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杜甫(唐诗三百首的作者)_后段_杜甫_皇恩

本文目录

  • 唐诗三百首的作者
  • 在《唐诗三百首》中,为何杜甫的诗收集最多
  • 唐诗三百首杜甫一共有多少
  • 《唐诗三百首》里有没有杜甫的《登高》
  • 《唐诗三百首》中谁的诗最多
  • 唐诗三百首--杜甫--《寄韩谏议》--原文、翻译、赏析
  • 唐诗三百首杜甫的祝寿诗

唐诗三百首的作者

《唐诗三百首》,是清朝人孙洙编选的。孙诛,字临西,号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他生性聪颖,家贫好学,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及第,做过知县,颇有政声。他遍览群书,精选出唐诗310首(道光年间注者增为313首)。为什么取名“三百首”呢?大概是效仿孔子删诗而成“诗三百”之义吧。

在《唐诗三百首》中,为何杜甫的诗收集最多

在《唐诗三百首》中,为何杜甫的诗收集最多?律诗占了131首,古诗跟绝句都没有达到100首。在131首律诗中,杜甫占了23首,远超李白和王维,李白的主要成就是古诗和绝句,这样的选诗比例是合理的。老杜的诗总数最多,但是不代表他的诗一定比别人好,分门别类的话,他的诗也不一定最多。下面是老街以前统计过的数字,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老杜的诗总数最多,但是不代表他的诗一定比别人好,分门别类的话,他的诗也不一定最多。下面是老街以前统计过的数字,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到清末结束,平均每两年就会有一部唐朝诗歌选集问世。但是就影响力和流传范围来说,没有任何一部选集能够比得上《唐诗三百首》,可见其在中国古代具有多么独特的地位。

杜甫的成就是一般人不懂的,一般人了解的东西与一般人都一样。杜甫必须深入了解才能知道他与别人不同,深入了解杜甫后就会觉得他“一览众山小”。他的诗充分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以及社会矛盾和底层人民的疾苦。杜甫的诗歌是写实派的,把现实中事实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试想唐朝统治阶级是喜什么样的诗歌!不得而知呀!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官员,本身就具有影响力,加上诗写的好,影响就很大;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前,基本就是一个普通人,他要维持生计,要考取功名,自然被纷纭的人事所淹没和缠绕,就不太出名;

天下无人不识君“,在盛唐人眼里,杜甫的诗自然占不到便宜。?但杜诗中偶尔也是灵光一闪,只是在厚重的作品中湮没了。(其实杜诗我读的最多)他的粉丝樊晃整理的《杜工部小集》序中说“君有大雅之作,当今一人而已“,对杜甫的诗作评价已经相当高了。

唐诗三百首杜甫一共有多少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其中杜诗最多:38首。另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还有杜牧等等。。。以下是杜甫诗篇目。若有具体需求再呼唤我吧!
1。《望岳》
2。《赠卫八处士》
3。《佳人》
4。《梦李白二首之一》
5。《梦李白二首之二》
6。《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7。《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8。《寄韩谏议》
9。《古柏行》
10。《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11。《兵车行》
12。《丽人行》
13。《哀江头》
14。《哀王孙》
15。《月夜》
16。《春望》
17。《春宿左省》
18。《月夜忆舍弟》
19。《天末怀李白》
20。《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21。《别房太尉墓》
22。《旅夜书怀》
23。《登岳阳楼》
24。《蜀相》
25。《客至》
26。《野望》
2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8。《登高》
29。《登楼》
30。《宿府》
31。《阁夜》
32。《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33。《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34。《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35。《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36。《咏怀古迹五首之四五》
37。《八阵图》
38。《江南逢李龟年》

《唐诗三百首》里有没有杜甫的《登高》

有。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登高在七律的分类里,一起的还有登楼,蜀相,野望等几首诗。

《唐诗三百首》中谁的诗最多

杜甫诗最多,38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

扩展资料:

《唐诗三百首》中杜甫的诗:

一、《望岳》

1、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翻译

东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齐鲁,山色仍然历历在目。

神奇自然,会聚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二、《赠卫八处士》

1、原文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2、翻译

人生旅途常有别离不易相见,就像参星商星实在难得相遇。

今夜又是一个什么吉日良辰,让我们共同在这烛光下叙谈。

青春壮健年少岁月能有多少,转瞬间你我都已经两鬓如霜。

昔日往来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内心激荡不得不连声哀叹。

没想到我们已分别廿个春秋,今天还能亲临你家里的厅堂。

相分别是你还没有结婚成家,倏忽间你的子女已成帮成行。

他们彬彬有礼笑迎父亲老友,亲切地询问我来自什么地方?

还来不及讲述完所有的往事,你就催促儿女快把酒菜摆上。

冒着夜雨剪来了青鲜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

主人感慨见面的机会太难得,开怀畅饮一连喝干了十几杯。

一连喝干十几杯还没有醉意,令我感动你对老友情深意长。

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茫茫的世事真令人愁绪难断。

三、《佳人》

1、原文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2、翻译

一位容貌绝伦美丽女人,孤独地住在幽深的山谷。

自称出身名门清白女子,飘零沦落在荒山野林中。

当年关中一带战火连天,自己的兄弟也惨遭杀戮。

官高禄厚又有什么用处,连骸骨都没能收进坟墓。

世间万事险恶变化无常,万事就像那摇曳的烛光。

薄情寡义的丈夫厌弃我,爱上貌美如玉美丽新妇。

夜合花尚知道花开百合,鸳鸯鸟双栖不只身独宿。

丈夫眼里只有新人笑容,哪听得到我的悲伤啼哭。

大山里的泉水清澈明亮,出山后泉水就染上污浊。

等待侍女变卖珍珠回来,牵起藤萝修补破漏茅屋。

不去采摘鲜花装饰鬓发,喜爱翠柏坚贞尽情摘采。

寒风吹动我薄薄的衣衫,日落黄昏我斜倚着青竹。

四、《古柏行》

1、原文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塞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2、翻译

孔明庙前有一株古老的柏树,枝干色如青铜根柢固如盘石。

树皮洁白润滑树干有四十围,青黑色朝天耸立足有二千尺。

刘备孔明君臣遇合与时既往,至今树木犹在仍被人们爱惜。

柏树高耸云雾飘来气接巫峡,月出寒光高照寒气直通岷山。

想昔日小路环绕我的草堂东,先生庙与武侯祠在一个閟宫。

柏树枝干崔嵬郊原增生古致,庙宇深邃漆绘连绵门窗宽空。

古柏独立高耸虽然盘踞得地,但是位高孤傲必定多招烈风。

它得到扶持自然是神明伟力,它正直伟岸原于造物者之功。

大厦如若倾倒要有梁栋支撑,古柏重如丘山万年也难拉动。

它不露花纹彩理使世人震惊,它不辞砍伐又有谁能够采送?

它虽有苦心也难免蝼蚁侵蚀,树叶芳香曾经招来往宿鸾凤。

天下志士幽人请你不要怨叹,自古以来大材一贯难得重用。

五、《八阵图》

1、原文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2、翻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杜甫--《寄韩谏议》--原文、翻译、赏析

寄韩谏议

作者:杜甫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注解】:

  1、鸿飞冥冥:指韩已遁世。

  2、羽人:穿羽衣的仙人。

  3、帷幄未改:帷幄本指帐幕,此指谋国之心。

  【韵译】:

  眼下我心情不佳是思念岳阳,

  身体想要奋飞疾病逼我卧床。

  隔江的韩注他品行多么美好,

  常在洞庭洗足放眼?望八方。

  鸿鹄已高飞远空在日月之间,

  青枫树叶已变红秋霜已下降。

  玉京山众仙们聚集追随北斗,

  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驾着凤凰。

  芙蓉般的旌旗被烟雾所淹没,

  潇湘荡着涟漪倒影随波摇晃。

  星宫中的仙君沉醉玉露琼浆,

  羽衣仙人稀少况且不在近旁。

  听说他仿佛是昔日的赤松子,

  恐怕是更象汉初韩国的张良。

  当年他随刘邦建业定都长安,

  运筹帷幄之心未改精神惨伤。

  国家事业成败岂敢坐视观望,

  厌恶腥腐世道宁可餐食枫香。

  太史公留滞周南古来被痛惜,

  但愿他象南极寿星长泰永昌。

  品行高洁之人为何远隔江湖,

  怎么才能将他置于未央宫上?

  【评析】:

  ??此诗属于游仙诗一类,隐约含蓄,反复涵咏,始能体味。

  ??诗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怀念韩某远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

  为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而贤臣远去。点出韩某已罢官去国。“似闻”六句为第

  三段,写听到韩某罢官原因,以张良比之,颂其高洁有才。末四句为第四段,抒写自

  己感想,并望韩某再度出山,为国出力。

  ??诗思严慎细致周密,写得隐晦曲折。格调却清新激昂,铿锵有力。

 

唐诗三百首--杜甫--《寄韩谏议》--原文、翻译、赏析

唐诗三百首杜甫的祝寿诗

感恩多 词调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双调有三九、四十字两体。
唐 牛峤(约公元八九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八七八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两条红粉泪,多少香闺意。强攀桃李枝,敛愁眉。
陌上莺啼蝶舞,柳花飞。柳花飞,愿得郎心,
忆家还早归。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近来情转深,忆鸳衾。
几度将书托烟雁,泪盈襟。泪盈襟,礼月求天,
愿君知我心。
感皇恩(寿 范)
感皇恩 唐教坊曲名。陈旸《乐书》:祥符中,诸工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曲有双调《感皇恩》。《金词》注:大石调;《中原音韵》注:南吕宫。党怀英词,名《叠萝花》。
感皇恩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毛 滂
绿水小河亭句朱阑碧甃韵江月娟娟上高柳韵画楼缥缈句尽挂窗纱帘绣韵月明知我意句来相就韵
◎●●○○ ⊙○◎● ⊙●○○●○● ◎○◎● ◎●⊙○○● ◎○○●● ○○●
银字吹笙句金貂取酒韵小小微风弄襟袖韵宝熏浓炷句人共博山烟瘦韵露凉钗燕冷句更深后韵
⊙●⊙○ ⊙○◎● ◎●○○●○● ●○⊙● ⊙●◎○○● ◎○⊙●◎ ⊙⊙●
· 此调以此词为正体,若晁词、贺词之偷声,周词之添字,赵词、汪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按,此调前后段第三句,宋词例作拗体,俱平仄平平仄平仄,惟程大昌词,“老幼欢迎僮婢喜”、“文字流传曾贵纸”,僮字、曾字俱平声,婢字、贵字俱仄声;又,前后段第六、七句,宋词俱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或仄仄仄,惟陆敦信词,“风头日脚下,人空老”、“而今酒兴减,诗情少”,日字、酒字俱仄声,刘镇词,“儿孙列两行,莱衣戏”、“十分才一分,那里暨”,行字、分字俱平声。至前段第二句,毛词别首云,“饮少辄醉”,饮少二字俱仄声;后段第一、二句,晁补之词云,“凭谁向道,流水一瞬”,谁字平声,向道二字俱仄声,别首云,“繁枝高荫,疏枝低绕”,低字平声,晁冲之词云,“熟睡起来,宿酲微带”,熟字、宿字俱仄声。赵企词云,“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周紫芝词云,“此去常恨,相从无路”,《梅苑》词云,“堪赏占断,三春先手”,平仄各自不同,填者审择一体,庶不混淆,故详注不取参校,其余可平可仄,悉参谱内六词。至周词换头句“洞房见说”,平仄全异,亦不校注。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五仄韵 晁冲之
蝴蝶满西园句啼莺无数韵水阁桥南路韵凝伫韵两行烟柳句吹落一池飞絮韵秋千斜挂起句人何
○●●○○ ○○○● ●●○○● ○● ●○○● ○●●○○● ○○○●● ○○
处韵 把酒劝君句闲愁莫诉韵留取笙歌住韵休去韵几多春色句怎禁许多风雨韵海棠花谢
● ●●●○ ○○●● ○●○○● ○● ●○○● ●●●○○● ●○○●
也句君知否韵
● ○○●
· 此与毛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各藏短韵。 按,沈伯时《乐府指迷》,所谓句中韵,歌时应拍,不可不押者也。
又一体 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八句,六仄韵 贺 铸
兰芷满汀洲句游丝横路韵罗袜尘生步韵回顾韵整鬟颦黛句脉脉多情难诉韵细风吹柳絮韵人南
○●●○○ ○○○● ○●○○● ○● ●○○● ●●○○○● ●○○●● ○○
渡韵 回首旧游句山无重数韵花底深朱户韵何处韵半黄梅子句向晚一帘疏雨韵断魂分付与韵
● ○●●○ ○○○● ○●○○● ○● ●○○● ●●●○○● ●○○●●
春归去韵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藏短韵,第六句又各多押一韵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周邦彦
露柳好风标句娇莺能语韵独占春光最多处韵浅颦轻笑句未肯等闲分付韵为谁心子里句长长苦韵
●●●○○ ○○○● ●●○○●○● ●○○● ●●●○○● ●○○●● ○○●
洞房见说句云深无路韵凭仗青鸾道情素韵酒空歌断句又被江涛催度韵怎奈何读言不尽句愁
●○●● ○○○● ○●○○●○● ●○○● ●●○○○● ●●○ ○●● ○
无数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后段第六句添一字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周紫芝
无事小神仙句世人谁会韵著甚来由自萦系韵人生须是句做些闲中活计韵百年能几许句无多子韵
○●●○○ ●○○● ●●○○●○● ○○○● ●○○○●● ●○○●● ○○●
近日谢天句与片闲田地韵作个茅堂待打睡韵酒儿熟也句赢取山中一醉韵人间如意事句只此
●●●○ ●●○○● ●●○○●●● ●○●● ○●○○●● ○○○●● ●●
是韵

· 此亦与毛词同,惟后段第二句添一字异。 此词前后段第五句,“活”字、“一”字俱入声,此即《乐府指迷》所谓以入替平之法,不可以上去声字替。填者审之。
又一体 双调六十五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 赵长卿
景物一番新句熙熙时候韵小院融和渐长昼韵东君有意句为怜纤腰消瘦韵软风吹破眉间皱韵
●●●○○ ○○○● ●●○○●○● ○○●● ●●○○○● ●○○●○○●
袅袅枝头句轻黄微透韵舞到春深转清秀韵锦囊多感句又更新来伤酒韵断肠无语凭阑久韵
●●○○ ○○○● ●●○○●○● ●○○● ●●○○○●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后结两句各减一字,俱作七字一句异。
又一体 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 汪 莘
年少寻芳句早春时节韵飞去飞来似胡蝶韵如今老大句懒趁五陵豪侠韵梦中时听得句秦箫咽韵
○●○○ ●○○● ○●○○●○● ○○●● ●●●○○● ●○○●● ○○●
割断人间句柳枝桃叶韵海上书来恨离别韵旧游还在句空锁云霞万叠韵举杯相忆处句青天月韵
●●○○ ●○○● ●●○○●○● ●○○● ○●○○●● ●○○●● ○○●
· 此亦与毛词同,惟前段第一句减一字异。按,《中州乐府》党怀英词,前起二句“碧玉捻条,蓝袍裁叶”,正与此同。至后段第五句第五字,诸家例用平声,周紫芝用以入替平之法,此词独用去声,偶然不同,恐非定格也。
作者:辛弃疾
七十古来稀2,人人都道。不是阴功怎生到。松姿虽瘦,偏耐云寒霜晓。看君双鬓底,青青好。
楼雪初晴,庭闱嬉笑。一醉何妨玉壶倒。从今康健,不用灵丹仙草。更看一百岁,人难老3
全部注释
1.范倅:或谓滁州通判范昂,作者有词同此调题为《滁州寿范倅》但两词时令不合,故偶同名而已。另考为范邦彦,刘宰《漫塘集》三十四有范如山行述,谓如山之父名邦彦,仕金为蔡州之新息县令,绍兴辛巳以其县归宋。如山之女弟归稼轩先生。但称谓事迹上仍有不合,故终难确考为何人,因此该词作年亦难定。
2.“七十“句:杜甫《曲江》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少。“另稼轩有《最高楼》: “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
3.“难老“:《诗·鲁颂·泮水》:“既饮旨酒,永锡难老。“
“辛稼轩词运用唐人诗句,如淮阴将兵,不以数限,可谓神勇。“(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这阙词,开篇用杜甫诗成句,切入祝寿正题,爽朗而亲切。上片围绕长寿这一主题赞美寿星气节高尚,下片先叙寿筵上其乐融融的场面,境界柔和,然后以明朗的祝福收尾。整首词词旨明确,下语朴素晓畅,用散文化的句法,并不违反词的格律规范,仍协律可歌。节奏铿锵有致,琅琅上口,其中豪放深情处,是词人气象的自然流露,颇耐涵咏,可入祝寿词中不落俗套之佳者。有同调另一首“七十古来稀“(庆婶母王恭人七十),有“大小男女,逐个出来为寿。一个一百岁,一杯酒“更用生活俗语,平平叙事。从这类词中略可想见词人在词的语言艺术上的多方尝试。
◇◇◇◇
感皇恩(贺铸)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这首词写相思之情。
“兰芷满汀洲,游丝横路。”兰芷指兰草和白芷,是两种香草。汀洲,是水中小洲。在游丝飘曳、香草满地的小洲上,抒情主人公在等待着他的意中人。兰芷、游丝,这些芳香、飘逸、美丽的物象,不仅用来写景,同时还衬托出主人公内心情感的美好。意中人终于来了。“罗袜尘生步”语出曹植《洛神赋》,其句云:“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贺铸化用其意,写意中人细步行走,飘然而至,这女子迎顾之间,整发蹙眉,秋波送情,然而“脉脉两情难语”。虽然两情相悦,心心相印,但有诸多阻隔,使两人不得互表衷肠。这默默无语之中,展示着深沉的痛苦。一切都显得那么无奈。在微风吹拂、满天飞絮之中,她又越水南渡,飘然而去了。
下片抒情,以淡淡的语言抒写那种追觅无着的痛苦不宁。“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表层是写旧日寻游,山水重重;实则是在写执著追求的艰难困苦。“花底深朱户”指女子的住所。而如今,人已去,影无踪,她到底住在何处呢?无从可知,无从可晓。接下去“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这是在写景,又是在抒情。黄梅季节,傍晚时分,那不尽的雨丝,正像他无法排解的满腹愁绪。读到这里,很自然就会使人想起贺铸那著名的词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与上述词句的意境是一致的。结句直抒愁肠,“断魂分付与,春将去。”传导出的是缠绵、痛苦与无奈。
这首词结语构思奇特,痛苦不堪的主人公要把“断魂”交付给春天带走,其实谁都明白这是徒劳的,正如冯延巳所云:“谁道闲情抛却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鹊踏枝》)然而正是这结语产生了语已尽而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感皇恩(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离蜀东归以前,感叹壮志未成,思念家乡时所写下的。上片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片以抒情起而以情景结合终。
在一个初秋的阴天,作者登上了江边的一个小阁,仰望初秋的天空看见迷蒙的云气还没有浓结到要化成雨点的样子,俯视下面可以看到江水和沙渚,境界是开阔的,并带着些静漠与冷清。作者只轻轻地把它描写成“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概括了登高之事和周围环境,并描写视觉中景物,运化周邦彦《感皇恩》“小阁倚晴空”的词句,王勃《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的诗句。“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接着是写听觉,并由此引出作者的联想。雁是“新雁”,知秋是“新秋”;云是“孤”云,雁只“ 数”声,“数”字中也反映出主客观的孤独意象的两相契合。杜陵,在长安城东南,秦时为杜县地,汉时为宣帝陵所在,故称杜陵,这里用杜陵指代长安。长安这个汉唐故都,是华夏强盛的象征,也是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之地。陆游急切地盼望南宋统治者能从金人手里收复长安;他从军南郑,时时遥望长安,寄托其收复故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他向宣抚使王炎建议:“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诗文中写到想念长安的也很多,如《闻虏乱有感》的“有时登高望跾杜,悲歌仰天泪如雨”,《东楼集序》的“北游山南,凭高望跾、万年诸山,思一醉曲江、渼陂之间,其势无由,往往悲歌流涕”,这样的词句很多,可见其感触之深且痛,因此经常地提及。古人写闻雁和长安联系的,除陆诗外,还有许多如杜牧《秋浦道中》的“为问寒沙新雁到,来时为下杜陵无”,于邺《秋夕闻雁》的 “忽闻凉雁至,为报杜陵秋”,只是一般的去国怀都之感。作者写的,如《秋晚登城北门》的“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些是和关心收复长安的信息是有关的词中写闻新雁而回头看不到长安,也是感叹收复长安的好消息的不能到来。“壮心空万里,人谁许!”空有从军万里的壮怀,而无人相许(即无人赏识、信任的意思),申明“回首”句的含意,这里的描写从含蓄的寄概到激昂的抒情,体现了作者写作的特点从作者的诗词风格看,他是比较习惯于采用后一种写法的;在这一首词中,他极力抑制激情,却较多地采用前一种写法。
过片时用了,“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黄阁、紫枢,指代宰相和枢密使,是宋代最高文武官吏。黄阁,宰相官署,卫宏《汉官旧仪》: “ 丞相听事阁曰黄阁”;宋代的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枢指枢密院。筑坛,用了汉高祖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开府是开幕府,置僚属,在宋代,高级行政区的军政长官有此种权力。第一、二句指为将相,第三句说不怕这种职位无人可当,意即用不着自己怀抱壮志与准备担当大任。陆游并不热衷于当高官,但却始终抱着为效忠国家而建立功名的壮志。他曾向往于这种功名,他的《金错刀行》诗说:“千年史策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书怀》诗说:“老死已无日,功名犹自期。清笳太行路,何日出王师?”他这三句词,说得很平淡,很坦然,那么他真的会这样轻易放弃自己的壮志、他真的相信一般的将相也能够担负恢复祖国统一大业的重任吗?不!他的热情性格和当时冷酷的现实使他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他的*之辞,只不过是愤激的反语罢了而实际上,是一种更为曲折、更为深沉的感慨。是从“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汉宫春》)的乐观,到“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鹧鸪天》)的绝望过程中的感慨。 “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这里说的是现在再三思忖只有辞官东归,回到故乡山阴的石帆山下,去种三亩菱为生。这是积极的理想找不到出路,被迫要作消极的归隐之计,经过一番思考,连归隐后的生活都作了具体的设想,所以最后出现一个江南水乡的图景。痛苦的心情融化于优美的自然景物,表面上是景美而情淡,实际上是闲淡中抑制着内心的愤激,深藏着内心的痛苦罢了。
这是陆游的一首要用归隐的办法来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词作,情景结合,看似很矛盾但解决得比较圆满,作者的心情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比较闲淡。深入体会,仍然透露出理想对现实的尖锐冲突和强烈抗议,所以意境是曲折的,感慨是深沉的。
宋 周紫芝 感皇恩
感皇恩1
残月挂征鞍,路长山绕。
独拥寒貂犯霜晓。
水边林下,孤负此生多少。
星星空满鬓,因谁有。
不如办个,短蓑长钓。
唤取轻鸥伴人老。
思量也胜,看人眉头眼脑。
世间浑是梦,何时了。
感皇恩2
玉箸点椒花,年华又杪。
绛蜡烧残暗催晓。
小窗醒处,梦断月斜江悄。
故山春欲动,归程杳。
天意不放,人生长少。
富贵应须致身早。
此宵长,愿赢取一尊娱老。
假饶真百岁,能多少。
感皇恩3
无事小神仙,世人谁会。
著甚来由自萦系。
人生须是,做些闲中活计。
百年能几许,无多子。
近日谢天,与片闲田地。
作个茅堂待打睡。
酒儿熟也,赢取山中一醉。
人间如意事,只此是。
感皇恩4
江上一山横,偶来同住。
山北山南共来去。
今朝何事,目送征鸿轻举。
可堪吹不断,梨花雨。
千里莫厌,重霄云路。
飞下彤庭伴鵷鹭。
紫骝乌帽,看尽章台风絮。
故人应问我,今何处。
感皇恩5
何处是云庵,本来无住。
云共谁来共谁去。
菊篱杯酒,聊为渊明频举。
幅巾应屡湿,斜川雨。
此去常恨,相从无路。
记取孤飞水边鹭。
重来一笑,又是柳飞残絮。
梦魂飞不到,君闲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