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的道理是什么(歧路亡羊的道理 歧路亡羊说明了什么道理)_歧路亡羊_杨子_列子

本文目录

  • 歧路亡羊的道理 歧路亡羊说明了什么道理
  • 歧路亡羊的道理是什么
  • 古文“歧路亡羊”的启示 这篇古文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 歧路亡羊的典故是怎样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歧路亡羊讲的是什么道理
  • 《歧路亡羊》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歧路亡羊的启示

歧路亡羊的道理 歧路亡羊说明了什么道理

  成语《歧路亡羊》出自《列子·说符》,意思是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的选择太多,容易迷失自我,在学习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否则会事倍功半。
  有一天,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于是请朋友、亲友以及杨子的童仆一起去寻找。杨子问邻居:“丢了一只羊,怎么要这么多人去找?”邻居回答说:“那里岔路很多。”过了一会,邻居们等都回来了。杨子问:“羊找到了吗?”邻居垂头丧气地表示没有找到。杨子又问:“你们这么多人,怎么还会找不到的呢?”邻居回答道:“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那边去追。”杨子不再说话,谁问他都不回答,一整天没有笑容。这就是歧路亡羊的故事。

歧路亡羊的道理是什么

歧路亡羊的道理是:在生活中应该学会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否则容易迷失方向与自我。歧路亡羊出自道家学派著作《列子》一书中的说符篇。
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于儒。孰是孰非邪?”
杨子曰:“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裹粮就学者成徒,而溺死者几半。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若以为孰是孰非?”心都子嘿然而出。
孟孙阳让之曰:“何吾子问之迂,夫子答之僻?吾惑愈甚。”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子长先生之门,习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译文
杨子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这位邻居已经率领了他的家属亲友等人去追寻,又来请求杨子的童仆帮忙去追寻。杨子问道:“哎,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追羊的人回来后,杨子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杨子问:“为什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说:“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杨子听了,心里难过,改变了脸色,很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学生觉得奇怪,问他说:“羊是不值钱的牲口,又不是您自己的,而您却不说不笑,为什么呢?”杨子不回答,学生不知道杨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求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出来后,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了。”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古文“歧路亡羊”的启示 这篇古文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歧路亡羊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①,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选自《列子》)
  【注释】①党:旧时指亲族.②竖:童仆
  163.歧路亡羊
  【译文】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干吗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掉了.”问:“怎么会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那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杨子的脸色边得很忧郁,不说话有两个小时,没有笑容一整天.他的学生觉得奇怪,请教(杨子)道:“羊,不过是下贱的畜生,而且还不是老师您的,却使您不苟言笑,这是为什么?”杨子没有回答,(他的)学生最终没有得到他的答案.
  启示:人生的选择太多,容易迷失自我,在学习中,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的话,会事半功倍.(不然,就会迷失方向)或在研究一门学问时,要把握方向,注重领会其实质,而不要被各种表象所迷惑.
  正是因为面对的岔路太多,所以才会迷失方向.所以,在做学问时,一定要认准自己认为正确的一门走下去,千万不要改变,否则就会成为歧路亡羊.

歧路亡羊的典故是怎样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歧路亡羊讲的是有一个放羊人,在赶羊回家的路途中,和一辆马车进行了冲撞,把羊给吓着了开始到处乱跑,放羊人赶忙安抚住羊群,把它们往家里赶,一刻也不停留。但回到家中细心的清点后,发现少了一只羊,这可急坏了他,连忙召集一家人去寻找丢失的羊,感觉人手不够,便去求得杨子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想向他借几个仆人一起找羊。杨子感觉这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不必耗费这么多人力,丢羊人说岔路口实在太多,他们找不过来。杨子碍于邻里之间,还是派了仆人一同前往寻找。等到大家回来后,杨子好奇的询问那只羊呢,丢羊人回答道,岔路口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找不不到尽头,后来只能选择放弃了。杨子听到这话,心中很是不舒服,一整天都闷闷不乐。杨子身边的人也很不解,难道仅仅因为一只羊就惹得大人不开心了吗。杨子也就是杨朱,他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思想者之一,魏国人士,杨朱学派跟当时的墨家学派都可以与之抗衡,不过虽然如此,但名气一直也默默无闻,其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没有被掌握权利的人所看中,后来反而渐渐和道家融合为一体,也没有留下一些全面的书籍,给后人进行研究和参考。所保存下的观点,其实更为适合的用在现代人的理念中,那就是不要因为外部因素,反而让自己不开心,人生如此短暂,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帝王肯定不同意这一套,大多数的帝王都是要人民为他服务的。歧路亡羊杨朱的痛苦,也不过是他看到了自己遭遇,也是有着无数的分叉口,根本走不到康庄大道上,所以一时控制不住情绪嚎啕大哭。

歧路亡羊讲的是什么道理

《歧路亡羊》白话释义:

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带着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仆人一起追赶。杨子说:“咦!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因为岔路很多。”

杨子的邻居不久就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羊丢了。”

杨子问:“为什么羊丢了?”邻居回答说:“因为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不知道羊到哪里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邻人说的这番话,有些闷闷不乐。他眉头紧锁、脸色灰暗、一言不发。那一天大家再也没有见到他露出一丝笑容。

杨子的门徒都觉得有点奇怪,因此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子不说话,于是他的门客也不知道。

原文:

杨子(即杨朱,战国时哲学家)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此文出自春秋列子所写的《列子·汤问》。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歧路亡羊》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歧路亡羊”本意是因为岔路太多,无法找到跑丢的羊。现在多指事物复杂多变,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没有正确解决的方法,就会误入歧途。说明了人一生所要遇到的选择太多,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理性避免迷失方向。。。

歧路亡羊的启示

  歧路亡羊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应该学会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否则容易迷失方向与自我。

  歧路亡羊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出自《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成语故事

  杨朱是战国时代的人。有一天,杨朱的弟弟杨布穿了一件白衣服出门。回来时,因为天下雨,就在朋友处借穿了一件黑衣服回来了。他家的狗追着他狂叫。杨布很生气,拿了棒子要打狗。杨朱劝他说:“不要打狗了,你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假使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一条白的,回来时变成了一条黑狗,你是不是就能认出来呢?”

  杨朱的邻居走失了一只羊。邻居全家出动去找寻,又来找杨朱的学生帮忙。杨朱说:“只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那么多人去找呢?”邻居说:“因为岔道太多。”晚上大家空手回来了,杨朱问:“怎么去了这么多人还找不到呢?”邻居说:“哎,岔道上还有岔道,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条路上去了。”杨朱一整天都没有说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