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之崔健(二)_音乐史_的是_都是

1989年3月参加工作,当时在济源钢铁厂水泥车间工作,是计划临时工。买这张专辑的时候,家里没有录音机。那时候我记得我的工资应该是一个月80多块钱,除了吃喝和看视频。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过年的时候我买了一台红光录音机,在那个苗店和那个杨建国借了100块钱。 哦,对了,我先买了崔健和ADO,白色的是1989年3月出的,红色的是1993年左右出的。 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1986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5月9日,世界充满了爱。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行了一场100名歌手的音乐会,这是一次空前的成功。当时崔健在演唱会上什么都没唱。当然,这些是我后来学到的,那时我还是个孩子。 它生来一无所有。那不是摇滚时代,而是不伦不类的西北风。我爱的故乡,黄土高坡,对天堂的信仰,甚至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包括电影《红高粱》的上映,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田震、那英、毛阿敏、范琳琳、屠洪刚、孙国庆和刘欢都是当年的红人。 混乱开始,大梦初醒。 当时专辑刚开始试听的时候,第一首歌,不看歌词,根本不知道他在唱什么。现在回想起来,九首歌都是经典。 而且我一直以为崔健的不是我不懂,而是中国第一首说唱音乐,所以我说他会在中国新音乐史,或者摇滚音乐史,甚至说唱音乐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方面不要拿周杰伦做例子。 进入90年代后,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似乎放弃了追求。毕竟我已经逃离了那片稳定而沉重的黄土地,我的身份一直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虽然我文化不高,但是听崔健的歌,我能从他的歌里听出荣耀和悲伤,痛苦和快乐。我曾经幻想过崔健、王迪、刘源站在工人体育馆唱这首歌的场景。我问过他们一次。什么时候你来陪我,却总是嘲笑我一无所有。当那支大喜大悲的唢呐奏出高亢悲凉的旋律,这也许就是西北风难以超越虚无的原因。把摇滚音乐和民族结合起来并不难。在这条路上,崔健始终在探索,带领一代音乐人前行。 从1986年到现在,37年过去了。虽然初中没毕业,但我还是从他的音乐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我只知道我喜欢听,坚持了这么多年。我不希望文章这么早就结束,后续大家应该都能看到。

展开全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