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慕尼黑惨案真相(慕尼黑惨案的事件背景)_慕尼黑_以色列_恐怖分子

本文目录

  • 慕尼黑惨案的事件背景
  • 关于慕尼黑惨案
  • 慕尼黑“黑九月事件”是怎么回事
  • 《慕尼黑惨案》没看明白谁能帮我讲讲
  • 慕尼黑惨案
  • 慕尼黑惨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后续是怎样的

慕尼黑惨案的事件背景

1972年8月26日,第20届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召开。在运动会召开的前一周里,人们多次从媒体上看到关于这次大会的热烈评论:这是一次“和平欢乐的盛会”。诚然,这是当时奥运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盛会,参加的运动员及其代表的国家,超过以往任何一届。以色列也派了一个到当年为止最大的代表团———尽管有些人身上还有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留下的肉体和精神的伤痕,但他们对参加这届奥运会显得兴致勃勃。
运动会开始一周里,运动员的成绩骄人,人们都沉浸在奥运盛会的祥和与欢乐之中。然而,在这场和平盛会的背后,却有巨大的隐忧:有关决策官员为满足购买先进体育器材的巨大投资需要,缩减了警卫人员和安全设施的开支。对于呕心沥血主办这届奥运会的西德官员来说,他们希望这次运动会能让世人相信,西德已恢复了一个文明国家的形象,人们应抹去二战和希特勒时代1936年柏林奥运会所留下的阴影。西德的边防人员和重要的运输站口都普遍放松了对进出人员的检查,这给了恐怖分子一个可乘之机。

关于慕尼黑惨案

慕尼黑惨案是指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11名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的严重政治恐怖事件。

1972年9月5日凌晨,8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组织突击队员,翻过了奥运村的大门,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进入了以色列国代表队的驻地———奥运村31号楼;

在二楼以色列队员和官员的宿舍里,他们击毙了一名教练和一名闻声赶来的运动员,随后劫持了9名运动员和两名官员,把他们当作人质,并且提出了他们的要求:以色列马上释放在押的200名政治犯和让他们自己安全离境。

德国警方和德国政府对此立即做出了反应,并根据当时的情况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但是面对恐怖分子的强硬态度,方案一个接着一个地被否决了。而在这时,劫持者已经杀害了两名人质。

事件陷入了僵持的状态,但是,“黑色九月”却不能忍受这种僵持的局面。恐怖分子开始实施他们的威胁,又枪杀了一名以色列优秀的举重运动员,并警告:如在3小时内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将每隔一小时杀死一名人质,直到杀光!

而在此时,国际奥委会积极同与此相关的几个城市的政府积极磋商,希望能先将劫持者带离慕尼黑。埃及在阿拉伯国家的建议下,同意开放开罗机场。

但这时,面对“黑色九月”的要求,以色列总理哥尔达·梅厄夫人坚决拒绝了他们要求释放在押政治犯的要求;“黑色九月”则坚决拒绝了前西德危机处理小组和国际奥委会方面释放人质,以换取安全离开前西德的条件。

经过种种复杂的谈判,挟持者同意押着9名人质飞往第三国。然而,前西德政府不想为此事丢掉脸面,为了挽回政治影响,他们决心在机场解决问题。

当恐怖分子从直升机转向大型客机时,德国特种部队向恐怖分子开枪,恐怖分子自知上当,炸毁了直升机,射杀了所有以色列人质!8名恐怖分子则在德国突击队的乱枪中被射杀!

惨案发生后,以色列代表团出于安全原因提前回国。9月6日,奥运会停赛一天。因此本届奥运会也顺延至9月11日结束,这在奥运会史上是第一次。

扩展资料:

事件背景:

1972年8月26日,第20届奥运会在西德慕尼黑召开。在运动会召开的前一周里,人们多次从媒体上看到关于这次大会的热烈评论:这是一次“和平欢乐的盛会”。

诚然,这是当时奥运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盛会,参加的运动员及其代表的国家,超过以往任何一届。

以色列也派了一个到当年为止最大的代表团———尽管有些人身上还有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留下的肉体和精神的伤痕,但他们对参加这届奥运会显得兴致勃勃。

运动会开始一周里,运动员的成绩骄人,人们都沉浸在奥运盛会的祥和与欢乐之中。然而,在这场和平盛会的背后,却有巨大的隐忧:有关决策官员为满足购买先进体育器材的巨大投资需要,缩减了警卫人员和安全设施的开支。

对于呕心沥血主办这届奥运会的西德官员来说,他们希望这次运动会能让世人相信,西德已恢复了一个文明国家的形象,人们应抹去二战和希特勒时代1936年柏林奥运会所留下的阴影。

西德的边防人员和重要的运输站口都普遍放松了对进出人员的检查,这给了恐怖分子一个可乘之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慕尼黑惨案

慕尼黑“黑九月事件”是怎么回事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发生了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的严重政治恐怖事件,史称“慕尼黑惨案”。1972年9月5日凌晨,8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组织突击队员,翻过了奥运村的大门,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进入了以色列国代表队的驻地———奥运村31号楼,在二楼以色列队员和官员的宿舍里,他们击毙了一名教练和一名闻声赶来的运动员,随后劫持了9名运动员和两名官员,把他们当作人质,9月6日,奥运会停赛一天。因此本届奥运会也顺延至9月11日结束,这在奥运会史上是第一次。

《慕尼黑惨案》没看明白谁能帮我讲讲

那片子尽管被评为斯皮尔伯格继 《AI》 以来最好的电影,不过我看一般,故事也很陈旧,而且不怎么真实。从法国任务之后,复仇小组竟然只从路易斯那里获取情报甚至是武器。而且全片叙事拖泥带水,两个多小时搞得人昏昏欲睡。

慕尼黑惨案

1972年9月正值第二十届慕尼黑奥运会举办期间,5日早晨,8名黑色九月武装恐怖分子闯入慕尼黑奥运村以色列选手驻地,当场击毙了以色列举重教练、运动员约瑟夫·罗曼,另有9名运动员及两名教练被当作人质关押。奥运会由此被迫停赛。此后,黑色九月发表犯行声明,要求释放被以色列关押的234名巴勒斯坦政治犯。以色列政府拒绝了释放政治犯的要求,但同意考虑埃及将人质转移到埃及开罗再进行谈判的建议。与此同时,国际奥委会也授权国际奥委会埃及委员艾哈迈德·图尼与恐怖分子谈判:在释放人质条件下,保证恐怖分子安全离境,并支付他们巨额资金。但遭到拒绝。当晚10时许,西德同意“黑色九月”的撤离要求,用两架直升机将恐怖分子和人质运往菲尔腾费尔德布鲁克(Fürstenfeldbruck)空军基地,然后转机离境。警方原拟乘换机之机,营救人质,但由于狙击作战不成功,引起枪战对峙,恐怖分子用手榴弹炸毁了一架直升机,导致9名人质全部丧生。西德在这次营救中也牺牲了1名警察和1名飞行员。8名恐怖分子5名被消灭,剩余3名逃跑时被逮捕,但在1977年的一次劫机事件后被营救。
9月6日,举行了对以色列代表团的追悼仪式,中断了34个小时的奥运会终于得以继续。

慕尼黑惨案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后续是怎样的

慕尼黑惨案发生的前期

以色列通过1948年与1956年的两次中东战争,不仅击败了周边所有与之为敌的邻国,而且还占据了巴勒斯坦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将巴勒斯坦的一支阿拉伯民族群体赶出了世代居住的家园。这批阿拉伯难民被驱逐之后纷纷逃亡了叙利亚、约旦等国家避难,并且在1964年的时候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另外还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这便是“法拉赫”,目的就是为了抵抗以色列的非法占领,恢复昔日巴勒斯坦国的家园。巴解组织成立之后得到了约旦国王侯赛因的支持,侯赛因为巴解提供军火、训练营以及庇护所,对巴解组织加以利用对抗以色列。巴解在频频偷袭以色列的同时,其势力也是迅速的壮大起来。但是让侯赛因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他一手扶持起来的巴解组织最后却成为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慕尼黑惨案的经过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侯赛因输给了以色列,迫使着侯赛因与以色列进行议和,并在实际上发起了约旦河以西的领土以及耶路撒冷老城。侯赛因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巴解组织的强烈不满和敌视,巴解为了阻止侯赛因进一步向以色列妥协,于是便从1970年9月份开始,在约旦国境内实施了一些列针对西方国家的恐怖劫机事件。巴解组织共炸毁了4架西方国家的客机,并劫持了300多名来自美、英、以、德以及瑞士的乘客作为人质。经过决策和筛选之后,巴解组织将恐怖袭击的地点设置在了1972年的第20届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之所以选在这里,不仅是因为奥运会是全世界岁瞩目的赛事,而且当时的慕尼黑为了体现出“欢乐与和平”,在整个奥运村中没有设置路障、不安监控、不配备警力等安保措施,而且即便是安保人员也不可以配枪。这样一个国际性省会,又不设防的城市进行作案,这对于巴解要实施恐怖行动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1972年9月5日凌晨,就在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五名巴解恐怖分子潜入到了位于慕尼黑的奥运村中。这些恐怖分子身穿运动装,手持冲锋枪,另外还携带了手榴弹等武器,轻轻松松的便摸进了以色列选手们的下榻宾馆。随即便马上枪杀了一名摔跤教练以及一名举重选手,并将其余的9名运动员以及2名安保人员扣押为人质。随后恐怖分子便发表了声明,要求以色列政府释放被抓捕的256名巴解成员,以此来换取人质的自由。但是这一要求遭到了以色列政府的拒绝。

慕尼黑惨案的结局

为了确保人质的安全,德国警察当局被迫开始于恐怖分子开始谈判,最终同意为他们提供一架飞机,并允许携带人质离境。然而就在恐怖分子准备登机的时候,负责抓捕行动的德国指挥官却临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下了主动出击击毙暴徒解救人质的决定。在持续了1个多小时的枪战之后,恐怖分子虽然被悉数击杀,但是这11名人质却全部遇害了,而且还有一名德国警员当场殉职。这便是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

包括11名以色列运动员、保安、警官以及被击毙的恐怖分子在内,共造成了19人的死亡。此后国际社会除了极力声讨巴解组织的暴行之外的同时还纷纷指责西德当局的玩忽职守与工作的无能,将人质的生命视作儿戏,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这次事件给了国际社会一个响响的耳光,让世界意识到打击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之后历届奥运会东道国因为害怕重蹈覆辙,也开始将安保的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