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CEO1美元年薪真的假的?20世纪人物影响力排行榜_惠普_美元_公司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惠普ceo 惠普 美元 公司

惠普CEO1美元年薪真的假的

这事是真的
惠普新任首席执行官梅格·怀特曼已经同意接受1美元底薪,因为她试图弥补这个电脑巨人的亏损。

与此同时,惠普表示同意支付前首席执行官李艾科遣散费高达720万美元,外加356万美元的内部股票和240万美元的年终奖金。

自从去年秋天李艾科接手惠普之后,到现在惠普公司的市值已经萎缩到只剩380亿美元 惠特曼获得期限为8年的购买190万惠普股票的期权,但是她必须使惠普公司的股价提升至120%或者更高,才能把大部分兑换成现金。惠普表示,惠特曼2012年的目标奖金是240万美元。

首席执行官的年薪1美元在科技公司中并不少见,谷歌的施密特,赖瑞·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都是这个数字。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提夫乔布斯的年薪也一直都为1美元一年。

如同其它科技巨头一样,惠特曼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女人,而她随意的把自己的钱花在了去年竞选加州州长的失败竞选中。
Rank舆情监测 整理提供

20世纪人物影响力排行榜

  IT方面:
  1. John Chambers,Cisco总裁兼CEO
  对于一个连续4年被读者选为最有影响力CEO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更多的可说呢?由于他拥有经久不衰的商业睿智,他一直是网络业界以及商业世界最受关注的偶像级人物。
  2. Bill Gates,微软主席兼首席软件架构师
  去年11月,Gates发表了他在Comdex上的第20次主题讲演,尽管每年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这一展会的影响力正开始逐年地减退,但Gates的影响力却并没有减退。虽然有争议,但他依然是软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而且依然是微软这家拥有320亿美元资产和68亿美元研发预算的公司的掌舵人。为了分享他关于“无缝计算”的理念,Gates宣称:“在21世纪最初10年中,我们将能获得的生产力的提高要比工业界迄今为止所获得的所有生产力的提高还要大。”
  3.Sam Palmisano,IBM主席兼CEO
  当Palmisano说IBM今年将在诸如服务、中间件、Linux和基于开放标准的软硬件业务上还要招聘1万名新员工的时候,他让网络业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了希望。这是他在去年10月中旬宣布IBM第3季度收入达到215亿美元(与前年同期相比增长9%强)的时候说的。自从于2003年3月升任IBM最高长官以来,Palmisano已经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中心技术远景:电子商务随需应变而有效地调动起了IBM的所有硬件、软件和服务部门的资源。
  4.Carly Fiorina,惠普主席兼CEO
  Fiorina作为一位能干的CEO的声望是她艰难赢得的,这样的声望她似乎也没有打算失去。Fiorina已经很灵巧地从昨天的并购成功转向了明天的商业计划,这一强有力的计划包括如何确保在构建“新的数据中心”时的领导作用。惠普对“动成长企业”的25亿美元投资表明,她对确保惠普始终能够站在前沿地位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除此之外,Fiorina对于怎样与Cisco面对面竞争的态度看来也是严肃认真的。这是一些业界观察家从她去年11月辞去Cisco公司董事一事中体味出来的,这与她2001年加入该公司董事会有着同样的意义。
  5.Linda Dillman,沃尔马CIO
  Dillman决定专门从事领导沃尔马的技术发展方向不只是为了这家庞大无朋的零售商,而且也是为了其数千家供货商--其所产生的涟漪效应会波及整个网络行业。就拿Dillman去年6月宣布将采用无线频率认证(RFID)标志的例子来说吧。在一次零售交易展会上,Dillman对参展的观众表示,沃尔马将会要求其顶级供货商在2004年必须在其物品上植入RFID芯片,而到2006年其他所有的供货商也都必须如此。分析家们认为仅此一项就可能创造一个20亿美元的RFID市场。
  6. Ivan Seidenberg,Verizon主席兼CEO
  作为全美最大的地区贝尔公司的领导人,Seidenberg在去年11月正式获得Verizon主席一职的时候已经巩固了他的地位,这比他8个月前被指定完成大西洋贝尔/GTE两家公司在2000年签订的合并合同时的地位要稳固多了。Seidenberg将会继续做他的巡回演说明星,而且其谈话内容也绝不会少了他那句已经成了标志性的话语:政府管制正在抑制创新,从而抑制了电信业的复苏。
  7.Michael Dell,戴尔主席兼CEO
  Dell已经进入网络业顶级人物之列,但显然他还没有到达自己的巅峰。他在我们的年度读者力量指数排名中是上升最快的影响力人物,而且他不只是对于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来说,而且对于全世界的领导人来说,都已经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商业和技术顾问。
  8.John Thompson,赛门铁克主席兼CEO
  Thompson领导赛门铁克走过了不同寻常的一年,已经使该公司连续第二次荣登我们的“10大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公司”排行榜。毫不奇怪。Thompson很好地实现了完美的财务状况、几份客户大单以及赛门铁克在安全领域收入第一的市场地位。他还完成了两次全现金的收购,外加其他一些收购合同。作为好几家政府顾问委员会的成员,Thompson还就职于UPS、NiSource、Seagate和Crystal Decisions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会。2003年,他在商业世界的声望上升得很快,是无数展会以及商业媒体关注的明星,同时也是秋季Comdex的主题演讲人之一。
  9.Joseph Tucci,EMC总裁兼CEO
  去年,Tucci带领EMC进行了一次并购的狂欢,最后一次是12月中旬以6.35亿美元现金对软件厂商VMware的收购。这次收购距离7月份以13亿美元买进备份与恢复软件制造商Legato系统的行动并不遥远,除此之外,他还在10月份完成了对内容管理软件专业公司Documentum(17亿美元)以及对存储资源管理厂商Astrum(合同金额未公布)的收购。这些收购将会帮助Tucci拓宽EMC的技术进入高端存储平台领域,最终实现所谓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ILM是一种能够将存储技术与内容创建以及数据恢复能力整合在一起的策略。
  10.David Dorman,AT&T主席兼CEO
  Dorman始终在努力制止AT&T财务状况的下滑态势,他于去年12月初所做的令人吃惊的人事更迭通告,即用他的老友和一度担任过SBC高管的William Hannigan替换掉了AT&T的总裁Betsy Bernard,也是出于同一目的。如果说Bernard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成本削减专家,那么Hannigan则被人认为是一个收入增长能手。这一任命是Dorman去年一系列人事更迭的最后一次,这一系列人事更迭包括任命了销售、网络运营以及其他位置上的新的人选。49岁的Dorman还是商业世界的一位很有影响力的成员,他还是弗吉尼亚州阿历山德拉Episcopal高中的董事会成员。
  11. Ed Whitacre,SBC主席兼CEO
  和以往一样,Whitacre总是给业界带来震撼。去年7月,在大肆的宣扬中他宣布了与卫星电视提供商Echostar的联合市场营销协议,这使得SBC成了第一家与卫星和有线公司的主要业务电视服务捆绑在一起的地区贝尔公司。该协议创建了计划于2004年初提供的所谓“四重奏”捆绑服务,SBC的客户可以付费享受由单一提供商提供的多频道电视节目、本地和长途语音通信、无线通信以及宽带服务。他因为对Echostar投资5亿美元而使这一协议正式生效。如果他不能完成这一与电视业务捆绑的协议,那么他就不得不往来穿梭于各大城市进行游说,以终止管制者允许其竞争对手如AT&T等廉价使用其网络的规定。
  12.Steve Ballmer,微软CEO
  Ballmer喜欢开玩笑说他怎么也记不住那令他烦恼的开放源码竞争对手,即Linux的名字。然而实际上,对于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软件公司的这位CEO来说,这个玩笑一点儿都不可笑。由于在他身后有这一大堆的反垄断官司的困扰,所以至少在美国,与开放源码运动作战将是Ballmer下一个重大战役之一。相比而言,微软产品的安全性倒在其次了。
  13.Tony Scott,通用汽车CTO
  Scott在通用汽车的地位使他不得不与34万名员工每天遇到的技术问题打交道,还要负责全球最复杂的供应链之一,并管理庞大的独立代理商分销网络。这些日子以来最吸引他注意力的一个题目就是认证管理。Scott还是通用汽车在自由权利联盟项目管理董事会中的代表,去年Scott在通用汽车开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采用遵从自由权的软件,包括将认证管理软件与通用汽车全公司范围的LDAP目录以及雇员门户体系相集成。
  14. Doug Elix,IBM全球服务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集团执行总裁
  从其本土澳大利亚来到美国,Elix已经在IBM以及整个网络业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领导着IBM全球服务集团(IGS)在160个国家中的17万名专家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大企业的合同。IGS 2002年的年度收入为360亿美元,2003年上半年即已达到210亿美元。Elix知道怎样发挥个人在组织中的作用,知道怎样让富有挑战精神的IT管理者们接受各种开放的标准以便让他们所在的组织更具有影响力。
  15.麻省民主党参议员Paul Sarbanes与俄亥俄州共和党人Michael Oxley(无照片)
  这一对立法官员就是2002年Sarbanes-Oxley法案的制定者,该法案规定了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开上市公司需定时地公布准确详细的财务报告。起源于美国公司大规模财务丑闻的这项法案,目的就是为了改革财务制度并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同时,该法案还将推动企业财务公告系统的现代化,促使企业投资业务流程、公司治理以及咨询服务等领域。一般认为,要遵守该法案其成本是高昂的:总体而言,《财富》1000强企业2003年可能得花费25亿美元才能符合该法案要求。Sarbanes-Oxley法案是几个强迫企业进行IT投资的立法管制条例中的代表作。
  16. Rhonda MacLean,美国银行高级副总裁兼企业信息安全经理
  MacLean是企业信息安全流程的一位长期领导人物。在1996年加盟美国银行之前,她就在波音公司负责把守安全堡垒长达14年。2002年5月,美国财政部任命MacLean为负责保障关键基础设施和国土安全程序的金融行业代表。她的崇高声望还有: 领导美国银行创建了一个金融业的安全测试中心,担任着好几家安全组织的董事; 她还是华盛顿特区各类政策制定者的顾问。
  17. Charlie Giancarlo,Cisco交换、语音和存储部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Cisco-Linksys总裁
  Giancarlo是Cisco公司里搜寻有待征服的新技术领域的骑兵侦察员之一。在他负责下的语音和存储领域,他获得了几个使他前途无量的巨大机会。Giancarlo作为Cisco收购了Linksys后成立的Cisco-Linksys的总裁,他还负责着Cisco进入消费者和家庭办公市场计划的实施。
  18.George Samenuk,Network Associates主席兼CEO
  当Network Associates在财务钢丝上颤颤巍巍地行走时,去年3月Samenuk终于宣布在历经3个财年之后终于重新实现了赢利,年底他还为该公司打出了一手漂亮的牌。他领导Network Associates在年中便实现了健康的财务状况,这足以让他在去年10月可以放心大胆地连续收购了3家公司,包括用1亿美元收购入侵防御厂商IntruVert Networks。Samenuk 还担任纽约证券交易所顾问委员会委员。
  19.Fred Wettling,网络应用协会主席;Bechtel基础设施体系经理
  以其在网络应用协会(NAC)中的身份,Wettling领导着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权势者小组,这些小组的成员来自像波音、雪佛兰、沃尔特·迪斯尼、耐克和GlaxoSmithKline这样的巨头。NAC的成员企业--其总的营业收入加起来超过7500亿美元--如果以一种权威的声音讲话,足以让IT厂商们辗转不宁。
  20.Larry Ellison,Oracle主席兼CEO
  无论你怎样看待Ellison,但此人绝非等闲之辈。他2003年的古怪行为就是非常引人注目的恶意收购策略,这种策略业界已经久违多年了。虽然他对PeopleSoft的“恶意”出价未必能成功,但却显然让Oracle以及IT基础设施留在了美国企业的心目中和商业媒体的关注中。由于他大胆放肆的举动,Ellison的影响力看来还会持续强大下去。
  21.Craig Conway,PeopleSoft总裁兼CEO
  2003年,Conway将自己的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这位PeopleSoft的领导人在去年6月与J.D.Edwards的合并中赢得了一场攻势,而后便开始了与Oracle的反复抗衡,使后者高达73亿美元的敌意收购陷入了困境。他的防御策略包括草拟了一份颇有争议的计划,该计划向其客户承诺,一旦PeopleSoft被他人收购导致其产品计划无法实施,那么该公司将给于客户所付许可费用2到5倍的赔偿。
  22.Brian Roberts,Comcast总裁兼CEO
  这位美国壁球队的前队员(曾在以色列举行的多次马加比竞赛中获得过银牌)如今站在了网络业的指挥台上,在宽带市场同样获得了辉煌的胜利。Comcast在2003财年中新增了170万高速互联网接入用户,总用户数已达530万。他的成功正在迫使地区贝尔公司比如SBC等不得不认真对待。
  23.Eric Rudder,微软服务与工具部门高级副总裁
  Rudder在微软的地位和声望一直在稳步地提升,今天他控制着该公司的服务器业务并协调着该业务与开发者社区的关系--其拥护者们正期待着他能够接手微软的.Net“掌门人”事务。这些日子以来,Rudder所负责的项目还有微软即将面世的Longhorn客户机操作系统;名为Yukon的下一代SQL服务器;和名为Whidbey的下一代Visual Studio。
  24.Greg Papadopoulos,Sun公司CTO
  Orion、Kevlar、Mad Hatter,作为Sun公司技术研发的负责人,以上这些都是Papadopoulos推出的新项目。2003年初发表的Orion,是Sun为其简化的价格体系以及发布周期所制定的代码名称。Kevlar是Sun即将发表的服务器分区软件的代码名称,而Mad Hatter则是其Linux桌面软件包研发计划的名称。而居于所有这些项目之上的则是新一代UltraSparc刀片服务器,它利用多核心技术在一块硅片上集成了多个处理器单元。
  25.Scott Griffin,波音CIO (无照片)
  波音作为用户的历史就是各种技术的早期采用者、培育者和成型者的历史。在Griffin的指导下,波音最近已全部采用了认证管理和协同计算技术。除了作为一个技术的远见卓识者之外,Griffin还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巡回演说家,其个人的经历也丰富多彩,他甚至还当过消防队员。他在西雅图地区很多慈善基金会里都是积极捐助者,而且还担任华盛顿大学的顾问。
  26.Irving Wladawsky-Berger,IBM电子商务随需应变总经理
  当IBM于2000年计划投资10亿美元支持那时羽毛尚未丰满的Linux企业级产品时,Wladawsky-Berger就是这笔投资的负责人。如今,他负责的投资更大了:Wladawsky-Berger现在领导着IBM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理念,大约在15个月前发布了投资100亿美元的计划,目的是要让IBM的硬件和软件资源拥有更多的智能。这位在IBM已服务了33年的Wladawsky-Berger现在还负责布道和推广像网格计算以及虚拟化这样的技术,并设法让企业能够以最佳的灵活性适应市场环境变化保值增值。
  27.Nora Denzel,惠普软件全球业务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动成长企业策略高级副总裁
  在Denzel的看护下,惠普2003财年的软件收入因为年度增幅达到20%而创造了新的纪录,其中OpenView增长17%,OpenCall增长36%。与此同时,Denzel还通过并购扩张了她的软件王国,惠普的动成长企业策略也是由她正式负责的。41岁的Denzel在网络业界已经拥有了资深的经历。1984年进入IBM任存储软件工程师,很快便升任负责IBM存储软件产品的全球经理。1997年加盟Legato,以高级副总裁身份在4年内便让Legato的营收从5000万美元上涨到2.5亿美元。2000年进入惠普,先负责网络存储,很快便成为惠普整个软件集团的领军人物。
  28.Nicolas Carr,商业撰稿人兼咨询师
  Carr以其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题为“IT不再重要”的文章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文认为IT的战略价值正由于IT的无处不在而逐渐消失。该文引发了无数的争论,也让Carr成了最繁忙的巡回演说家。这篇文章所产生的冲击波可能不会持续到他今年5月有关同一主题的著作出版之时,但是Carr显然在去年的IT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29. Darl McBride,SCO集团总裁兼CEO
  McBride之所以获得本年度的影响力排名是因为他与Linux之间的法律争端。这位42岁、已有7个孩子的父亲几乎把整个2003年都押在了宣称Linux从SCO盗窃了源代码一事上,而他来SCO不过两年。随着这场争端的逐步展开,McBride除了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执着,还让我们看到了他想使SCO彻底摆脱Linux市场的努力。
  30.Richard Stiennon,Gartner研究部副总裁
  Stiennon以其去年6月份的报告震动了安全业界,在这份报告中他说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次“市场的失败”。很少会有分析师会像他这样说到一个新兴的市场,尤其是一个挤满了等待着新的分析报告的客户的市场。他的态度强有力地影响了IDS厂商,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市场失败或者危险的市场销售状况。这份广为流传的“IDS正在死亡”的报告在其发表之后的几个月后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多潜在的政府IDS采购者10月份邀请了Stiennon去和十多家IDS厂商进行当面的质
  女性:
  赛迪网消息,美国时间8月20日,《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它首次评选的全球一百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中国副总理吴仪名列第二。
  居第一的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和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排名第四和第五;亚洲入选的其它女性有: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第三)、印尼总统梅 加瓦蒂(第八)、菲律 宾总统阿罗约(第九)、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夫人(第十四)、新加坡新任总理李显龙的夫人何晶(第二十四)、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第四十四)及缅甸民主运动领导人昂山素姬(第四十五)等。

  另外三名入选的中国女性分别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彭佩云(第四十七)、上海宝钢集团董事长谢企华(第五十五)、联想集团财务长兼资深副总裁马雪征(第八十)。

马克·赫德的上任举措

对很多惠普员工来说,2005年7月19日是个黑色星期二,他们要么没有收到公司的续约合同,要么收到了伤感的裁员信。
早在4个月前,马克·赫德坐进卡莉·费奥瑞娜的办公室,成为了惠普新任CEO。熟悉他的人不多,虽然他在NCR担任CEO期间业绩非凡,通过控制成本使公司股价暴涨323%,但低调的马克在作风上与前任截然相反。
当惠普正式宣布,计划在未来6个财季里削减1.45万员工,近员工总数的10%时,如同平地惊雷。内部的恐慌可想而知,但华尔街的分析师大多乐观,《福布斯》和《财富500》杂志也对此看好。其中,Robert Frances Group分析师迈克尔·多尔齐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并不是惠普该裁多少人的事情,而是该裁哪些人的问题。赫德必须让企业客户相信,惠普是一家很稳定的公司,并能有利于自己的长期发展。”
在卡莉·费奥瑞娜领导期间,惠普变成了一个囊括PC、数码产品、打印机及服务在内的全能公司。其间,尽管卡莉按照客户导向的原则,将惠普四大业务集团进行过多次重组,但是基本未涉及大规模裁员的话题,即使是压缩编制,公司也会想办法在其他职务上重新安排人员,这使得惠普成了全球IT业界人数最多的公司之一,达到15.1万,几乎是竞争对手戴尔的三倍。
据分析家预计,惠普每裁员一名雇员,每年可节省10万至12万美元的成本。那么每裁员5000人,就相当于每年为惠普增加每股15美分的营收额。如果所裁雇员来自低利润部门,那么不但不会影响销售额,反而会增加公司营收。市场受利好消息影响,惠普股价在9个交易日内上扬了7%。
果然,该次裁员目标明确,主要将职能部门,如后勤、财务、人力资源等精简,并在业务部门适当调整,同时维持研发和销售部门的现状。赫德表示,考虑到惠普创新的需要,因此裁员的重点避开了核心的研发和销售部门。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客户支持,并继续领导科技革新。他说,惠普就是一家依靠技术创新而不断前进的公司,但一度没有看清方向,“重新认识这一点很重要”。
为使裁员计划顺利进行,马克·赫德采取了一项巧妙的安抚人心的策略。去年7月底,惠普宣布将提供1302个职位,其中包括多种工程、软件开发和客户跟踪等,专门面向“重灾区”内被裁的员工。这些岗位的数量只相当于裁员总数的1/10不到,但无疑起到了“镇痛剂”的作用。在美国、印度和中国大陆这些提供新岗位相对较多的地方,公司内部调查显示,这三地员工的心态最为平稳。另一方面,他早早准备好此次裁员所需的11亿美元资金,支付给离职人员、维护客户关系以及相关法律费用。
[编辑] 在马克·赫德手中,惠普存在了数年之久的四大业务集团变成了三个。
此举得到了董事会的支持。虽然马克上任后,董事会就表示不会对其具体变革措施加以干预,但一定要注意在过程中遵守“惠普之道”——这是将惠普和IBM、戴尔以及其他公司区别开来的最明显的特质——其中包括要持续创新、尽量替员工考虑、保持与客户良好关系等原则。董事会认为,赫德对裁员问题的妥善安排遵循了这一信条。
惠普每年有36亿美元研发费用,占整个销售收入的4%左右。赫德将研发投入的核心业务主要放在增长比较快的三个领域:首先是企业级市场,其次是移动市场,以及惠普最具竞争优势的打印成像业务。而一些实际与业务关联不大的实验室,都陆续关门。包括消费者应用与系统实验室、新兴技术实验室、剑桥研究技术实验室(负责研究健康与保健技术)以及高级软件研究组。
具体到职能部门,由于不像业务部门那样有全行业的指标,因此赫德在与管理层沟通后,拿出自己的一套指标做参考,比如上个月在某个系数上减少了 0.05%的成本,这个月是否让该数字再升高些。另一些指标甚至精确到办公室的租金上,惠普计划把其分布在全球的几百家不动产机构精简整合到几个核心地区,以进一步降低不动产成本。比如在中国惠普,就会要求说明地处北京CBD中心位置的惠普大厦是否租金偏高,最后考察的结果是,惠普大厦并没有超标,但在一些空间的利用率上还可以提高。
为了提高公司运营的效率,2006年5月,惠普宣布计划将全球85个数据中心整合进亚特兰大、休斯敦、奥斯丁的6个主要站点。这三个城市,每个城市分布两个站点,面积为5万平方英尺,相距15英里。这些站点将被用于支持惠普自己的服务器和存储基础架构,预计这次整合将花费大约10亿美元。主导这次调整的是CIO兰迪·莫特,前戴尔CIO,在此之前曾在沃尔玛任职22年,帮助沃尔玛建立了全球最复杂的供应链,自己也成为全美最佳CIO之一。赫德不惜重金将莫特招来正是希望提高公司在IT运营方面过于分散的局面,在减低成本的同时将效率增高。除了数据中心,惠普内部还减掉了500个IT项目,节省了2 亿美元的费用支出,但仍保证惠普内部的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最好的信息给公司的员工。
卡莉时代,由于缓慢的利润增长,加之愈演愈烈的竞争态势,惠普曾进行过两次结构调整。一次是将企业系统集团(ESG)、专业与支持服务集团 (HPS)、信息产品集团(PSG)及打印及成像集团(IPG)中的ESG与HPS砍除,新设企业客户集团(CSG)和技术与服务集团(TSG)——按照卡莉的策略,剔除与新设均以客户导向为原则。另一次调整则是将PSG及IPG合并,成立新的信息产品集团(IPSG),其核心即将打印机和PC业务合并。此举激怒董事会,认为可能会断送利润最高的打印机部门的前程,卡莉也因此次合并而饱受外界批评。
摆在赫德面前的,也是另一个让惠普头痛的地方:四大业务部门的管理成本。除了三大主要业务部门PSG、IPG和TSG,还有一个专门为这三个部门进行销售服务的CSG。CSG意味在总部横向的管理体系中,又多出了一个横向的职能部门,这需要公司矩阵体系中存在大量的销售人员,而这又和业务部门的销售人员职能部分重叠,而CSG与另外三个部门沟通也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其次是职权不清晰。CSG能让惠普以整体形象出现在客户面前,但是一旦谈判失败,就没有实际责任承担人,因为可能是CSG的问题,也可能是业务部门自己的问题。
经过3个月的调研,赫德深知撤销CSG部门势在必行。好在CSG的执行副总裁、60岁的迈克·文科尔,也到了退休年龄,在经过数月的安排调整后,该部门最终顺利并入其他三个业务部门。接下来负责后勤和采购的全球运营部门也被撤销,方式也效法撤销CSG的思路,将其职能分配到三个业务集团。
最终,IPSG被分拆为原有的PSG和IPG,同时将负责面向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公共事业客户销售的CSG直接并入到TSG、IPG和PSG 这三个独立的业务集团中。这意味着,在马克·赫德手中,惠普存在了数年之久的四大业务集团变成了三个,即以PC为核心业务的信息产品集团(PSG)、以打印机为核心业务的打印及成像集团(IPG)和技术与服务集团(TSG)。根本上,这种调整也改变卡莉的客户导向原则为产品导向原则,而“让惠普的产品线更加清楚,对客户也会一目了然”,赫德如是说。
[编辑] 职责问题上,赫德的做法是减少层级,让从他自己到一线的员工只有8级(以前是11级),而且都是竖线联系,再没有矩阵中的横向条块。
去年7月底,惠普将首席营销官一职从销售部门中分离出来,同时将全球运营部从IT部门中分离出来。相关人事安排上,迈克·文科尔退休,三名新的执行副总裁加入公司执行委员会,分别是执行副总裁和首席营销官凯西·里昂(Cathy Lyons)、PSG执行副总裁托德·布拉德利(Todd Bradley)和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和CIO兰迪·莫特。
职责问题上,赫德的做法是减少层级,让从他自己到一线的员工只有8级(以前是11级),而且都是竖线联系,再没有矩阵中的横向条块。如果有某项指标没有达到要求,那么下级就对自己的直接业务上级负责,然后一层层往上延展。这在惠普内部被称为“问责制”,赫德称,问责制可以从财务报表上和决策上看出它的好处,责任比较明显,每个部门都要对结果负责。
为此他确定了三个业务部门的直接负责人,PSG集团是执行副总裁托德·布拉德利,IPG集团是佛米什·乔希(Vyomesh Joshi),TSG集团则是安·丽弗摩尔(Ann Livermore)。三人中,后两者是赫德到任之前惠普的重臣,而托德·布拉德利则是赫德挖过来的高管,他曾是手持终端生产商和服务商Palm One公司前任总裁和CEO。据说是当时托德·布拉德利在圣地亚哥的家附近的海滩上接到了一个朋友的电话,问他是否有意去惠普帮赫德管理250亿美元规模的PC业务,布拉德利说,“我现在还打算在海滩上多呆会。”几周后,他还是决定加盟惠普。
至此惠普的新式矩阵结构已经基本搭建完成——赫德作为CEO负责全局,托德·布拉德利、佛米什·乔希、安·丽弗摩尔各自负责业务集团,直接向赫德汇报。与此同时,三个业务集团各自分担部门横向职能,比如PSG集团将负责集中直接采购,并履行公司内部所需各类商品的采购职能,而IPG集团将负责全球物流配送,并履行全公司的物流采购、货运成本管理和海关事务管理等职能。
这样,矩阵中最耗费成本的横向结构(包括负责全公司销售的CSG集团和后勤、采购等的全球运营部门)分散到各个业务集团中,除此之外,也让各个业务集团自己完成销售外,各承担部分横向的职能。在卡莉时代,惠普的组织结构过于复杂,销售人员往往需要对每一种产品都要有所了解才敢和客户进行沟通,这样往往导致效率低下。而赫德则希望在精简结构后,能让各个产品线的销售人员专注自己负责领域的产品推销:打印部门的销售人员再也不用对服务器的性能做详细了解了;而如果需要为客户推出打印、服务器、PC等一系列产品,则通过TSG的人员来进行协调即可。
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在8月16日公布的2006财年第三季度,惠普总收入21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5%,同期净利润为13.8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7300万美元猛增了1790%之多。PSG仍然是惠普最大的业务,季度收入69亿美元,不过利润仅为2.75亿美元,低于IPG的8.84亿美元、TSG的3.64亿美元。上述三个部门的收入分别为62亿美元、39亿美元和41亿美元。
分析师预计,惠普第四财政季度将收入241亿美元左右,而全年营收将可望达到921亿美元,而IBM2006年的预期营收则为899亿美元——以过去一年的营收来看,惠普实质上已经超越IBM成为全球营收最高的科技公司。
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赫德表示,总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利润率的提高是惠普纯收入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有“成本杀手”之称的他还在继续裁员。
这就是马克·赫德,49岁,惠普CEO。
当然,他的履历上不会写有“失败的职业网球之路”,他大概是惠普有史以来最成功的CEO之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