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何说《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慕尼黑会议的时间内容影响_慕尼黑_英法_捷克斯洛伐克

本文目录

  • 《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何说《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 慕尼黑会议的时间内容影响
  • 什么是慕尼黑会议
  • 慕尼黑会议时间
  • 慕尼黑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 慕尼黑会议参加的有哪几个国家

《慕尼黑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何说《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的领导人在慕尼黑会议上签署的条约。英国和法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纳粹德国,以避免战争的爆发。苏联曾希望联合英国和法国共同对抗纳粹德国。但愚蠢而傲慢的英法两国却纵容纳粹德国在东欧的扩张,试图诱使纳粹德国首先入侵苏联,这就是臭名昭著的 “绥靖政策“。

慕尼黑协议的意义:它标志着英国和法国之间绥靖政策的高峰。协议使捷克共和国失去了1.1平方英里的领土、360多万居民和1/2的经济资源,失去了作为边境安全屏障的防御堡垒,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联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促成了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法西斯侵略。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进一步刺激了法西斯的侵略欲望,加速了他们发动战争的进程。同时,苏联对英国和法国更加不信任。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它开始接近德国,签订了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更有利于德国的战争。因此,《慕尼黑协定》的最大影响应该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和纳粹德国都是敌视苏联的帝国主义国家,但英法和纳粹德国之间的矛盾使苏联可以与任何一方联合起来对付另一方。所以,苏联的外交战略取决于英法和纳粹德国之间的关系。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慕尼黑会议的时间内容影响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族聚居区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30日凌晨1时签署《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同日,捷政府在英法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接受该项协定;英德两国签署共同宣言(后来法德亦签署共同宣言),决心用协商办法处理两国关系的一切问题,“永远不再投入彼此之间的战争”。

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是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集中表现(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是希特勒加紧备战的重要步骤。协定迫使捷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法国在中东欧的同盟体系,从而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助长了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1939年3月,希特勒践踏在协定中承诺的国际保证,出兵占领捷全境。英法却背信弃义,拒不履行保证捷新边界的国际义务。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什么是慕尼黑会议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将其苏台德区割让与希特勒,希特勒再次取得外交胜利。又称“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会议时间

第56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将于14日至16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举行。今年的会议主题颇为特别,主办方使用了一个新创造的词汇“西方缺失”,意在探讨西方影响力的衰退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
按照主办方的说法,“西方缺失”是指一种被广泛感受到的不安,这种不安源于“西方”持久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场的缺失。
慕安会前身为德国人冯克莱斯特于上世纪60年代创办的以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为重点议题的国际防务大会。1963年,首届国际防务大会在慕尼黑举行。
国际防务大会成立初期,与会者仅数十人,会议主要作为联邦德国与美国及其他北约成员国对话的非官方平台,常被称作“跨大西洋的家庭聚会”。
随着冷战结束,国际防务大会更名为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与会者数量逐步增加,并向非北约成员国扩展。同时,会议关注重点不再局限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而是更多关注全球安全问题,包括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维护地区稳定等。

慕尼黑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1938年,国际问题的焦点是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希特勒要求瓜分这个国家,张伯伦打算满足他的要求。9月28日,张伯伦发表演说中有人递进来一张纸条,惊醒了他,他宣布希特协同意把军队动员令推迟24小时,并同英、法、意元首在慕尼黑会晤。

于是1938年9月底,内维尔·张伯伦前往慕尼黑,参加了四国首脑会议,最后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几个月之后,捷克斯洛伐克很快被德国完全吞并。

丘吉尔一直反对和德国妥协,他反复地谈论着同苏联达成谅解以中止德国扩张的必要性。

张伯伦到达慕尼黑的第二天,伦敦萨伏伊饭店举行了一次午餐会,到会的有工党领袖艾德礼和保守党人丘吉尔等人。丘吉尔劝说他们立即联名给张伯伦拍电报,要求不要破坏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可其他人一个接一个地表示自己不能签名。当聚会者什么事情也没做就决定离去的时候,丘吉尔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张伯伦一回到英国就声明:“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丘吉尔清楚,慕尼黑协定是英国和法国的失败。他说,慕尼黑协定和保障和平毫无共同点,而且会对英国产生十分不利的后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临近了。战争爆发时,英国政府迟早要把能够领导抗德的坚强有力的人吸收进来。随着客观局势的发展,丘吉尔参加政府取得政权的希望与日俱增。

1939年春夏之际,张伯伦的绥靖政策屡遭挫折,但他仍然希望同希特勒谈判取得成功,这导致他在英国人民中威信扫地。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局的变化,促成了丘吉尔的政权阴谋日益成熟。

慕尼黑会议参加的有哪几个国家

慕尼黑会议参加的有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
1938年9月29~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时签订。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谋求相互妥协的国际会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