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之女左太北:两岁丧父八岁母亲改嫁,上大学走关系,官至副司_左权_彭德怀_父亲

我担心你和北北,你入学后希望能好好地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情了。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起玩耍。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这是左权在牺牲之前的最后一份写给妻子刘志兰的家信。信中左权一直叨念的北北,就是刚满两岁的左权之女左太北。左太北三个月大的时候,左权为了妻女的安全,不得不把刘志兰和左太北送到延安去。

从此之后,三人再也没有见面,谁能想到,在太行山分别的时候,刘志兰眼含泪水,左权却憨笑着,紧紧握着刘志兰的手,把左太北抱在怀中久久不肯放下。最后左权目送她们离开的时候,心里肯定还在想着,下次见面的时候,没想到,这一别竟然就是永别。

太行山局势复杂,当时百团大战即将打响,作为彭德怀的得力助手,左权在送走妻女之后,一心一意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中,左权白天打仗,晚上还要写军事理论,一有时间,左权还会提笔给刘志兰写去家信,前前后后,左权一共写了十二封沉甸甸的家信。这里面更是寄语了对女儿左太北的无尽思念。

给北北的两件夏天的衣服早就买就了,没有妥当的人带,故延至到现在。衣服大了许多已改了一次,剪小一些,但还是大,大概明年还不能穿。那张绿色的绸子色不甚好,可作衣裤穿或替北北做一两件小衣库也可以,随你处理。

展开全文

每天忙着打仗的左权,心里还留出一快地方来想念女儿,不仅仅为了女儿在千里之外为其买好夏天的衣服,还不厌其烦地在信中,教刘志兰如何为女儿搭配衣服,真可谓是无微不至,想念至深。

然而这样温馨的家书再也没有了。左权在十字岭为了掩护大家撤退而牺牲的噩耗,传到了延安。刘志兰在那些日夜里面,整日抱着左太北痛哭,小太北这个时候才三岁,似乎并不懂得母亲的痛苦。同时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之下,父亲的牺牲对尚未记事的小太北来说,并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

由于刘志兰忙于工作,只能把小太北送到了托儿所里面,只有周末的时候,有时间才回去把小太北接回家中悉心照料。

托儿所几乎就是小太北生活的全部,每天吃饭在托儿所,学习在托儿所,玩耍更是在托儿所。左太北在托儿所里面,非常的乖,所以这也就造就了她后来的性格,单纯、平和。

后来,彭德怀和夫人浦安修来到了延安。左太北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彭德怀和左权是老战友,太北这个名字,还是彭德怀取得,而浦安修和刘志兰又是很要好的同学。所以他们两个对左太北也有着很深的感情。

由于刘志兰忙于工作,不能照顾左太北,于是浦安修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把左太北接回来照顾。从这个时候起,他们就把左太北当做了亲生女儿。每个星期六晚上,把小太北接回来之后,彭德怀会忙着给小家伙弄温水洗澡,而浦安修则在一旁,为孩子洗衣服,换衣服。小太北有时候脾气很大,哭起来,怎么哄都哄不好。

彭德怀就向浦安修使一个眼神,让浦安修和自己一起先出去。待听到里面没有了哭声,在推门进来,当彭德怀看到孩子是哭累了,趴在地上睡着了,又会心疼地把孩子抱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哄着小太北睡觉。可以说,小太北在这里,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特别是父爱的温暖。

后来,在左太北八岁的时候,此时的左太北已经逐渐长大,母亲刘志兰最终也做出了一个决定,她选择了重新组建家庭。改嫁之后,刘志兰依然会时常去看望左太北,并且时常和左太北说一些左权的事迹,小太北也逐渐知道,自己有一个英雄般的父亲。

后来,小太北跟着母亲来到了北京,进入八一小学读书。十岁的时候,左太北还参加了父亲的移灵典礼。还是小学生的左太北穿着一件大人的军装,又带着一顶大人的帽子站在母亲的面前,为父亲的灵柩执绋。但是左太北虽然只有十岁,但是这件事情,全被她深深地记了下来,她感觉那天沉甸甸的,好久都不会忘记那一天的每个细节。那似乎是自从父亲牺牲之后,她离父亲最近的一次。

左太北初三的时候,其继父要去包头工作,因为当时正处于升学期,刘志兰想着带左太北去包头势必会影响她的学业。于是她去找到浦安修商量:“太北正在师大女附中读初三,包头的教育质量显然和北京没法比,所以我想你能不能照顾照顾太北。她的学校是可以住校的······”

刘志兰话还没有说完,在旁边的彭德怀就插嘴道:“住么子校,快让太北搬过来住,这里离她们的学校还挺近,正好和玉兰做个伴嘛!”玉兰是彭德怀的侄女,后来改名彭钢也是在师大女附中上学。

其实彭德怀住的地方,并不大,房间本来就是不够用。所以,待刘志兰走了之后,彭德怀就拉着警卫员四处走走量量,在小院子里面转了半天,自言自语道:“怎么也要给太北隔出一个房间来嘛!”

找到最后,还是没有地方,彭德怀只能从自己心爱的书房想办法,硬是在书房里面间隔出了一间房间来。彭德怀让彭钢搬进这个小房间,让太北来了以后,住进彭钢的房间去。

自从搬进来以后,一到晚上,左太北在学校吃罢晚饭之后,就会高高兴兴地跑回彭家去。一进大门,左太北就高兴的喊着:“伯伯、阿姨我回来了!”大多数时候,彭德怀和普安息都是在吃饭。左太北便坐在一旁,看着他们吃饭,说着学校发生的趣事。

等到两人一放下筷子,左太北就迅速地把桌上的饭菜全部倒到一个盘子里面去,接着自己拿起筷子,一扫而空。这个时候,彭德怀的眼睛就会眯成一条缝,高兴的看着大口吃饭的左太北,还时不时的说:“吃吧!吃多点,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有的时候彭德怀又会有些伤感,他看到左太北总是会想起老战友左权,看着左太北开心地吃饭,有时候也会感慨:“你爸爸和我一样,个子都不高,就是因为小的时候挨饿,吃不饱,你要吃多点,长大个超过你爸爸。”

很快左太北就到了要上大学的时候。左太北想考当时很多年轻人都想去的哈军工,作为师大女附中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左太北想要去报考肯定是没问题。但是当同志下来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作为烈士的孩子的左太北,竟然因为政审不过,而没有被哈军工录取。这一消息可急坏了左太北。最后,还是学校校长给了左太北一个建议,让她去找院长陈赓。

陈赓作为左权的战友,两人一直情谊深厚,而且陈赓也非常的关注这些烈士子弟的成长,他曾经说:“他们的父母牺牲了,留下的后代,我们不管谁管?我们办学校嘛。”所以,哈军工也有许多烈士子女就读。

一天中午,左太北敲响了陈赓家中的大门。门打开以后,左太北看见正躺在床上养病的陈赓。左太北清脆的说道:“陈伯伯好,我是师大女附中的毕业生,我叫左太北,我的爸爸是左权。”

陈赓一听,高兴从床上坐起来又抓起眼镜戴上,看着眼前的左太北,就像看就别的女儿似的:“哎呀!是太北呀!快快快,做到伯伯床边来,你为什么不来看看我呀?”

陈赓仔细地端详左太北,没等左太北答话,又自顾自的说:“老左的女儿都高中毕业了,时间过得真快呀!太北啊!你知道在延安的时候吗?你还是个小不点呢!现在就变成了大姑娘了。我和你爸爸可熟悉了,当年在黄埔的时候,我们是上下铺,我还是他的介绍人呢!”

看着左太北,陈赓又想起了牺牲多年的老战友,不禁长叹一声。左太北把自己的事情和陈赓说了一番。陈赓听完之后,也是大为震惊:“什么?左权烈士的女儿,怎么会政审不合格?”

原来是因为左太北在填表的时候,不想隐瞒任何事情,于是就把当初和父亲一起去广州的二伯伯也写上去了,这个二伯伯后来与父亲走了完全相反的路。但是左太北自己也没有见过这个二伯伯,只是听说过。

陈赓听完之后,非常激动的说:“你是烈士的孩子,我们哈军工不要你谁要你?就是找不到别人,也一定招你,放心吧,一定要你!”就这样,左太北在陈赓的帮助下,进入哈军工学习。

毕业之后,左太北被分到七机部二院,从事导弹技术工作。后来,因为工作突出,左太北出任航空航天部综合计划局副局长。最后从航空总公司第二集团规划部退休。左太北可以说是为国防事业奋斗了半生,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父亲的志愿。

晚年的左太北,一直致力于有关于父亲资料的整理 ,曾经整理编辑过《左权将军家书》。退休之后,左太北还经常相约老同学,回到太行山去四处走走,去父亲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看看,去身历其境的感受父亲,寻找父亲的精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