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青云当自致_何必求知音出自哪 青云当自致_何必求知音_这两句诗出自何处__李白_青云_龙门

本文目录

  •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
  •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出自哪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这两句诗出自何处,
  • 李白豪迈的诗句
  • 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唐诗原文及翻译
  • 李白《梁浦吟》原文是什么意思
  •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的意思请详细点解释
  •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什么意思出自哪
  •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出自哪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

  卷182_1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李白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卷182_2 【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李白

  寻幽无前期,乘兴不觉远。苍崖渺难涉,白日忽欲晚。

  未穷三四山,已历千万转。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

  高松来好月,空谷宜清秋。溪深古雪在,石断寒泉流。

  峰峦秀中天,登眺不可尽。丹丘遥相呼,顾我忽而哂。

  遂造穷谷间,始知静者闲。留欢达永夜,清晓方言还。

  卷182_3 【安州般若寺水阁纳凉,喜遇薛员外乂】李白

  翛然金园赏,远近含晴光。楼台成海气,草木皆天香。

  忽逢青云士,共解丹霞裳。水退池上热,风生松下凉。

  吞讨破万象,搴窥临众芳。而我遗有漏,与君用无方。

  心垢都已灭,永言题禅房。

  卷182_4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李白

  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z5。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卷182_21 【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李白

  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故人建昌宰,借问几时回。

  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卷182_22 【月下独酌四首】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裴回,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卷182_23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李白

  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却寻溪中水,还望岩下石。

  蔷薇缘东窗,女萝绕北壁。别来能几日,草木长数尺。

  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

  卷182_24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李白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

  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卷182_25 【寻山僧不遇作】李白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

  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

  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卷182_26 【过汪氏别业二首】李白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裴回。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卷182_27 【待酒不至】李白

  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

  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

  卷182_28 【独酌】李白

  春草如有意,罗生玉堂阴。东风吹愁来,白发坐相侵。

  独酌劝孤影,闲歌面芳林。长松尔何知,萧瑟为谁吟。

  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过此一壶外,悠悠非我心。

  卷182_29 【友人会宿】李白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卷182_30 【春日独酌二首】李白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卷182_31 【金陵江上遇蓬池隐者(时于落星石上以紫绮裘换酒为欢)】李白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罗浮麻姑台,此去或未返。

  遇君蓬池隐,就我石上饭。空言不成欢,强笑惜日晚。

  绿水向雁门,黄云蔽龙山。叹息两客鸟,裴回吴越间。

  共语一执手,留连夜将久。解我紫绮裘,且换金陵酒。

  酒来笑复歌,兴酣乐事多。水影弄月色,清光奈愁何。

  明晨挂帆席,离恨满沧波。

  卷182_32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出自哪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这两句诗出自何处,

出自《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品德高尚的人应当自己努力达到这一境界,为什么一定要寻求了解自己的人

李白豪迈的诗句

  1.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

  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3.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4.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

  5.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6.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8.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

  9.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10.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唐诗原文及翻译

  醉来脱宝剑的下一句是“旅憩高堂眠”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

  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翻译:

  醉后摘下宝剑,旅憩在高堂安眠

  夜半忽然惊觉,起立站在明灯前

  开开窗户放眼望去,拂晓的飘雪更加陪衬了河冰的壮观

  哀哀歌声咏叹苦寒,郁郁寡欢,独自惆怅

  宰相傅说曾经做过夯土的工作,宰相李斯也曾经是个鹰犬狩猎人

  忽然而起匡扶社稷,难道没有经历长期的艰辛

  而我在干什么呢,在龙门的客栈独自叹息

  富贵不可预期,满腔殷忧向谁说

  永别了龙门,高声吟颂梁甫吟,泪流满襟

  青云直上要靠自己,何必求知音举荐!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作者醉宿龙门醒后的所见所想,表达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之情。

李白《梁浦吟》原文是什么意思

【梁甫吟 作者:李白】
长啸梁父吟,何日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辨,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转蓬。
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我辈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
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触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我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父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阢当安之。
【全部注释】
1.《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父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未之许“。然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梁甫:又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
2.长啸:吟唱。
3.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4.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
5.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和谋略。
6.大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
7.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骊生入,则长揖不拜。“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子。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
8.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狂客:指骊食其。
9.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
10.雷公:传说中的雷神。砰訇:形容声音宏大。
11.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三时:早、午、晚。倏烁:电光闪耀。晦冥:昏暗。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
12.阊阖:神话中的天门。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quot;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
13.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还以为我是杞人忧天。此自嘲之意。
14.猰貐:古代神话中一种吃人的野兽。这里比喻阴险凶恶的人物。竞人肉:争吃入肉。驺虞:古代神话中一种仁兽,白质黑纹,不伤人畜,不践踏生草。这里李白以驺虞自比,表示不与奸人同流合污。
15.接:搏斗。飞揉、雕虎:比喻凶险之人。焦原:传说春秋时莒国有一块约五十步方圆的大石,名叫焦原,下有百丈深渊,只有无畏的人才敢站上去。
16.智者二句:智者可忍一时之屈,而愚者只知一味骄横。世俗人看不起我。
17.力排二句:《晏子春秋》内篇卷二《谏》下载:齐景公手下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士,皆力能搏虎,却不知礼义。相国晏婴便向齐景公建议除掉他们。他建议景公用两只桃子赏给有功之人。于是三勇士争功,然后又各自羞愧自杀。诸葛亮《梁父吟》?quot;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坟?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李白用此典意在讽刺当时权相李林甫陷害韦坚、李邕、裴敦复等大臣。
18.吴楚句:汉景帝时,吴楚等七国诸侯王起兵反汉。景帝派大将周亚夫领兵讨伐。周到河南见到剧孟(著名侠士),高兴地说:吴楚叛汉,却不用剧孟,注定要失败。咍尔:讥笑。
19.张公:指西晋张华。据《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令雷焕掘地得双剑,即古代名剑干将和莫邪。雷把干将送给张华,自己留下莫邪。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失落。雷焕死后,他的儿子雷华有一天佩带着莫邪经过延平律(今福建南平市东),突然,剑从腰间跳进水中,与早已在水中的干将会合,化作两条蛟龙。这两句用典,意谓总有一天自己会得到明君赏识。
20.风云感会:即风云际会。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常以风云际会形容君臣相得,成就大业。大人:有才干的人。*倪屼:不安。此指暂遇坎坷。
这首诗可能是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时的作品。作者通过吕尚、骊食其等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纵横跌宕,变幻惝恍,淋漓悲壮。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首言钓叟遇文王,又言酒徒遇高祖,卒自叹己之不遇“。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此是大诗,意脉明白而段落迷离莫辨“。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太白此诗则抱才而专俟际会之时“。吴生《古今诗范》卷九:“雄奇俊伟,韩公所谓光焰万丈者也。通体设喻,所以错落而雄深。“也有批评家认为“篇法不甚稳密“,“辞意错乱而无序“。
【赏析】
《梁甫吟》是古代用作葬歌的一支民间曲调,音调悲切凄苦。古辞今已不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收有诸葛亮所作一首,写春秋时齐相晏子“二桃杀三士”事,通过对死者的伤悼,谴责谗言害贤的阴谋。李白这首也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之句,显然是袭用了诸葛亮那首的立意。诗大概写在李白“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开头两句:“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长啸”是比高歌更为凄厉激越的感情抒发。诗一上来就单刀直入,显示诗人此时心情极不平静,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宋玉《九辩》中有“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之句,故“见阳春”有从埋没中得到重用、从压抑中得以施展抱负的意思。以下诗句,全是由此生发。
接着,连用两组“君不见”提出两个历史故事。一是说西周吕望(即姜太公)长期埋没民间,五十岁在棘津当小贩,七十岁在朝歌当屠夫,八十岁时还垂钓于渭水之滨,钓了十年(每天一钓,十年共三千六百钓),才得遇文王,遂展平生之志。一是说秦末的郦食其,刘邦原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儒生,看不起他,但这位自称“高阳酒徒”的儒生,不仅凭雄辩使刘邦改变了态度,以后还说服齐王率七十二城降汉,成为楚汉相争中的风云人物。诗人引用这两个历史故事,实际上寄寓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平常人”,“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不相信自己会长期沦落,毫无作为。诗人对前途有着坚定的信念,所以这里声调高亢昂扬,语言节奏也较爽利明快,中间虽曾换过一次韵,但都押平声韵,语气还是舒展平坦的。
自“我欲攀龙见明主”句起,诗人一下子从乐观陷入了痛苦。加上改用了仄声韵,语气拗怒急促,更使人感到犹如一阵凄风急雨劈面打来。这一段写法上很象屈原的《离骚》,诗人使自己置身于惝恍迷离、奇幻多变的神话境界中,通过描写奇特的遭遇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你看,他为了求见“明主”,依附着夭矫的飞龙来到天上。可是,凶恶的雷公擂起天鼓,用震耳欲聋的鼓声来恐吓他,他想求见的那位“明主”,也只顾同一班女宠作投壶的游戏。他们高兴得大笑时天上闪现出耀眼的电光,一时恼怒又使天地昏暗,风雨交加。尽管如此,诗人还是不顾一切以额叩关,冒死求见。不料竟触怒了守卫天门的阍者。在这段描写中,诗人的感情表现得那么强烈,就象浩荡江水从宽广的河床突然进入峡谷险滩一样,旋涡四起,奔腾湍急,不可抑止。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
自“白日不照吾精诚”以下十二句又另作一段,在这段中,诗人通过各种典故或明或暗地抒写了内心的忧虑和痛苦,并激烈地抨击了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上皇不能体察我对国家的一片精诚,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权奸们象恶兽猰?那样磨牙厉齿残害人民,而诗人的理想则是以仁政治天下。他自信有足够的才能和勇气去整顿乾坤,就象古代能用左手接飞猱、右手搏雕虎的勇士那样,虽置身于危险的焦原仍不以为苦。诗意象是宕起,可是马上又重重地跌了下来。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庸碌之辈可以趾高气扬,真有才能的人反而只能收起自己的聪明才智,世人就把我看得轻如鸿毛。古代齐国三个力能排山的勇士被相国晏子设计害死,可见有才能的人往往受到猜疑。明明有剧孟这样的能人而摒弃不用,国家的前途真是不堪设想了。这一段行文的显著特点是句子的排列突破了常规。如果要求意思连贯,那么“手接飞猱”两句之后,应接写“力排南山”两句,“智者可卷”两句之后,应接写“吴楚弄兵”两句。可是诗人却故意把它们作上下错落的排列,避免了平铺直叙。诗人那股汹涌而来的感情激流,至此一波三折,成迂回盘旋之势,更显得恣肆奇横,笔力雄健。这段的语气节奏也随着感情发展而跌宕起伏,忽而急促,忽而舒展,忽而押平声韵,忽而换仄声韵,短短十二句竟三易其韵,极尽变化之能事。
最后一段开头,“梁甫吟,声正悲”,直接呼应篇首两句,语气沉痛而悲怆。突然,诗人又笔锋一折,“张公两龙剑”以下四句仍是信心百倍地回答了“何时见阳春”这一设问。诗人确信,正如干将、莫邪二剑不会久没尘土,我同“明主”一时为小人阻隔,终当有会合之时。既然做过屠夫和钓徒的吕望最后仍能际会风云,建立功勋,那自己也就应该安时俟命,等待风云感会的一天到来。饱经挫折的诗人虽然沉浸在迷惘和痛苦之中,却仍在用各种办法自我慰藉,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写长篇歌行最忌呆滞平板,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正在于布局奇特,变化莫测。它通篇用典,但表现手法却不时变换。吕望和郦食其两个故事是正面描写,起“以古为鉴”的作用,接着借助于种种神话故事,寄寓自己的痛苦遭遇,第三段则把几个不相连属的典故交织在一起,正如清人沈德潜说的“后半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因而诗的意境显得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梁甫吟 年代:汉 作者:无名氏】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注释】
①齐城:齐都临淄,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
②荡阴里:又名“阴阳里”,在今临淄城南。
③累累:连缀之貌。这二句是说三坟相邻,坟形大略相似。
④田疆古冶子: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载,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事齐景公,以勇力闻名于世。晏婴因他们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此危国之器也”。他劝景公设计除掉他们,景公同意了他的意见,因将二桃赠给三士,让他们计功食桃。公孙接自报有搏杀乳虎的功劳,田开疆自报曾两次力战却敌,于是各取了一桃。最后古冶子说:“当年我跟随君上渡黄河,战车的骖马被大鼋鱼衔入砥柱中流,我年少又不会游水,却潜行逆流百步,顺流九里,杀死了大鼋鱼。当我左手拿着马,右手提着鼋头跳出水面的时候,岸上的人们都误认为是河伯。我可以说最有资格吃桃子,二位何不还回桃子?”公孙接、田开疆二人听后皆羞愧自刎而死。古冶子见此,凄然地说:“二友皆死,而我独生,不仁;盛夸己功,羞死二友,不义;所行不仁又不义,不死则不算勇士。”因此,他也自刎而死。
⑤排:推也,这里是“推倒”的意思。南山:指齐城南面的牛山。
⑥绝:毕,尽。地纪:犹“地纲”。“天纲”与“地纪”,指天地间的大道理,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二句是说三士文武兼备,既有排倒南山的勇力,并且深明天地纲纪的真谛。一说,三士以勇力出名,无所谓文,“文”当作“又”。这两句诗,似本《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庄子》两句都是说剑,这两句都是说勇。“地纪”就是“地基”。
⑦一朝:一旦。
⑧晏子:齐国大夫晏婴,历事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乃齐国名相。
【赏析】
此诗为乐府古辞,属《相和歌·楚调曲》。一作《泰山梁甫吟》。“甫”亦作“父”。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梁甫吟》盖言人死葬此山,亦葬歌也。”这首古辞从写坟开始,保留了葬歌痕迹,但从内容看,与葬歌毫不相干,而是一首咏史诗,所咏为齐景公用国相晏婴之谋,以二桃杀三土的故事。故朱乾《乐府正义》解释说:“(此诗)哀时也,无罪而杀士,君子伤之,如闻《黄鸟》之哀吟。后以为葬歌。”指出它首先是“哀时”之作,成为“葬歌”是后来的事。据《晏子春秋·谏下篇》记载:春秋时齐国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接同事齐景公,各有殊功。一次国相晏婴“过而趋之,三子者不起”,这使晏婴甚为难堪,便在景公面前进谗,说三人“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率之伦”,乃“危国之器”,应该除掉。景公以为然,便由晏婴设计,以二桃赐三人,让他们自己表功争桃。公孙接、田开疆先自报功劳,各取一桃,最后古治子说:“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桃子该给我吃。”说罢抽剑而起。公孙接、田开疆听了都感到羞愧,认为自己功小争桃,是贪,争得不对又不死,是无勇。于是二人退还桃子,自杀而死。古治子见自己动武争桃而使二人羞愧以死,也自责不仁不义接着自杀。
历史上臣子因功高震主而被杀的事例极多,而此诗之所以以《梁甫吟》为题,特别选定二桃杀三士之事进行歌咏,是因为这件事太具有戏剧性了,太使人震惊了,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警觉和深思。 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累累,起伏相连的样子。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问是谁家墓”,明知故问,是为了突出所咏对象。答曰:“田疆古冶子”,这是以两人之名代三人之名,其中包括公孙接。“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紧承上句,盛赞三人勇力绝伦。排南山,推倒南山(齐城南之牛山)。绝地纪,语出《庄子·说剑篇》:“此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里指折断地脉。这样的勇士,结局却又如何呢?“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一朝,既言时间之速,也表明此阴谋之轻易得行。“谗言”二字,倾向性极明,既是对三士的同情、惋惜,也是对主谋者的有力谴责。二句写得斩截有力,使入感到毛骨悚然。二桃,比起三个力能推倒南山、折断地纪的勇士来,那真是太渺小了,太微不足道了,然而竟能实现杀掉三士的目的。诗句所构成的这一巨大反差,足以使人惊心动魄!诗至此,似可结又实未结,因为还留下一个疑问,这就是“谁能为此谋”?答曰“国相齐晏子”。结尾再一次用问答句式,波澜突起,把做国相的晏子指名道姓地点出来。二句看似客观叙述,不着议论,不含感情,实则皮里阳秋,有深意在。一问,意在提醒读者注意设此不寻常之谋的人,一答,指名道姓交代出为谋之人。“国相”,字面上是点明其身份,实际上是谴责这个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肩负沟通上下、协调文武之责的“国相”,何以不容人至此?这样的行为与“国相”的地位、气度、职责该是多么的不相称!“齐晏子”,是直点其名,意在立此存照,永远展出示众,使人们知道,这个善机变、巧谋划的“名相”,竟干出了这样的事。
关于此诗作意,一般皆取前引朱乾的说法,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朝有悍臣武夫,宰相不能制,就应该有晏婴这样的能臣。其实读一读《晏子春秋》原文就十分清楚了,晏婴进谗纯出私怨,谗言中加给三土的罪名皆属无据。晏婴是历史上多谋的“名相”,但人无完人。《晏子春秋》尚如实记载,后人也就不必曲为之说了。
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梁甫吟 年代:明 作者:刘基】
谁谓秋月明?蔽之不必一尺翳。谁谓江水清?淆之不必一斗泥。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
君不见桓公相仲父,竖刁终乱齐;秦穆信逢孙,遂违百里奚。赤符天子明见万里外,乃以薏苡为文犀。
停婚仆碑何震怒,青天白日生虹霓。明良际会有如此,而况童角不辨粟与稊。外间皇父中艳妻,
马角突兀连牝鸡。以聪为聋狂作圣,颠倒衣裳行蒺藜。屈原怀沙子胥弃,魑魅叫啸风凄凄。
梁甫吟,悲以凄。岐山竹实日稀少,凤凰憔悴将安栖!
【赏析】
《梁甫吟》系乐府旧题,后人多用于抒发心中不平之气。如李白《梁甫吟》,即充满志不得伸、怀才不遇的忿懑之情。刘基这首乐府诗,表达他对于元代末年社会现实的不满。诗中运用了大量忠臣被弃、小人得志之典,体现了诗人因现实而起的不平之气,具有深广的历史蕴涵。全诗虽无精巧的结构安排,却一气呵成,感人至深。
【梁甫】泰山下山名,喻小人。李有《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云“而我何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父吟》,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见阳春】《九辩》“恐溘死而不得见乎阳春”
【屠叟】周初名相太公吕望。五十时在棘津(河南延津)卖吃,七十在朝歌(殷都,今河南淇县)屠牛,八十渭水垂钓,九十辅佐周文王。
【三千六百钓】垂钓十年
【风期】品格志气
【大贤虎变】《易经·革卦》“大人虎变”。虎秋后换皮毛,文采缤焕。喻贤者能骤得志。
【按】汉初郦食其,高阳(河南杞县)人,家贫落魄,人谓狂生,自称高阳酒徒。刘邦领兵过高阳,郦往,刘正让两女为洗脚。郦长揖不拜,曰刘对长者(时郦六十余)无礼。刘于是停洗礼待。后郦游说诸侯,使齐王田广以七十二城降汉。
【隆准】高鼻子。“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攀龙】古以追随君王为“攀龙鳞,附凤翼”
【投壶】古宴饮时,宾主依次投箭入一瓶状壶中,负者饮。
【三时】春、夏、秋
【驺虞】黑纹白虎,不食生物,不踏生草。《诗经》“仁如驺虞,则王道成也”
【忧天】《列子·天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飞猱】《尸子》载:古勇士中黄伯能左接飞猱,右搏斑驳猛虎。另载有石名焦原,广五十步,下临百仞深渊,无胆者不敢近。《晏子春秋》载齐景公有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勇武之士,一日晏子过,三人皆未行礼,晏对景曰三士无尊卑,将为后患,遂计赏三人两桃,曰功高者可吃桃,公孙和田拿,古冶言二人功不过己,应退回,二人羞愤自杀,古也觉独生不义,也自杀。古诗《梁甫吟》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亚夫】据《史记》,吴楚叛,汉景帝命周亚夫出兵,周在河南得剧孟。遂笑吴楚弄兵不识才。
【龙剑】张华任雷焕为丰城(江西)令,焕掘双宝剑送一给华。华信云“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后华被杀,剑不知去向。焕死后,子雷华带剑过延平津,剑跃入水。下水不见剑,但见数丈双龙。
够你用的吧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的意思请详细点解释

品德高尚的人应当自己努力达到这一境界,为什么一定要寻求了解自己的人。
出自《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醉来脱宝剑。
旅憩高堂眠。
中夜忽惊觉。
起立明灯前。
开轩聊直望。
晓雪河冰壮。
哀哀歌苦寒。
郁郁独惆怅。
傅说版筑臣。
李斯鹰犬人。
□起匡社稷。 【焱欠】
宁复长艰辛。
而我胡为者。
叹息龙门下。
富贵未可期。
殷忧向谁写。
去去泪满襟。
举声梁甫吟。
青云当自致。
何必求知音。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什么意思出自哪

意思是青云直上要靠自己,何必求知音举荐!出自唐代李白《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原文: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

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

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

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

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

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

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

去去泪满襟,举声梁甫吟。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 

译文:

在醉后取下宝剑,睡在高堂上。半夜忽然惊醒,起立站在明灯前。打开窗户放眼望去,早上的白雪更加陪衬了河冰的壮观。哀哀歌声咏叹苦寒,独自惆怅。宰相傅说曾经做过夯土的工作,宰相李斯也曾经是个鹰犬狩猎人。

立志匡扶社稷国家,谁没有经历长期的艰辛。而我在干什么呢,在龙门的客栈独自叹息。富贵不可预期,满心苦恼要诉与谁听。再见了龙门,高声吟颂梁甫吟,泪流满襟。青云直上要靠自己,何必求知音举荐!

扩展资料: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创作背景: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作者醉宿龙门醒后的所见所想,要想飞黄腾达,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要自己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不可寄希望于知音、寻求仕进的捷径。表达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之情。

此诗写作者醉宿龙门醒后的所见所想,表达了作者理想不得实现的悲愤之情。诗首叙旅憩龙门半夜惊觉。次倾诉怀才不遇幽恨和壮志难酬苦闷,结以壮士青云奋发自励,表现出诗人困厄中犹期待实现理想之信念。

青云当自致,何必求知音出自哪

出自《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
品德高尚的人应当自己努力达到这一境界,为什么一定要寻求了解自己的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