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青海:巨富马步芳和衣不蔽体的百姓_青海_西宁_马步芳

编者按

马步芳在青海的独裁统治期间(1934—1949),可谓是表演艺术家,对外极力塑造并渲染自己开明的形象,对内则高压专制,夺民生之利。本文即是外地记者目睹青海民生百态,而深刻揭露其统治内幕的佳作。

马步芳(1903—1975)甘肃临夏人,字子香。早年服从冯玉祥,后弃冯投蒋,逐步奠定了其在青海的统治地位。他从1934年起任青海省政府主席、第四十集团军总司令等职,盘踞西北多年,有“青海王”之称。

虽然他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一位旧军阀,曾残酷镇压西路红军,盘剥青海人民,犯下了种种罪行。西北解放前夕,马步芳逃往台湾,后长期定居沙特阿拉伯,曾任台湾当局驻沙特“大使”。

青海的表面与实质

西宁城外的公路和汽车,1941

西北是荒凉的,可是青海并非荒凉,当你走进青海的省境,你会感觉到有一种莫名的异趣,在甘肃看到光秃秃的荒山,在青海却是绿荫丛丛,所以青海是美丽的,青海是可爱的,真是“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她有无数田园和森林……”这样的感觉。

美丽的地带中,诚朴的农民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方式,沿公路的村落虽然下过一番整理的工夫,但仍掩饰不了农村破落的形象,歪倒的房屋住宅,穿着破烂衣服的乡民,赤身露体的野童,具体反映着青海的穷与苦。

展开全文

省营湟中公司为西北最雄伟之新式建筑,1947

西宁街道上亦有新式大厦,如果搬到重庆简直太可怜,无法比较,这些高楼大厦非但掩饰不住西宁的穷,反而更显得明白。青海异于内地的,就是外乡人进省后感到拘束与窒息。青海在外乡人的眼中是神秘的,无论政治、军事、各种实业建设,都有不可思议的神秘,好像魔术家的百宝囊一样。究其原因,那就是马家家族!青海的军政大权,表面上掌握在回教,实质上完全以马步芳、马步青为转移,除了上层的国民党可以享受一点好处外,一切兵役、粮食必须要老百姓负担。

马步芳在青海的权力至高无上,老百姓叫他“马天子”,与其他各省比较简直不能同日而语。西宁的墙壁上随处可以看到“拥护马主席”“马主席爱民如子”,走到街上可以听到“马主席如何”的口头禅,可见封建之一斑。

西宁水力发电厂厂房鸟瞰,正中为水槽,1947

马步芳对青海的实业命脉紧紧的把握,无论牧场工厂必须官办。所以马步芳最反对外埠记者到青海,其原因当然是为了隔阂青海内幕之调查,使其为私利而控制下的行为永远维持。西宁共计八大厂都是马家的财产,青海共游牧场几何,这亦是秘密。总之,马步芳建设特质是私人利益至上。

至于谈到青海的军队是精良的,尤其射击技术是有相当的修养(某

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

,可是服装都像叫化子,身体都非常健康。领导人员与参谋人员都是年青的,他们不谈学术,只重视技术。士兵中射击能手组织的“红缨队”,能够扬手击飞鸟,这可以说是青海军的特色。

青海民国日报,1932

谈到西宁的文化实在可怜,虽然有图书馆可是没有书,图书馆仅有几张桌子,灰尘相当多,读者根本很少去看的,青海报纸仅有一种《民国日报》,老五号铅字,一张单面小报,内容贫乏的不堪。青海的教育文化握在马家手里,所以文化无法抬头。文化抬头之日,则为马家末落之时,所以用武力控制着亦为其道理。

青海已经走上马家之青海,如果中央不予以有效处置,将与世隔离,尤其新疆在目前问题迭出(按当时新疆正闹“三区革命”),青海是控制新疆之军事根据地,所以统率青海、建设青海为当前之急务。

《行知》1947 年

本文由“瀚海淘沙”独家整理

相关精选:

74年前从兰州到西宁,甘肃与青海的民生和公路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