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悬案,十七岁的永泰公主,是被武则天处死,还是死于难产?_永泰_公主_这是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死了之后的名气要比活着的时候大得多,生前默默无闻,死了之后,反而在历史下留下了自己的位置。

说起古埃及的众多法老,大家一定会想到图坦卡蒙,但这位法老生前碌碌无为,毫无存在感,就连历史学家也不能确定其真实存在,直到图坦卡蒙墓的发现,才让图坦卡蒙名扬天下,成为人尽皆知的人物。

提起辛追夫人,大家立刻会想起马王堆汉墓的千年不腐女尸,顺着这条线,也就知道了她是长沙国丞相利苍的老婆,历史上的王侯将相如过江之鲫,要不是身后的一座大墓,谁会知道辛追夫人呢?

本文的主人公,永泰公主,也是这样一位人物。

永泰公主剧照

1960年,考古部门对一座乾陵的重要陪葬墓,进行考古挖掘,根据覆斗形的封土堆便可判断,这是一座李唐皇族的大墓,封土堆高达14米,地下结构由5个天井、4个过洞、6个小龛、前后甬道、以及前、后墓室组成,墓葬的等级,并非一般皇族所能享有。

旭哥为什么说,根据封土堆的形状,就能判断这座大墓属于皇室成员呢?

根据唐代陪葬墓制度,皇族的陪葬墓封土为覆斗形;文臣的陪葬墓封土为圆形;武将的陪葬墓封土为象山形,最早的象山墓就是霍去病墓和卫青墓。

唐代墓葬,在墓内放置墓志,已经成为固定的丧葬制度,根据墓志可知,墓主人为永泰公主,死时年仅17岁。

现如今,永泰公主墓已经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成为和乾陵捆绑经营的项目,而且永泰公主墓是历史上唯一一座“号墓为陵”的公主墓,也就是说,死后是按照皇帝的规格下葬的,正是因为这样,永泰公主也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而她年芳十七,本该是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年华,却骤然而亡,她的死因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展开全文

永泰公主墓

旭哥根据史料记载,和永泰公主墓的考古发现,来为大家梳理一下永泰公主的死因。

永泰公主原名叫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女,唐中宗李显和韦后的女儿,按理说生下来就是个没人敢惹的小公主,但李仙蕙所处的时期,是唐代宫廷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李唐皇室、武氏一族、以及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兄弟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每一个人的命运都被裹挟其中。

李仙蕙的命运也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她也随着父亲李显起起伏伏的命运一同摇摆,做过太子府里的君主,也尝到过失去自由的味道,公元698年,李显被复立为太子,为了交好武氏一族,李显采取了和武氏联姻的手段,将女儿李仙蕙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将幼女安乐公主嫁给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孙武崇训。

虽然这是一桩政治婚姻,李仙蕙和武延基却十分恩爱,也算是一件幸事。

但好景不长,公元701年,小两口和哥哥李重润对祖母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擅权干政,自由出入深宫后院深表不满,结果被张易之添油加醋的告状到武则天哪里,武则天震怒,将李仙蕙、武延基、以及李重润活活用棍棒打死。

帝王的眼里只有权力,没有亲情,应了一句古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永泰公主墓壁画

但对于永泰君主李仙蕙的死因,史书的记载也是有多个版本;

《新唐书》中记载,“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

这是棒杀而死说。

《资治通鉴》中记载,“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这是被逼自杀说。

《旧唐书》中记载,“后既春秋高,易之兄弟专政,邵王重润与永泰郡主窃议,皆得罪缢死”,

这是自缢而亡说。

可见史书对永泰公主的死因也没有统一的说法,这样就让永泰公主的死因变的更加扑朔迷离。

我们能不能从永泰公主墓的考古中,找到永泰公主死亡的真正原因呢?

在永泰公主的墓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珠胎毁月,怨十里之无香,琼萼调春,忿双童之秘药。女娥篪曲,重碧烟而忽去。弄玉萧声,入彩云而不返。呜呼哀哉!以大足元年九月四日薨,春秋十有七”。

也就是说,当时永泰公主正怀着身孕,丈夫武延基被武则天处死后,受到惊吓,导致难产而死。

考古专家根据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十一块骨盆碎片,复原了永泰公主之骨盆,经过经科学测量与鉴定,认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较之同龄女性骨盆都显得非常狭小,如果据此推断的话,永泰公主死于难产是比较合理的解释。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也许只有当事人知道,后人只能根据史料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去尽可能的还原事实的真相,但在没有学界共同的定论之前,我们决不能用墓志去质疑史书,也不能用《新唐书》去质疑《旧唐书》、或者《资治通鉴》记载的准确性。

旭哥是考古爱好者,欢迎点赞关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