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的父亲叫什么名字(赵括是谁的儿子 赵括的父亲简介)_秦国_名将_赵国

本文目录

  • 赵括是谁的儿子 赵括的父亲简介
  • 赵国真正的名将,赵括之父:赵奢
  • 赵括的父亲是叫什么 赵括的父亲是谁
  • 赵括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 赵括父亲赵奢只打赢秦国一次,为何就能炫耀一辈子,还被称为名将
  • 赵括真的无能吗
  • 纸上谈兵的赵括是哪位名将的儿子

赵括是谁的儿子 赵括的父亲简介

赵括是赵奢的儿子。
赵奢的事迹史记中只简短记载了: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於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原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从这段描写可以简短了解赵奢的事迹。

赵国真正的名将,赵括之父:赵奢

提起纸上谈兵这句成语,人们都会想起战国时期的那个赵括。由于他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他率领的赵国军队全军覆没,40万做了俘虏的赵军也全部被秦军坑杀,从此,赵国便逐渐走向灭亡。

不过,赵括的父亲——赵奢,却是赵国的一位名臣,他文武双全。

赵奢原是一名收税的小官。但他办事认真,不畏权势。有一回,他去平原君家征收税款,平原君的管家仗势抗税不缴,他将平原君家的几个管家抓到了税署里。但平原君的家丁也不甘示弱,跑到税署里把税署里的东西给砸啦。赵奢大怒,将砸税署的几个人打死了。

这下,可惹恼了平原君,平原君大怒,说:一个芝麻大的收税小官,竟敢如此大胆,把他抓过来见我!

按照平原君的指示,他手下的人把赵奢绑起来,押到平原君面前。

平原君名叫赵胜,是赵惠文王的亲弟弟,掌握着赵国的军政大权。

平原君坐在大堂上,非常气愤地问:你为什么要杀我的管家?你知罪吗?

赵奢毫不畏惧,坚定地说那几个砸税署人,按国家的法律,当斩!我打死他们有什么罪?你身为国家的重臣,不仅带头破坏国家的税制,还放纵家人作乱,我看,有罪的是你,而不是我。

几句话把平原君说得哑口无言。接着,赵奢又义正辞严的说:假使别人也都像你家一样,拒不缴纳国税,国家靠什么来支持!国家如果瘫痪了,你的小家和地位也就不保了。反过来,你如果带头守法,其它人也跟着守法,国家就会富强起来,你的地位也就巩固了。如果你斤斤计较一家的私利,忘记了国家,那你还配掌管赵国的大权吗?

赵奢的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口服心服,平原君立即转怒为喜,亲自为他松绑,并道歉说:我对不起你,今后我一定带头遵守国家的法律,教育好我手下的人。

不久,平原君就向赵惠文王推赵奢,赵惠文王让赵奢做了管税务的大官。赵奢上任后,经过整顿和改变,赵国的国库充实了,国力也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前270年,秦国派大将胡伤,统兵20万打进了韩国,还包围了赵国紧靠韩国的阏与。韩王派使臣向赵国求救。

赵惠文王召集文武百官开会,征询大家的意见。问:韩国派使臣求救,你们看,是去救好?还是不救好?

大家都惧怕秦国。相国蔺相如和大将廉颇等人都认为赵国离韩国很远,道路又狭又险,若去救,困难很大,还是不救为好。

平原君也害怕秦国。不过,他很担忧地说:救韩国看来十分困难,但如果我们不去援救,韩国就可能会灭亡。如果韩国灭亡,秦军就又会来打我们,我国就很危险了。

这时,赵惠文王让赵奢发表意见,赵奢说:救韩国是存在很多困难,不过,我认为,路远险狭,这跟两只老鼠在洞里打架一样,双方碰到的困难是相同的,谁机智勇敢,谁就能取胜。再说,韩国的存亡,也关系到我国的存亡。我看还是去救好!

赵惠文王看赵奢说的话有道理,就问他愿不愿带兵去救韩。赵奢说,尽管我缺乏打仗的经验,但国家面临危难,我愿意为国效劳。

不久,赵奢就带领五万人马从都城邯郸向南进军。奇怪的是,军队刚走到离邯郸30里的地方,就停了下来,一停就是28天。在这期间,韩国前线的告急情报不断传来,但赵奢就是按兵不动,并且还让士兵们天天挖战壕,好象永远要在这里住下去。大家都以为是赵奢惧怕秦军。

再说,秦将胡伤,听说赵国派兵救韩,忙派出探子混入赵军营中刺探军情。不久,探子便跑回去向胡伤作了报告,说赵军刚离城30里就安营扎寨了。

胡伤听完报告,认为赵军害怕秦军。从此,他不再把赵军放在心上,而是一心一意的攻打韩国。

其实赵奢的这一举动,完全是故意装的,他知道有秦军的探子混入军中因而故意装聋作哑。好让探子回去报告情况,等探子一走,他便立即拔营,向韩国急进,只两天一夜功夫就开到了秦军面前。

这么多军队都是从哪儿来的?胡伤和秦军将士都惊呆了。当他们搞清是赵国的军队时,就突然惊慌起来。胡伤急忙召集众将开会,商量对策,大家都认为,趁赵军立足未稳,夜里应来个偷袭。

再说赵军一停下来,就急忙建立营垒,安排岗哨。随后,赵奢下了一个征求意见的命令,他说,全军不论是将官或士兵,谁若有好的破敌之策,都可以提出来,献计策者有奖。

命令刚一下达,就有一个叫许历的士兵前来献策,赵奢亲切地接待了他,许历说:我军突然出现在秦军面前,使他们猝不及防,这对他们震动很大。不过,秦军一向很狡猾,他们有可能利用我军刚到的时机,来个突然袭击,我们应该加强防备。你说的对,我采纳的意见。赵奢用赞扬的口吻说。

当天夜里,胡伤亲自带一支军队来赵军营中偷袭,结果被早有准备的赵军打得大败而逃。

第二天,许历又来到军帐大营里给赵奢献计说:我通过观察附近一带的地形,我发现最险要的地形是北山。它正好在秦军军营的后面,但秦军却不知去据守。我们应该赶快把它拿下来,这样就可以居高临下,威胁秦军。

赵奢又一次采纳了许历的建议,立即派一万人马,占领了北山。在山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秦军的活动。

胡伤一看赵军占领了北山,大惊失色。他急忙命令部队夺回北山。

秦军纷纷朝山上爬去,当他们刚爬到半山腰时,赵军突然将石头推下,雨点般的乱石将许多秦兵打得脑浆迸裂,喊爹叫娘。但胡伤仍逼着士兵继续上山。这时,赵奢率大军突然从秦军的背后杀来,杀声震天。山上的赵军听到杀声,也从山上冲下来,个个如猛虎一般。赵军两面夹击,杀得秦军尸横遍野,大败而逃。胡伤在乱军中也落马负伤,在卫兵的掩护下逃走了。赵奢引军一气追赶了50里,把秦军赶出了韩国和赵国。

韩国解除了威胁,韩王带着丰盛的礼物,亲自到赵军军营,慰劳赵军将士。他还代表韩国向赵国和赵奢表示感谢。

赵奢回朝后,赵惠文王非常高兴,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和蔺相如、廉颇相等。赵奢没有忘记许历的功劳,又推荐许历,赵惠文王破格提拔他担任了国尉。

赵括的父亲是叫什么 赵括的父亲是谁

1、赵括的父亲是叫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2、其子赵括少学兵法,言兵事,聪明强识,自认为“天下莫能当”。
3、但仅记书本,并无实践。赵奢以此“不谓善”,他忧虑地对妻子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赵括的父亲叫什么名字

  赵括的父亲是赵奢。赵奢,赵国名将,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约50余岁。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奢曾对赵国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为上谷守。赵奢因屡立战功,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人们便称他的儿子赵括为“马服子”。

   纸上谈兵的故事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有一员大将名叫赵奢,他屡立战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他小时候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头头是道,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也不说他好。赵括的母亲觉得很奇怪就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很担忧地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儿子虽然熟读兵法,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将来若是率军打仗,恐怕会遭到惨败。”

  后来有一次,秦国派白起为将,统率百万雄兵讨伐赵国。赵国命大将廉颇,率四十万大军在长平阻击秦军。廉颇知道秦军人马众多,粮草运输困难,不利久战。他命令赵军凭险固守,以便让秦兵不战自退。秦赵两国军队在长平相峙许久,仍然不能有所突破,白起无计可施,眼看粮草接济不上,急得六神无主。

  于是,有将士献计让他派人到赵国散布流言,说秦军根本不怕廉颇,最怕的是赵括。赵王不知是计,立即命赵括为将,代替廉颇。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但赵王坚持。赵括到了前线,全部变更了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用书上所学的理论与秦军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因为不变通中了秦军的埋伏,赵军四十余万全部被俘,后被白起设计坑杀。赵国元气大伤,不久被秦将王翦灭掉。

赵括父亲赵奢只打赢秦国一次,为何就能炫耀一辈子,还被称为名将

相比于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战败导致赵国45万人被杀的赵括来说,他父亲赵奢的名气远远是不如赵括的,历史因为长平之战记住了赵括,但是赵奢到底做了什么?没几个人能记得住,赵奢被赵国封为马服君,君是战国时期的一种封号,比如白起是武安君,赵胜是平原君,马服君赵奢也因为功劳而被封君。

那么马服君赵奢有什么功劳被封君呢?

赵奢生活的时代主要在赵惠文王和武孝成王时期,赵奢曾经担任过燕国的上谷太守,后来到赵国担任一名收取田赋的小官吏,因为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杀了平原胜赵胜家里9个管事的人,而被平原君赵胜刮目相看,因此推荐给赵惠文王,赵奢因此得到重用。

赵胜和赵惠文王都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奢敢于对赵国王族执法严格,说明他为人正直,赵奢一生最著名的一战就是阏与之战,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韩国的阏与,阏与这个地方是今天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韩国向赵国求援。

当时的赵惠文王先问名将廉颇,能不能救援韩国,廉颇说不能,因为道路遥远、狭窄、艰险,然后赵惠文王又问名将乐乘,乐乘的回答与廉颇一样,事实上看看地图就知道了,阏与位于邯郸的西边,从邯郸出发要经过太行山才能到达阏与,当时穿越太行山的路相当不好走,所以廉颇和乐乘认为不能救援韩国。

关于阏与之战,史记上面就只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史记 赵世家》:(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而围阏与,赵使赵奢将,击秦,大破秦军阏与下。

之后,赵惠文王就问赵奢,赵奢说:道路虽然遥远狭窄,如同两只老鼠在洞中打架一样,只能看谁勇猛谁就能取胜。赵奢说的也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赵奢的本意是说:虽然有道路的问题,但是想要取胜也是有可能的,就是比秦军更为勇猛。

赵惠文王认为赵奢说的对,就派赵奢率军救援阏与,阏与之战中,赵奢采用了“先主动示弱、再突然袭击,抢占有利制高点”,与阏与城守军夹击秦军,然后一举打败秦军的战略,这一战赵奢打得相当漂亮,完美地运用了谋略打败了秦军,并不他与赵惠文王所说的依靠勇猛战胜秦军的。

赵奢就因为这一战而获封马服君的封号,并且因为这一战,赵奢与赵国名将廉颇、蔺相如等人平起平坐,廉颇是赵国身经百战的名将,官至上卿,蔺相如是几次为赵国争光的名相,完璧归赵说的就是他,同样官至上卿,要知道廉颇打了无数次仗才得到这个地位,为什么马服君赵奢打了一仗就与廉颇和蔺相如平起平坐呢?

事实上,公元前270年发生阏与之战的含金量相当高,之所以如此,有以下几个原因:

1、廉颇和乐乘等名将都没有把握取胜的情况下,赵奢打赢了。

赵奢在打阏与之战时,还不是军职,还是个管理收税的官吏,可以说完全没有作战经验,而廉颇和乐乘都是当时赵国的名将,赵国参与的所有重大对外战争,基本上都是廉颇和乐乘的参与,当时连廉颇和乐乘都没有把握取胜的战争,赵奢打赢了,这就是本事

赵惠文王在问计此战时,先问了廉颇和乐乘,然后再问的赵奢,这可是军国大事,如果赵奢一点军事才能都没有的话,也用不着问他,这说明赵奢在此战前,曾经表现过军事能力,否则赵惠文王也不会让一个毫无军事经验的人上战场打仗,赵惠文王怎么也算一个贤明的君主,在位时期,赵国名将辈出,全是赵惠文王提拔的。

再加上后来这一仗赵奢打赢了,所以含金量很高,说明赵奢的军事才能不亚于廉颇和乐乘,只是史书对赵奢的记载过少,并不代表他没有其他的战役取胜。

2、赵奢打败的是秦军和秦国名将

秦军在这个时候已经相当强大了,在与六国的战争中,秦国几乎是一面倒的取胜,史书没有记载此战中与赵奢交手的秦国将领到底是谁?当时秦国最有名的将领是白起,阏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70年,而史书记载白起分别在公元前273年和公元前264年参与了华阳之战和泾阳之战,但是这中间的9年时间,没有记载白起参与了任何战争,那么这一段时间,白起去了哪里?

根据史书记载,在阏与与赵奢对战的秦国将领是胡阳,也叫胡伤,官至秦国客卿,胡阳在公元前273年作为白起的副将参与了华阳之战,斩首13万韩、赵、魏联军,同时淹死2万人,在华阳之战前,胡阳还独自率军攻克了魏国的卷、蔡阳、长灶三城,胡阳在史书的记载很少,凭他的战绩,也算是秦国名将了。

赵奢在当时是无名之辈,一个收税官当将军来打仗,而对手胡阳是秦国名将,想想看,一个收税的小官吏打败了强大的秦军和秦国名将,这是不是一件非常有含金量的战役,所以赵奢此战之后就被封君加官

有些将领打了一辈子仗,却没有功劳,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打赢有名的战争,比如李广就是这样,有些将领只打了一场仗,就名扬天下,比如像西汉的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陈汤斩杀北匈奴单于,一场有意义的胜仗足够他们封侯名扬四海,而赵奢显然属于后者,靠着阏与之战的胜利而封君成名。

但是,赵奢的能力显然不仅仅是打仗,从他一生的经历能看出他很有谋略,阏与之战是靠谋略打赢的,他还能采用手下将士许历的正确建议,抢占制高点,他能够看到廉颇和乐乘看不到的机会,他还能识人,赵奢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儿子赵括不足以担当大任,这也是赵括之母后来能避免连坐,独善其身的原因。

赵奢眼光长远,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赵奢曾经与齐国名将田单论兵,就是那个火牛阵打败燕军的齐将,后来到赵国当相国,田单自己也承认没有赵奢看得远,赵奢的种种行为证明他就是个名将,不仅仅是只打了一场阏与之战,虽然赵奢的成名战是阏与之战,但他能炫耀一辈子的,显然不止一个阏与之战,还有各方面的能力与眼光,让他成为同时期为数不多,且在史书上留名的赵国名将。

赵括真的无能吗

不无能的赵括的父亲是有名的赵奢。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读了无数的军事书籍。在一次战斗中,他用计谋成功地打败了敌人。从此一战成名,进入了赵王的视野。当时廉颇被撤换,赵王就和各朝臣商议,让赵括撤换廉颇,而不是买官。隆平之战足以显示赵括的军事能力,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赵括身死。赵括是纸上谈兵。我个人认为只是因为我们国家常见的输赢惯例。

第一,小成就

当初他能够进入赵王的视野,也是因为他之前打了一场胜仗。公元前280年,乐毅为报赵国之辱,攻打齐国麦秋,但久攻不下。然后,赵浩棋惠文命赵奢一个月攻陷麦秋,墨家子弟助敌守城。他的儿子赵括提出了一个攻击他心脏的计划。麦秋没有粮食,市民吃了赵的粮食后杀了齐,从而攻下了麦秋。这说明赵括的军事能力是有可能的。

二、长平之战

赵括的纸上谈兵,其实是因为长平之战的失利。大家只看到了这场战争的胜败,却没有仔细分析这场战争的背后。本来这场战争的主帅是廉颇,但是廉颇很聪明,一直没有和敌人决战,所以战争一拖再拖,直到赵王听信谣言,撤换了廉颇,赵括才有了上场的机会。武将临阵换将是大忌,何况秦国有意让赵换将。虽然赵在这场战争中吃死尸,宰战马,伤士兵,但还是没有乱。一点就足以说明赵括杰出的领导能力。

3.长平之战背后

在长平之战中,关键不是主帅,而是国家决策者,60万和赵45万。他们的数量已经处于很大的劣势。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富民强国,再加上统治者的全国动员,秦军的支持是不断的。另一方面,赵军没有后援,没有友军,整个国家都是饿着肚子打仗。而且赵王是边打边和,并没有邀请其他国家的友军。因此,赵之所以会输掉这一仗,仅仅是因为这是针对的,所以这场败仗是惨不忍睹的,与赵括无关。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3c6d55fbb2fb43164dcc480730a4462308f7d3ff?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纸上谈兵的赵括是哪位名将的儿子

赵括是赵奢的儿子。

赵括之父,赵姓名奢,是赵国的著名武将,官拜大将军一职,为人十分的正义。赵奢的一生经历了赵国的2个朝代,辅佐了两任国君,死后被赵国军封为马服君,其实这个称号也是极其有意思的,从字面来看的话,说明赵奢这人正义、正直。

可能已经达到了连马都觉得十分佩服的程度,所以赵国君才尊称赵括为马服君,当然我这只是一个臆测,不能当真,但是却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佐证了他的人品。赵奢是非常了解赵括的,在他临死前,还特地嘱咐切不可用赵括为帅。明察秋毫如斯,真可谓高人也。

赵括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