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被俘虏的皇帝(被瓦剌军俘获的明朝皇帝是)_明朝_英宗_景泰

本文目录

  • 被瓦剌军俘获的明朝皇帝是
  • 明朝石碑这个匈奴人掳走的皇帝是谁
  • 明朝有哪个皇帝被蒙古人俘虏去了
  • 朱祁镇被称为俘虏皇帝,被俘后他是怎样活着回来的
  • 明朝第一个被俘的皇帝是7
  • 明代哪个皇帝被俘虏了
  • 在土木堡之变中沦为阶下囚的明朝皇帝是
  • 明朝哪个皇帝被俘虏
  • 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之变被俘虏,为什么能平安归来期间发生什么了吗

被瓦剌军俘获的明朝皇帝是

被瓦剌军俘获的明朝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

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皇帝朱祁镇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堡之变。

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扩展资料

术业有专攻,自从春秋战国发明了大将的职务后,除了像朱元璋、朱棣一样的马背天子外,天子六师一般都坐镇京师不宜轻出。对明朝政治来说,土木堡之战算是一个分界线。

1449年的土木之变,是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发生的一场失败战役。除了军事指挥错误的直接原因外,与长期以来明朝北方边防被破坏有密切关系,是北方边防废弛的必然结果,而朝中的士大夫为防止明王朝重蹈北宋灭亡覆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单就明蒙形势而言,反倒数年之后也先被杀,瓦剌就分裂而转而向西、压迫察合台人,蒙古诸部相互攻伐。草原上再次出现与中原对峙的强主,要到15世纪末小王子(达延汗)与明交恶的时候了。朱祁镇复辟后杀了以于谦为首的武将功臣导致明军一直未能恢复战力,坐视达延汗在16世纪初完成中兴,这又不仅仅是土木之变的结果了。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精锐军队损失殆尽,这必然会引起相关的政策、制度的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边防形势和军事制度的改变上。尽管有景泰帝的改革,但也达不到明朝顶峰时的状态。边防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最终形成了著名的九边防御体系。军事制度上则是募兵制的兴起。

河北怀来县境内土木村中遗址,只剩下两段城墙的土基。2008年,当地人在土木堡战场上竖起了古战场牌坊,建立起来明朝“土木之变”遗址。文物部门开始研究古战场保护方案。

百度百科-朱祁镇 (明英宗)

百度百科-土木之变

明朝石碑这个匈奴人掳走的皇帝是谁

匈奴人掳走的皇帝是明英宗。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14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无奈之下,释放英宗。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明朝有哪个皇帝被蒙古人俘虏去了

是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

1435年即位,年号正统,即位时才九岁。以累朝元老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继续推行仁、宣两朝的各项政策,社会尚算安定。

正统7年,张太后去世,三杨逐渐失势,英宗开始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私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

明朝历代统治者都把蒙元看成心腹大患,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实际上是把抗蒙总部搬到了第一前线。并且不断用加固长城和亲征的办法打击残元势力。

成祖朱棣先后5次亲征,病逝在最后一次亲征途中。1449年蒙古首领也先以明朝削减马价为借口领兵大举进犯,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唆使下草率决定亲征。

命御弟朱祁钰留守北京,亲率精兵50万出师迎敌。8月,大队人马在土木堡被也先部队包围,数十万明军断水,军心大乱。

数日后,明军被蒙古军击溃,50万大军全军覆没,王振为部下所杀。英宗也被也先掳去,转瞬间由皇帝变为阶下囚。史称“土木堡之变”。

英宗被俘,北京的明众臣为稳定人心,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为景帝,改元景泰,英宗被尊为太上皇。

原本被视为奇货可居的英宗变成了空质,后在右都御史杨善等人的请命、积极斡旋下,英宗得以南归。回京之后,英宗被送入南宫,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在武清候石亨、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的拥戴下发动了夺门之变,复登皇位。改年号天顺。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扩展资料: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瓦剌太师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诈称3000人,向明朝中央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按实际人数给赏,并减去马价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

遂于这年七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东路,由脱脱不花与兀良哈部攻辽东;西路,派别将进攻甘州(甘肃张掖);

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由阿剌知院所统率,直攻宣府围赤城,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

大同参将吴浩战死于猫儿庄。明遣驸马都尉井源等四将各率兵万人御敌。

当时明英宗宠信宦官王振。张太后病逝,元老三杨或死或贬,王振更加擅作威福,无所忌惮,竟盗走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禁内臣干预朝政所立之铁碑。

从此,大权独揽,广植私党,使其侄王山为锦衣卫指挥,王林为锦衣卫佥事,其党羽个个升官进禄,飞黄腾达。他又排斥异己,陷害忠良。

大同前线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明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

1449年7月16日,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然后和王振带领约25万大军(号称50万)从北京出发。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文武百官护驾从征。

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在明帝国边境决战。明军刚到达大同,获得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

途中遭遇瓦剌多次袭击,大同、宣府接连失守,吴克忠与朱勇率领的两部大军共五六万人,在鹞儿岭惨败全军覆没。

土木之变致使明英宗被俘;四朝老臣张辅、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侍郎丁铭、王永和以及内阁成员曹鼎、张益等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官武将战死;

财产损失不计其数;明成祖朱棣留下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最为精锐的三大营部队亦随之毁于一旦,军火武器研发亦被大大阻碍;

京城的门户亦已洞开;明英宗复位后更是杀了以于谦为首等众多权臣,导致明朝军政在土木之变之后第二次断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祁镇

朱祁镇被称为俘虏皇帝,被俘后他是怎样活着回来的

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是大臣于谦力排众议,重新整顿军队,打败了瓦刺部落,才把明英宗接回来了。但是明英宗朱祁镇被接回来后,虽然被朱祁钰尊为太上皇,但是实际上过着囚犯的日子,整天被朱祁钰关在南宫里,从来不让他出去。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国泰民安;后来瓦斯部落不断在明朝边境地区作乱,因此明英宗朱祁镇带着军队去镇压叛乱。到了瓦斯部落后,明朝和瓦刺部落开始了战争,后来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朝军队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也成为了瓦斯部落的俘虏,开始了自己在瓦斯部落短暂的俘虏生涯。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众大臣们商议让朱祁钰暂代皇位,由孙太后下旨。因为不知道明英宗朱祁镇到底还能不能回来,所以孙太后还立了明英宗朱祁镇两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当上皇帝后,并没有提起去救英宗的事情,后来是大臣于谦提出要去营救英宗。当时朝中大臣们认为太过冒险,也是于谦力排众议说服了大家。后来于谦整顿了明朝军队,再次攻打瓦刺部落,成功获胜,然后将明英宗朱祁镇接了回来,明英宗朱祁镇也因此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俘虏生涯。
然而明英宗虽然被接回来了,但是朱祁钰不愿意把皇位还给他,以此尊英宗为太上皇,然而却是囚禁在南宫当中。朱祁钰嘴里说着不贪恋皇位,过了几年却把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直到朱祁钰病重,英宗才得到了翻身的机会,发动了夺门之变,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位。

明朝第一个被俘的皇帝是7

朱祁镇。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

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

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明英宗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扩展资料:

朱祁镇(1427—1464),即明英宗,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

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 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祁镇

明代哪个皇帝被俘虏了

明英宗:朱祁镇。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侵犯他人领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把年仅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令异母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

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行军路线屡变,士兵疲惫不堪。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入居庸关,以保安全,但王振不准。

后勤不续退至土木堡时王振下令移营,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攻。明军仓促应战,所以兵败,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

当时京师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于谦力排众议请郕王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各府的运粮军驰援,人心渐定,也先送英宗回去,要求守城者开门,于谦等大臣私立郕王为帝,并亲自守城拒绝也先送英宗回京。

扩展资料: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1435—1449年、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年号正统。

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诚孝昭皇后)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其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 

后英宗回京,被景泰帝软禁于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第二次称帝,改元天顺。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祁镇

在土木堡之变中沦为阶下囚的明朝皇帝是

明英宗 朱祁镇 被俘前年号正统
正统14年,也就是1449年,明英宗御驾亲征蒙古,被瓦剌部落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其后被瓦剌俘虏,屡次寇边骚扰勒索。
明朝拥立其弟朱祁钰成为新皇帝,年号景泰(明代宗) 。同年(1449年),北京保卫战获胜,击败来犯瓦拉部落。迫使也先放归朱祁镇。 回国后,其在弟弟的软禁之下活了8年,比较艰难。公园1457年,大将石亨、大臣徐有贞的策划下,拥立明英宗复位。史称”多门之变“

明朝哪个皇帝被俘虏

明朝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被宣宗立为太子,宣宗病死他继位,年号正统bai。英宗即位时,年仅九岁,宦官王振专权擅政。1449年,蒙古贵族瓦刺犯明,英宗亲征,王振不懂军事,在土木堡战败,王振死,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在京监国的英宗弟朱祁钰(1428-1457),被于谦等大臣拥立为帝,是为代宗。明朝第七代皇帝,年号景泰。不久,于谦率军战败瓦刺军。1450年,英宗被释,代宗尊他为太上皇,闲居南宫。1457年,代宗卧病,宦官曹吉祥勾结武清侯石亨,发动政变,迎南宫英宗登基,改年号天顺。史称南宫复辟。代宗不久气死,在位八年,终年三十岁,葬金山。英宗复位,1464年正月,病死于文华殿。两次在位二十二年,终年三十八岁,葬于裕陵。

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之变被俘虏,为什么能平安归来期间发生什么了吗

土木之变是明朝与蒙古瓦剌部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战役,这场战争是瓦剌部落首领也先引发的,也先是瓦剌部落的实权人物,拥立一个黄金家族的傀儡脱脱不花为蒙古大汗,实际掌握权力的是也先,也先与脱脱不花同时向明朝派遣使者。然后就能得到明朝的赏赐。明英宗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大儿子,是大明帝国的第六任君主,在其9岁的时候就登基为皇,可谓是少儿得志。这是朱祁镇第一次当皇帝,是为明英宗。

明朝的赏赐是以瓦剌使者的数量来派发的,为了多得到赏赐,瓦剌人经常虚报使者数量,同时擅自扩大使者数量,在也先之前瓦剌派往明朝的使者是50人,也先成为首领后,一年之内把使者数量提高到2000人。

结果在土木堡被瓦剌一勺烩了,明英宗也被俘了,这就是震惊明朝的土木之变。对于瓦剌来说,俘虏了皇帝,这一场打仗赢了,可是,对于这位皇帝的去留,他们犯了难。很多人建议杀了他,不过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

后来朱祁镇被释放回国,那时候的朱祁镇已经不是皇上的身份了,而是成为了太上皇,当政的是他的弟弟朱祁钰。大宦官曹吉祥发动政变,参与人还有武清候石亨,史称:南宫复辟。政变发生后明代宗朱祁钰去世,朱祁镇夺回了皇位,这就是朱祁镇第二次做皇帝。

在公元1464年,朱祁镇因病逝世,庙号英宗,并将他葬在了明十三陵的裕陵中。在明英宗前后在位的二十二年中,起初宠信王振,之后又宠信石亨等人,虽然在政治上有不足之处,但他在晚年重要了李贤,成为了一个明君,听信纳谏,善待百姓,还废除了“殉葬”制度,这也是他的一大成就。

阵亡的还有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驸马都尉井源、襄城伯李珍、平乡伯陈怀、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等等,这些都是武将功臣出身的将领,其中张辅都七十多岁了,是明成祖时期的功臣,一直到明英宗时期,而明英宗作为皇帝,被俘虏的时候,身边空无一人,明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土木堡之战明军覆没的全过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