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图题诗赏析(墨梅图题诗的诗人有什么胸襟)_梅花_题诗_墨梅

本文目录

  • 墨梅图题诗的诗人有什么胸襟
  • 墨梅图题诗是什么意思
  • 谁知道<墨梅图题诗>的译文和赏析

墨梅图题诗的诗人有什么胸襟

  1、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和对人生的态度,卓尔不群的气概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2、原文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3、译文
  一棵虬枝盘结的腊梅,正威端地生长在我家洗砚池旁;
  每朵梅花上都有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艳丽美妙;
  只愿它能散发清香的气味在这天地之间 。
  4、作者简介
  王冕【wáng miǎn】(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墨梅图题诗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

我家洗砚用的池塘边有一棵梅树,

树上的梅花朵朵都像带着淡淡的墨痕。

不希望人人都夸赞它的颜色美丽,

只希望清香永远留在天地之间。

二、原文

墨梅图题诗(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扩展资料

一、赏析

墨梅图题诗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和对人生的态度,卓尔不群的气概以及不向权贵献媚的高尚品质。

其书法饱满挺劲,与诗画相结合,更是表现了作者高超的书法与绘画技艺。其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

二、作者简介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谁知道<墨梅图题诗>的译文和赏析

范家驹(1881—1943年),别名芝生,晚年自署蹶翁,潮阳和平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登进士,曾任法部郎中,后绝意仕途,以病辞官回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与郑邦任等办六都高等小学堂。晚年蛰居故里,潜心著述,惜手稿佚失。
范家驹喜欢书法,一生临池不辍,师法汉隶、魏碑,尤其喜欢两爨。笔墨浑厚潇洒,外松内紧,古拙沉实,庄严肃穆,融隶楷于一炉。范家驹绘画比较少见,许习文收藏其所画扇面《墨梅图》,画面右侧伸出一重墨线条,作为梅花主干,另两杆梅枝倒挂,小枝旁出,生长茂盛,伸展交错,呈恣肆之势。枝头缀满花朵,或初绽花蕾,或含苞欲放,或盛开怒放,正侧偃仰,千姿百态,宛如在空中漂浮的感觉。以金石、书法的笔法入画,用笔挺劲有力,墨色的变化使粗干呈现浑圆感,留出的飞白表现出干的表面粗糙的褶皱感,行枝连续如弯弓,生机灵动,梅花以浅墨勾勒,“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豪放深厚,无妩媚纤弱之态,枝干交叉,杂而不乱,穿插得势,恰到好处,虽不设色,却能生动地刻画出梅花含笑盈枝的风姿,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画面底部用行书题诗一首,与扇面的弧度相协调,梅花与题字相呼应,诗曰:
春风吹断玉栏干,满目烽烟雪不寒。大好国花将折尽,姑留数朵与人看。
题款“仰飞老弟,老芝左手。”诗人宕开画面,借写梅花表达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梅花在民国为“国花”,“大好国花将折尽”,说的是国难当头,大好河山遭受侵略者的掠夺践踏,内忧外患,怎么不令人心如火焚?留下来能够“与人看”的“数朵”梅花,不单单是花,而是那撑持天地的英雄气概。
诗人在登进士的几年之后,清王朝就被推翻了,他经历了清王朝的兴盛衰亡,经历了民国战乱的刀光剑影,经历了外国侵略者掠夺践踏的炮火烽烟,这里借赞美白梅的高风亮节,表达自己忧战乱之频、叹民生多艰、怀济世之心,并以白梅的刚强气格鼓励民气,唤醒国人,同仇敌忾,奋起投入抗日救亡斗争。
因此,他的诗、画涵蕴极深,读起来雄奇跌宕,直抒性灵,使画品、诗品、人品融为一体。(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