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秦朝灭亡之际,蒙恬和赵陀去哪里了为何没有救国)_南越_秦朝_岭南

本文目录

  • 秦朝灭亡之际,蒙恬和赵陀去哪里了为何没有救国
  • 南越国王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军,而且还坐视不理
  • 秦朝灭亡时,赵佗为何没有北上救秦
  • 任嚣赵佗为什么不回救秦国呢
  • 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

秦朝灭亡之际,蒙恬和赵陀去哪里了为何没有救国

秦朝灭亡之时,蒙恬已经在此前被二世胡亥赐死,赵佗则在南越地区自立为王。赵佗之所以不救秦国,是因为他看到秦朝大势已去,不愿再为秦朝效力,而是选择了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一、蒙恬之死

秦始皇嬴政在位时,蒙恬得到他的信任与重用。为了抗击北方匈奴入侵,蒙恬曾带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大规模讨伐匈奴。后来,蒙恬又组织人力修建秦长城,并长期驻扎北疆。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长子公子扶苏,因为劝谏秦始皇应该善待百姓,尊崇儒道,秦始皇大怒,把扶苏赶出京城,让他到遥远苦寒的北疆前线协助蒙恬戍边。扶苏到达北疆后,得到蒙恬善待,两人齐心协力,镇守边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二世胡亥登基。胡亥认为公子扶苏和蒙恬是一伙的,于是伪造了一封秦始皇的遗诏,在诏书中数说扶苏与蒙恬的种种“罪过”,赐死二人。扶苏和蒙恬就此自尽而亡。一代名将没有死在为国御敌的疆场上,却被自己人逼死,胡亥此举可谓典型的“自毁长城”。

二、赵佗割据南越

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朝派遣屠睢和赵佗带领50万大军南下,平定了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并在当地设立南海郡,赵佗担任地盘最大的龙川县的县令。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而死,赵佗成为南越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当时秦朝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灭亡之际,中原地区群雄混战,天下大乱。赵佗眼看秦朝即将灭亡,大势已去,于是不愿再为秦朝效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在南越地区割据称王。他下令各地守军“绝道聚兵自守”,切断中原通往岭南的各条交通要道,建立起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在当地建立了一个独立王国。

秦朝有蒙恬和赵佗这样的人才,却不会使用,虽不欲亡,其可得哉。

南越国王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军,而且还坐视不理

南越国王赵佗因为秦政无道,所以不救秦军而且坐视不理。
任嚣将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的谋划;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为秦政无道,所以不救秦军而且还坐视不理。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不久就自立建国,称南越王。

秦朝灭亡时,赵佗为何没有北上救秦

赵佗是秦始皇当时非常信任的一个将领,因此秦始皇让他和任嚣一起去往岭南地区治理当地,当时赵佗还是副将,主将是任嚣,然而后来任嚣不幸病逝,赵佗就成为了岭南地区的一把手。

在治理岭南地区期间,赵陀利用比较特殊的政策,将当地的人民治理的非常之好,并且对秦军的仇恨也降到了最低,最大限度地达到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以及文化之间的沟通,当时赵佗手下的军队也是十分强大的,这从他后来能够自立为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那么既然拥有这么强大的实力和后防力量,赵佗为什么不北上拯救秦朝?

第1个原因就是在当时的岭南,秦国人并非是最多的,如果赵佗率领当地的秦军离开岭南的话,那么岭南地区局势就会失控。那么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岭南,在一朝一夕之间又会付诸东流。

第2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赵陀手下部队已经不大适合作战,他们在驻扎岭南之后,长时间没有执行过作战任务,一直以来都是以驻守、开发岭南为主,所以他们作为军队的锐气已经被基本上磨平了。还有就是很多的军人在这里已经娶妻生子,甚至包括赵佗自己,他们大多是不愿意离开自己已经定居下来的地方去再次打仗的。

第3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赵陀以及赵陀的军队距离秦国实在是距离太远,他们是来不及赶到北方救援的。从陈胜武广起义到秦国最终被灭亡,其实时间总共也才一年,在这一年期间消息要传到赵佗耳中,然后赵佗如果还要带着军队北上的话,以那个时候的交通水平来说,秦国早就灭亡了。

任嚣赵佗为什么不回救秦国呢

关于赵佗为何没有在秦朝灭亡之际回国救援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也都知道此时的秦朝气数已尽,即便是率领南征的大军返回,也改变不了秦朝灭亡的局面;但是历史上同样有另外一个传闻,那就是秦始皇当初给驻守岭南的将领赵佗留下过一个诏书,让他务必为华夏守住这这南大门,无论秦朝发生什么事清都不要回去支援,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也有人猜测任嚣跟赵佗不会去支援是为了保存实力,选择继续攻打南越这个地方,后来赵佗夺得军事大权,在南越地区当上了一个土皇帝。

关于任嚣跟赵佗为何率领大军南征就要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说起,他当时为了扩张疆土并防止匈奴的入侵,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对外战役。其中第一个就是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北上击破匈奴,并修筑长城,镇守边疆的事情。可是随着蒙恬被赵高等人害死之后,由王离担任这个职务。等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作为主将的王离率领大部分士兵南下平乱,却在巨鹿被项羽消灭。

除了镇守边疆的三十万大军之外,秦始皇还派遣屠睢率领五十万大军南征,进入到岭南地区,想要平定百越部落。可惜的是,那里基本都是深山老林,林中还还有不少的沼气,导致不少士兵才到那里的时候就因水土不服或者中毒生病或死去。

就在中原发生战乱的时候,任嚣不幸得了病重,跟赵佗共同商量割据岭南,以此来避战乱,不得不让赵佗掌握大权。等到任嚣不幸去世之后,赵佗不但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还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自称南越武帝,创立了所谓的南越国。并在汉朝建立之后,归顺了汉朝。

赵佗为什么不救秦国

一、各有职责,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赵佗当时肩负的重大职责是,征服百越之地,为秦朝开疆拓土。

二、赵佗经过几年的征战和艰苦努力,根基刚稳,治理已初见成效,已与当地初步融合。

三、征战百越之前,赵佗已受多年战乱之苦,像全天下的老百姓一样厌战、恨战,渴望安定。四、

四、始皇帝只重武治不懂文治,忽视百姓之苦,不进行休养生息政策,赵佗内心不认同皇帝做法。

五、秦朝后期寅吃卯粮,耗尽国力,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赵佗不可能不清楚。

六、始皇帝死而天下分,赵高、二世胡作非为,把苛政推向了高潮;此时的秦朝已不是当初那个让人为之奋斗的秦帝国。

七、赵佗历来体恤部卒,威望日高,带领五十万部下过安稳日子,众望所归!

秦始皇在前219年,派遣任嚣和赵佗等率军兵分五路攻入岭南,前214年全收岭南境,任嚣成为首任南海郡尉,管辖南海、象郡、桂林三郡。

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反秦,中原大乱战事四起,任嚣认为秦朝无道,不值得卖命,“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便与赵佗计议如何割据岭南以避战乱,对中原战局作壁上观。

前206年秦朝灭亡任嚣也病死,赵佗按照任嚣的“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的临终嘱咐,向南岭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乘此机会杀了秦朝安置在岭南的官吏,封锁五岭的四个关口,拥兵数十万保守东南隅。

当时岭南境初平,需要重兵弹压,若出兵中原能动用兵力也不多,从后来赵佗攻打汉朝的战力看,纵然出兵中原也无法阻挡秦朝灭亡,最多项羽分封时多了一支诸侯。(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前21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东广州),汉朝建立后,刘邦派陆贾说服赵佗,赵佗接受汉朝的南越王印绶,吕后临朝时复反,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2年)出兵灭亡南越国。

中原历代正统王朝都认为南越国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而由于南越国当时还统治着现在越南北部,南越国在越南又被称为赵朝或前赵朝。部分越南人亦把南越国当作越南历史的一部分,《大越史记》和《大越史记全书》,便把赵朝列为越南的早期王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