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的梨花分别指什么?《驿路梨花》出自哪句诗或典故_梨花_西京_驿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驿路梨花 梨花 西京 驿路

驿路梨花的梨花分别指什么

驿路梨花的梨花分别指:

1、自然界中盛开在边疆驿路上洁白美丽的梨花,美丽馨香,香气四溢。

2、梨花在文中还是哈尼族小姑娘的名字,所以“梨花”还指人。作者以物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与小茅屋的主人梨花姑娘相互辉映。

3、梨花还指雷锋精神,作者喻指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了神州大地,代代相传。

作者在优美的文字和特殊的梨花山林里讲述了一种美德,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梨花,歌颂了淳朴热情的哈尼族梨花小姑娘的优良品质。

现实的梨花奉献了袅袅的幽香,而象征的梨花更是让人在大山之中感受到沁人心脾的关怀。这两方面的结合启发读者在生活中寻找梨花,并且去充当一朵梨花。

《驿路梨花》出自哪句诗或典故

出自陆游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原文: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此诗背景:绍兴三十一年七月十二日,陆游升迁大理司直兼宗正簿,任玉牒所史官。他的工作主要是为皇家纂修“玉牒”,以编年之体叙帝系而记其历数,凡政令、赏罚、封域、户口、丰凶、祥瑞之事皆须记载。九月间,完颜亮的大军自北南下了,一边分兵进攻川陕和荆襄两路,一边自己率领六十万军队直逼淮水清河口,号称百万。南宋刘錡的军队在皂角林和金人遭遇,打了个胜仗;而在广大沦陷区,爱国群众纷纷组织乡兵与金人作战,在正规军的配合下,十二月间,收复了高州、长水县、永宁县、寿安县,并终于攻克洛阳,极大地鼓舞了人心。当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立即作诗一首《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悬知寒食朝陵使,绎路梨花处处开。“武均州即武钜,当时任均州知府兼安抚使,诗中“白发将军”就是指陆游。西京,即洛阳。公元1161年12月,武钜率军抗击金兵,收复洛阳,陆游得到这个消息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末联两句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课题《驿路梨花》有哪三层含义

课题《驿路梨花》不仅指大自然中的梨花,同时也象征着雷锋精神世代相传,又寓意着哈尼族小姑娘。

《驿路梨花》的转述内容中出现的解放军战士是故事的焦点。他们是林中小屋的最初建造者,是“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小说文本中最初的践行者和发起者。瑶族猎人和哈尼族小姑娘是这一精神的传承者,而“我”和老余则不仅见证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得到认同、传递的事实,也亲身投入其中。

三类角色共同完成了叙事链条的一个完整循环,即从旅行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和他者身份的构建和再现,同时也完成了意识形态教化以及合法性论述的完整过程。而隐含在故事背后的“雷锋精神”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则作为缺席的在场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作背景:

1977年初春的一个下午,彭荆风正在读《宋诗选》。宋代大诗人陆游那美妙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是那样令人神思遐想,也有力地撞开了彭荆风记忆的闸门,使彭荆风想起了从前在边地山林行走时,遇见的许多美丽的梨花林以及有关的人和事;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冲击着彭荆风,于是他立即伏案疾书。

人物、事件熟悉,构思极快,写起来也就很顺手;那天下午3时开始写作,傍晚6时左右就写完了。虽然写作过程只不过两三个小时,却是经过了彭荆风几十年生活的积累和孕育;特别是经历了“文革”岁月、监狱生活的折磨以后,彭荆风表达了作为一个作家对人性美好的眷恋与追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