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嗟来之食的5个事例有哪些?“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_嗟来之食_的人_孔子

不食嗟来之食的5个事例有哪些

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列举如下:

1、春秋时期齐国饥荒,齐国贵族黔敖在路上施舍粮食。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拖拉着脚步走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呼唤那位饥民来吃饭。而饥民却对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到现在的地步的,黔敖上前向饥民道歉,但饥民最后因为拒绝施舍饿死。

2、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

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3、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谴苏武出使匈奴,遇上匈奴内乱,新单于用高官厚禄收买苏武不成,将其囚入地牢,断其饮食,苏武宁死不屈,单于不忍杀害,让他去北海放羊十九年不辱使命,最后持节回汉。

出使匈奴的苏武,宁可饮冰渴雪吃草也不接受匈奴单于的诱降,被单于的所谓劳教塞外放羊十几年依然不改初心,牢记使命。

4、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5、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 ,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

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 ,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 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 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

【释义】: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盗泉是一个泉口的名字,象征偷盗),清廉的人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志士不饮盗泉”出自“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的典故,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政治思想核心:“礼”与“仁”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是什么意思(指明出处)

翻译:盗泉:在今山东省。相传孔子曾路过盗泉,但因为厌恶其名,虽渴也不喝盗泉之水。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喝盗泉的水,廉洁清正的人不会吃别人带有侮辱的饭食。

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尸佼《尸子》(节录):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盗泉: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孔子不喝“盗泉”水,因为他憎恶这个名字。旧时人们饮用这句话,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尸佼是战国时法家,著有《尸子》,已佚,后人有辑本。

不受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意思:不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形容人有志气。
最后引申为成语“嗟来之食 ”

  1. 【拼音】 jiē lái zhī shí 

  2. 【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3. 【出处】《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示 例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五回)

  4. 【来源】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道歉,饥民终究没有吃,最后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就出自这个典故,它教导人们做人要有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的施舍,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也绝不能做出辱没骨气和志气的事情。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