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故事的画(齐白石的爱国故事赞美了齐白石的什么)_齐白石_徐悲鸿_爱国

本文目录

  • 齐白石的爱国故事赞美了齐白石的什么
  • 齐白石的爱国故事一反常态主要是指
  • 爱国学生画画作品和故事
  • 徐悲鸿以擅长于画马出名,可不出名的是他哪些爱国故事

齐白石的爱国故事赞美了齐白石的什么

齐白石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他以画虾、蟹著名,特别是他所画的螃蟹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北京陷落之后,齐白石闭门,拒绝为日本侵略者作画。但是他们硬是逼齐老先生为他们作画。
齐白石无奈,只好为日本人画了四只螃蟹,并落款为:看你横行到几时!大家都知道,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放火抢劫,无恶不作,罪行滔天,令人发指。齐白石用画笔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同时也表达了全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者的心声。看到了齐白石的画作和落款,日本人勃然大怒,但看到齐白石威武不屈的模样,日本侵略者无能为力。

还有一次,日本鬼子逼齐白石去日本作画,齐白石义正词严地说:不去日本,硬要我去,就拿我的头去,这充分体现了齐白石高尚的爱国情操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此外,齐白石还画过一幅3只螃蟹的画作,如今价值180万,这是一幅水墨作品,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它还无法与如今的名大师冷军的螃蟹相媲美,部分网友的眼中对冷军的超写实画还是会更加喜欢。

假如大家是这样评价齐白石的话,那就真的是太不懂艺术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如何评价齐白石画的这三只螃蟹吧,听了专家的解释,你会发现齐白石画的这三只螃蟹艺术价值非常高,值180万元。
这实际上是齐白石为了庆祝抗战胜利而画的一幅画,而画中的螃蟹也不单是一幅美食图画,那是有寓意的,齐白石画这幅画时,把它比作投降的日本人,我们看到有一只螃蟹已经被解体,这也说明日本人不可能横行中国。大家看了之后,是不是都觉得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很高?齐白石在作品中表现出对日本人的憎恨。

而且这种螃蟹也可以用水墨风格来画,试想如果用冷军超写实的风格画3只螃蟹,而且一只还要画出被拆解的感觉,那样的画面一定不能让人欣赏,但水墨螃蟹不同,因为水墨画给人的是诗意感,所以即使被拆解的螃蟹也很有观赏性。

所以专家认为这3只螃蟹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听过专家们的解释,我想大家也都能体会到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吧。这部作品完全表达了齐白石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齐白石对日本的憎恨。 

齐白石的爱国故事一反常态主要是指

齐白石的爱国故事一反常态是指齐白石画画的一反常态,与平时作的画截然不同,表达出了心中的愤懑已经自己不屈服的意志。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齐白石爱国故事第四自然段中一反常态是指齐白石画画的一反常态,与平时作的画截然不同,表达出了心中的愤懑已经自己不屈服的意志,把自己比作虾,日本人比作翡翠,表达出不受日本人胁迫的志气。

爱国学生画画作品和故事

徐悲鸿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齐白石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在北京沦陷后,毅然辞去受敌伪控制的北平艺专的教授职务。一些敌伪头目,时常找齐白石索要字画,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画家,怎能甘心听从那些恶人的使唤?他在大门上贴了“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等字条。有人为他担心,更有人劝他明哲保身,不要触犯敌伪政权的人。但齐白石无所畏惧,他宁可挨饿受冻,也决不去取媚于那些强盗。他在诗中写道:“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显露出他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徐悲鸿以擅长于画马出名,可不出名的是他哪些爱国故事

  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1895--1953)年轻时(1919-1927)曾留学欧洲,学习西方的绘画艺术。其间,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人冲和谦逊的徐悲鸿曾亲自向一个洋学生挑战赌造诣。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人在许多西方人眼中不过是个愚昧无知的材料。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政治上也倍受歧视。一个和徐悲鸿一同就学的洋学生看不起徐悲鸿,甚至公然对徐悲鸿说: “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同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这种放肆的挑衅,深深激怒了怀有满腔爱国热血的徐悲鸿,他严肃地对那个洋学生说:“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愚才!“
  从此,徐悲鸿怀着为我中华民族争光、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发奋努力,埋头学业。他经常到罗孚宫、凡尔赛等巴黎各大博物馆临摹世界名作,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的时间不出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刻苦学习,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第一年,他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弗拉蒙先生的好评。接着,在一次竞赛考试中,他又获得第一名。1924年,徐悲鸿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琴课》等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趾高气扬、歧视中国人、当面向徐悲鸿挑衅的洋学生,与徐悲鸿比较学业,已是望尘莫及了,只得乖乖地承认自己不是对手。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