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里斗把自己国家给斗没了,最后只能逃到一个小地方,让他捡便宜_元朝_朱元璋_自己的

俗话说,乱世才能出英雄。因为在和平年代,这种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不安定”分子要么被有权有势的人死死压住,要么就直接从世上消失。所以,只有打破旧的规律和制度的乱世,才是英雄们的出路。而今天所要讲的朱元璋正是一位从乱世中崛起的帝皇。

话说元朝末年,皇帝昏庸无能,大臣们也是互相勾心斗角,贪污受贿。这个时候世道肯定是要乱的,于是各个地方,只要手里有几个人,有几把武器的,就都纷纷揭竿而起,搅乱时代的大流。这些起义军里面也有朱元璋的一个队伍。

按理说,最后脱颖而出取得革命胜利果实的朱元璋应该是攻打元朝出力最多的,其实恰恰相反,朱元璋打得最多的不是元朝的军队,而是其他的起义军,而元朝的军队,又几乎都是其他的起义军和元朝自己内讧给弄没了的。所以,朱元璋能够最后脱颖而出,建立自己的大明王朝。除了自身必须的实力和眼光之外,还有就是他的幸运了。

在那个时候,想要揭竿而起,除了最开始的人和物资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得一块地盘。像当时的刘福通,就有皖、苏等大片的领地,张士诚也有浙、苏等领地,那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有什么呢?当时朱手里有的,只有安徽中部的滁州和和州两块地方(现在的安徽省滁州市小岗村还有一块明皇陵遗址),而且手里的军队也只有两三万,这还是从自己父亲手里过继来的遗产。如果仅凭两块小小的县城作为基地和手里的几万人马作为基础发展的话,肯定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可是其他好的地方都被别人占掉了,自己就是想去抢的话也打不过人家啊。所以,硬的来不了,就得耍点小聪明,去钻别人的空子,于是朱元璋就瞄上了当时张士诚和徐寿辉两人地盘中间的地方。处于两个实力中间虽然危险,但是只要处理好,保持那微妙的平衡不被打破,那就可以安心发展。而且朱元璋看上的这块领地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城市,就是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南京。

展开全文

所以朱元璋在成功的攻下南京之后,以南京为据点,仅用四年的时间,就迅速地扩张了自己的领地,此后他也是一直和其他的汉人起义军势力互掐,再也没有去找蒙古人的茬。反而是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沿着山西那条线一直打到了元朝的大都。当时这红巾军声势浩大,传言有百万军队,所以看样子,刘福通和他的红巾军想要掀翻元朝的统治只是一件迟早的事。

可是为什么最后坐在龙椅上的却是朱元璋呢?

因为朱元璋异军突起,还是红巾军后院起火?都不是,刘福通的失败其实是天时和人为两方面影响的结果。当时元朝气数未尽,忽然冒出了一个叫察罕贴木尔的军事天才,虽然前身只是一个普通的布衣,但是在短短十年间就发展成了可与红巾军相抗衡的强大实力。而刘福通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小看了元朝的实力,在胜利的最后关头,决定兵分几路,从多个方面同时进攻元朝,企图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把自己的军队分散,自然给力察罕贴木尔各个击破的机会,所以察罕贴木尔最后打败的刘福通,同时也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元朝天下。

而刘福通本来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除了攻打元朝之外,也牵扯住了元朝大部分的攻击,现在刘福通一倒下,那元朝势必会借着这个机会挥军南下。那么到时候,首当其冲遭受元朝军队攻击的就是朱元璋了。可是朱元璋的运气又来了,因为元朝内部起内讧了。察罕贴木尔因为拯救了元朝,所以获得了极高的赞美和地位,以至于此时就有人看不惯了。

在这时有一个叫博罗帖木尔的元朝贵族,因为嫉妒竟然向察罕帖木尔发起了攻击,而察罕帖木尔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人,别人打了自己,自己当然也是要还回去的。所以两个人你来我去的,最后察罕帖木尔居然被斗死了。这下子,元朝最后的希望也没有了。

这下朱元璋再也不用担心元朝会死灰复燃,因为一切都已成定局,现在自己只要把南方其他势力收拾干净那就基本上可以确定结果了。之后的时间里,朱元璋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一统南方。这个时候他才回过头来去打探了一下北方的局势,发现元朝的窝里斗居然还没有结束。

所以说游牧名族脾气大那真不是盖的,这火都烧到眉毛底下了居然还有闲工夫去搞自己的窝里斗,如果元朝灭亡,那么现在再怎么斗不都是白费力气嘛,可惜当时没有一个高层认清形势,唯一的一个还被窝里都给弄死了。

于是在1367年的时候,朱元璋下令北伐,由徐达、常遇春等大将,率领着25支大军,一路上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一直打到洛阳。想当年,察罕帖木尔费劲心思,用了十年时间才收复回来的土地,居然几个月间就被朱元璋给夺走了。由此可见当时元朝的局面已经摇摇欲坠到一个怎样的地步了。

最后,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朱元璋就占领了整个北方,而且损耗也只是九牛一毛,而侥幸活下来的元顺帝则带着自己的家眷,逃回了大草原。就这样,朱元璋幸运的一统天下,坐了明朝的开国大皇帝。

文|江山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