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珍档|民国时期的南川“户籍档案”_南川_户籍_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南川“户籍档案”

馆藏珍档

户籍制度古来有之

用以人口管理

民国时期的户口册

见过没?

今天

让我们一起

翻开泛黄的页面

走进历史

了解民国时期

南川的户籍档案

展开全文

(民国时期南川县头渡乡第四保户口册封面)

近日,区档案馆对现有馆藏民国时期的1005册户籍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在整理数字化这些民国时期户籍档案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份份文档资料折射出的历史变迁。

(民国时期南川县头渡乡户册内页)

该档案形成于民国三十年间,铅字繁体印刷,毛笔小楷填写,字迹清晰,字体规范,详细记载了南川县隆化、大观、头渡等地普通百姓的姓名、出生日期、亲属关系、教育程度、职业等有关户籍资料信息,是研究民国时期乡村基层行政组织制度和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南川地区行政区划的第一手资料。

人口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从古至今,人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口红利不仅现在重要,古时更重要。

(民国时期南川县行政区划图)

从这套户籍档案可以得知,当时的南川共有1镇39乡422保。据了解,民国时期的南川县为三等县,幅员3209平方公里,包含现在的万盛丛林、腰子等乡镇。有5.47万户30.77万人,其中壮丁3.77万人。

户是国家最小的统治单位。户籍册是对人口进行管理的重要载体,是征兵、纳税等重要政治经济活动的依据。户籍管理极具中国特色,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时期,发展于秦汉,一直沿用至今。

户籍册里的大观周氏、小河李氏、头渡胡氏等等,记载了南川祖辈生活的痕迹、人口流动迁移的历史、城镇发展的兴衰,或许有着每一个南川人爷爷奶奶的故事。

薄薄的纸张,厚重的历史

这些距今80多年的档案

恐怕不会想到如今的沧海巨变

这些户籍册上的居民

恐怕也料想不到如今的美好生活

这份档案上的南川土地

更是难以想象

他们正以

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气魄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朝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宏伟目标

阔步迈进

-END-

大家都在看

民有所惑,我有所答!发言人面对面回应关切

作为一个南川人,你知道南川的文化遗产吗?

你的个人信息可能是这样泄漏的····

内容:区档案馆

编辑:唐浩鑫

责任编辑:金大洪

值班总编:任北川

总编辑:李如军

声明:本公众号内容注明原创内容,系南川发布原创作品,版权归南川发布所有。若要转载,请在后台留言发起授权申请,获得明确授权认证之后,方可转载发布。否则视为侵犯版权。

求分享

求收藏

求点击

求在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