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女“授受不亲”有多变态?完全杜绝恋爱的可能性_孟子_男女授受不亲_严苛

相信大家经常会在古装剧中听到“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但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玩的,古代的封建礼教是很严格的,出自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即便是在谈恋爱,也不能随意搂搂抱抱,“授受”的意思是给和接,“吻”也不是说亲,而是接近,即便是男女之间传递东西,也不能亲手传递物品,要隔开一段距离,不能离得太近,否则就会被认为犯了忌讳。

那么问题来了,男女之间时刻需要保持距离,若是发生紧急情况的话,比如落水摔倒什么的,男女亲密接触了,这样算是坏了规矩吗?其实古人也早就想到了,战国著名思想家淳于髡曾与孟子两人对此话题进行过辩论,淳于髡问道:“若是长嫂落水,那么叔叔是救不救?救的话,则是违反了男女授受不亲,不救的话,则是不仁。”孟子作为儒学大家,他做出了合理的回答,在这种情况下男子要懂得变通,一定要救,否则就是豺狼之行。

展开全文

而且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宋代女性的着装趋于拘谨、呆板,包裹严实,古代女子一向保守,但宋朝尤尚保守之风,而到了明清之际,也并未改善。而且这些严苛大多是针对女子,否则男子可以三妻四妾,为何女子死了丈夫后,她们就需要为丈夫守寡,活成贞烈妇女呢?古代人家若初能够出一个贞洁烈妇,那么这家人就会觉得倍有面子,而不会觉得他们剥夺了女子的自由。

古代封建礼教对于男女之别如此严苛,也难怪他们之间很少有正常恋爱的,往往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然也有一些人追求自由恋爱,为了谈恋爱,他们排除万难,半夜相会、翻墙爬窗、书信传情等,促成了一段段佳话,造就了无数的痴儿怨女,为追求真爱,而勇敢地反对严苛的礼教。好在现代社会追求男女平等,女子无需成为男子的附属,彼此之间可以自由恋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