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萧劲光回忆随军事友好代表团访苏谋求海军新技术的新途径_苏联_海军_导弹

随军事友好代表团访苏

一九五七年下半年,我国开始了与苏联谋求新技术的交往。这时,海军按照一九五三年与苏联签订的协定规定的项目,大部分舰艇的装配制造已经完成,一部分正在装配制造过程中。按照协议的规定,全部项目的进口将于年底结束。经过几年来对这批舰艇的装配制造.我们开始掌握了建造军舰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部分技术骨干人员,初步建立了一支年轻的造船设计力量。可以自行设计巡逻艇、扫雷艇和其它辅助船只,对苏联舰艇在设计方面也可以进行适合我国情况的修改工作。从依葫芦画瓢,而达到这种程度,应该说进步是比较快的。

几年来,装配制造的舰艇对于我们海军来说,固然都是些新装备,但是我们十分清楚,这些装备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是比较落后的。显然,如果继续进口装备零件和图纸,大量装配和生产这些舰艇,不仅浪费了国家拨给海军的有限外汇,更重要的是海军的装备在质量上就难以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改进海军的装备谋求海军的新技术,成为当时我与海军其他领导经常思考与研究的重要问题。

当时,苏联积极致力于和平利用原子能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继一九五四年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建成发电后,一九五六年又开始动工建造“列宁”号大型原子破冰船。

根据我们了解掌握的情况,以导弹为主的新武器开始陆续装备苏军部队,已知装备部队的导弹有“地对地”、“地对空”、“空刘空”、“空对地”四利类型。同时,苏联海军的部分舰艇也已经开始装备导弹,核潜艇正在加紧建造。在我国新技术研究还没有重大进展的情况下,谋求海军新技术的途径,只能依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帮助。但是,这时苏联的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之后,更换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尤其是苏共二十大以后,赫鲁晓夫重新评价斯大林的功绩,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某些重大问题上开始产生了一些分歧。因此,向苏联谋求新的技术,苏方能提供什么,能给我们多大程度的帮助,我们心中没有底。

这年九月,聂荣臻、陈赓、宋任穷三位领导人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同苏联代表团在莫斯科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于十月十五日与苏联签订了在火箭和航空等新技术方面援助我国的协定。我们通常称“十·十五协定”。这一协定为我们向苏联谋求海军的新技术,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这个协定的其中一项是由苏联向我们提供两个连的岸对舰导弹装备,于一九五九年四月正式交付我国,使我们海军有了第一支导弹部队)。记得“十·十五协定”签订时,周总理曾跟我说过:这个协议主要是解决陆军和空军的问题,你是海军司令,熟悉海军情况。海军的新技术问题,待你到苏联去再跟他们谈谈。

展开全文

十一月七日是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纪念日。中共中央决定由毛泽东主席率领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庆祝活动。党政代表团的主要成员有宋庆龄、邓小平、李先念、乌兰夫、杨尚昆、胡乔木、陆定一等同志。同时,还派出了军事友好代表团。军事友好代表团是十月下旬组成的。团长彭德怀,副团长叶剑英,成员有总参谋长粟裕、总政治部主任谭政、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司令员陈锡联、总后勤部长洪学智、总政副主任刘志坚、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向荣、空军副司令员刘震等同志和我。我们军事友好代表团组成后,先到东北地区参观了苏联帮助援建的大型工业项目,这对代表团的南方人来说也是适应一下北方的气候。代表团于十一月初抵达莫斯科,此时,莫斯科的天气已经是滴水成冰了,比起北京来更是寒冷异常。

我们代表团到达莫斯科之时,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和其他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团也都先后到达。六日,中国党政代表团和军事友好代表团参加了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会上,毛主席讲了话。主席的讲话获得了阵阵热烈掌声。七日上午,在红场上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我们军事友好代表团成员都参加观礼。阅兵式上展现了苏军的建设成就,特别是各式导弹,使我们代表团成员们大开眼界。这使我更加感到由列宁缔造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涂年的恢复和建设中,尤其是与我一九五二年访苏看到的情况相比,近几年国防力量发展的速度确实是惊人的,昔日那种落后的景象已一扫而光了。

相比之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差距仍然是很大的。当时我曾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奋斗,尽快缩短差距。红场阅兵的当天晚上,苏联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盛大招待会。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和彭德怀、叶剑英率领的中国军事友好代表团,还有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的全体成员均参加了此次盛大国宴。

庆祝活动结束后,在苏方安排下我们瞻仰了列宁墓,访问了白俄罗斯军区和远东军区,参观了基辅防空指挥所、赤塔、伯力、海参威等军事基地和敖德萨造船厂,看了基本完工的原子破冰船,还参观了苏联空军学院和炮包兵学院,看了米格21战斗机和几种类型的导弹,听取了学院工作人员对苏制导弹构造及性能的介绍。在听介绍过程中,我们代表团成员都十分认真,我还让随同的工作人员画了一张导弹构造的剖面图。此外还看了两个电影,一个叫原子防空,一个叫氢弹爆炸。看了这两个电影,进一步加深了对原子武器的感性认识,印象极深。

访苏期间,我们军事友好代表团的成员与苏方军队有关领导人分头对口商谈了有关问题。我的任务主要是与苏联海军领导商谈海军所用导弹及新型武器等问题。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一九五二年我访问苏联的时候,苏联设立的是武装力量部,武装力量部分为两个部,一个是军事部,一个是海军部。那次商谈的一些事项主要是与苏海军部部长库茨涅佐夫进行的。一九五三年三月,这两个部合并为苏联国防部。因此,我这次商谈的主要对象是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

记得我第一次与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的交谈是在十一月十日,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为代表团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当时,我与戈尔什科夫坐在一起。戈尔什科夫是上将军衔,一九五六年一月接替库兹涅佐大担任了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此前,他是海军副司令。席间,我曾直接了当地向戈尔什科夫提出了问题。我说:在我国海军建设过程中,贵国给予了很大的支援,在此表示感谢。现在苏联已经决定转让我们制造数种火箭导弹等新武器,我们拟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开始建设。这里,陆、空军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唯有海军的问题,你看如何解决?

戈尔什科夫略加思索后回答:海军通常是落后于陆、空军的,因为海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我国海军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东西,但是新武器的重量、体积、发射的稳定性以及把它们使用到海军上来,仍然是很难解决的问题。说到这里,戈尔什科夫停了一下,略加思索后继续说:不过,我们海军计划一九五八年改装。批新武器,即火箭、导弹武器,到那时候我想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这是我与戈尔什科夫第一次就海军新技术问题的谈话,由于是非正式的交谈,又是在席间,谈话不便展开。但就戈尔什科夫的话中,我感觉到他保留较大。这也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军事技术具有严格的保密性,特别是新的军事技术,谁也不会把最先进的提供给他人。在与苏联的交往中,一般来说他们官方的控制是比较严格的。

十一月十六日上午,根据苏方的安排,在苏联海军司令部戈尔谁降斗夫办公室里,我与戈尔什科夫又进行了一次交谈。当时苏海军参谋长法金也在坐。这次谈话是由我开始的,主要商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穿插地提出了一些需要苏方帮助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关于海军工业建设和我们海军的建军方针问题。

关于我国海军工业建设问题,主要是究竟应该发展“旧”海军工业即鱼雷、柴油机为好还是发展“新”海军工业即导弹、原子动力为好。对这个问题,我们倾向“新”“旧”相应结合发展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但是,前面已经说过,由于对苏联方面究竟能够给予我们多大程度的帮助心中无数,因此,我首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戈尔什科夫原则表示赞同“新”“旧”相应结合发展,但对如何结合,特别是海军所用导弹问题,他一再说明这是苏海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关于海军的建设方针问题,以空潜快为主大家是没有疑义的,但在具体内容上有些不同的看法。

如海军要不要航空兵问题,有的同志曾提出海军可以不要航空兵,将航空兵与空军合并由空军负责海上制空权。当时总参有这个意见。实际上,海军是否要航空兵的问题在苏联军方也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九五七年八月,苏联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发射成功后,苏《真理报》为此发表了政府公告,公告说,洲际弹道导弹制造问题的解决,使其可以达到遥远的地区,而不需使用战略航空兵,因为航空兵在当前是容易受到现代防空武器攻击的。赫鲁晓夫也曾为此专门发表了讲话。但是我们却认为航空兵是海军不可缺少的兵种,没有航空兵,海军就等于没有手臂。所以交谈中我向戈尔什科夫提出了海军是否要航空兵的问题。我说特别是赫鲁晓夫同志在答美国记者问中提到飞机要进博物馆之后,就更进一步引起怀疑,航空兵是否有必要的问题。

戈尔什科夫说:赫鲁晓夫同志所讲的,当然是有科学和理论根据的。但他指的是战略航空兵。因为在战略使用上,导弹比飞机容易达到目的。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能对付洲际导弹的武器。海军是否需要航空兵的问题,我们也曾经研究过,结果认为航空兵是需要的。因为海军航空兵的活动条件与陆、空军是不同的,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应该能够在无地物条件下测定敌我的位置,协同舰艇活动,必须能够识别敌我舰艇。因此,训练也不相同。所以,海军必须有航空兵。

我又从海军的任务、作战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潜艇、快艇和其它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改进问题。关于潜艇问题,戈尔什科夫认为中国不需要建造原子、导弹潜艇,而只需建造“641" "613",.型潜艇,并说" 641”型潜艇是有前途的,将来可以改装导弹。对于我国海军是否可以生产导弹快艇问题,他没有给予正面回答。谈到发展其它舰艇问题,我提出是否需要发展驱逐舰。戈尔什科夫认为,驱逐舰可以不要,主要应发展,"50”型护卫舰。并说这种扩卫舰性能很好。但是,法金参谋长不同意他这一观点。法金认为驱逐舰仍需要搞,"50”型护卫舰不能代替驱逐舰。戈尔什科夫立即反驳道:我们是在讨论研究问题,而不是在制定造船计划。

第二方面的问题是海军的科学研究问题。这方面.我提出的主要问题,戈尔什科夫都给了较满意的答复。如:我提出中国海军拟成立科学研究机构,如有可能,希望能派少数专家或短期出差性的专家予以帮助;为了很快掌握原子导弹武器,我们是否可以派学员到克雷洛夫海军工程学院学习;红旗海军学校今年有我国学员毕业,要求两人作导弹武器装置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可以。对此,戈尔什科夫回答说:派少数专家是可以的,但需要协议明确规定;克雷洛夫海军工程学院第六系,你们可以派学员来学习,明年派来即可;红旗海军学校二个中国学员要求作份导弹毕业论文设计问题可以解决。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641" "613"型潜艇和所用鱼雷性能等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我提出来了,但戈尔什科夫没有具体讲。

这次交谈后,我经过一天的思考,感到虽然导弹问题不好再提了,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因此,便通过苏联翻译安德烈也夫向苏联海军司令部提出了下述七个问题:

一、戈尔什科夫司令员所赞成的中国海军工业建设须将“旧”的与“新”的两者结合进行,请详细说明如何结合,步骤如何?

二、"641"型潜艇的性能、装备如何?中国现有工厂是否能够生产,如果需要新建工厂,规模多大?

三、远航鱼雷可否用于潜艇、鱼雷快艇及飞机上?其性能如何?我们准备建设的鱼雷工厂能否制造此种鱼雷?

四、“613”型潜艇如何改进技术和改装导弹?

五、苏联决定转让我国制造的几种导弹的情况及功用如何?可否用于飞机和舰艇上,如何改进使之适用于海军?

六、直升飞机和水上飞机海军用的有那些种类,它们的性能如何?制造“TY -16”的飞机工厂是否可以生产水上飞机?海军使用这些飞机担任什么任务?

七、快艇的发展前景如何?导弹快艇的性能如何?中国目前是否可以开始制造?

对我所提出的这些问题,苏方海军经过仔细研究后,于十一月二十八日由法金参谋长召集有关部门的高级专家,有造船方面的考再鸣海军中将,航空兵少将米暑克,水鱼雷方面的车雷舍夫海军少将,快艇方面的安德也夫海军少将,还有导弹、机电等方面的专家,他们分别就我提出的问题做了说明。听了他们的说明和就我所提到的有关装备所作的介绍,我基本上是满意的。虽然他们在谈到海军所用导弹等问题上也有许多保留,如说他们现在还没有制造出导弹快艇,把导弹用于海军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等等。特别是法金参谋长,在十一月三十日我们回国的前夕,还一再表示说:海军新武器问题,我们正在研究制造,将来一定会有新武器。我们有了,我们是兄弟,那就没有问题了。这些话,作为官方的交谈是可以理解的。

在访问苏联期间,我的一些苏联老朋友,有的还专门来到我们的住处莫斯科北京饭店看望我。我也拜访了他们。这些老朋友有的是我早期在苏联学习时结识的,有的是在海军建设初期结识的。值得提出的是他们对待中苏两国间友谊的那种诚实而无私的态度,以及他们给予中国海军建设真诚的关心和热情的帮助是我永远也不会忘怀的。

正是由于他们的诚实态度才使我在这次访问中了解到"613"型潜艇苏联已停止建造而结束生产。戈尔什科夫说的可以担负驱逐舰任务“性能很好”的“50"型护卫舰,苏联也已结束生产。此外,还有“183"型快艇,苏联海军也结束了生产。同时,对于苏联海军已有的导弹装备,我心中也有了底数。这些信息现在看来似乎不值得一提,但是在当时我们海军装备发展还依靠苏联帮助的情况下,是极有意义的。不仅避免了浪费和少走弯路,也为海军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提供了一些依据。这是中苏两国人民友谊的凝聚,是两国海军人员在共同交往中真挚的感情体现。

我们海军发展有今天,应该感谢那些真诚的帮助海军建设的苏联朋友。随着岁月的流逝,也许他们中有些人已不在人世,但是真诚的友谊却永远不会逝去我们军事代表团在苏联期间,正值毛主席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莫斯科六十四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当时,我和空军司令刘亚楼到毛主席的住处看望了他老人家。记得主席正在吃饭,他指着桌子上的牛排问:你们吃不吃?我说我已经吃过饭了。之后,毛主席问我,你还晕船吗?问刘亚楼,你还晕飞机嘛!我说好多了。毛主席风趣地说海军司令晕船,空军司令晕飞机,这就是我的干部政策。后来才知道,在这次莫斯科会议上,毛主席率领的中共代表团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发生了重大矛盾,为争取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的无产阶级国际团结做了大量工作。

结束在苏联访问之后,我们于十二月一日返回北京。

回到北京后,我即将这次访问苏联期间与苏海军方面商谈的情况向海军常委们作了汇报。大家一致认为,尽快获得新技术对于我们海军建设来说已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而且事不宜迟,越快越好。于是,我们经过认真讨论研究、仔细论证之后,在一九五八年四月,以我、政委苏振华、副司令员罗舜初三人的名义向国防部长彭德怀同志和军委写了报告。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目前,苏联已有若干的舰艇,如潜艇、鱼雷艇、反潜艇的动力和结构已有新的改进,已试验成功几种潜艇、鱼雷艇用的火箭、导弹武器。

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中,苏联所供给的五种舰艇基本由新的设计所代替。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基本上已不宜继续按照这些老资料进行建造,而急需获得苏联建造新的舰艇设计图纸及建造各种新的机械武器的资料,以便使我们少走弯路,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浪费,并尽早获得较新较现代化的装备,可携带火箭、导弹的潜艇、快艇。同时建议以我国政府名义向苏联政府提出请求。

彭德怀同志和军委其他领导同意我们的意见并很快将报告转呈周总理。总理十分关心海军建设,对我们所提建议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亲自给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发了电报。总理在电报中提出:希望苏联政府对我国海军建设上给予新的技术援助,在可能的条件下,有计划地有步骤地供给我们建造新型的战斗舰艇和可以携带火箭、导弹武器的舰艇的设计图纸,以及制造这些舰艇的有关机械部件、材料、无线电技术器材和新武器等设计图纸、必须的计算资料。

九月八日,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给总理回电,同意给我国今后海军建设事业提供技术援助,并提议派代表团进行商谈。

根据赫鲁晓夫致总理的电报,我们进行了认真讨论研究,确定厂代表团赴苏谈判的原则,应本着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凡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新的海军尖端武器,目前我们尚不能解决,须请求苏联给予技术援助。并拟定了代表团赴苏商谈的主要内容及代表团成员名单。经报请总理批准后,于一九五八年十一月派出了以海军政治委员苏振华为团长,一机部副部长张连奎、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海军副司令员方强为副团长的专家代表团赴苏谈判代表团,在苏振华同志领导下,在苏联期间经过三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与苏方人员进行了数次商谈后,其中一些重大问题及时报告了军委和中央领导,并经毛主席和周总理批准,于一九五九年二月四日与苏联签订了海军技术协定,这就是海军通常所说的“二、四”协定。

在这个协定中,苏联政府同意卖给我国五型舰艇即导弹常规潜艇、中型鱼雷潜艇、大型和小型导弹及水翼鱼雷艇;两型导弹即潜对地弹道导弹和舰对舰飞航式导弹,以及这些舰艇的动力装置、雷达、声纳、无线电、导航器材五十一项设备的设计图纸资料,还有部分舰艇制造器材及导弹的样品,并将这些项目的制造特许权均转让给我国。

按着这个协定规定,进口给海军的装备和图纸将使海军的装备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水平。虽然这些装备在苏联海军并非最先进的,可对我们海军来说,都还没有,也算是“尖端”技术或接近“尖端”技术了。当时,我们几位海军领导都很兴奋,我们曾想,如果我们拿到这些资料和实物样品,坚决贯彻以自力更生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提高,我们海军就能够在现有常规装备的基础上向尖端技术过渡,就能在现有基础上向前迈进一大步。然而,这个协定刚刚开始执行不久,就遇到了严重的挫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