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论自制文言文翻译(魏徵频谏_以为但怀之以德_必不讨自来文言文意思是什么意思)_的人_汉王_自制

本文目录

  • 魏徵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文言文意思是什么意思
  • 《魏徵论自制》的译文
  • <<贤妻桓少君>>,<<魏徵论自制>>的译文!!任一篇都可以
  • <魏徵论自制>怎么翻译
  • 魏徵解惑的文言文翻译
  •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46~58,急死人的,大家帮帮忙啊
  • 魏徵论自制的原文
  • 魏徵论自制的重要注释

魏徵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文言文意思是什么意思

“魏徵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魏徵多次上书劝阻我,认为只要用仁德的策略安抚他们,不经过战争这些人也一定会自己来朝说明情况。

频谏:多次谏言。

但:只要。

怀之以德:是“以德怀之”的倒装,用仁德的策略安抚他们。

语出《贞观政要·论征伐》,这是唐太宗说的话。上下文是:太宗曰:“初,岭南诸州盛言盎反,朕必欲讨之,魏徵频谏,以为但怀之以德,必不讨自来。既从其计,遂得岭表无事,不劳而定,胜于十万之师。”唐 太 宗说:“当初岭南的地方官盛传冯盎要叛 乱,我决心讨伐。是魏徵多次上书劝阻了我,他认为只要用仁德的策略安抚他们,不经过战争这些人也一定会自己来朝说明情况。我听从了魏徵的建议,结果不动一兵一卒而岭南获得安宁,其效果真是胜过十万大军的威力啊。”

魏征频谏

《魏徵论自制》的译文

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着,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付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贤之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普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朕所以常怀忧惧:所以,……的原因。
不自知:宾语前置句,不知自(过度)。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16163.html

<<贤妻桓少君>>,<<魏徵论自制>>的译文!!任一篇都可以

《后汉书》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
词类活用
父奇其清苦: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特殊句式
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判断句
能如是,是吾志也:判断句
唯命是从:宾语前置句,唯,发语词,无实意;是,宾语前置标志,不翻译。
重点实词
装送:嫁妆
御:侍从
姑:婆婆
汲:打水
栉:梳子
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贤之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普通人放纵它,(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朕所以常怀忧惧:所以,……的原因。
不自知:宾语前置句,不知自(过度)。

<魏徵论自制>怎么翻译

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着,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付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我的翻译,仅供参考:
唐太宗问魏徵:我看历代以来的帝王,在那么是传位下来的十多代人,有一两代的帝王,同样有失有得,我之所以经常身怀忧愁与担心,或许害怕民众找不到他自己的方法,或许害怕自己的内心产生骄傲与与懒惰,喜或者怒不得控制,但是这些不被自己知道。你(看到这些)可以说说我,对的我则把它做为楷模。魏徵回答说:贪求喜怒的情调,是贤人还是愚人都是一样的,不过贤人能够节制它,不明智的人放纵于它,直到迷失自己的方向。愿陛下经常能够自制呀,以保证并克制(它)把(自己)的美德保持到最后,那么万代就可以安静宁谧了。

魏徵解惑的文言文翻译

译:

唐太宗问魏征:“我看古往今来的这些个帝王、他们的国家有的传了十多代、有的只传了一两代、甚至有的帝王自己打下了江山却又自己丢了江山。所以我时常心怀忧虑。有时害怕自己不能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有时害怕自己心中产生骄傲享乐的心思,变得过分的欢喜或愤怒、但我自己却不能知道这些,爱卿应该给我说一说,我会把你的话当成日常行为的守则。”魏征回答说:“欢喜和愤怒这两种情绪,贤明的人和愚钝的人都会拥有。贤明的人能够节制自己,不会是自己过度的欢喜或愤怒。而愚钝的人则会放纵这两种情绪,很多时候都会有过失。微臣希望皇上您能够一直节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美德到最后都能够保存、那么千缉担光杆叱访癸诗含涧秋万代都会传颂您的贤明。”

作者简介:

1.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汉族,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2.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几次极端激怒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事,劝戒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清静无为、“仁义”行事,无不受到采纳。贞观十三年(639)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3.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他的重要言论大都收录《魏郑公谏录》和《贞观政要》两本书里·

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翻译46~58,急死人的,大家帮帮忙啊

46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
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
。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47.曾参不受鲁君邑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给他一块采邑,曾子坚决不
受。再送来,曾子还是不受。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
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
;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
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孔
子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48.贤妻桓少君
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
的父亲为他的清贫刻苦而惊奇,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少君出嫁时嫁妆陪送得非
常丰厚,鲍宣不高兴,就对妻子说:“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
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妻子说:“我父亲因为您修养品
德,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听从您的命令
。”鲍宣笑着说:“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
婢女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
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修习为妇
之道,乡里的人对她非常称赞。
49.魏徵论自制
唐太宗问魏征说:“观察近来和古代的帝王,有传承帝位十代的,有传承帝位一
两代的,也有自己得到天下自己又失去天下的。我常常心怀忧虑的原因是,或者
害怕抚慰养育人民不能得到适当的方法,或者害怕心中产生骄傲懈怠的情绪,高
兴愤怒超过了限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超过限度了,您可以为我说出这个情况,
我应当把您的话当作准则。”魏征回答说:“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圣贤之
人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圣贤之人能够克制它,不让它超过限度,普通人放纵它,
喜爱欲望高兴愤怒的情绪多到失去适当的限度……希望陛下常常能自我克制,来
确保能够善终的美德,那么千秋万世就永远仰赖您了。”
50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加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姓名
,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同。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吕蒙正先生不喜欢记着别人对他的犯下的错。当初刚任参知政事的时候,上朝时,有一个朝廷官员在帘内指着他说:“这样的粗陋之人也能够
参与朝政吗?”蒙正假装没有听到走了过去。他的同事很愤怒,让人询问那位官员的姓名,蒙正急忙制止了同事。朝事结束后,他的同事心中
仍然愤愤不平,后悔没有追问到底。蒙正说:“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么我终身不能再忘了他,还不如不知道。没有查询他的姓名,又有什
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很佩服他的气量。
51.石勒不计前嫌
后赵王石勒请武乡有声望的老友前往襄国,同他们一起欢会饮酒。当初,石勒出
身贫贱,与李阳是邻居,多次为争夺沤麻池而相互殴打,所以只有李阳一个人不
敢来。石勒说:“李阳是个壮士,争沤麻池一事,那是我当平民百姓时结下的怨
恨。我现在广纳人才,怎么能对一个普通百姓记恨呢?”于是急速传召李阳,同
他一起饮酒,还拉着他的臂膀开玩笑说:“我从前挨够你的拳头,你也遭到了我
的痛打。”随后任命李阳做参军都尉。
52.韩信受辱胯下
有一次,在淮阴城里卖肉的少年中间,有一个人瞧不起韩信,当中侮辱他说:“虽然你长得高大,喜欢带着刀剑,但其实是个胆小鬼。”
这个少年还当着大家羞辱韩信说:
“你不怕死,就来刺我;你怕死,就从我的裤裆底下钻过去!”
这时,韩信仔细的打量了对方一番,二话不说,就脸朝地,从那人的胯下爬了过去。于是,即使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53 世评华歆王朝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感到很为难。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让他上来)呢
?“ 一会儿敌兵要追上来了,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
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于是就想刚才一样继续带着他赶路。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4 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
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有人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实则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
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周处紧紧追击。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
轮番互相庆贺。而周处竟杀死蛟龙,破水而出。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于
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周处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可岁月已荒废了,怕最终一事无
成。”陆云说:“古人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
,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于是努力改过,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
55 齐宣王好谀
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别人说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不过三石。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满弓的一
半,都说:“此弓不少于九石,除了大王谁能用它?“齐宣王非常高兴。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石的弓,而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用了九石的弓
。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虚名。宣王喜欢的是虚名而失了真实。
56
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百姓争着打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告诉百姓道理的曲直,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大家感叹说:“宁愿
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
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不可以不自我勉励。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
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大惊,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
,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57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
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
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
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
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
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58
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这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
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因此来亲附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相与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
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就拿)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来说),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
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打仗一定胜利,攻占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豪杰的人,我能够
利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以为范增而不利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

魏徵论自制的原文

太宗问魏徵:“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然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徵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魏徵论自制的重要注释

生民:百姓。
不得其所:没有好的办法。
楷则:法式准则。
节:节制,控制。
失所:失去了限度。
克:能够。
纵:放任。
伏:表敬意,无义。
身得身失:自己夺得天下又自己失去了天下。
嗜:喜爱
赖:仰赖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