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一根“大黄鱼”,拿到现在,大概值多少人民币?_黄金_金条_大黄鱼

在讲述民国时期故事的影视剧中,总会听到“大黄鱼”三个字,这可不是普通的海货,而是一根足重的金条。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民国年间的一根“大黄鱼”,要是放在今天,到底会值多少钱呢?

乱世年间,囤积黄金

金价,每天都在波动,这也是与市场对黄金的需求有关。黄金,作为一种稀缺金属,全球的供应量都不会很大,可倘若人人都想买黄金的话,黄金的价格自然就会水涨船高了。

现在市场上的黄金,一克价格大概是在300-500元人民币这个区间之中。从金价波动的范围上来看,黄金是保值的,并不会突然面临个价格大跳水。

然而,在动荡不安的民国时期,由于政府无法在国内推行新颁订的货币体系,导致经济混乱,而且还引发了通货膨胀危机。

毕竟,在那个年代,战争导致国内的物价起伏不定,今天的馒头可能还是2块一个,明天就可以是4块了。而且政府为了从百姓手中集资,开始大量发行货币。

货币在市场上大量出现,这就意味着货币所代表的真实购买价值会下降。

展开全文

据记载,过去有着100块钱都买不到一只鸡的情况出现。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他们肯定不愿意辛辛苦苦赚得钱变成一堆废纸,所以,他们就开始疯狂地囤购黄金,因为黄金不会贬值,这就是古人口中的“乱世买黄金”。

开展工作,打造金条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清朝灭亡之后,华夏进入到了一个动乱纷争的年代。1911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阶段中。

民国政府虽然成立了,可民国时期的中国还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内部有多党之间的较量,外部有虎视眈眈的殖民侵略者。多党争斗时,为了打探对方的动向,于是就催生出了地下情报工作者。

这些情报人员,他们通常都是伪装身份在敌方区域活动。但是生活总是需要钱的,这些特工总不能一边过着打工人的日子,一边又悄悄窃听情报吧。

所以,为了工作方便,国民党便打造了一批金条,让他们拿着这些资金开展特务工作。

由于这些金条在外形上与海中的黄鱼相类似,当时的人们就将这些金条按大小等级规格,称作是“大黄鱼”和“小黄鱼”。相较于小黄鱼而言,大黄鱼肯定是价值更高的,更受人们的欢迎。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假如是要去购置军火等武器装备的话,人们就会用大黄鱼进行交易。

那么,这大小黄鱼究竟值多少钱呢?首先,小黄鱼是指1两重的黄金,大黄鱼是10两重的黄金。可由于黄金价高,都是用克来计算的。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半斤八两”这个词语吧,按照古代旧制,这一斤等于16两,所以0.5斤就是8两。根据这种计算方式的话,1两就等于500/16=31.25克。所以这大黄鱼也就是312.5克。

假如按照现今400元一克的金价来换算的话,这大黄鱼价值约12万人民币左右。过去,一根小黄鱼能在浙江等地买上个两亩良田,而拿三根大黄鱼的话就能换取一套北京的四合院,鲁迅就这样做过。

民国金条,已成记忆

此外,由于黄金不容易贬值,因此在民国时期就出现了很多囤积黄金,企图发国难财的的商人。

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之前由国民党所一手主导的货币体系也进一步崩塌了。并且,在此之外,国民政府还大量发行过货币,这也就引起了通胀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民政府尝试着用黄金去换回之前的货币,这样一来,市面上的货币数量减少,就意味着有着更多的购买价值。

这个阶段的国民政府与美国合作,从美国收购了大量金砖,将这些黄金制作成为金条。1946年,国民政府将这些金条投放于上海的市场上,瞬间黄金就成为了购买商品的硬通货。

后来国民党又发行金元券,想用强制性的方式从老百姓的手中夺过金条。但还是有人将金条偷偷地藏了起来。

大小黄鱼之所以如此珍贵,就是因为它们是由黄金所打制,尽管在当时那个年代比现代相比,炼制出的金条并不纯正,其中参杂着不少杂质,可还是引得众人疯抢。

无论是在哪一个年代,黄金都是弥足珍贵的,一是因为开采难度极高,二是因为很难去伪造黄金,所以它们才变成了很多人的心头好。

如今的中国已步入了经济腾飞的时刻,人们也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要囤积黄金以备不时之需了。在这个阶段中的黄金变成了一种藏品了。

假如想要见一见这传闻中的“大黄鱼”的话,可能就需要去博物馆或者是电视剧中一睹风采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