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教师将大面积失业?不必担心,铁饭碗还端得稳_教师_过剩_万人

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教师将大面积失业?不必担心,铁饭碗还端得稳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文章称,从2017年起,我国出生人口持续快速下滑,从当年的1723万人降至2022年的956万,接近腰斩。通过模型估算,到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将比2020年减少3000万人,届时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中国新闻周刊》是权威媒体,撰文专家也经过了充分调研,数据翔实准确,很有说服力。该文发布后在教育行业内引发热议。叠加最近有多地提出要建立“中小学退出机制”,不少教师同行感到忧心忡忡,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失业。

其实,《中国新闻周刊》此文重点谈的是出生人口下降引起的教育资源过剩,需要提前谋划进行调整,对师资需求变化谈得并不深入。

到2035年,真的会有约187万中小学教师会失业吗? 我的观点是,不必杞人忧天,问题没那么严重。

当前,我国约有1.6亿在校中小学生,约1000万中小学教师(含民办学校教师和临聘教师),生师比约15:1。

到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减少3000万人,按15:1的生师比,将有约200万名中小学教师过剩。这个计算结果,与专家预估的187万相接近(150万+37万)。

但是,专家是以静态数据为前提的,即12年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总数不变。而事实是,未来12年内,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将迎来史上最大的退休潮。

展开全文

上图为从1963年至1975年出生人口数,总数超过3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21%,这些人都将在12年内退休。 同比例计算,到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有210万人退休。

210-187=27万,也就是说,假如未来12年不招聘新教师,到2035年,不但不会出现教师过剩,还有会27万人的缺口。

当然,如果真的12年不招聘教师,教师的平均年龄将老化得不能看。队伍需要不断更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不过, 教师的退代率,可以根据出生人口数据动态调整,控制在1%左右,预估此举可消化100万名过剩的中小学教师。

另外87万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消化:

一、消除大班额。 56人以上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班额。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基本上消除超大班额,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如果到2035年,全国中小学统一按标准班额办学,预计可消化约50万名过剩的中小学教师。

二、进一步缩小班额。 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班额一般都在30人以下。客观地讲,只有控制在30人以内,才有可能实施真正的因材施教。

如果将班额控制在30人以内,生师比将达到10:1,届时,不但不会出现教师过剩,反而还需要大量招聘新教师。

三、调整用工形式。 基于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公共支出压力将越来越大,教育支出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全面实施小班额教学的可能性不大,我们还可以通过阶段性使用合同制教师、劳务派遣教师,动态调整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在岗人数。

综上,出生人口快速下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师将面临结构性过剩,这是客观事实。但以此为由得出“教师将大面积失业”的结论则过于草率。

人口高峰期出生的60后和70后教师集中进入退休潮,退休率达到3-5%,将很大程度是对冲掉过剩的中小学教师。通过调整中小学班额、招聘合同制教师等方法,也可以解决教师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

因此,老师们担心因出生人口下降、师资过剩而被淘汰,完全是杞人忧天。只要自己努力工作,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并遵纪守法、注重师德修养,这只铁饭碗就一定能端得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