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遮掩下的体育弱国(亚洲体育弱国)_体育_中国_以色列

本文目录

  • 亚洲体育弱国
  • 为什么中国是奖牌大国,体育弱国拜托各位大神
  • 体育强国和体育大国的界定是什么为什么中国连续几届奥运会都是金牌榜前几,我们却不是体育强国
  • 以色列作为世界有数的强国,为什么奥运会上奖牌这么少
  • 北京奥运,中国获得45枚金牌才算达标,你们同意吗
  • 你认为中国队在奥运会上得这么多金牌,中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大国吗
  • 辩题:奥运金牌不是衡量体育大国的标准

亚洲体育弱国

一词最早名为”东方病夫“出自上海《字林西报》(英国人主办的英文报纸)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的一篇文章,作者为英国人。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申报了近三十个参赛项目,派出了69名的代表团。在所有的参赛项目中除撑杆跳高选手进入复赛外,其他人都在初赛中即遭淘汰,最终全军覆没。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并题为“东亚病夫”。
此外,“东亚病夫”也是中国清末民初小说家曾朴的笔名之一。
今日的中国,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夺得中国第一枚奥运会金牌起,中国才彻底摆脱了“东亚病夫”这一不光彩的称号。

为什么中国是奖牌大国,体育弱国拜托各位大神

有人早就算过,中国每一块金牌的平均投入是三千万元到八千万元之间,这还不包括运动员的服装费、日常的开支和他们得奖的那些花费,只是包括培训费用就这么多。中国确实是成了一个体育金牌大国,但是它不是一个体育强国。因为老百姓的体育设施很少很少,日常根本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在中国,体育是贵族的东西,与一般老百姓无缘。现在中国各类体育场馆的数量超过60万个,人均体育场地近1平方米。这看上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似乎中国体育的发达程度不比发达国家差多少,可是中国体育的内容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中国的体育场馆,67% 是教育部门所有,25% 为体委等系统所有,都是封闭在高墙之内,不对一般老百姓开放的专业训练场。 2002年,中国老百姓真正可以利用的体育运动场地,人均只有0.006平方米。中国人在公园、马路边锻炼身体的街景,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为什么中国老百姓在公园、马路边这样本来不应进行体育活动的地方锻炼身体呢?就是因为没有对他们开放的体育运动场地。 日本的体育人才培养基本上是在业余体制下进行的,国家没有体委的机构,也没有专款专项的资金。和中国的贵族式运动员相比,日本运动员训练的条件要 差很多,他们没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没有专职的教练,更没有专门的经费。运动员要自己出钱租借训练场地,要自己出钱请教练,一般人如果找不到经济资助,自己是无法承担这些费用的。而对于射击、皮划艇等冷门的体育运动,由于缺少人气,很难找到愿意出资赞助的大公司或大款财阀。因此在日本,冷门的奥运项目因为搞不到经济赞助,所以运动员很难进行认真系统的训练,自然难拿金牌。相反中国是金牌战略,只要有夺牌的希望,中国政府就会不惜投入重金建场地,买器材,请教练,这些都让日本的运动员羡慕得要死。 我说中国夺金牌的项目,都是日本不重视的项目,就是这个理由。日本体育不像中国那样有国家队,专业化训练,日本参加奥运会的个人选手,往返路费、旅馆住宿费等,全要运动员个人掏腰包负担,国家不出钱。日本运动员搞体育,不但不赚钱,反而是要贴钱的。以前日本对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也没有奖金,近年来在一些人的呼吁下,总算给奥运会奖牌获得者发奖金了,但是数量并不多。 日本今年的奥运会奖金标准是:金牌300万日元、银牌200万日元、铜牌100万日元。日本一般人的年收入在400万日元以上,因此300万日元金牌奖金,还不到普通人一年的工资,只是象征性的奖励。而中国今年的奥运会奖金标准是:金牌20万人民币、银牌12万人民币、铜牌8万人民币。对于中国一般老百姓来说,20万人民币的奖金是一个很大的奖金。 虽然日本体育是业余体制,但日本足球是个例外。因为日本把足球职业化以后,职业足球队靠比赛可以赚钱,解决了经费问题,因此日本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条件就很好,甚至好于中国足球运动员。现在日本足球热,国内俱乐部联赛的观众入场率在80% 左右,所以职业足球队靠门票,转播等收入,相当赚钱,职业球员的收入也很高,因此吸引了很多加入职业足球。 中国国内的足球俱乐部联赛的观众入场率从不对外公布,但观众人数少是明摆的事实,一场球赛几千,甚至几百观众,很多人还是使用的赠票,真正买票看球的人很少。中国球迷为什么不去看球?因为尽是黑哨,假球,比赛结果事先已经商量好了,欺骗观众,因此没有多少人愿意花钱去看骗人的比赛。 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由于体育不是职业,所以某项体育运动成绩的好坏,和这个体育运动在国内的人气程度成正比。比如日本的足球成绩上升了,直接反映出足球运动在日本国内的人气程度上升了,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增加了。1970年代,日本出现围棋热,围棋爱好者达到1200万人,所以那时日本 的围棋水平较高。但因为围棋比较枯燥,一场围棋战决出胜负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日本的围棋爱好者人数逐年减少,目前日本的围棋爱好者已降为300多万人,因此日本的围棋水平也自然下降了。 中国却是例外,中国的很多体育强项,在国内却很少有人参加这项运动。比如中国的强项体操,有几个中国人可以到体育馆去练体操?这次奥运会,中国的皮划艇是有实力争夺金牌的项目,可是99. 99%的中国人根本没有见过皮划艇的实物是个什么样子。中国女排夺冠,可是中国8亿农民从来就没有见过,更没有摸过真正的排球。 2006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对比2000年的调查结果,中国6岁~22岁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近视率、肥胖率却不断攀升。 相关人士据此认为,20多年来,中国学生的体质状况呈逐年下降趋势。 在同时公布的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完成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也能看出中国成年人因体力活动减少和营养过剩而出现的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上升的问题。 与此同时,对于有体育运动需求的中国国民来说,国内现有的体育场地也已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中国的中小学,有正规400米跑道的学校屈指可数。黄健翔曾经写过一篇如何提高中国足球的评论,里边提到“有资料显示,全国超过2/3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近1/4(且有扩大之势)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从1984年到2004年组织了数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是学生耐力素质在20年里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阶段性下降。 据权威人士透露,我国青少年足球人口(以每周进行两次足球训练计)才5万人!这个数字据说还没有多哥多!荷兰只有1500万人,但每15个人中就有一人踢球,足球人口远远超过我们。按照足球人口排序,中国根本就排不进亚洲前十位,所以说冲不出亚洲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 ” 我想并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想踢足球,而是条件不允许他们踢足球,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说学校把教学楼顶当操场使用。 这些说明中国是一个金牌大国,但是一个体育弱国。中国在金牌体育上投资的太多了,我觉得这部分费用与其花来培养几个运动员得这种金牌,还不如用来提高全国老百姓的体育素质,多投一点经费让学校改善体育设施。

体育强国和体育大国的界定是什么为什么中国连续几届奥运会都是金牌榜前几,我们却不是体育强国

{转}不是
即使中国队如愿地在北京奥运会上过关斩将,超越美国,赢得最多金牌,难道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了吗?或者说,奥运金牌数量的多寡,是否就是检验一国体育力量强弱的唯一或主要标准呢?
近些年来,虽然中国的体育健儿在无数次的国际体育竞赛场合,夺得越来越多的金银铜牌,也造就了刘翔、姚明、郭晶晶等闪亮的体育明星,但是中国的整体国民体质,尤其是年轻人的体质,却在不断的下降。
中国的体育方针,早已由“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变成“发展体育尖子,争夺比赛金牌”。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体育强国、体育大国”,国民身体素质、体育运动及公共运动设施的普及程度、国家的整体体育水平即大众体育水平当然更为关键,这也应该是奥运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除了得重视奥运金牌的数量以外,还应该重视篮球场、游泳池、体育馆等体育设施的人均拥有量和人均使用量,而这两个数字应该还是偏低的。体育设施的人均拥有量和人均使用量都高的国家,即使拿不到一枚奥运金牌,也是体育强国。反过来说,即使拥有最多的奥运金牌,体育设施的人均拥有量和人均使用量却低得可怜,也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的体育弱国。
刘翔创造了奇迹,刘翔让世界叹服;刘翔这一枚奥运金牌,给中国带来的荣誉、给世界华人带来的喜悦感、自豪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据说,国家要给他重奖,如果这奖金来自纳税人的税金,我一定心甘情愿。如同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胜利的巨大影响一样,刘翔的奇迹,也将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和平崛起的中国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只负责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则由民间负责。这些国家在奥运会上或许拿不上几块奖牌,但大众体育搞得有声有色,政府最关心的是普通民众的体育,免费或廉价向公众提供大量体育场所、设施,鼓励人们运动、锻炼、健身;纳税人的钱切切实实地花在纳税人身上,而不是用来养少数几个体育精英,去抢夺只能撑撑门面的金牌。
我也读到许多质疑中国奥运夺金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文章或言论。对此,我不敢苟同。而质疑者的理由似乎又是充分的:西方发达国家到处是高质量的运动场所,全民参与,而我们的运动场所却少得可怜,国民体育水平非常落后;我们夺金靠国家体制、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西方体育多是个人参与、用的是自己的钱……理由还有很多,但大致是这样一些。
所以,我有理由认为:中国虽是金牌大国,却不是体育强国。奥运金牌不是衡量体育大国的标准!

以色列作为世界有数的强国,为什么奥运会上奖牌这么少

在中东这块热土上,以色列存在感极高,甚至有人将之与伊朗、土耳其这两个地区强国相提并论。

但以色列终究只是个小国,底子再硬、人口素质再高,也只能当个“小强”。国土仅2.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一千万,而且有限的国土资源中,一大半都属于干旱缺水的沙漠区。在立国之初,以色列就受到几乎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排挤和围堵,五次中东战争均是针对以色列展开,平时的冲突矛盾更是难以计数。
就是在这种先天不足的环境下,以色列成长为该地区的“霸主级”国家。相比之下,周边具备优良资源的各邻国却发展的不如人意。那么差距的根源在哪里呢?

优先投入教育培养人才,进而反哺出雄厚的 科技 能力,以色列的秘密就这么简单。 科技 是国提升家实力最根本的源动力之一,反馈到经济上,能掌控利润最丰厚的产业链上游、实现更快的效率;体现到军事上,能以高端装备扭转数量的劣势。

一句话,拥有先进 科技 的以色列,用有限的人和资源创造出最大价值。
如今的以色列在与阿拉伯世界周旋中,虽大占优势,但远未到高枕无忧的程度。巴勒斯坦、伊朗、叙利亚,包括黎巴嫩真主党,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可以打击以色列的机会。即使用西奈半岛换来的同埃及的和平,也充满着变数。

因此以色列的外部威胁并未因其强大而消失,这迫使它要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维持区域优势、保证国家安全方面。虽然后面有美国撑着,但以色列明白,基于利益交换的承诺靠不住,犹太人的安全只能靠自己。

相比于生命, 体育 成就所带来的荣誉显得微不足道,以色列还远未到全面开花、高调炫耀的时候。
目前的以色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只能先把 体育 奖牌放一放,奖牌不能当饭吃不能当枪使,和中美俄这些 体育 大户比,以色列拍马都赶不上,得几枚奥运奖牌的意义也许只是在于对民众精神上的激励。

等哪天大局已定、外敌也都消停了,以色列可能会抽身加强下 体育 这个“困难户”。相信凭着以色列的 科技 优势,对人体工程、训练手段这些学问也能搞得不错,奥运夺牌甚至夺金也指日可待。
求真务实,不玩虚的,安全原因

本人认为,以色列的强是围绕以色列的生存和发展,而 体育 能够给以色列带来什么?保证安全?增加收入?增加粮食产量?能帮助技术突破?一切都不能够!

伟人说过“发展 体育 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就是 体育 运动的本质和效果。

参加奥运会或者在奥运会上拿奖牌,实际对于某些国家来说,属于“锦上添花”,以色列就属此类。参加一下,露个面,凑个人气,给奥组委一个脸面,毕竟这是世界级的盛会。本身就没有捞金牌的想法。

以色列不到一千万人口, 体育 本身不发达,想在哪个 体育 项目里选拔出优秀的 体育 人才,不容易,在强手如林的 体育 大国里拼夺奖牌,难上加难,偶尔拿上一枚,实属例外。也只表明在某一个项目里确实突出,有实力争夺,但不能表示就是“ 体育 强国”。

为了广大民众的身体素质,大家强身健体,普及 体育 运动,是应该的,也是政府不可偏废的责任,但是为了所谓的奖牌,下大力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去“专项培育”,走精英路线,既不可取也不应该。以色列看到自己的短板不强求,属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扬长补短,是治理者的必走路径;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尤其是在“没必要强求的行业”,更是要懂得舍得,这应该是领导者的大智慧。

我们现在的学生连课间十分钟都“玩不起”, 体育 运动演变成了“精英运动”,“奖牌运动”,是否是变了味?

2021年8月1日 16.40

弱国死要面子,需要提供士气,满足一下虚荣心,找到民族自豪感。强国不需要过分追求这个

以色列的犹太民族原本是游牧部落,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处处受到欺压,二战时的希特勒更是将犹太人无情的杀戮,将犹太民族推向灭亡的悬崖。二战结束受到美国的扶持,抢占中东多个弱小国家土地,成立以色列国。犹太人为了生存和土地,发生多次中东战争,所以 体育 竞技不是他们优先选项,发展教育和 科技 才是犹太人的当务之急。

是以色列作为小国,长期重 科技 轻 体育 的结果。

以色列七百万人左右,走的是全民 体育 、健身 健康 之路,至于奥运奖牌他们顺其自然不是那么刻意把奖牌看得非拿不可。

以色列作为强国,主要是靠 科技 。虽然不能说高 科技 人才就一定 体育 无特长,但也不能说一定有特长,此其一;其二,以色列人口比较少,虽然说 体育 特长跟人多人少没有必然关系,但总是山大柴广,人多有的选。

至于其他说法,如务实呀,不屑一顾呀之类,实在不敢苟同。

以色列是世界上的军事强国。而 体育 并不是强国。再说,以色列国土狭窄,人口不多。资源有限,军事强,都是靠法律严酷每人都得参加军训和必须服役,才保障了军队的员额和战斗力的。且以色列国家周边都是敌对的阿拉伯民族。生活环境恶劣,其国人都有服兵役的强制义务。所以以色列的人口,就没有更多的精力从事 体育 项目了。再说竞技 体育 是花钱花时间的事儿。以色列的人口少,生存环境又不好,竞技 体育 ,肯定不是国家必须考虑的项目了。这是以色列国家的地理位置,生存环境决定的。

这强国只不过是军事,把年轻一代全军事培训,忽悠了 体育 事业,东奥金牌其主因。

北京奥运,中国获得45枚金牌才算达标,你们同意吗

1金牌弱国≠体育弱国 2 别老计算金牌的数量
那最进5届奥运会来说,一些金牌屈指可树、甚至板上无名的“金牌弱国”并不能被冠以“体育弱国”的头衔。丹麦最多只拿过4枚金牌,爱尔兰最多只拿过3枚金牌,芬兰和比利时最多只拿过2枚,葡萄牙最多只拿过1枚金牌。就是这些用一只手就能进行金牌统计的国家却拥有相当的体育经济规模和发达的体育教育系统:500多万人口的芬兰有7000多个体育俱乐部;丹麦约1/3的人都是各种体育俱乐部的成员;瑞士的体育经济在2005年已占到过内生产总值的1.8%,占全国就业市场的2.5%。虽然这些国家的名字并没有和辉煌的金牌数相连,但他们却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些运动的代名词……
……
2……
当然了,我也同意4楼说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今年在家门口举行奥运会,每个运动员会更加的紧张,压力也会更大,没有得金也是可以原谅的。45枚只是一个数量,我们要的是运动员那拼搏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夺金牌,不是用这些金牌拿来炫耀。

你认为中国队在奥运会上得这么多金牌,中国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大国吗

不是
即使中国队如愿地在北京奥运会上过关斩将,超越美国,赢得最多金牌,难道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体育强国了吗?或者说,奥运金牌数量的多寡,是否就是检验一国体育力量强弱的唯一或主要标准呢?
近些年来,虽然中国的体育健儿在无数次的国际体育竞赛场合,夺得越来越多的金银铜牌,也造就了刘翔、姚明、郭晶晶等闪亮的体育明星,但是中国的整体国民体质,尤其是年轻人的体质,却在不断的下降。
中国的体育方针,早已由“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变成“发展体育尖子,争夺比赛金牌”。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体育强国、体育大国”,国民身体素质、体育运动及公共运动设施的普及程度、国家的整体体育水平即大众体育水平当然更为关键,这也应该是奥运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除了得重视奥运金牌的数量以外,还应该重视篮球场、游泳池、体育馆等体育设施的人均拥有量和人均使用量,而这两个数字应该还是偏低的。体育设施的人均拥有量和人均使用量都高的国家,即使拿不到一枚奥运金牌,也是体育强国。反过来说,即使拥有最多的奥运金牌,体育设施的人均拥有量和人均使用量却低得可怜,也只不过是外强中干的体育弱国。
刘翔创造了奇迹,刘翔让世界叹服;刘翔这一枚奥运金牌,给中国带来的荣誉、给世界华人带来的喜悦感、自豪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据说,国家要给他重奖,如果这奖金来自纳税人的税金,我一定心甘情愿。如同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胜利的巨大影响一样,刘翔的奇迹,也将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和平崛起的中国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只负责大众体育,竞技体育则由民间负责。这些国家在奥运会上或许拿不上几块奖牌,但大众体育搞得有声有色,政府最关心的是普通民众的体育,免费或廉价向公众提供大量体育场所、设施,鼓励人们运动、锻炼、健身;纳税人的钱切切实实地花在纳税人身上,而不是用来养少数几个体育精英,去抢夺只能撑撑门面的金牌。
我也读到许多质疑中国奥运夺金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文章或言论。对此,我不敢苟同。而质疑者的理由似乎又是充分的:西方发达国家到处是高质量的运动场所,全民参与,而我们的运动场所却少得可怜,国民体育水平非常落后;我们夺金靠国家体制、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西方体育多是个人参与、用的是自己的钱……理由还有很多,但大致是这样一些。
所以,我有理由认为:中国虽是金牌大国,却不是体育强国。奥运金牌不是衡量体育大国的标准!

辩题:奥运金牌不是衡量体育大国的标准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为什么呢?举例说明!
  是:
  看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奖牌榜前面的这些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等······
  这都是体育大国。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优势项目。如美国的田径、游泳、篮球、棒球、垒球;中国的乒乓球、体操、跳水、举重;俄罗斯的田径、体操、拳击、水球、排球;澳大利亚的自行车、游泳、皮划艇等······这些国家能在几个或者多个项目上形成垄断,你能说它不是体育大国吗?举个例子:美国在田径和游泳两项要是发挥得好可以取得10几甚至20几枚金牌!其他国家怎么和他抗争?况且美国的优势项目还有很多!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也是这样!
  不是:
  上面说的可能有些片面。有些国家可能什么项目都没有优势,可是这个国家举国上下都对于一个或者几个体育项目达到了狂热的地步。譬如说巴西的足球、加拿大的冰球、印度的曲棍球、韩国的射箭等。这些国家的每个人或每几个人对于这些运动都是十分的狂热,其全民参与程度也非一般国家能比,像巴西的足球,几乎人人会踢,而且踢得还都很好,你在大街上随便叫上11个青壮年和中国国家队踢场球估计人家都不会落下风;再比如韩国的射箭,韩国人从小时候都学习射箭,这是他们的必修课,韩国人有几十万人的民众都达到了国家队的水平!这种全民参与的热度,恐怕你也不能不说是体育大国吧?但是他们却在奥运金牌榜上前10几名都进不去?!
  这是我的看法,仅供参考,祝你辩论成功~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