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诗经与楚辞?诗经和楚辞的区别_楚辞_诗经_屈原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诗经楚辞 楚辞 诗经 屈原

本文目录

  • 简述诗经与楚辞
  •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 《诗经》与《楚辞》的联系及区别
  • 诗经与楚辞之比较
  • 《诗经》和《楚辞》有什么不同点
  •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 诗经楚辞比较
  • 诗经和楚辞的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
  • 诗经楚辞美句
  • 好听的古风男生网名,最好与《楚辞》或《诗经》有关

简述诗经与楚辞

   

 
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在所能得到的中国古代的伟大的文学作品,只有两部:一部是《诗经》,一部是《楚辞》。这两部大作品,都是公元前3、4世纪后(商之中叶)至公元前1世纪(汉中叶)的出产物。《诗经》大约是公元前3、4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中国北部的民间诗歌的总集(《诗经》内容甚杂,但以民间诗歌为最多)。
《楚辞》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中国南部的作品的总集,其中亦有一部分是“非南方人”所仿作的。论中国的古代文学,舍《诗经》与《楚辞》以外,直寻不出什么更重要的、更伟大的文学作品出来。
《​诗经》在孔子、孟子时代的前后,对于一般政治家、文人等等,治家往往引《诗经》中的一二诗句以为辩论讽谏的根据;论文家及传道者亦常引用《诗经》中的一二诗句以为宣传或讨论的证助;到了汉以后,《诗经》成了“中国圣经”之一,其威权自然是永远维持下去。
《​诗经》里的诗歌,共有305篇;据相传之说,尚有《南陔》《白华》等6篇笙歌,有其义而亡其辞。《诗经》中的所有的诗,果皆有谱乎?果皆可以入乐乎?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诗经》中入乐的诗与非入乐的诗,似有显然的区别,细看可以知道。)所以说全部《诗经》的诗篇当时都是有谱的乐歌,理由实极牵强。我们现代人应该勇敢地从诗篇的本身,区分它们的性质。


古代的诗歌,流传到现在的虽仅有《诗经》中的305篇(此外所存的极少),然在《诗经》中的这305篇诗歌,却有好些首是重复的,因地域的歧异,与应用之时不同,而一诗被演变为二、为三的。《诗经》在文学上给了我们以不少的抒情诗的珠宝。同时,在中国的史学上,也给予了极高的价值。
​《楚辞》虽没有《诗经》那样的普遍的威权,他在文学上的影响,且较《诗经》为尤伟大。至于《楚辞》,则幸而产生在战国,不曾被孔子所读诵、所“删订”,所以汉儒还勉强认识它的真面目,受《楚辞》的影响最深者,自然是汉与三国、六朝。自战国以后的中国文学史全部,几乎无不受到《楚辞》的影响。
《楚辞》是一种诗歌的总集。《诗经》所选录的都是北方的诗歌,《楚辞》所选录的则都是南方的诗歌。​屈原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一个作家,全部《楚辞》中,除去几篇别的作家的作品外,便可以成了一部“屈原集”。
《​诗经》里的诗歌,几乎都是无名作家所作的,在中国上古文学史,要找出一个比他更伟大或可以与他比肩的诗人,是不可能的。对于考证屈原的作品,我可参考《史记》里一篇简略的《屈原传》内详细的材料可查询到为诗人所创作的《离骚》、《九章》。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没有哪一个大诗人的生平能与《离骚》等作品中所叙的情绪与那样以事件相吻合。在《离骚》中,屈原的文学天才发展到极高点。他把一切自然界,把历史上一切已往的人物,都用他的最高的想象力,融冶于他的彷徨幽苦的情绪之下。他把许多历史的人物、神话上的人物会集在一处,使我们不但不觉其繁复可厌,却反觉得它的有趣,如在读一段极美丽的神话,不知不觉地被带到他的想象之国里去,而如与他同游。
《九章》中的9篇作品,每篇都是独立的,著作的时间也相差很远,我们读这9篇作品,可以把屈原的生平及思想看得更明白些。宋玉是次于屈原的一位楚国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在《楚辞》中只有两篇,一为《九辩》,一为《招魂》。
《​楚辞》与《诗经》不同,它是诗人的创作,是诗人的理想的产品,是诗人自诉他的幽怀与愁郁,是欲超出于现实社会的混浊之流的作品。

以上章节选之《中国文学常识》第一章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行赏阅。
来源:郑​振铎的《中国文学常识》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诗经》中的篇目是可以唱的歌谣,所以篇幅较短,语言朴素。收录的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作品,约为公元前550年。而《楚辞》大部分不能唱,用特殊方法诵读可行,篇幅较长,语言更华丽。作品在公元前300年,与《诗经》有250年的间隔,情感表达上更细致。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1、诗歌的取材取材不同

《诗经》取材于社会生活的质朴写实文学。周代北方文学的代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国文学总集之祖、诗歌总集之祖),最早的韵文。

《楚辞》描写个人情志与幻想,文字铺张华美,富浪漫神秘气息。汉代楚国屈原的离骚诸赋与宋玉(战国时代楚国)、枚乘、贾谊(汉)等人的赋作成书(为文士所作)。

2、形式不同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叠字叠句。凡305篇。(诗经有「六义」:「风、雅、颂」是为内容;「赋、比、兴」是为作法。)

《楚辞》句法较长,多「六、七言」参差,多以「兮、些、只」等虚字延长语气,便于咏叹,其用韵而长篇铺叙,开「汉赋」先河。

3、创作者不同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诗经》与《楚辞》的联系及区别

一、联系: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

关于二者是承继关系。产生于南方的《楚辞》是否真的受了北方中原地区《诗经》的影响,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考察楚国及《楚辞》代表作家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涵咏文本可知,《楚辞》是受《诗经》的影响并承继了《诗经》的传统的。

二、区别:

1、诗歌的取材取材不同

《诗经》取材于社会生活的质朴写实文学。周代北方文学的代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中国文学总集之祖、诗歌总集之祖),最早的韵文。

《楚辞》描写个人情志与幻想,文字铺张华美,富浪漫神秘气息。汉代楚国屈原的离骚诸赋与宋玉(战国时代楚国)、枚乘、贾谊(汉)等人的赋作成书(为文士所作)。

2、形式不同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叠字叠句。凡305篇。(诗经有「六义」:「风、雅、颂」是为内容;「赋、比、兴」是为作法。)

《楚辞》句法较长,多「六、七言」参差,多以「兮、些、只」等虚字延长语气,便于咏叹,其用韵而长篇铺叙,开「汉赋」先河。

3、创作者不同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诗经与楚辞之比较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
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 ,《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楚辞》是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诗经》和《楚辞》有什么不同点

1、作者不同:《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大多是屈原)所作,有较为固定的作者,而《诗经》只有少量的篇目提及作者,但是不可信。

2、内容不同:《楚辞》主要描述屈原,宋玉等人的政治主张,爱国思想,而且其中多楚地巫风之事或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而《诗经》是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3、表现手法不同:《诗经》具有直抒胸臆的特点,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一个源头,运用了坦率的表达方式。《楚辞》则选择运用丰富的想象,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诗经》和《楚辞》的异同:

相同点:《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同点:

《诗经》代表现实主义。

《楚辞》代表浪漫主义。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

《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

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

《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

《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便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楚辞》是文人之作,这就理所当然牵扯到文采。楚辞,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辩》,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

在表现手法上,《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

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

诗经(中国最早诗歌总集)_百度百科  楚辞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_百度百科

诗经楚辞比较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叹息,……呵而问之”(王逸语)。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如此,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诗经和楚辞的历史价值和人文精神

诗经和楚辞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广的影响,几乎每个文学领域,各个不同的体裁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存在它的身影。
《楚辞》是公认的与《诗经》并峙的一座诗的丰碑,它创造了新的诗体,对诗歌对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楚辞》开创性地打破了《诗经》四言为主,重章叠韵的体式;其次,《楚辞》丰富了诗歌的题材,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扩展资料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
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而《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入日本等“儒家-中华文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

诗经楚辞美句

诗经楚辞美句有:
1、《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3、《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5、《九章·抽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6、《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7、《国风·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8、《国风·邶风·绿衣》:絺兮绤兮,凄以成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9、《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10、《国风·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好听的古风男生网名,最好与《楚辞》或《诗经》有关

薄言,选自《诗经 周南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扶苏,选自《诗经 国风 郑风 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晤言,选自,诗经 陈风 东门之池》彼淑美姬,可与晤言。 濯缨,不要觉得名字女孩气,这名字可大气了呢!选自《楚辞》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望采纳,不胜感激,谢谢】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