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诗词半生落魄(题墨葡萄诗古诗原文及赏析)_书斋_落魄_晚风

本文目录

  • 题墨葡萄诗古诗原文及赏析
  • 古诗鉴赏(8分) 题葡萄图 徐 渭①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是谁
  • 题葡萄图 徐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什么形象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是什么意思
  • 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是什么意思

题墨葡萄诗古诗原文及赏析

  《 题墨葡萄诗 》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徐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前言】

  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翻译】

  半生落魄已成翁,我这大半辈子潦倒失意,已然老朽(成了一个老头)独立书斋啸晚风。常常独自站在书房里对着晚风长啸(抒发心中的不平之气)笔底明珠无处卖,我画了很多珍贵的明珠却没地方去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只有无聊的把这些明珠扔到(添加到)野藤蔓之中改成黑葡萄。

   【鉴赏】

  徐渭是一个我看不懂的艺术家,不是因为他的书画,而是行为。他的狂放让他的画充满了一股直冲霄汉的气势,也许是时代的因素,他并不得志,甚至是失意。但他的诗书曲画却开创了一个新的空间,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在那里他是自由的’。

  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晚年苍凉,孤苦伶仃,从“翁”“独立”“萧”可以看出。

  “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闲”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各种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来了。

  徐渭的这首《题墨葡萄诗》,是他自己的一幅自画像。“独立书斋啸晚风”句,仿佛画出了一个一生怀才不遇、落魄失意的倔强老人,在面对命运的多次捉弄后,仍不失傲骨,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形象。尽管已是白发苍苍,却仍要在书斋前,夕阳西下的晚风中,独立啸傲。

  这一“啸”,是作者对自己多舛命运的无尽悲叹。这一“啸”,也是作者对自己一生落寞命运的发抒。这一“啸”,还减缓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冲突。自古有才气的文人,大多心比天高,可命,却都如纸般薄。李白如此,苏轼如此,徐渭也一样。

  遇上“胸中小不平”时,文人大都“可以酒浇之。”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可当遇到“世间大不平”时,酒已无法消了。

  对每个个体的人来说,世间的大不平,不是别的,是自己遭遇的不公与无尽坎坷的命运。若是还年青,可以拔剑四顾,指向不平,哪有不平哪有我。心若在,梦就在。与命运抗争的机会还多。可如今,白发萧萧,“一事无成人渐老”,你还能做什么?只能是“独立书斋啸晚风”了。

古诗鉴赏(8分) 题葡萄图 徐 渭①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

(1)这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 不羁的个性。(4分,每点2分)
(2)诗中的“明珠”用比喻手法(1分),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葡萄(1分),实际上喻指诗人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可卖,蕴含着诗人激愤、苦痛、狂傲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2分)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是谁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是明代的徐渭所作的《墨葡萄》。这是明代大书法家、戏曲家和军事家徐渭在《墨葡萄》上的题诗。这首诗道出了诗人一生凄苦的心境,借此以抒发人生壮志未酬的慨叹。

题葡萄图 徐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什么形象

题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是一位落魄潦倒但又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第一句中的“落魄”一词写出其潦倒不得志,“独立”“晚风”写出其晚年寂寞孤苦,“书斋”“啸”字则写出诗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的个性。
明朝嘉靖年间,官居别驾的雷鸣阳在净众寺后的南山上,由下至顶建造了三座十分精致的山亭。史称鸣阳三亭。亭子建好后,还没有为亭子题名立匾。想请一位博学多才的名士,依山景转换之状,题写三座亭名,雷鸣阳想到了会稽山阴才子徐渭。
徐渭不负厚望,上山观景拟名,劳累一天,为鸣阳三亭题写了“滴翠亭”、“怡心亭”、“观潮亭”三块匾额,见晚霞吐彩,日色已晚,就借宿在净众寺中。闲来无事,徐渭想与方丈对奕一局。刚踏进方丈室,迎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墨葡萄图》吸引他。 他仔细观赏,精心揣摸,觉得此图神形皆备,物似现今、栩栩如生,非高手难以绘就,只是如此精美之图,为何没有题字落款!徐渭感到十分纳闷就向方丈请教。方丈解释道:这是先朝敝寺祖师智渊大师遗作。因他一生喜爱自己栽种的野藤葡萄,又擅长绘画,留下此图,成为本寺历代传世之宝。至于没有题字落款,先祖师曾有遗言,凡能看得中此画的人,必是饱学之士,务请题字落款,平庸之辇,不可与之涂鸦,免得污了此图。因此多少年来,无人敢为此图题字落款。“噢,原来如此!” 徐渭释然道。方丈又道:施主乃大明才子,贫僧早有耳闻。今日有缘光临敝寺,实在是三生有幸,恳请施主为先祖师遗图增色,题诗既为敝寺增光,亦为先祖师遗图,请施主幸勿推却。徐渭见方丈一片至诚,难以推诿,只得从命。
徐渭满腹文才,却似明珠复土无人识得,只落得怀才不遇,仕途失意,一生坎坷,如今年已五旬,还颠沛流离……想到这里,不由悲从中来。这悲凉凄切的诗句,徐渭从心底里发出了世道不公,壮志难酬的时代感叹!“明珠”就是指葡萄,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落魄书生的感叹。用白话文说就是:“年纪已经过了五十岁,仍然没有建功立业,还处于落魄的状态。

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

C


《墨葡萄图》最能代表徐渭的大写意绘画风格。此图纯以水墨画葡萄,随意涂抹点染,倒挂枝头,形象生动。作者将水墨葡萄与自己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尽情抒泄于笔墨之中。故本题选C项。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上半部分意思是:半生落魄已然成了半旬老翁,独立在书斋中听着呼啸的晚风。

原诗: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释义:

半生落魄已然成了半旬老翁,独立在书斋中听着呼啸的晚风。

笔底有明珠却没有地方可以卖,只能闲置在慌乱的野藤中。

诗意:

明代徐渭七言绝句。作者借葡萄画无处卖,抒发了自己无人赏识,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和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

出处:

明朝嘉靖年间,徐渭借宿在净众寺中。在方丈室一幅《墨葡萄图》吸引他。 他仔细观赏,精心揣摸,觉得此图神形皆备,物似现今、栩栩如生,非高手难以绘就。有感题写了此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初秋的一天,徐渭正在山阴(今浙江绍兴)的老屋里,一边喝酒一边观赏着挂在面前的一串紫黑葡萄,这是同乡好友张元忭送给他尝鲜的。看着那青色紫藤上挂满了一粒粒饱满成熟的乌黑葡萄,枝旁还残存着的几片绿叶,徐渭感触到了扑面而来的山间清风,嗅到了夹杂着青草味的林中气息。心中想着这粒粒葡萄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来到这里,徐渭的胸中涌起了为野葡萄绘神写形的作画欲望,他一边展纸磨墨,一边酝酿构图。

这时,老仆人进到屋内,说是县府高大人派了人来请去县府赴宴,县府高大人曾以父母官的身份多次找徐渭求字作画,都被徐渭以老病不能提笔回绝了。高云临到离任,觉得无论如何也要弄到一幅大名士徐渭的字画。

因此这几天一直派人送来请柬,恭请徐渭去高府参加庆贺喜宴。徐渭厌烦极了于是展纸写了一幅“青天高一尺”的条幅,并落款“青藤徐渭书”,让老仆人交高云派来的人带了回去交差。徐渭重新坐到了画案前,想着高云的升迁和自己的坎坷,不禁悲愤不已,怨愤难平。徐渭习惯性地握笔挥洒,宣泄愤懑,寄托胸怀,《墨葡萄图》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画中所题诗见于《徐文长集三》卷十一,是徐渭作画时常书写的诗作之一,抒发了徐渭一生不遇的坎坷痛苦的心境。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