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团大战:6000家公司挤一条赛道,美团凭什么笑到最后?_团购_城市_满座

假如上天给你一次机会,让你烧纸币玩,烧百元大钞,一张接一张地烧,你一天能烧掉多少?假设烧完一张百元大钞得花一秒钟,你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吃不喝不睡,拿着钞票不停地烧,顶天了,能烧八百万左右。

是不是挺疯狂的,一天烧掉800万!可是,在十年前,就有很多人,他们每天想的,就是怎么烧掉800万,8000万,烧,赶紧烧,谁先烧完谁就赢了。

这个规模巨大而恐怖的烧钱往事,咱们都亲身经历了,它就发生在互联网行业的转型之交。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随着4g、5g网络的兴起,移动互联网敲响了PC时代的丧钟,所有势力都想在新纪元里分一杯羹。

而咱们今天要讲的“千团大战”,就是移动互联网来临后的第一场大战。之所以它有这么一个霸气的名字,就是因为,在最激烈的时候,竟然能有6000多家公司,在这个赛道上同台竞技。什么赛道呢?团购。

那可真是一场惨烈的战争,至今想起,仍然让人心有余悸。

1.新风口:团购

大战的导火索,来源于大洋彼岸。

展开全文

2010年,美国互联网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谷歌向Groupon发出收购要约,希望以6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这家团购网站。

细说起来,Groupon只是一家成立了一年多的创业公司,但它贵就贵在点子新,搞的是网络团购。group就是团体,coupon就是优惠券。简单来说,就是买的多就便宜。他们推出的第一个团购,是和公司旁边的披萨店谈的“买一送一”。披萨店提高了销量,消费者获得了优惠,两全其美。

这种网络团购的模式,今天咱们都很熟,但在十年前还从来没有企业尝试过,新鲜,关键是都有好处,所以,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并迅速发展到全美国,吸引了上百万的用户,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市场。

但是,面对60亿金灿灿的美金,Groupon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自己被低估了。按照管理层的想法,咱们家的估值最起码要在200亿到300亿之间。

很快,这件事传入咱们国内,无数创业者激动了,沸腾了,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眼巴前就有一座大金矿,矗立在一个名叫“团购”的赛道上,不得上去挖两铲子。

2.江头日高潮未生:团购来啦!

第一个出来吃螃蟹的人,叫冯晓海。2010年1月,冯晓海推出了中国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网。

这不是冯晓海第一次创业,在此之前,他还搞了一个爱卡汽车网。创立五年后被人以1000万美金收购,两年后,他再次创业,创立满座网,他跟媒体宣传说:网络团购可不是美国人发明的,在咱们中国,网络团购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像他之前的创业项目,爱卡汽车网,其实就是汽车服务的团购。当时,这个项目还被美国《连线》杂志采访,做了以‘中国特色的汽车团购’为题的报告。也就是说,他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把团购这个模式反向输出到了美国。

满座网,这名字一听,就是来源于“高朋满座”这个成语,有意思的是,几个月后,美国那个Groupon杀入中国市场,起了个很般配的名字,叫 “高朋网”。缘分,就是这么奇妙。

高朋网作为美国团购先驱,本来是早就打算进入中国市场拔得头筹的。但是,在什么都准备好了之后,美国人惊讶地发现,Groupon.cn的域名,居然已经在中国注册了!

这位“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叫团宝网。无奈,Groupon只能和这位横插一脚的团宝网谈,想买域名。可谁知,这个团宝网软硬不吃、油盐不进,不管开什么条件,就是不卖域名。

团宝网为啥这么霸道呢?它的底气从哪里来的呢?显然,它也是团购战场上不可忽视的一员猛将。毕竟,它号称是2010年度唯一一家实现盈利的团购网站。发展势头如此良好,我还要传檄四海呢,谈啥合作?谈啥转卖?我抢注了就是我的,你们就等着看我嘎嘎乱杀吧!

就这么着,高朋、满座和团宝,三家公司,各有所长,发令枪刚一响,就领先了绝大多数对手半个身位,为国内的消费者带来了团购这个新玩意。

这三位虽然都起步早、背景优,一个个还都踌躇满志,但奈何中国的互联网是一个修罗场,你稍不留意,就被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对手给狙击了。

在满座网成立之后的短短半年内,这个赛道很快就变得拥挤了起来,什么拉手网、窝窝团、美团、糯米网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挤到赛道上来,而这些公司的身后,还有几千家同类在奋起直追,千军万马般来了。

而当创业者纷至沓来的时候,资本也疯狂涌进来了,于是,第一轮淘汰赛开始了。有一家团购网站获得了资本的垂青,甚至被资本一手送上了老大哥的位置,它就是拉手网。

3.石破天惊逗秋雨:大战渐入佳境

拉手网的创始人是吴波,是个海归人士,脑子很灵活。拉手网能够拿到大笔融资,在中场睥睨对手,和吴波的管理及创新分不开。

比如说,拉手网率先推出了签到的功能,鼓励用户线下去打卡某一餐厅,分享自己的位置,以此获得勋章甚至是优惠券。这种新奇的操作迅速流行起来,引得大家纷纷效仿,加深了用户的黏性。

2010年4月拉手网刚成立,就立马获得了500万美元的A轮投资,八个月后获得5000万美元B轮投资,又过了四个月拿到了1.11亿美元C轮投资。收钱收到手软,这才有了小吴的那句:“我就是把钱一张一张往火里扔,一年都烧不完。”

拿到了大笔融资之后,拉手网在线下疯狂扩张、不断开城,一个又一个城市收入麾下。像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哪怕推出了一日多团,仍然有大量的商家在排队等候上架。于是,拉手网索性推出了团购2.0,允许商家自行发布团购信息。这个口子一开,平台上的商家和品类迅速膨胀,拉手网的规模空前扩大。

在拉手网摧枯拉朽的攻势之下,原本领头的三剑客纷纷被压着打。

高朋网固守海外的经验,没有及时对中国市场的策略做出调整,最先吃不消,市场份额迅速就下去了。

满座网,是位格外钟情于一线大城市的选手,坚持自己高品质的定位。它斥巨资,大规模地投放地铁、公交、报刊、户外等线下的品牌广告,目的就是要占据大城市的制高点,由高到低降维打击对手。但是,这么做,需要源源不断地在一线城市投入巨额的线下广告支出,同时,又没有丰厚的回报,很快,这位偏科型的元老选手也扛不住了。

团宝网,抢注了域名拒不归还的“硬汉”,面对拉手网的风暴,一点都不怂,它扮演起了四处出击、粗放扩张的全面型角色,大中小城市都想要。在拉手网开了大约200个城市时,它就对外宣称,自己拿下了324个城市,号称覆盖的城市最多。可以看出,团宝网的策略是以规模取胜,想要利用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速战速决,最后赢家通吃。

可问题是,你融到的钱又没有人家拉手网多,正面和拉手网拼刺刀不是找死吗?果不其然,扩张的越快,失血就越快,最终只能油尽灯枯、破产倒闭。

就这么着,千团大战开启仅仅一年的时间,市场形势就掉了个个儿。初期的三剑客明显掉了队,拉手网后来者居上,踏在奄奄一息的三剑客身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

不过,老大哥拉手网浩浩荡荡的攻势,并不是对所有的公司都奏效,总有一些硬骨头撑了下来,比如说,老实人美团。

王兴

美团的创始人叫王兴。江湖上习惯说王兴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但这是高情商说法。换个低情商的说法就是,他是连续创业失败者。他创业一次、失败一次,简直就是诸事不顺,屡创屡败。从游子图、校内网到饭否、海内网,都是稍有起色就折戟沉沙。

在创立美团之前,王兴所有的创业经历都是社交类产品,突然跳到美团这种线下模块很重的赛道,说好听点叫跨界,说不好听点,在当年叫瞎闹。所以,美团初期融到的钱少。但幸运的是,屡战屡败的王兴创业团队没有散。这些人的能力都很强,在过去的创业经历中磨合得非常好,虽然没有成功但彼此信任。据说,在饭否关停的时候,整个团队只离开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叫张一鸣,也就是字节跳动的创始人。

2010年3月4日,这支凝聚力极强的队伍再度出发,创立了美团。

和疯狂跑马圈地的对手不一样,美团的步调看起来不紧不慢。首先是严控支出,王兴怀疑线下广告的效果,认为转化率难以衡量。于是,美团只在线上投了一部分广告,营销费用花的很克制很省,这和其他对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毕竟,团宝网宣布要在广告上砸5.5个亿;糯米网宣布要拿出2亿去营销;而大众点评网则表示要投放4个亿左右。

同时,美团的开城速度也很慢,成立一年多才开了90个城市,甚至中途还会主动关闭一些城市,收缩阵线。在所有对手都在竞相发送捷报、比拼谁城市开得多的时候,美团主动关闭的做法,不免给外界一种节节败退的感觉。

但撤退,有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进攻。美团的打发,始终有一条清晰的主线,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这个战略颇有几分田忌赛马的精神,它把大部分的资源放在三线城市上,避开一线城市的火力,专注于不怎么火热的小城市,这个打法很讨巧。当时,拉手网等对手已经拿到了几个亿美元的融资,而美团只有区区几千万。如果正面竞争,毫无疑问是打不过的,只能加速失血,耗尽自己的生命。

三线城市的竞争激烈度低得多,美团不需要疯狂烧补贴来抢夺市场。在这里不断深耕,建立起自己的大本营,说不定还能够给公司造血,给未来的决战积攒弹药。

很快,赛场已经不再熙熙攘攘,活着的选手都隐隐约约地察觉到,决战就要到了。

点击我的头像,➕关注,下期文章接着商战故事《千团大战》。

撰稿人:朱雀桥边

编辑:凉三

路上读书: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