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克拉玛依十大新闻评选候选新闻_克拉玛依_我市_新疆

展开全文

今日10时开启投票通道

“嗨克拉玛依”客户端和日报微信公众号均可投票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利利)刚刚过去的一年,有哪些新闻令你印象深刻,哪些是你心中的亮点?2022年克拉玛依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期待你的参与,你的投票或许将成为入选的关键一票。

今日10时,2022年克拉玛依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投票通道正式开启。市民可通过“嗨克拉玛依”客户端和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票。

昨日,由克拉玛依日报社主办的克拉玛依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正式启动。通过系统梳理上一年度发生在克拉玛依或重大或典型的新闻事件,主办方共筛选出了22条候选新闻,并于今天进行公开投票。

2月24日投票截止后,主办方将根据投票数量并结合专家评审意见,最终评选出2022年克拉玛依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将在“嗨克拉玛依”客户端、《克拉玛依日报》、“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号上公布。

市民投票时需注意,每人每次最多可选10条新闻,以上两种投票方式每天均可参加,每天可投3次。

(候选新闻以刊发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嗨克拉玛依”客户端投票

投票方式

市民可以下载登录“嗨克拉玛依”客户端或扫描“嗨克拉玛依”客户端专属二维码参与投票。

微信投票

市民可以关注克拉玛依日报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投票。

投票时间

2023年2月3日至2月24日

1

市公安局“团圆行动”为市民找回孩子

“你们的孩子找到了!”1月20日,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隋燕燕给克拉玛依市民赵勋打电话时说。赵勋的儿子于1980年1岁11个月大时丢失,多年来一直未找到。市公安局“团圆行动”专项工作小组结合前期调查取证所获取的信息,重新侦查分析,展开新一轮调查。通过与全国26家公安机关协查比对,一一验证排除后,最终通过DNA亲子鉴定认定,赵勋夫妇系河北唐山市张望的生物学父母。(文中赵勋、张望均为化名)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1月21日A05版)

2

北京冬奥会带热我市冰雪运动

截至北京冬奥会闭幕,2021年冬季以来,我市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已近20万,冰雪运动经济规模达3000余万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克拉玛依市常住人口为490348人。市民们共享着10块经营性滑冰场和5座经营性滑雪场。目前,冰雪运动在我市已经呈现出良性循环的状态——广泛的群众参与程度、普及的学校冰雪运动教学和专业的训练,为国家输送了高水平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在冬奥会上的表现反过来激发了群众性冰雪运动的热情。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2月21日04版)

3

全疆首个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我市

3月3日,新疆唯一一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克拉玛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我市揭牌。近年来,我市在专利申请、专利项目实施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等方面均实现高质量发展,近3年获奖数位居自治区前列。同时,我市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预警、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运营等方面全疆领先。该中心落户我市,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布局点,将带动和推进新疆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3月7日B01版等)

4

我市三名工人被授予“国字号”荣誉

2022年,我市有3名工人被授予“国字号”荣誉。其中,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公司首席技师谭文波获得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肉孜麦麦提·巴克班班组长肉孜麦麦提·巴克、新疆油田分公司新港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李海军双双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称号。他们都曾是普通的工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技能专家。这也是我市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的硕果。

(见《新疆石油报》2022年3月22日14版、《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12月26日A05版、2023年1月3日05版)

5

我市GDP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2022年,市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市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2.1亿元,较上年增长5.2%。2022年,我市坚持“一主多元”产业发展方向,构筑起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全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对全疆GDP贡献率为6.7%,较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2.6亿元,较上年增长了5.0%,首次突破了700亿元大关。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4月6日A03版)

6

我市行政村全部入选自治区“示范”

2022年,自治区在全疆8891个行政村中,确定了180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我市是唯一一个所辖行政村全部入选的地级市。2021年,克拉玛依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043元,位居全疆前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底,我市所有行政村实现水、电、气、暖、光纤全覆盖,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100%,道路亮化硬化到户率100%,水冲厕所覆盖率100%,垃圾污水集中处置全覆盖,形成了“公园化、景区化、园林化”的乡村新风貌。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4月24日A05版)

7

全疆首个A1级通航机场运营

5月1日上午10时27分,新疆首个A1级通用机场——克拉玛依市乌尔禾百口泉机场开航。该机场的建成投用,将开辟我市通向外界的又一条空中走廊,是我市打造区域性立体化旅游、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一项重要成果,为推进全域旅游、完善我市航空网络布局、优化投资环境以及兵地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乌尔禾往返那拉提、喀纳斯两条全新旅游航线的开通,将优化北疆区域立体化旅游交通服务,有效解决“旅长游短”的现实问题。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5月6日A05版)

8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召开,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

5月24日,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召开。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动员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推进法治克拉玛依建设,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推进克拉玛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在全疆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5月25日A03版)

9

我市开出首张虚假广告罚单

2022年,针对未被授权,却在门牌、名片上标注“CCTV展播品牌”的违法行为,我市开出首张虚假广告罚单。4月25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某火锅店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店使用的门牌、纸巾、名片上均标有“CCTV展播品牌”字样,但无法提供相关授权证明材料。执法人员在责令当事人提供资料的同时,向中央电视台发函协查。5月27日,市市场监督局收到反馈,该店未被授权使用“CCTV展播品牌”字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的规定,当事人行为已构成发布虚假广告,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6月21日A08版)

10

多家单位联动为考生设特殊考场

6月20日12时30分,市第三中学初三(10)班学生阿迪力江·阿卜力孜在市中心医院普外中心病房里顺利完成了中考。6月18日中考第一天,阿迪力江·阿卜力孜突患急性阑尾炎,病情危急,险些无法继续考试。他的父母都在和田的老家,无法立即赶到。我市多家单位紧密联动,为阿迪力江·阿卜力孜设置“特殊考场”。他不仅及时得到了治疗,还如愿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获得了继续追梦的机会。看着逐渐恢复精神的儿子,阿迪力江·阿卜力孜的母亲阿扎提·古丽一把握住来例行查房的主治医生的手说:“他是我的‘巴郎’,更是党和政府的‘巴郎’!”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6月24日B02版)

11

我市一银行成新疆首家“碳中和”银行

6月,经过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认定,昆仑银行克拉玛依分行营业部实现网点运营预先碳中和,获得“碳中和证明书”“碳减排量注销证明”,成为新疆法人机构、克拉玛依地区银行系统中首家“碳中和”银行。昆仑银行克拉玛依分行聘请第三方公司对该行碳排放数据进行了预测:以运营主体为核算边界,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发展规模,设定运营主体未来3年活动数据,预估未来3年碳排放量为640.59吨二氧化碳当量,完成注销碳减排量641吨CER(核证减排量),注销的碳减排量大于预估碳排放量,实现预先“碳中和”。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6月29日A05版)

12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

7月12日至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再次来到新疆考察调研,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我市各族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福祉,为进一步做好新疆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要坚决把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转化为前行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好新疆。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7月20日A04版等)

13

我市医护工作者异地驰援

8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接到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驰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以下简称“伊犁州”)的通知后,立即向市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市独山子人民医院以及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发出集结令,号召医务人员加入到伊犁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中。号召令发出后,我市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踊跃报名。我市先后派出4批医疗队、438名医护人员驰援伊犁州。在圆满完成援伊抗疫任务后,我市部分医务工作又驰援了乌鲁木齐疫情防控工作。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8月12日A03版等)

14

哈萨克族“爸爸”“妈妈”送她出嫁

7月17日上午10时,一阵爆竹声后,迎亲团冲进了克拉玛依区世纪家园小区哈萨克族市民艾曼·达赛的家。冬不拉弹起来了,手风琴拉起来了,来送亲的亲朋好友载歌载舞,艾曼·达赛家以哈萨克族最隆重的礼节,送他们的汉族“女儿”史婉茹出嫁。史婉茹和艾曼·达赛的女儿迪达尔是大学同学,两人从学校到来克拉玛依工作,一直亲如姐妹。朝夕相处中,艾曼·达赛夫妇把史婉茹当成了另一个“女儿”,史婉茹对艾曼·达赛夫妻的称呼,也变成了“爸爸”“妈妈”。

15

市民购“中国标签”物品捐祖国

8月1日至10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彭德怀纪念馆、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等馆藏机构相继收到了共100多件购自海外、与中国有关的近现代历史物品。这些都是土生土长的克拉玛依“油二代”、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员工玛尔璞哈·马汗在俄罗斯留学期间,自费1万余元购回国内并捐赠的。这些历史物品以照片、债券、邮票及历史文献为主,其中包括抗战时期日本发行的10张“战争债券”和一整套邮票(60余枚)、沙俄发行的3张“庚子赔款”债券、彭德怀1955年访问苏联的3张照片等。

(见《新疆石油报》2022年8月30日04版)

16

克石化建成全国最大高档白油生产基地

9月1日,随着新建15万吨/年白油加氢装置试车成功,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白油生产能力跃升到20万吨/年,这标志该公司正式建成全国最大高档白油生产基地。2019年,经过对国内高档白油市场的充分调研,该公司立项新建15万吨/年白油加氢装置。依托“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创新机制,该公司自主开发工艺包,自主研发产品路线,实现了20万吨/年高档白油产能建设的特色发展布局。据测算,该装置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约10亿元、税费3000多万元。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9月2日A03版)

17

我市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大家一致认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埋头苦干、锐意进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克拉玛依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10月27日A10版等)

18

我市基础养老金标准全疆最高

自7月1日起,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350元提高至380元,增加30元,提高后的标准为全疆最高。我市1200余名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的城乡居民将直接受益。

此次调标是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我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群众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将更好地保障参保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11月14日A06版)

19

克拉玛依国家高新区揭牌成立

12月20日,克拉玛依国家高新区揭牌大会暨建设推进大会在我市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举行。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国家各有关部委对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克拉玛依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的充分肯定,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了新起点、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12月21日A03版)

20

我市位列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第24名

在12月8日公布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基本现代化监测报告》中,我市入选并位列该报告“2022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前100名(含副省级城市)”第24名。这一名次较去年提升2位,我市再次位居新疆各地级市首位。该报告由竞争力智库、北京中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编制。该报告显示,2022中国地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前100名(含副省级城市)的指数平均值为74.17,比上年提高1.04,我市基本现代化指数为78.64,超过平均值且较上年提升1.16。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2年12月22日A03版)

21

新疆油田油气当量首次突破1700万吨

截至12月22日,新疆油田年累计生产原油1409万吨,天然气37.5亿立方米,同比分别净增70万吨和3.6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当量首次突破1700万吨,开创了油田开发67年来历史“新纪录”。新疆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大油田,以勘探开发准噶尔盆地为主战场,涵盖科研、油气预探、油藏评价、油气开发生产、油气储运销售、新能源等18项业务。自建设以来累计开发油气田33个,累计生产原油近4.3亿吨、天然气近990亿立方米。

(见《新疆石油报》2022年12月27日02版)

22

疆外到位资金增速居全疆首位

2022年,我市累计洽谈招商引资项目3681个,同比增长82.86%;落实招商引资在建项目732个,到位资金449.3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0.04%,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40亿元)的102.13%;疆外项目实现到位资金344.79亿元,增速58.47%,全年疆外到位资金增速位居全疆首位。2022年,我市共与82家企业进行了对接,企业所在地涵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等区域,企业类别涵盖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见《克拉玛依日报》2023年1月3日A05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