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爷陶少堂:一生未娶妻,住墓穴30年不愿搬,直言怕人不怕鬼_墓穴_自己的_的是

中国的丧葬、墓穴,自古就有一团迷雾。

随着各种电影、小说的流行,如《盗墓笔记》、《鬼吹灯》、《墓决》等,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细节描写,逐渐受到了人们喜欢。

观众们在感叹作者文笔的同时,对墓穴里也是相当的好奇。是否真的像故事里所说,惊险刺激;是否真的存在守陵人和摸金校尉等,一系列谜团,深深的埋在了人们的心里。

实在是有太多的谜题和不解。在中国封闭迷信的思想里,墓穴的摆放和位置,要比活人的屋子更为重要。

可在湖北80岁老人,以墓穴为家30载,直言从不怕鬼,他就是陶少堂。

陶少堂,现在已八十多岁高龄,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小山村里。他的身世相当的令人同情,自幼父母便双亡,无奈,只好是跟随着爷爷一起生活。

展开全文

但毕竟隔了一辈,失去了父母疼爱的他,性格就开始有了缺陷,十分内向,不爱说话。遇到被欺负,也沉默不言,忍气吞声,兄弟姊妹们自然是“捡软柿子捏”。

并且家里条件又十分的穷苦,“狗急还跳墙”,更不用说活生生的一个人了。陶少堂终于忍受不下去了,无牵挂的他,便离家出走,四处漂泊。

从小就没有读过书的他,出了大山外,自然是没有什么工作可以做的,并且还身无分文,这样子怎么能够在外地独自的生活呢?

艰苦地挣扎了一年之后,陶少堂就灰溜溜地回到了村子里。

这仅仅一年说是短,但却让原本这情况变得更糟。陶少堂离家出走后不久,爷爷就去世了。

村民们原本以为他不会再回来,留下个空屋子也是占地方,于是就一把火,将他家的房子烧光。

可没曾想到,陶少堂竟然回来了,不过一切都已于事无补。

虽然房子简陋,但好歹是一个避雨的地方,现在他什么都没有了。就连亲戚朋友们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不愿意揽下这个麻烦。

“人一旦运气不好啊,喝凉水都塞牙”。

原本还想着靠取劳动力,基本维持生活,但却没有一个公司厂子愿意要他,私人经营的小店也嫌弃他晦气,凡一路过定闭门不开。

这可真的是走投无路,于是他只好靠着捡破烂儿。

拾荒为生。渴了就喝河里的水,饿了就偷偷溜到地里,偷一些瓜果蔬菜充饥,困了就找一避风处,席地而睡。

生活环境,非常人所能坚持,陶少堂由于性格的懦弱,竟也坚持了一年的时间。

一次,他前往山里,打算挖几株草药,卖出去换一点食物吃。

大山里当然是少不了各色奇花异草,惊人诡异的东西。这不,陶少堂就在挖草药的途中,发现了几座墓穴。

人类有一个特性,越是害怕,越想要一探究竟。

看着黑漆漆,阴深深的墓口,尽管头皮发麻,但他依旧走了进去。

墓穴里面虽然面积不大,可还算是干净。陶少堂转念一想,这不正好可以遮风避雨吗?

怕无意侵占了别人的祖坟,于是他便下了山,挨家挨户地询问,最终得出,这是一座无主之坟。

于是他便欣然地将墓穴打扫出来,从此作为自己的“家”。

人们一提及坟墓,立即就联想到里面摆放着尸体,无不感到害怕。

即便是在白天,都要绕道而行,更不用说是坟墓为家,与尸体作伴了,那不成天都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

然而陶少堂却不是这样,他将这片不到十平米的墓穴,装扮的是十分有家的味道。桌椅板凳,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个小书台,用于摆放一些好玩的小物件。

陶少堂还将屋子划分为几个小区域,专门设有一处为宠物区,养了几只小动物。虽然整个布置十分精妙,可不通水,不通电,就是一个难题。

对于吃水问题,他刚开始用的是山后的泉水,后来觉得每日去担水不方便,就自己挖了一口井。但用电问题,就难倒了他,从山下拉电线上来是不可能的。

陶少堂想了想,觉得自己也没有用电之处,需要照明时就点几点油灯应急就好了。

水电问题逐一都迎刃而解,他开开心心地就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

吃喝住行的基本需求,陶少堂是满足了,于是就开始寻求了更高的生活品质。

他在“家”的附近挖了一个小池子,从河里捕捞了几条小鱼放在池子里,作为鱼塘用来饲养。

他还养了几窝蜜蜂,过上了每日有蜜可吃的日子。不光如此,陶少堂还开垦了近十来亩的空地,种植了大量的果树蔬菜,堪比是世外桃花园。

渐渐地,他开始接触山下的村民,原本是为了卖蔬菜水果赚点小钱,一来二往,也就熟络了起来。

有空闲时间,陶少堂就和村里的人下棋打牌,也有了一两个好友。

有人问他,每天睡在墓里不害怕吗,陶少堂坦然笑之,“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亏心事,妖魔鬼怪奈何不了”。

并且他还表示,人要比鬼更可怕,没有必要怕鬼。

村子里知道他住在坟墓里的人越来越多,消息被传到了政府那里。

相关部门落实了陶少堂的情况后,当即为他办了低保,并且还提供了一套房子,可以搬离这个墓穴了。

陶少堂感谢政府,收下了这个补助后,却说什么也不愿意搬家。“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虽然环境不这么好,但好歹也住了近30年,对这个“家”有了感情。

山下的扶贫干部还时不时地往上送一些的活物资,逢年过节,相应地吃的穿的,从来没有缺过。

民警和爱心村民们经常上来看他,聊聊天,下下棋,小日子过得不要不要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概就连陶渊明,也会羡慕他这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吧。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如今这富有情调的生活实在是无法让人放弃。

陶少堂幼年以及成年后的经历,确实是让人感到同情,走投无路之时,他并没有成为社会的寄生虫,而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取得了现在的生活。

阿毛认为,人生十有八九都是不易的,但是不要放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