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姓是贵族血统吗?马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_距离_扶风_马氏

本文目录

  • 马姓是贵族血统吗
  • 马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 百家姓中“马”姓是怎么由来的
  • 马姓的起源与家谱
  • 马姓起源
  • 马姓的由来 简介
  • 马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 马姓起源和来历和祖先
  • 怎样求马氏距离
  • 距离度量方法

马姓是贵族血统吗

马姓,名将赵奢之后,最有贵族血统姓氏之一,马姓宗族历史瞧一瞧,马姓历史渊源,族谱南迁历史。

一种是出自嬴姓,是颛顼帝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的曾孙造父,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的儿子赵奢,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姓,后来省去“服”字,形成马氏,史称马姓正宗。

另一种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马宫,本姓马矢,改姓马。

还有一种出自他族改姓。如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其后代亦称马氏。

该姓名人有:马超、马钰、马致远、马良。

有皇室血统,分别是:

一、张姓。

张姓出于姬姓,祖根在河南濮阳,始祖是挥。黄帝第五子青阳之子挥。还有一支张姓,系晋国解张之后,一直在河南境内发展。

二、王姓。

王姓之源可分为子姓之王、姬姓之王和妫姓之王。子姓之王产生最早,始祖为比干,祖根在河南卫辉。姬姓之王,有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东周灵王太子姬晋之后、东周考王弟姬揭之后等三支,其中第二、第三支源出河南洛阳。妫姓之王为陈国公子完之后。

三、李姓。

李氏系由理氏所改,是嬴姓颛顼的后裔。据唐人林宝《元和姓纂》记载,道家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就出于此系。

马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马姓源于西周官吏的马质,属以官称姓。历史名人有马皇后、马良、马致远等人。
赵奢就是中华马氏的祖先,中华马的发祥地就在邯郸。赵奢去世后,葬在今日邯郸县三陵乡的紫山,故名“马服山”,为马姓祖山。扩展资料:马姓是中华的一大姓,是一种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它的起源是嬴姓、子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赵国宗室赵奢是马氏的始祖,他的封地是邯郸西北的马服,被称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就以“马服”为姓,后来改成了“马”。邯郸是中华马的发祥地,以凤郡为中心,以铜柱为中心。
以下内容供参考:百度百科-马姓

百家姓中“马”姓是怎么由来的

1、出自嬴姓,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赢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

2、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出自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源于改姓。出自汉朝大司徒马矢氏,属于复姓省文简化改姓为氏;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4、源于少数民族。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

扩展资料

马姓名人

1、马援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

2、马融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马融自少“美辞貌,有俊才”,早年随儒士挚恂游学,以数次拒绝朝廷辟命而名重关西。

汉安帝时,马融入仕大将军邓骘幕府,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马融去世,年八十八。唐代时配享孔子,宋代时被追封为扶风伯。

3、马宫

马宫,生卒年不详,字游卿,本复姓马矢,后改姓马,东海戚县人,西汉时期官员。马宫初任侍郎,后历任楚长史、廷尉平、青州刺史,九江太守等,每到一处都能胜任官职,获得称赞。

后入朝任职,历任詹事、光禄勋、右将军,代替孔光担任大司徒,封扶德侯。孔光死后,马宫接替孔光担任太师,兼任司徒。后来辞官归乡,王莽篡位后,复任师疑(太子师),最终死在任上。

马姓的起源与家谱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布地区

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右扶风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光平东南)。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郏县:秦置县,今河南省郏县。三国时期改为龙山县,隋文帝开皇初改龙山县为汝南郡,历经唐、宋、元,元末复置郏县归汝州郡。荏平县:今属山东省荏平县。临安郡:今属浙江省杭州市。西河郡:古代所指不一。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取秦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汉有西河郡,有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广陵郡:秦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华阴郡:古代县名。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故名华阴)。故城在现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

历史来源

「马」源出

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於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瘀氏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2、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回族中的“马”姓是“马”姓来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用这句俗语概括回族的姓,虽不十分准确,但大体符合事实。4、5、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5、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迁徙分布

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有一些迁居陕西省咸阳,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遍布于福建。至清代,马姓开始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当今,马姓为中国第十九位大姓,拥有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并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马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国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诚忍堂”、“刻鹄堂”、“善述堂”、“书诚堂”、“惇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青云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宗族特征

1、马姓在少数民族中为大姓,且在汉族人口中也属前列之姓。据有关资料统计,马姓在全国回族中属十三大姓之一,在汉族人口中为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2、马姓多位于西北地区,历史上所出名人较多,遍布经济、政治、文化领域。3、各支马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河北青县马姓一支字行为:“有志名克立,维汝受国荣,之文允宝镇,世锡庆元宏。”虞东干渡马姓祖制排行字行为:“观德知仁孝,修身化世风,惟思豪杰士,冀冠圣贤中,经济治君国,诗书善厥躬,鹏飞由祖福,燕翼乃宗功,教守成名训,家传尚质衷,登瀛怀睿智,显达式英雄,宜法攀龙嗣,求多起凤冲,宽和端本道,庄敬令闻崇,恩泽深先代,荣封勉尔忠,品量钦景哲,光耀望元通。”

【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马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夫人卖饼;贤后含饴。——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唐初大臣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少年好学,精通《诗经》、《春秋》。客居中郎将常何家,太宗下诏令百官评论朝政得失,马周代常何写二十余条陈,太宗召见马周,任他为监察御史,后历官中书侍郎、中书令。年轻的时候,马周曾听善相术的袁天纲说:“京城里有个卖饼的`女人,以后当有大富贵。”马周娶了她,后来果然成了夫人。下联典出东汉明帝皇后马后,大将马援之女,以贤德闻名后宫。

龙虎出谷;鸾凤冲霄。——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唐代郏城人马燧,字洵美,少年时即有大志“以功济天下”,屡立战功,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封北平郡王,图形绘于凌烟阁,韩愈为他写碑铭,有句:“北平王像巨谷中的龙虎,变化不可测,真是魁杰啊!”。下联典指马周,唐太宗曾亲笔赐书:“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白眉继烈;青海重光。——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187-222),字季常,襄阳宜城(I今湖北宜城南)人。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其中马良眉中有白毛,且才学最高,俗称“马氏五常,白毛最良”。下联典出东汉槐里侯马腾,字寿成,陇西人。矜救民命,三辅甚安爱之,官终卫尉。青海东与北皆界陇西(属甘肃省)。

白眉继烈;绛帐授徒。——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同上(上联)。下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绛帐设教;铜柱立功。——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追赠学士;御封真人。——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明代礼部右侍郎马愉,字性和,临朐人。宣德进士。为官门无私谒,论事宽厚,卒赠尚书兼学士。赠官兼职自愉始。下联典出宋代进士马钰,字宜甫,扶风人。传说,大定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四家待诏;三代推官。——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南宋画家马远,字遥父,号钦山,河中人。下联典出清代著名学者马潇,字宛斯,邹平人。顺治进士,曾任淮安推官,生平研究先秦历史著有《绎史》、《左传事纬》等,时称“马三代”。

铜柱世泽;绛帐家声。——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汉·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下联典指东汉·马融设绛帐以授生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东汉·马武,佐光武帝中兴,卒后,其图形绘于云台阁。下联典指东汉·马援。

〖马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宜城五兄弟;元曲四大家。——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三国时蜀国名士马良。下联典出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其文词豪放有力,颇含讽喻。作戏十六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等七种,散,工有《东篱乐府》。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师皇乘龙去;伏波裹尸还。——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黄帝时代著名兽医马师皇,善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下联典出东汉名将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字文渊,茂陵人。年八十年余犹征虞沙场。尝谓宾客曰:“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后果卒于军。

金樽宜醉酒;绛帐自生春。——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全联典指东汉·马融事。

〖马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少女素雄才辩;仙姑雅号清浮。——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东汉马融之女马伦,少年时就有辩才,嫁给同郡袁隗为妻,刚结婚,二人就辩论起来,袁隗不能使她屈服。下联典指宋代扶风人马钰,字元宝,进士及第,后来遇到重阳子王嘉,得道术,与妻子孙氏同时出家修炼。孙氏仙去,人称孙仙姑,号清浮山人。

〖马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远浦帆归曲致远;长春留引经季长。——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嵌入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名字。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马季长,在联尾嵌入季长之名。

骨气乃有老松格;神妙直到秋毫颠。——马曰璐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清代诗人马曰璐(约康熙、乾隆时人)撰书联。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马寅初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当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1882-1982)自题联。

〖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步隐沦躅,授业著书。——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嗜学,善《诗》、《春秋》。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字贵与,栾平人。咸淳中漕试第一,博极群书,以荫补承事郎。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

家族名人

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马钧:扶风(治今陕西省兴平东)人,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而闻名,曾制造翻车,指南车等,其所用机械原理比国外早七、八百年。

马道一:又名马祖道一,唐玄宗开元时期(713—741)高僧,佛教洪州宗的创始人。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俗姓马,后人尊为马祖。

马远: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附近)人,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

马皇后:马援之女(39-79),明帝的皇后。建武二十八年(52年)入太子宫,永平三年(60年)被立为皇后。终明帝一朝,不以自家私事干预朝政,也不提拔自己家的亲戚。章帝即位后为太后,多次拒绝章帝赐封马氏兄弟。后马防平叛有功,章帝封马防、马廖、马光三兄弟为列侯,马太后认为即使他们因军功受封,也不合先帝制度,马氏兄弟只得“受封爵而退位归第”。

家族名人

马援 (前14~49)

字文渊,东汉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人。初依隗嚣,后归光武,拜伏波将军,平交趾。援曾有「大丈夫老当益壮」及「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等语。世称「马伏波」。

马超

字孟起,茂陵人。勇冠西凉,乃凉州太守马腾之子,后因其父被曹操杀死,遂起二十万兵伐洛阳报父仇。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事败后投靠张鲁。曾与张飞在葭萌关大战三日三夜,其后加入刘备军,成为五虎将之一。

马谡(190~228)

三国时蜀臣,马良之弟,才气过人,好论军计,尝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诸葛亮深加器重,后与魏将张合战于街亭,为合所败,下狱而死,亮为之流涕。

地望分布

甘肃扶风郡,山西平阳郡。

马姓家谱介绍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记,走臭大的耻辱与惩罚。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马姓起源

马姓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一是起源于改姓,汉朝有个大司徒叫马宫,他本为复姓马矢氏,后马宫以仕学名扬,遂省文去“马矢”中的“矢”而改单姓马氏,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至今。
马姓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赵国宗室赵奢为马氏得姓始祖,因其封地封在马服,人称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氏,后又改为单姓“马”。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马姓历代名人371名,占总名人数的0.8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九位。

马姓的由来 简介

  马姓起源(一)
  古代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将军叫赵奢,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战功赫赫,而受朝廷封于马服那个地方享用地的物产,就是现今河北邯郸一带。赵奢受封后人们也称他马服君,他的子孙更是用马服当作姓,又后来省去了服字,世代姓马。马姓还有其他支系,如唐朝繁荣的西域丝绸之路一带,有西域的马姓人为繁荣丝绸之路作出贡献,有的后来定居中原。
  马姓先人还有如〔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马氏五常,白毛最良。”〔马融〕东汉著名哲学家,对古代经典研究非常之深,学生有千余人,他讲课时座在高堂,有女子奏乐,很有气派。
  马姓起源(二)
  起燕赵古都邯郸,有关马姓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汉族有马姓,回族有马姓,满族有马姓,朝鲜、土家、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有马姓,在全国马姓人口众多,但却同姓不同宗,汉族和回族、满族命姓的方式也不相同,天下一个马,由此引发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邯郸曾是赵国的首都,汉族马姓的起源和这座都城密不可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能征善战,由此引出了一段马姓由来的故事。
  赵奢不但治国有方,而且他的武功也是盖世的,他因为和齐国、秦国交锋都取得巨大胜利,因此,他被评为战国七雄八大名将之一,赵惠文王就把赵城,就是邯郸这个地方的西北五十里地方有个叫马服山,就把这个地方就赐封给赵奢了,因此,赵奢就叫马服君,马服君的后人呢,就把邯郸赵国的贵族都迁到了咸阳,而且封马服兴为宗使,马服兴认为马是岳之首,于是就把服字去掉了,就改姓马了,所以,中国汉族的马姓是从赵姓里分衍出来的。
  马姓曾经名人辈出,汉族、回族、满族中都曾涌现出了知名人士,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汉显帝皇后等。而回族马姓早在元代就已名垂青史,回族马姓最著名的人士是明代的郑和,他原名叫马和,明永乐二年赐为郑姓,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史记载的航海家。
  马姓在第十九位,来源有三,出自嬴姓,其始祖为赵奢,马姓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在百家姓里在宋代马姓是44位,到现在统计是第十九位,不是说回族马姓大发展了,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回族还有其它几个民族,满族都有马姓,都包括进来,多了,原来回族吧,回族和满族都是译姓吹模粢牍吹模迨锹砑咽瞎吹模刈迥厥悄潞蹦拢阂刖褪锹砉荆⒚鞔⑶宕加幸徊糠稚偈褡逵缮偈褡逍帐希蛞氤陕恚裕谢褡宓穆硇瞻撕芏嗟男帐稀?
  邯郸西郊,这里是汉族马姓的发源地马服山。
  马融的时候,就给他赐封为扶风茂陵,当时是重合侯,所以他又举家从咸阳迁到扶风茂陵,所以天下马都认为茂陵是自己的发源地,实际上这个地方马姓不多了,因为都进入关东了,都迁到关东去了。
  昔日人丁兴旺的马服山,如今早已风光不在。
  赵国之所以没有统一了天下,按说它的经济财力,它在战国七雄,它也是很富有的,因为邯郸这个地方,当时中国排五大都之一,而且又是商贾云集的地方,经济是很雄厚的,那它丧国是不是也跟这马服君有点关系,这个当时,长平40万大军被坑杀,好像是赵奢的儿子赵括,那他应该叫马服括,赵括当时把赵国的40万被人家坑杀了,还有一个典故叫,纸上谈兵。
  在我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
  满的马姓也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现在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这个国呢,他们也是以养名马出名,而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迁入这个地区的女真族,都以这个地名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马姓起源(三)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 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3、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二、郡望堂号
  1、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马姓堂号还有“扶风“。
  2、郡望
  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光平东北)。
  三、家乘谱牒
  河北:丰润马氏家谱不分卷、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不分卷、东安马氏家谱稿不分卷、马谱一幅、马氏族谱不分卷江苏:京江马氏宗谱二卷图一卷、马氏宗谱七卷首一卷、锡山马氏宗谱不分卷、常州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利城马氏宗谱六卷浙江:光溪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会稽马氏宗谱五卷、山阴朱咸马氏宗谱四卷、吴宁安恬马氏宗谱二十三卷马氏家乘不分卷、马氏族谱不分卷、马氏宗祠族谱不分卷、马氏宗谱不分卷、三官马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繁阳马氏宗谱十九卷、远阳马氏家谱不分卷

马姓的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1、出自嬴姓。

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嬴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的紫山。 

2、出自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马质,是西周时期设置的官位,专职掌管马匹的征收,并负责检验马匹的质量。在典籍《周礼·夏官·马质》中记载:“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在马质的后裔子孙中,把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质氏,后来简化为单姓马氏,世世代代相传至今,也是历史久远古老的姓氏之一。

3、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马,是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一种官位,专门负责给马匹治病。古代,巫、医同义,因此称巫马。在典籍《周礼·地官·巫马》中记载:“巫马,掌养疾马而乗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就相当于今天的兽医。在巫马的后裔子孙中,把先祖官职称谓拿来作为为姓氏者,称巫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巫氏,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4、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廋人,全称位马廋人,是春秋时期由鲁国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后齐国、晋国、燕国、秦国等大国中亦设有该官职,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军士、官吏们如何骑驭马匹,后位各诸侯国中军队中普遍拥有的官称。在典籍《周礼·地官·廋人》中记载:“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在马廋人的后裔子孙中,还有用先祖官职称谓来为姓氏者,称马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5、出自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马,传说是由远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设置的官称,商王朝时期的马正之官职,在西周时期发展改良为司马,全称为“夏官司马”,俗称“大司马”,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对外的诸多军事事务。在典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中记载:“司马,谓总武事也。”在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者,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马姓的名人

1、马援:(前14—49)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咸阳兴平)人。东汉开国名将,汉族,字文渊。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建武17年任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后在进击武陵“五溪蛮”时,在军中病逝。

2、马皇后:(39-79)扶风郡茂陵县人,东汉名将马援之女,汉明帝的皇后。

3、马武: (?~61年)南阳郡湖阳县(今河南唐河县)人,东汉开国名将,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称帝后,马武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4、马成: (约前12-56)南阳郡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名将,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称帝后,马成任扬武将军,封平舒侯,后改封全椒侯。

马姓起源和来历和祖先

马姓的起源来历和祖先,具体介绍如下:

1、出自嬴姓。

出自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的封地马服,属于以居邑名为氏。舜帝时候,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嬴氏,嬴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为姚,其后代即以姚为姓。

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天河北省邯郸市西北的紫山。

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

2、源于官位。

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马,是春秋时期楚国设置的一种官位,专门负责给马匹治病。古代,巫、医同义,因此称巫马。在典籍《周礼·地官·巫马》中记载:“巫马,掌养疾马而乗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就相当于今天的兽医。

在巫马的后裔子孙中,把先祖官职称谓拿来作为为姓氏者,称巫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巫氏,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3、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古籍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

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回族又不似汉族那么重视姓氏谱系,而是可以自由选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

怎样求马氏距离

什么是马氏距离判别法
马氏距离是由印度统计学家马哈拉诺比斯(P.C.Mahalanobis)提出的,表示数据的协方差距离.它是一种有效的计算两个未知样本集的相似度的方法.与欧氏距离不同的是它考虑到各种特性之间的联系(例如:一条关于身高的信息会带来一条关于体重的信息,因为两者是有关联的)并且是尺度无关的(scale-invariant),即独立于测量尺度.对于一个均值为协方差矩阵为∑的多变量向量,其马氏距离为马氏距离也可以定义为两个服从同一分布并且其协方差矩阵为∑的随机变量与的差异程度: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那么马氏距离就简化为欧式距离,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对角阵,则其也可称为正规化的欧氏距离’.其中σi 是 xi 的标准差.

距离度量方法

1.曼哈顿距离(Manhattan Distance)

  定义:在欧几里德空间的固定直角坐标系上两点所形成的线段对轴产生的投影的距离总和。

 

  想象你在曼哈顿要从一个十字路口开车到另外一个十字路口,驾驶距离是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吗?显然不是,除非你能穿越大楼。实际驾 驶距离就是这个“曼哈顿距离”,也称为城市街区距离(City Block distance)。

2.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定义:欧几里得距离或欧几里得度量是欧几里得空间中两点间“普通”(即直线)距离。

  欧式距离是一个通常采用的距离定义,指在m维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真实距离,或者向量的自然长度(即该点到原点的距离)

  图中红线代表曼哈顿距离,绿色代表欧式距离,也就是直线距离,而蓝色和黄色代表等价的曼哈顿距离。

3.切比雪夫距离(Chebyshev distance)

  定义:切比雪夫距离是向量空间中的一种度量,二个点之间的距离定义是其各坐标数值差绝对值的最大值。

4.闵可夫斯基距离(Minkowski Distance)

  其中p是一个变参数。
当 p = 1 时,就是曼哈顿距离
当 p = 2 时,就是欧氏距离
当 p → ∞ 时,就是切比雪夫距离

  闵可夫斯基距离比较直观,但是它与数据的分布无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 x 方向的幅值远远大于 y 方向的值,这个距离公式就 
会过度放大 x 维度的作用。所以,在计算距离之前,我们可能还需要对数据进行 z-transform 处理,即减去均值,除以标准差(即 标准化欧式 
距离)。
这种方法在假设数据各个维度不相关的情况下利用数据分布的特性计算出不同的距离。如果维度相互之间数据相关(例如:身高较高的 
信息很有可能会带来体重较重的信息,因为两者是有关联的),这时候就要用到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了。

5. 标准化欧式距离(Standardized Euclidean distance)

  思路:既然数据各维分量的分布不一样,那先将各个分量都“标准化”到均值、方差相等。假设样本集 X 的均值(mean)为 m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为 s , X 的“标准化变量”表示为:

  则标准化后的欧式距离公式为:

  如果将方差的倒数看成一个权重,也可称之为加权欧氏距离(Weighted Euclidean distance)

6.马氏距离(Mahalanobis distance)

  马氏距离表示数据的协方差距离,是一种有效的计算两个未知样本集的相似度的方法。其计算是建立在总体样本的基础上的。即,它考虑到各种特性之间的联系,是尺度无关的(独立于测量尺度)。

  一原始多维样本数据 Xnm ( m 维,n 个样本 X=(X1, X2,...,Xn)):

 

 

  对于一个样本的总体均值为μX=(μX1,μX2,...,μXm),其协方差为Σ,的多变量矢量X=(X1, X2,...,Xn)T,其到样本中心 u 的马氏距离为:

  而马氏距离也可以定义两个服从同一分布并且其协方差矩阵为Σ的两个随机变量的差异程度:

  如果协方差矩阵为单位矩阵,马氏距离就简化为欧氏距离。

  而马氏距离如何不受到量纲的影响呢?

     1. 下图为二元数据的散点图:

    将坐标拿掉以后,如下图:

    2. 根据数据本身的提示信息来引入新的坐标轴。 坐标的原点在这些点的中央(根据点的平均值算得)。第一个坐标轴(下图中蓝色的线)沿着数据点的“脊椎”,并向两端延伸,定义为使得数据方差最大的方向。第二个坐标轴(下图红色的线)会与第一个坐标轴垂直并向两端延伸。

 

 

    3. 然后,我们需要一个比例尺度。用数据沿着每一个坐标轴的标准差来定义一个单位长度。要记住68-95-99.7法则:大约2/3的点需要在离原点一个单位长度的范围内;大约95%的点需要在离原点两个单位的长度范围内。

    4.让我们重新沿着正确的方向画图——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相当于旋转一下数据)。同时,并让每个轴方向上的单位长度相同,这样横坐标上一个单位的长度就与纵坐标上的单位长度相同。 

    假设数据分布是一个二维的正椭圆,x 轴 y 轴均值都为0,x轴的方差为1000,y轴的方差为1,考虑两个点 (1, 0) , (0, 1) 到原点的距离,如果计算的是欧氏距离那么两者相等,但是仔细想一下,因为x轴的方差大,所以 (0, 1) 应该是更接近中心的点,也就是正态分布标准差的 (68, 95, 99.7) 原则。这时候需要对 x , y 轴进行缩放,对应的操作就是在协方差矩阵的对角上加上归一化的操作,使得方差变为1。 假设数据分布是一个二维的椭圆,但是不是正的,比如椭圆最长的那条线是45°的,因为矩阵的对角只是对坐标轴的归一化,如果不把椭圆旋转回来,这种归一化是没有意义的,所以矩阵上的其他元素(非对角)派上用场了。如果椭圆不是正的,说明变量之间是有相关性的(x 大 y 也大,或者负相关),加上协方差非对角元素的意义就是做旋转。

  马氏距离,欧式距离,标准化欧式距离小结:

  1. 欧式距离

  2. 标准化欧式距离:能够体现各个特性在变差大小上的不同,同时,距离与各个特性所用单位无关 

  3. 马氏距离 : 各种特性之间的联系(如身高与体重)

    马氏距离的计算是建立在总体样本的基础上的,如果拿同样的两个样本,放入两个不同的总体中,最后计算得出的两个样本间的马氏距离通常是不相同的,除非这两个总体的协方差矩阵碰巧相同。

    在计算马氏距离过程中,要求总体样本数大于样本的维数,否则得到的总体样本协方差矩阵逆矩阵不存在,这种情况下,用欧氏距离计算即可。

    满足了条件总体样本数大于样本的维数,但是协方差矩阵的逆矩阵仍然不存在,如三个样本在其所处的二维空间平面内共线。这种情况下,也采用欧氏距离计算。

 

 

7.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

  余弦相似度更多的是从方向上区分差异,而对绝对的数值不敏感。因此没法衡量每个维数值的差异,会导致这样一个情况:比如用户对内容评分,5分制,X 和 Y 两个用户对两个内容的评分分别为(1,2)和(4,5),使用余弦相似度得出的结果是0.98,两者极为相似,但从评分上看 X 似乎不喜欢这2个内容,而 Y 比较喜欢,余弦相似度对数值的不敏感导致了结果的误差,需要修正这种不合理性,就出现了调整余弦相似度,即所有维度上的数值都减去一个均值,比如 X 和 Y 的评分均值都是3,那么调整后为(-2,-1)和(1,2),再用余弦相似度计算,得到-0.8,相似度为负值并且差异不小,但显然更加符合现实。

8.汉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

  两个等长字符串 s1 与 s2 的汉明距离为:将其中一个变为另外一个所需要作的最小字符替换次数。

9.杰卡德距离(Jaccard Distance)

  杰卡德距离(Jaccard Distance) 是用来衡量两个集合差异性的一种指标,它是杰卡德相似系数的补集,被定义为1减去Jaccard相似系数。而杰卡德相似系数(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也称杰卡德指数(Jaccard Index),是用来衡量两个集合相似度的一种指标。

 

 

 

 

10.皮尔逊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在统计学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又称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简称 PPMCC或PCCs),是用于度量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线性相关),其值介于-1与1之间。

 

 

   皮尔逊距离度量的是两个变量X和Y,它可以根据皮尔逊系数定义成   我们可以发现,皮尔逊系数落在  ,而皮尔逊距离落在  。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