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之城:中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下)_威尼斯_热那亚_奥斯曼

六 持续不断的威尼斯—热那亚战争

在参与十字军东征并将爱琴海周边岛屿纳为己有的威尼斯,同样拥有自己在商业上的竞争对手。那便是身处利古里亚的商业城邦—热那亚。与威尼斯类似,热那亚是一个大约在11世纪开始建立,位于意大利西北海岸利古里亚地区的独立城邦,曾控制科西嘉岛等一系列地中海要地,是中世纪后期地中海上的主要海上共和国及商业强国。然而,与威尼斯不同,热那亚人主要活动在西地中海,从事利润不高的谷物与木材贸易,利润微博。由于同为商业城邦的比萨早已经衰落,控制着地中海贸易的已然成为了威尼斯和热那亚两个城邦的专利。自九世纪商业复兴以来,双方便爆发过大大小小的冲突。以自罗马帝国覆灭后的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末期双方战争最为激烈。

13-14世纪热那亚(红色部分)及其贸易对象与势力范围

当1204年威尼斯海上霸权达到巅峰时,海军逐渐压倒比萨共和国的热那亚也开始急起直追,搭上13世纪欧洲经济与贸易量暴增三倍的顺风车,热那亚的国力扶摇直上。热那亚自1242年设立卡法贸易站并主导黑海贸易后,就开始挑战威尼斯于1096年十字军东征后的东方贸易主导权。热那亚和威尼斯之间的第一次全面冲突源于对阿卡特权的争议,1256年,双方爆发战争,史称第一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双方在海上和叙利亚地区展开激烈的战斗。虽然威尼斯海军在叙利亚及各次的正面决战都获胜,但无力阻止1261年热那亚支持下的尼西亚皇帝米海尔八世推翻拉丁帝国、收复君士坦丁堡。做为威尼斯盟友兼半傀儡的拉丁帝国灭亡,严重打击威尼斯在黑海的贸易利益,于是威尼斯以强大海军威逼罗马新帝,并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大败海峡内的热那亚海军,遂使罗马于1268年允许威尼斯重新回到君士坦丁堡经商,又给予和热那亚相同的贸易特权。1268年,罗马皇帝米海尔八世为了在与威尼斯的对抗中取得热那亚人的支持,许可热那亚人在君士坦丁堡城郊加拉太区建立商业特区,次年又让出该区全部商业特权,使得帝国最后的一点商业优势丧失殆尽。无异于饮鸩止渴。威、热两国最后因筋疲力竭,在欧洲大协调家──法王路易九世出手调停下,两国于1270年协议停战。双方战平,热那亚则在战后的1284年,于梅洛利亚(Battle of Meloria)海战重创与它竞争西地中海霸权的比萨,消灭其1.4万水兵,彻底宰制西地中海的霸权及贸易。

展开全文

罗马皇帝米海尔八世

1294年,双方再次开战,史称第二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1291年刚吞并比萨海权的热那亚,于激战中取得压倒性优势的胜利,不但在1298年海军决战中造成威尼斯九千水兵死亡,更将威尼斯的海军主帅等一共五千战士俘虏,这包含知名旅游探险家马可波罗,连带造成波罗于狱中口述完成其大作──马可波罗游记。虽然热那亚多次胜利,但无法攻入威尼斯本土,且本身也损失惨重,因此到1299年,实际上平手的两国由米兰公国调停而结束战争。1350年,第三次热那亚威尼斯战争爆发,热那亚先是在1353年被威尼斯大败于萨丁尼亚岛,阵亡两千水兵、3.500人被俘,而且60艘主力舰更损失了41艘;但后来热那亚在隔年以奇袭战,掳获威尼斯56艘大船而雪耻。两国等于重演了上次的平手战局,且再次因筋疲力竭而于1355年收战,但威尼斯必须向略占上风的热那亚支付20万弗罗林金币,以补偿热那亚损失的加拉太区与巧斯岛,及它破产的国库,这20万弗罗林相当威尼斯一年税收的1/5。双方各自找盟友成为这次战争的焦点,譬如战斗当中威尼斯与阿拉贡王国结盟,而热那亚一度因本土被威尼斯海军围堵,而向快速兴起的陆上霸权米兰臣服。威尼斯因战损太大,其辖下的达尔马提亚被东北强权匈牙利王国占领,损失惨重。

1377年,第四次威尼斯热那亚战争爆发,也因著名的基奥贾战役而得名基奥贾战争,战争伊始,热那亚就与匈牙利,帕多瓦,奥地利等国结盟,组成“威尼斯包围网”,威尼斯开局就处于不利,1378年,双方开战。皮萨尼指挥的威尼斯舰队,在安齐奥角附近击败热那亚舰队。5月7日,多利亚指挥的热那亚舰队,在波拉近海打败比萨尼率领的威尼斯舰队后,继续向威尼斯进攻,并于1380年攻占了威尼斯南端的基奥贾港口城市。与此同时,匈牙利人也从陆上包围了威尼斯。热那亚联军围攻威尼斯,威尼斯本土被热那亚1.2万海军与其盟友(匈牙利王国、帕多瓦、奥地利公国)的1.5万大军围堵得水泄不通,而威尼斯只拼凑出七千新兵死命苦撑,并首次在海战中使用了火炮。后来幸亏威尼斯的海军主力回航救援,在疯狂战斗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俘虏四千名热那亚精锐。但精疲力竭的威尼斯在1381年以极度优惠的条件和热那亚议和。这些条件在外人看来,虽几乎是等同战败的耻辱条款,但议和拆解了热那亚与匈牙利等强权的同盟,让威尼斯在喘过气来后,能在30年内一一对付这些强权,最终把失去的利益全部拿回,并借由1381年后热那亚长期的内斗与衰弱,彻底赢得东方贸易的主导权。至此,持续百余年的热那亚——威尼斯战争以威尼斯的惨胜告终,热那亚自此几乎一蹶不振,而威尼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也开始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弱。

威尼斯

七 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的没落

威尼斯从15世纪开始没落,即使其控制了东地中海的商业网络,获得了巨额财富。但威尼斯作为新兴国家,不免引起邻国的嫉妒,它的利益是以侵害其他国家为前提而获得的。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米兰、曼托瓦和弗拉拉都因它的兴起损失大量财富,对它贪得无厌的领土欲望感到不安。威尼斯的海外利益又不免使它与奥斯曼土耳其对峙,争夺东地中海的控制权。奥斯曼土耳其人早先是一支依附罗姆苏丹的突厥人部落。13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人在首领埃尔图格鲁勒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1290年,埃尔图格鲁勒去世,子奥斯曼一位继任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从小酷爱军事,又有雄心大志,他一心想要称王称霸。

1299年,在当地宗教势力支持下,奥斯曼宣布独立,奥斯曼帝国建立,在此后的一百多年,奥斯曼帝国的历代统治者励精图治,夺取巴尔干,小亚细亚的大片土地,多次大败罗马,匈牙利及西欧十字军,俨然成为东地中海的第一强权。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破君士坦丁堡,灭亡罗马帝国。威尼斯曾在1453年派遣船舰帮助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来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略,因此,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他转而侵略威尼斯,先后攻破了威尼斯手中控制的塞浦路斯、达尔马提亚等地并造成威尼斯巨大的损失。

1453 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威尼斯共和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标志着威尼斯东方商路的基本断绝。原因之一是罗马帝国时期对威尼斯出让的权益使以后土耳其人的每一步扩张几乎都有合法的理由和外交上的借口。但威尼斯仍可从地中海东岸或埃及运回一些香料和其它商品。威尼斯的东方贸易受到严重打击是在 16 世纪初年,东方形势的变化几乎使威尼斯成为受土耳其人包围的国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 16 世纪前半期占据了匈牙利、巴尔干各国、小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势力到达突尼斯。威尼斯的船员已无安全的航行水域。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在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回头南下,于 1514 年打败波斯,1516 年在阿勒颇打败埃及苏丹,接着进占叙利亚和埃及。于是,威尼斯路过麦加、麦地那的这条古老的红海商道被截断了。此外,由于奥斯曼帝国控制和侵占的地方在战争中遭受到严重破坏,当地的社会经济恢复也待时日。为了弄到出兵的军饷和满足土耳其王公的开销,奥斯曼政府严格控制商路和商业。他们没收了威尼斯商人在东方的财产,免去他们过去享有的一些特权,甚至不许他们去经商。在各港口和要道,奥斯曼帝国设有更多的关卡,征收更多的税金,实行包税制,税额无定且地方官可随意征收,甚至过境的商品提价高达 8 倍以上。 此外,由于新奥斯曼当局限制威尼斯与叙利亚和埃及的贸易,再加上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人开辟从欧洲到印度的直接路线,直接从亚洲贩运香料带来的竞争,排挤威尼斯商人,使得威尼斯在香料贸易方面的作用也大大降低了。历史学者莱恩(Lane)估计,威尼斯的香料进口量从 15 世纪末的 1600 吨左右下降到 16 世纪头十年的不足 500 吨。不仅在如此,15世纪60年代开始,奥斯曼帝国开始组建强大的海军,直接威胁威尼斯的海上力量。在1463-1479年、1499-1502年以及1527-1530年的几次大海战中,威尼斯屡屡战败。将海外殖民地几乎丢了个精光。此外黑死病在1348年肆虐威尼斯,并在1575-1577年间卷土重来。在这三年间,高达五万人死于黑死病,城市只剩下三分之一人口。1630年,黑死病更造成接近三分之一公民死亡。而隔离检疫的英文“Quarantine”就是来自威尼斯语,原意为“40天”,因当时的黑死病,威尼斯人的隔离时数是40天。

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由于军事实力,人口,国力与奥斯曼帝国相距悬殊,威尼斯只得通过贸易手段打击奥斯曼人,1464年,威尼斯人开始实行“封港令”威尼斯共和国的封港令由不同的参议院的命令组成,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禁止所有的威尼斯人与奥斯曼进行贸易;第二,禁止所有的威尼斯人与热那亚的希俄斯岛(Chios)通商,这个地方应该被视为君士坦丁堡范围内商品的中转站;第三,船只出口给外国人视为不合法,除了给十字军外。这个所谓的封港令的目的有两个:第一,阻止奥斯曼帝国获得他们未拥有的军事技术——大船舰,主要是大帆船,这个封港的最初目的可以追溯到 1462 年;第二,限制穆罕默德二世的收入来削减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实力,这是从 1464 年当封港令被修正并成为威尼斯对奥斯曼的策略基石以来的一个重要目标。封港令确实对奥斯曼人的商业利益造成一定损失,但更多损害的是威尼斯自己的商业利益,对于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奥斯曼帝国来说,此举不会动摇其核心利益,但对于严重依赖商业的威尼斯人来说。停止东方贸易无疑于饮鸩止渴。作为回应。1463 年,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派舰队攻占爱琴海一些岛屿和港口,并袭击亚得里亚海东岸达尔马提亚沿海的威尼斯军事据点。于是,威尼斯联合波斯意图夹击土耳其,被其击败。1473 年,波斯人因与土耳其争夺安纳托利亚而被其击败撤走,威尼斯由此失去了一个强大盟友,力量更弱。之后土耳其攻占阿尔巴尼亚后北进,直逼威尼斯城下。1479 年,威尼斯被迫与奥斯曼土耳其缔约,割让全部被占土地,所属爱琴海全部岛屿尽落土耳其人之手,并以赔款纳贡换取贸易权。在这场战争中,奥斯曼获得了更多商业据点,而威尼斯在失去爱琴海岛屿的同时为了继续维持两国间的商贸关系,更是以赔款纳贡为代价。可以说颜面尽失。1499 年 10 月,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之间再次爆发了战争。从军事立场看,这场战争似乎对于在基督教和伊斯兰地中海世界间建构一道坚固的分界线具有决定性意义。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二世(Bayezid II)率领大军,首先夺取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麦托尼和科罗尼(Coronie),并在纳瓦里诺(Navarino)的一次大海战中,一举击败了威尼斯舰队。摧毁全部威尼斯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于伯罗奔尼撒苦心经营的势力,虽然在 1503 年,双方经过艰苦谈判缔结了和约,但是战争还是极大地削弱了威尼斯在地中海东部的军事力量,土耳其取得对伯罗奔尼撒半岛及若干岛屿的控制权;1537 年到 1540 年双方再次开战,土耳其人继续向威尼斯占有的商贸据点及要塞进发。在著名的巴巴罗萨(Barbarsso)带领下的先进的奥斯曼海军和奥斯曼人支持下的巴巴里海盗不仅可以使得整个天主教地中海世界的联合力量感到困扰,而且可以把战争拓展到爱琴海的威尼斯要塞甚至进亚得里亚海。

凶残的巴巴里海盗

欧洲各国对巴巴里海盗忍无可忍,1537年,教皇保罗三世组织所谓“神圣同盟”,纠合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各城邦,组成联合舰队,共同对抗奥斯曼人。“神圣同盟”派著名的海军统帅热那亚人安德烈亚 多里亚为联合舰队元帅,要与海雷丁决一死战。

巴巴里海盗船

安德烈亚 多里亚(1466-1560)

1537年9月,安德烈率联合舰队,出海,攻击奥斯曼海军,联合舰队进攻奥斯曼帝国在阿尔巴尼亚的重要海军基地普雷韦扎。

普雷韦扎海战 1538 重点 必考

兵力对此

神圣联盟 50艘盖伦船 112艘桨帆船 140艘小船

奥斯曼 122艘各类战舰

奥斯曼海军统帅巴巴罗萨见联合舰队来势汹汹,避而不战,躲进港口里,在岸基大炮的保护下严阵以待。将近三周时间里,联合舰队封锁了普雷韦扎,但无法引蛇出洞,两军对峙。谁也不敢先进攻。僵持在一起。9月27日晚,海上刮起大风,安德烈担心暴风摧毁他的舰队。下令撤退。就在这时,躲在港口里的奥斯曼舰队见时机已到,突然发起攻击。次日。双方决战,土耳其人出动作战时,外海的基督教舰队在撤退时非常分散;各国的小舰队混杂在一起,桨帆船和帆船也乱糟糟的,缺乏协调。乱做一团。联合舰队中求战心切的威尼斯人高呼“战斗!战斗!”划桨向前冲。与奥斯曼人战在一起,安德烈却令人无法理解地将自己的船队留在后方,只在远处观望,坐看威尼斯人与奥斯曼人激战(战后,安德烈借口为皇帝保存海军实力,没有受到惩罚,也有认为,因为安德烈是热那亚人,而热那亚与威尼斯是世仇,所以他见死不救)。威尼斯人还在前面激战正酣,安德烈转向战场的时候,依然让自己的战船保持在外海,只进行近距离的炮击。入夜,威尼斯人渐渐不支,开始败退。安德烈见状。也率部狼狈逃走,按照奥斯曼帝国史学家的说法,安德烈 多里亚“撕扯着自己的胡须,抱头鼠窜,所有的小型桨帆船都跟着他逃走了,这场海战就以这样的闹剧方式收场。此战虽然联合舰队损失不大,但是因安德烈的愚蠢行为,从此开始互相猜忌,疑神疑鬼。联合舰队不久遂作鸟兽散。1540年,走投无路的威尼斯人与苏丹签订了一项丧权辱国的合约。他们支付了一大笔赎金,并被迫承认被海雷丁夺去的所有领土归苏丹所有。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了土耳其的附庸。此后。海雷丁继续率舰队横行地中海。欧洲各国无法阻挡,避之如瘟神,海雷丁甚至于1543年攻占法国城市土伦和尼斯,大掠而还,影响极其恶劣。

双方海军布阵,红色为奥斯曼舰队,蓝色为联合舰队

在海上利益遭受威胁的同时,威尼斯的本土也开始遭受威胁。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悍然入侵意大利,著名的意大利战争爆发,由于法国起先以米兰与热那亚为目标,威尼斯起初意图作壁上观,甚至与法国结盟。但是法国势力在意大利的扩张,逐渐威胁到威尼斯的核心利益。使得威尼斯不得不卷入反法同盟,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牵头下。意大利各国于1495年3月建立了“神圣同盟”(或称“威尼斯同盟”),以驱逐法军。参加同盟的有威尼斯共和国、米兰公国和教皇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也来多管闲事,加入了同盟。与法国作战,1497年,法军被迫彻底撤出意大利。但不久,法国又卷土重来,1499年,继任法王路易十二以祖母是米兰公爵吉安·加莱阿佐之女瓦伦丁娜,自己可以继承米兰公爵之位为借口,再次悍然入侵意大利。意大利战争再次爆发。法国扶植出身波吉亚家族的恺撒·波吉亚作为代理人。但是,1503年。凯撒和他的父亲亚历山大六世被人投毒,亚历山大六世被毒死,凯撒毁容,失去靠山,使得凯撒的局势急转直下。1507年,凯撒在战斗中不幸战死,年仅31岁的恺撒手握着武器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他的佩剑上刻着:不为恺撒,宁为虚无(Aut caesar,aut nihil)。而在凯撒死后,法国势力暂时退出意大利后。威尼斯浑水摸鱼。成为最大的得利者。势力大增,为了应对威尼斯,1508年,为打击商业强国威尼斯,出身热那亚的教皇儒略二世组成包括奥地利、西班牙和法国在内 的所谓康布雷同盟。共同对抗威尼斯。

教皇儒略二世

1509年4月,罗马教皇制裁威尼斯,禁止威尼斯作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1509年春,应教皇邀请,法国悍然出兵威尼斯,意大利战争再次爆发。在同年的阿尼亚代洛会战中,法军依靠火炮,大胜威尼斯军队,击毙俘虏威尼斯军近万人,此战对威尼斯的陆上实力造成重创。尽管法国获胜,但是法国势力的扩张。又引起了意大利各方的不安。1510年。在教皇领导下,瑞士。西班牙,威尼斯。教皇国等国又组建所谓“神圣同盟”,共同对抗法国。此时,随时威尼斯的衰弱,在意大利抗击法国的主力已经变成西班牙,此后,战争断断续续又进行了50多年,旷日持久的意大利战争整个意大利沦为大国对抗的战场,威尼斯首当其冲,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进一步衰落。

意大利战争

进入17世纪,威尼斯已完全沦为大国的附庸,只得在各大国的庇佑下苟延残喘。随着拿破仑于1797年5月12日(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间)占领威尼斯,威尼斯共和国宣告灭亡,恰好是独立后1100年。这位法兰西的征服者导致威尼斯历史上最美好的一个世纪的结束︰在18世纪时,尽管威尼斯国力军力衰弱,但威尼斯依旧是欧洲最优雅的城市,对于艺术、文学及建筑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拿破仑像

拿破仑在1797年10月12日根据坎波福尔米奥条约,将威尼斯交于奥地利统治。奥地利政府则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仑与奥地利签署了普雷斯堡条约,从奥地利手中夺回了威尼斯,并纳入自己的意大利王国内。但是随着拿破仑在1814年的战败,威尼斯又再次归奥地利掌控的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的统治。在曼宁的带领下,一次短暂的革命发生在1848-1849年间,建立了圣马可共和国(威尼斯第二共和国),但之后在奥军的镇压下失败了。

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年轻的奥国新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在1849年登基,镇压新闻自由和恢复私刑审判,将帝国带向开明专制的强势统治:他任命的首相巴赫,开始了被称为“巴赫专制”的铁腕治国。譬如书刊检查恢复执行,并实行更严格的警察监督,以致所有(资产阶级)政治活动的自由都被镇压了。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也改组地很有活力,但加重了财务压力与人民的税负。这样的专制一直延续到1861年二月宪法的颁布才有重大调整,正式让资产阶级为主的人民获得政治权力。而在1866年随着普奥战争,威尼斯与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的其他地区成为现代意大利的一部分。威尼斯的独立历史也宣告结束。

伦巴第-威尼提亚疆域

参考文献

《海都物语 威尼斯一千年》(日)盐野七生

《威尼斯史:向海而生的城市共和国》(英)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

《财富之城:威尼斯海洋霸权》(英)罗杰·克劳利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芝兰学社 绮罗生

(芝兰学社)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