰炸。陈子美见状,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于是又匆匆逃离重庆,经昆明到香港。

起初,他们一家选择在香港小住,等风声过去后又取道回上海。

本来迎接他们的将是美好的未来,结果,就在这个当口,陈子美与张国祥的感情彻底破裂,两人一别两宽,陈子美带着四个儿女另租房分居。

可是,抗战期间,上海滩物价不断地上涨,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窘迫。生活所迫,陈子美只得带着子女搬到南京,住在下关,过着像她小时候那样的穷苦生活。

这对夫妻一直分居,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两人才算是正式离婚。可是,张国祥也足够的狠心,他居然不给陈子美及其子女生活费,在当时的世道之下,她一个弱女子哪能养得起四个儿女?被生活逼到绝境,陈子美只得忍痛割爱,丢下自己四个亲生儿女,毅然离开。

陈子美最后还是选择回到上海。她凭着一手出神入化的妇产科的医术,在一家医院谋得助产士一职。

没过多久,她又认识了在浦东开推土机的司机李焕照,两人都很满意对方,不就便结了婚。陈子美又同他生了两个儿子。

冒死“泅海”偷渡出境

1956年,陈子美和李照焕全家迁居到了广州,之后,她又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她自己受到了各种折磨,就连她的丈夫也被抓去坐牢,眼看着日子就要过不下去了,陈子美当机立断将自己身上剩下的钱和首饰都交给了渔民,随后将自己绑在了汽车轮胎上面,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了香港,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加拿大,住在了华人区。

陈子美抵达这里后,很快就在这里找到了活计,她捡起了自己的手艺,在华人区的医院里面当起了产科医生,之后又同别人开起了产科医院,她的医术比较高明,所以受到了华人的好评和欢迎。

陈子美留在国内的子女们已经长大成人,可是,他们在1960年就同自己的母亲失去了联系,30多年一晃而过,他们仍旧没有自己母亲的音讯,更加不知道母亲在何方,究竟是生还是死。

经历过几十年风风雨雨,陈子美对什么事情都看开了,虽然受过不少苦,可是从不抱怨生活。

1970年,已经60岁高龄的陈子美带着幼子来到香港,之后又在1975年申请来美,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之下,她为幼子申办了合法居留身份。

1982年,陈子美拿出自己的一部分积蓄,在纽约皇后区买了一套公寓,之后便长期定居在这里。

1991年陈子美生病入院,结果,在短短的时间内,她存放在寓所里面的所有积蓄被人盗走了,她的生活立刻陷入了困境,

年近90的她,也无力去外面谋生,走投无路之下,她只得向联邦政府申请养老生活补助救济金。可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更加没有维持她正常的开销,因为这笔救济金每月只有400多美元,可是合作公寓的维持费每月就高达400美元。她的生活资金也无力周转,因此,从1993年起,她每月都没有办法缴清公寓维持费,到期共积欠约1万4千美元。

面对这么高额的欠款,管理公司不得不向法院起诉,就在面临判决被逐出公寓的困境之时,这位老妇被迫向媒体透露了自己的身份。

媒体得知以后大为震惊,原来,她是陈独秀的女儿陈子美。

陈子美的身份公布后,中华海外联谊会立刻对她进行了帮助,随后她才摆脱了困境。

陈独秀

1997年,陈子美在大陆同前夫所生的两个女儿,总算得知了母亲的消息,原来母亲还健在,而且还在美国,姐妹两个喜出望外,并立刻寻求外交部门的帮助,在外交部门的援助之下,她们同久别的母亲取得了联系。

其实,多年以来,陈子美也曾想回到阔别几十年的祖国看看,她想念自己的亲生女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想和她们团圆,但因年事已高,一直未能如愿。

虽然陈子美一直没有明确的说出当年是谁拿走了她的钱,可是,在那之后她的幼子再也没出现,而陈子美在同别人聊天的时候也常把“我没有儿子”挂在嘴边。

陈子美的希腊邻居普洛斯说,陈子美自从儿子离开身边后,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她好像有意无意地为自己准备后事。她说,“陈子美有一次来找我聊天,提到她下葬时一定要身穿当年的结婚礼服”。

就在几年前,普洛斯的弟媳出让他们家族墓地中的一个墓位,陈子美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立即买了下来。陈子美还笑着说:“以后我就多了许多希腊邻居了。”

其实,美慈济基金会纽约分会自1994年前起,就有义工照料陈子美。而执行长张济舵表示,如果陈子美的亲人一直没有办法现身,他们慈济基金会愿意出力,在市政府的允许下送她走完人生路上的最后一程。

陈子美晚年的身体相当衰弱,她自己本身就有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她的生活态度依旧非常积极,邻居们经常会看到她戴着轻便的呼吸器散步。

2004年2月25日,陈子美突然发病,照顾她的人赶紧将其送进医院,然而,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任何亲人来看望她。

4月14日下午4时,陈子美客死纽约。她在美国纽约皇后区圣约翰医院冷清离世,却很少有人对她进行过问,就这样,她的后事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78岁的普洛斯从院方得知陈子美去世的消息后,也极力的帮助陈子美寻找她子女的下落。普洛斯对陈子美传奇的半生并不了解,当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感觉: “一个独居老人不应该这样冷冷清清地走了”。

陈子美过世已经有一个多月,却始终没有亲人前往认领,因此,她的遗体长期仍停放在医院的停尸间。

这样的见闻还是比较少见的,于是, 陈子美去世遗体无人认领的消息见报后,她的亲人才总算是得知了她的下落。

陈子美留在中国大陆的长子李大可在5月21日得知这个噩耗后,立刻和他在纽约的朋友取得了联系,他正在办理有关手续前往纽约善后,他将“按照母亲的遗愿找出当年的结婚礼服,让母亲下葬时穿上”。

最终,陈子美的公祭仪式于2004年5月25日在纽约举行。

在同母亲失去连续很多年后,李大可说:“母亲在我的印象中是个相当独立、相当坚强的女性,她一直能独立照料好自己的生活,也不愿意别人打搅她。”

他们的外祖父就是陈独秀

其实,除了组织上以外,谁都不知道陈子美是陈独秀的女儿,就连她和两任丈夫生下的子女们都不曾提及到这个话题,因此,这些孩子们并不知晓他们的外祖父是陈独秀。

一直到张国祥和陈子美的孩子要升学和参军工作,在填写履历表的时候,张国祥才不得不将实情说出,告知他们,他们的外祖父就是陈独秀。

50年代初,陈子美和张国祥生的长子长女张肇山以及张树仪参军离开了上海,只剩下张树德依旧留在上海,当陈子美找到张树德的时候,张树德也悄悄地去看过母亲,但是,她的父亲得知此事后,直接将她揍了一顿。

1953年,张树德初中毕业,在填写履历表的时候,张国祥也不好再继续隐瞒,于是告诉她:“你的外祖父是陈独秀。”听到这个答案之后,张树德惊得愣在了原地。

张树德念高中的三年是寄宿的,在这段时间里,她常常会偷偷抽出时间去看望自己的母亲,有时候更会帮助母亲做一些家务,或者照顾小宝宝。

为了证实父亲所言非虚,她也曾询问过母亲此事是真是假,结果却遭到了母亲的斥责。

一直到1956年张树德高中毕业考上山东大学,在她即将离开上海的时候,陈子美才将自己压箱底的两张照片拿出来,一张是她外祖父陈独秀的照片,另一张是她四舅夫妇,也就是陈鹤年和许桂馨及三个女儿的合影。

这是一部大陆拍的片子,写的是我爷爷

其实,提到陈独秀的儿子,谁都先想到陈延年、陈乔年以及陈松年,却不知道,他还有一个小儿子陈鹤年,他和三位哥哥是同父异母生的。

陈子美比陈鹤年大一岁,当年他的姐姐学习妇女科,他就学习了电讯。

学完电讯以后,他又在扬州上高中,到高中三年时转到北京,高中毕业以后考入了北大政法系,并加入了地下共产党,成为了预备党员,之后他更是积极地参加了“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并在学生运动中认识了许桂馨,两人志趣相投的年轻人很快坠入了爱河。

陈鹤年大二那年,抗日战争爆发,而他和妻子爱情的结晶也诞生了,所以,他们不能奔赴延安,而是去了北京西山游击队。

陈鹤年在西山收发电报并培养收发报人员,而许桂馨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组织妇女做军用手套。

陈鹤年虽然在香港生活了40多年,但是他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1952年,他和夫人许桂馨商量后,决定由她将他们所生的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带回大陆定居,他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大陆接受教育,在新中国长大成人,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他们这一别竟然是30年。

陈独秀

1991年8月,陈鹤年在大陆的长女,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陈桢祥到香港去看望自己的父亲。

陈桢祥询问他:“爸,我今天陪您去看电影吧!”

陈鹤年惊讶地说:“看电影?我三十来年不看电影了,为什么今天要去看电影呢?”

陈桢祥没有放弃,继续解释:“这是一部大陆拍的片子,写的是我爷爷。”看到父亲不为所动,她接着说:“这部电影不同,是新拍的,您还是去看看吧!”

在女儿的连番劝说之下,陈鹤年还是答应了下来,他们所看的正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描写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影片《开天辟地》,这部影片乃是上下集的长片,放映的时间将近三个小时,可是,80岁高龄的陈鹤年没有靠过一下椅背,他的眼睛就定定的停留在影片之上,一直到电影播放完毕以后,他沉默了许久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部电影哪里吸引了他呢?可能是他第一次在银幕上看到自己母亲的艺术形象,也有可能是电影没有歪曲他父亲的形象,更可能是他会想到自己的半生坎坷。

2000年,陈鹤年在香港离开人世,享年87岁,他的一生在这里落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