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从“零星点点”到“满天繁星”_慈利县_慈利_招商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7.89亿元,外资到位资金750万美元,引进“三类500强”企业6家,引进项目25个,新注册湘商企业13家,其中湘商到位资金12.22亿元。这是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2年的招商引资成绩单。

从“零星点点”到“满天繁星”,通过招商引资,一大批重大项目正“聚沙成塔”,成为慈利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签约仪式现场(央广网发 朱渊 供图)

过去一年,慈利县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稳外资外贸,纵深推进招商引资,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入“全省商务系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督查激励名单”。

突出全民参与 发起招商引资“总动员”

2022年,慈利县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省、市有关政策,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基础上,修订完善《慈利县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办法》《慈利县招商引资委员会议事规则》《慈利县招商引资项目执行委员会议事规则》《2022年慈利县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1+4+n”招商机制(即1名县级领导带队,组织县直部门、驻外招商组、国有平台公司和园区企业4支招商分队,若干招商顾问),实行领导分头行动、部门联动发力、板块分类推进机制,落实“月计划、旬督导、周调度”工作制度,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

全年县级领导外出招商20余次,各单位外出招商120余次,邀商来慈考察89批次。

展开全文

招商考察座谈会(央广网发 朱渊 供图)

此外,慈利县还组织各招商分队和成员单位认真学习招商指南、产业布局、项目服务流程等方面知识,全面掌握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定位等情况,不断提升洽谈技巧和招商技能。并选聘18名懂经济、守信用、熟县情、会谈判的复合型人才参加张家界市工业招商秋季攻势活动,入驻东莞3个月,加快有意向重大项目的跟进。

突出招商重点 打好精准对接“组合拳”

过去一年,慈利县着力构建“招大商,大招商”招商大格局,持续盯紧北上广、珠三角、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地区,瞄准武汉、成渝等热点区域,按照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慈利籍在外知名人士名录,收集重点成功知名人士102人,归集加工制造、农业产业化、文化旅游、商贸服务、工业发展等各类项目110个,梳理重点项目30个,总投资260.39亿元,进行多形式推介,特别是县处级主要负责人,带头招商、接待客商、洽谈项目,先后专门赴粤港澳大湾区、长沙等地招商10余次,拜访了多个商会和重点企业,取得了积极成果。

招商考察团合影(央广网发 朱渊 供图)

在此基础上,慈利县倾情打好招商“乡情牌”,积极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利用活动看望老朋友、结识新朋友,问计于老乡、求教于商会。该县先后在广东相关地区召开老乡座谈会3场,向老乡介绍了家乡发展、投资环境以及慈利产业开发区的入驻政策,3家企业表达了返乡投资兴业意愿,正在与产业开发区深度对接洽谈之中。

突出方式创新 下好招大引强“先手棋”

2022年,疫情仍然多点散发,形势严峻。慈利县在困境中求发展,积极探索“互联网+招商”模式,采取网络、微信、视频等方式开展对接洽谈,开启“云招商”“云见面”“屏洽谈”模式,成功签约张家界九度天福山等3个新项目,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考察团观察慈利宣传片(央广网发 朱渊 供图)

过去一年,首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在张家界召开。慈利县瞄准此次机遇,在大会期间成功举办了“硒有慈利”产业招商推介会,邀商百余家,扩大主导产业的知名度,成功签约花菇菌光互补项目1个。

招商考察座谈会(央广网发 朱渊 供图)

慈利县“借会办会”,用好商会、协会、展会平台,广泛获取产业转移信息,还先后组织参加了省市两级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云南经贸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外向型推介,提升慈利知名度。并坚持“以商招商”,发挥企业家人脉资源广的优势,定期拜访县内落地企业,鼓励业主推行强强联合、企企联姻、合作联手。通过县内企业家现身说法,已引荐20余家企业来慈开展考察活动,3家初步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其中九歌山鬼、亿胜新材料等项目已成功落户慈利。

突出优质服务 提升项目落地“加速度”

种好“梧桐树”,才能留下“金凤凰”。做好招商引来“活水”是序章,如何“留得下”“发展好”,激活慈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更是重点。

慈利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落实上级一揽子稳经济措施,坚持帮办台账管理制度,建立线索、意向和签约项目台账,特别是对于旅发大会期间拟签约项目,成立推进小组,实行专班对接、专人推进,并制定帮办服务卡,从规划、土地、用工、融资、厂房等方面提供全程包保帮办服务,切实为企业解难纾困,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全心全意服务企业发展。

招商引资项目调度会(央广网发 朱渊 供图)

2022年,慈利县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慈利县鼓励投资若干规定》,在土地供给、税费奖补、企业扶持、财政金融、人才优惠等方面给予招商项目更多支持,吸引更多项目投资落地。(朱渊)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