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楼市的危机,房价走进怪圈,浙西崛起一座中等城市_江山市_房价_衢州

房价高位的浙江省江山市是浙江浙西地区的一座县级市,江山市属于衢州地区,是衢州地区工业发展的龙头城市。

随着江山产业的不断升级,现在的江山多个产业走在全国的前列,当然江山的经济发展好了,人均收入水平高了,自然也推动了江山城市化,促进了江山楼市发展。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都不期望自己所在的城市房价越来越高,但随着这些年城市化建设,全国只要发展好一点的城市,它的房价都比以前会高得多啊。

对于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呆的城市房价却逐渐走低,这或许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当然位于浙江省浙西地区江山市楼市房价也越来越高。

现在江山市新房的平均房价大约为1.4万,而江山市二手房的平均房价已达到1.95万。

以江山市二手房房价为例,1.95万的房价超越了全国绝大多数地级城市中心城区的房价。

如果把江山市放在安徽省去比较,那么江山市的房价处于合肥之后,排在芜湖马鞍山之前。在安徽地区,江山市房价可排在第2位。

展开全文

如果把江山市放在江西省去比较,那么江山市的房价排在南昌之前。就算把南昌最好的红谷滩新区房价与江山市相比,那么江山市还是夺得冠军宝座。

如果把江山市放在江苏省去比较,那么江山市的房价超越了整个苏北地区。同样也超越了苏南地区的镇江和常州,江山市的房价与无锡市区的房价相近。

当然,江山市作为衢州地区一座普通的县级市房价按理说要比衢州市区要低一些,但事与愿违,现在江山市的二手房房价可比衢州市区房价高多了。

由此可见,江山市的房价的确相当疯狂,而江山市楼市房价就像是走进了楼市怪圈。

为了更好地了解衢州市区的房价,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衢州柯城区和衢江区房价又分别为多少呢?

现在衢州江山市的二手房房价排在第1位,达到1.95万,其次是排在第2位的柯城区达到1.86万,另外衢江区的平均房价只有1.37万。

在很多人的眼里会认为省会城市的房价一般都会比地级城市的房价高,而地级中心城区的房价要比县级城市的房价高。

这对于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来说,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符合城市能级的逻辑关系。

但这种说法在浙江省或许行不通,毕竟浙江有很多县级城市的房价可比当地地级中心城区房价高得太多。

我们从江山市二手房房价与衢州两大中心城区二手房房价对比,可以看到江山市的房价的确是太高了。

那么从新房角度,衢州两大市区又与江山市有何比较呢?

现在衢州柯城区新房平均房价达到1.88万,衢江区新房房价达到1.19万,另外江山市的新房房价达到1.4万。

从新房房价的角度,衢州市区扳回了一局,柯城区的房价远比江山市新房房价高。

现在衢州柯城区最好开发的区域主要是衢州西区板块很多,小区的房价已在2.5万左右徘徊,而且大量的新房主要集中在这个板块,自然也就拉高了整个衢州市区新房的平均房价。

但对于江山市来说,由于多个郊区及部分乡镇也有新房在建,从而拉低了江山市新房的平均房价,实际上江山市区新房也有多个小区的房价在2万左右徘徊。

但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或许衢州市区房价超越江山市房价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因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能级的提升,在城市化的提升角度,衢州市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而随着未来衢州市区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自然也会吸引很多年轻人选择到配套设施更好的城市买房安家,或多或少也会吸引一部分在江山创业和工作的年轻人。

整个衢州地区的人口并不多,只有227万人,而江山市的人口接近50万,江山市的人口总量与柯城区相近。

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未来江山市人口大增的可能性并不大,对于江山市城市建设来说,不太可能具备建设百万级人口大城市,但建设成一座40万左右的中等城市规模,或许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对于城市楼市而言,城市房价最大的支撑来自于人口。更是常住人口当中的年轻人。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未来江山市区会越进越好,而对于未来的江山城市格局也会越来越明朗,江山市区与衢州市区融合发展的概率仍然较高。

以经济发展的角度,江山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越了衢州其他所有的区县,这或许也是江山市楼市房价的底气。

毕竟经济发展水平高,那么人均收入自然高对于在这个城市创业安家,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欲望也会越来越高。

尽管现在江山市的房价像走进了怪圈,但江山市房价下跌的空间或许很小很小,随着未来衢州大力推进衢州柯城区与江山市融合发展,相信未来的江山市楼市也具有一定的支撑,只不过江山市未来的房价或许会比衢州柯城区的房价低。

当然,任何城市支撑房价都需要基础设施大建设,需要更多的年轻人与城市共同奋斗。

随着浙江大力推进共同富裕建设,大力推进26个山区城市建设,相信未来的江山市能够抓住更好的机遇,大力提升城市化,促进江山市的蝶变,让更多在江山创业的年轻人能够享受到这座城市发展的红利。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