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诗歌以什么著称(杜牧最有名的一首诗是什么这首诗千年以来素负盛誉)_杜牧_杜甫_被称为

本文目录

  • 杜牧最有名的一首诗是什么这首诗千年以来素负盛誉
  • 杜牧的作品
  • 杜甫是被称为诗史还是诗圣杜牧被称为诗什么
  • 杜牧擅长写什么题材的诗
  • 杜牧被称为诗圣吗,杜牧称为诗圣还是诗仙
  • 杜牧被称为什么

杜牧最有名的一首诗是什么这首诗千年以来素负盛誉

杜牧是唐朝著名诗人,相信我们在课本中都有学过杜牧的诗。杜牧的著作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为豪迈、抒怀一类,所以读起来会感觉气势和精致并存。当然杜牧在诗、赋方面都颇有成就,那杜牧最有名的一首诗是什么呢?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诗,是杜牧的一首七绝,内容主要描写江南景色,而这首诗在千百年以来也是富有盛誉,更是诸多爱诗之人心中的经典,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是诗歌文化的巅峰,初唐有四杰,盛唐有李杜,中唐有白居易,即使是在王朝末日之时,也有杜牧和李商隐扛起了最后的尊严。在杜牧所处的时代,诗歌的各种风格已经被前辈们运用得炉火纯青。李白的豪迈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诗情画意,白居易的浅显直白,甚至连李贺也开创了阴森鬼魅的流派。杜牧却能独树一帜,以英发俊爽的魅力,站在唐朝诗人的金字塔尖,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事。

杜牧的诗歌,明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豪迈的感怀诗,它们慷慨激昂,笔调拗峭,从立意到行文,处处透出诗人的新奇思路。另一类则是香艳诗,它们旖旎动人,细致入微,如同涓涓细流,洒入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两类诗的风格完全不搭界,如果能将一类写到极致,就已经是诗坛大家,而杜牧却两者兼备。这样的才情,实在让人拍案叫绝。

在他的感怀诗中,留下过对家国兴亡的感叹,也留下过对圣主明君的无限景仰,更留下过对于历史英雄的歌咏崇拜。然而,最让人永远怀念,也是最为著名的,还是这首《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表面上来看,这首诗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炫耀辞工的意思。它是以诗人冷眼旁观的口吻,娓娓道来,留下了万千风情:江南大地之内,千里之处都是鸟鸣声声,绿草红花相映生辉,水村山寨之中,酒家的旗帜都在随风飘动。南朝当时留下了四百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都被烟雨中笼罩。

全诗的第一、二句便出语惊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如同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又如同电影之中的镜头切换一般,让读者很容易沉浸其中。江南千里,自然是风景不同,气候不同。然而,作者却巧妙地抓住了最为典型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气息。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生气,是伴随着百姓的恬淡生活的。虽然没有出现一个人,诗人却描述了酒家林立,店旗飘飘的盛况。也就是这种人与自然的结合,才让江南风光更为绮丽。

本来这两句,已经是相当出色了,诗人却尤嫌不足,最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更是千古经典之作。它如同在明亮的油画之上,以寺庙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以烟雨增加的色彩的朦胧感。在江南春色之中,林立着大大小小的寺庙,这既是祥和生活的写照,也是对于和平的向往。

当然,在近些年以来,有些学者认为,这首诗还具有深刻的现实讽刺意义。他们认为杜牧本人是厌恶佛教的,他的《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被看作是反对佛教的战斗檄文。在此文中,杜牧盛赞了会昌灭佛的英明,并且切中当时佛教的种种利弊,与韩愈的《谏迎佛骨表》堪称双璧。

因此,这些学者认为,末尾两句也是作者对朝廷之中崇佛信佛的担忧,认为会重蹈南朝的覆辙。因此,它借南朝佛寺在烟雨之中被无情吹打,以一种极为冷静地态度告诉当权者,光靠佛教来治理国家是行不通的,南朝兴修了那么多佛教,一样还是被人摒弃。

但是,长期以来,更多学者认为它就是一首咏景的七绝,不应该参杂太多的感情。杜牧却是对佛教提出过批评,但并不代表他就是彻底的反对者,光从樊川居士这个字号就能看出他与佛教其实存在不解之缘,而且他的朋友之中也不乏僧道之人。

末尾这两句写得太过精彩,还引起了如此发人深省的争议,大概处于杜牧本人的意料,也为后人增添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杜牧的作品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同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关于杜牧的主要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主要作品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除此之外,还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作品原文

七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绝·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绝·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绝·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绝·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张好好诗》并序

牧太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年,沈著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君为豫章姝,十三才有余。翠茁凤生尾,丹叶莲含跗。

高阁倚天半,章江联碧虚。此地试君唱,特使华筵铺。

主公顾四座,始讶来踟蹰。吴娃起引赞,低徊映长裾。

双鬟可高下,才过青罗襦。盼盼乍垂袖,一声雏凤呼。

繁弦迸关纽,塞管裂圆芦。众音不能逐,袅袅穿云衢。

主公再三叹,谓言天下殊。赠之天马锦,副以水犀梳。

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自此每相见,三日已为疏。

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

旌旆忽东下,笙歌随舳舻。霜凋谢楼树,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尘土,樽前极欢娱。飘然集仙客,讽赋欺相如。

聘之碧瑶佩,载以紫云车。洞闭水声远,月高蟾影孤。

尔来未几岁,散尽高阳徒。洛阳重相见,婥婥为当垆。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须。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无。

门馆恸哭后,水云秋景初。斜日挂衰柳,凉风生座隅。

洒尽满襟泪,短歌聊一书。

杜甫是被称为诗史还是诗圣杜牧被称为诗什么

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牧并没有诗开头的称号,一般被称为杜樊川。
1、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2、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扩展资料:
一、杜甫作品介绍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1、全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译文
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二、杜牧作品介绍
《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前两句再现诗人蹉跎时日、沉迷声色的生活状况;后两句抒发感慨,表现悔悟、自责以及欲将振作之意。
1、全文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2、译文
困顿江湖饮酒作乐放纵而行,揽着美人细腰醉看歌舞轻盈。
扬州十年好像做了一个大梦,只落得青楼薄情负心的声名。

杜牧擅长写什么题材的诗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气格紧健,造句瘦劲,如《感怀诗》、《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李甘诗》、《郡斋独酌》、《雪中书怀》、《落中送冀处士东游》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杜牧被称为诗圣吗,杜牧称为诗圣还是诗仙

1.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牧并没有诗开头的称号,一般被称为杜樊川。

2.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3.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4.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5.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6.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7.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被称为什么

李白没有和杜牧并称,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杜牧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