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被灭后,勾践扔给文种一把剑让他自杀,文种:悔不听范蠡之言_勾践_吴国_范蠡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来到文种的病榻前,一脸决绝地说:“当年先生教给寡人9条妙计,寡人用了3计就灭了吴国,剩下的6计,您到地下教给先王吧。”说完,扔下佩剑扬长而去。

文种拿起佩剑一看,这是当年吴王夫差赐给伍子胥的那把属镂剑,只是他没想到,他千方百计除掉了夫差的臂膀伍子胥,而他也落了个和伍子胥一样的结局。文种长叹一声“恨不听范蠡之言”,随即拔剑自刎。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因不听范蠡之劝,在杀死阖闾后,飘飘然,执意去攻打夫差,结果兵败被困于会稽山。勾践眼看就要身死国灭,万般绝望时,问计范蠡、文种。

范蠡对勾践回答了一段饱含哲理的话:“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

随后,范蠡、文种为勾践定了一个屈辱求和,收买夫差的宠臣伯嚭,并入吴国为奴的计策。在范蠡的策划下,越国大夫文种向吴太宰伯嚭送金银珠宝,求他在吴王面前多多美言,答应求和。

伯嚭好大喜功,贪财好色,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国家安危,内残忠臣,外通敌国。他收了文种的重礼,自然在夫差面前一顿大忽悠。夫差瞧不起勾践,便不听伍子胥之谏,在马上就要灭掉越国之际,放了勾践一马,答应让他入吴国为奴。

于是,文种留在越国,主持国政;范蠡陪同勾践到吴国给夫差当奴仆,被关在石城,俯首称臣。勾践每日低声下气地服侍夫差,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就跟夫差的宠物一样,供夫差取乐。

勾践忍辱三年,夫差也动了恻隐之心,再次不听伍子胥之劝,放勾践回越国。勾践返回越国后,他和范蠡、文种分工合作,让范蠡建城作都,他则每晚睡在柴垛上,在房门口挂一个大苦胆,每天都要舔一舔,而且不听音乐,不近女色,大搞卧薪尝胆活动,时刻提醒自己复仇。

展开全文

而文种则继续主持国政,同时,他总结了商周以来征伐的经验,给夫差提出伐吴九术(也有称七术)。其九术为: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帛,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缟,以空其邦;四曰遗之美好,以为劳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

具体到执行层面来说,比如他不停地给吴国的谄媚之臣送礼,还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让吴王沉迷美色,更是劝说吴国大臣,怂恿吴王夫差攻打齐国,消耗国力。

更狠毒的是,他还假称越国年景不好,庄稼歉收,找吴国借粮。然后再把煮过的稻谷,还给吴国,导致吴国颗粒无收。在文种的一番骚操作下,吴国国库空虚,兵士疲敝,君臣反目,夫差竟赐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死后,范蠡、文种见时机成熟,便劝勾践起兵,一举灭了吴国,夫差自杀。然而,就是在勾践一雪前耻,称霸诸侯的时候,众人都等着封赏时,范蠡却一溜烟地跑到了齐国,同时给大夫文种留下一封信:“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范蠡劝说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看勾践这个人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你还是和我一样,快点跑吧!”

文种感觉范蠡小题大做,认为自己为勾践立了不世之功,帮他复国,称霸诸侯,总不能卸磨杀驴吧。文种对范蠡的话不以为然,自恃功高,跟随勾践回到吴国为丞相,继续为吴国操劳。

然而,自从灭亡吴国后,勾践就不再像以前一样,对文种言听计从。勾践灭了吴国,又犯了老毛病,开始飘了,认为自己应该继续出兵,称霸诸侯;然而文种知道越国的实力,灭亡吴国实属不易,大战之后,应该与民休养,所以他主张养民、爱民,恢复国力,为此君臣二人意见不合,产生激烈的冲突!

文种说服不了勾践,只好称病不朝,一些朝臣就借机说文种这是有作乱之心。越王勾践就走到文种的卧榻前,扔下伍子胥自杀的那柄剑,说:“子教寡人伐吴九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六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文种后悔没听范蠡之言,含恨自杀。伴君如伴虎,和领导相处需要大智慧,不仅要明白功高则震主,兔死狗烹的道理,还要有功成身退的大格局。

在伴君之道上,范蠡就比文种有智慧,他窥破了勾践人性中的阴暗面,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带着西施隐姓埋名,三次经商成巨富,一直到88岁善终。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真乃是智慧的代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