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是间谍策反的重点目标?历史上策反事件的著名案例相关的书籍以及影视资料有哪些_策反_间谍_目标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策反 策反 间谍 目标

哪些人是间谍策反的重点目标

现在间谍重点策反的目标就是退伍军人、留学生、高校师生、军事发烧友以及军工企业、国防科研单位、政府机关人员等,这些有机会接触到国家机密的都是被策反的重点目标。

一、退伍军人、军工企业、国防科研单位、政府机关人员等

这些人都是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国家机密的间谍,想要获取信息肯定是要找知道信息的人,这些人就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一些比较大的间谍案件都是和这些人有关。他们所掌握的机密肯定是比普通人要多,间接的目标就是放在这些人的身上。

二、留学生、高校师生等

这些是有机会接触到机密的人群,有些高校老师参与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科研项目当中,间谍就将目标放在他们的身上,因为他们有机会接触到那些重大机密。还有留学生他们身在国外非常容易被间谍组织盯上,间谍有充足的时间去策反他们,而且还不用担心被发现之类的。并且这些学生在回到国内以后,也会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机密事件,策反他们,非常有效。高校学生也一样,有些高校学生判断能力比较差,容易被策反。

三、容易被策反的人

简单说个例子,有一个人生活比较困难,经济比较拮据,失业了。他就在网上发布求职信息,后来在网上被一个自称是记者的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盯上。对方给他提供了个工作,跟他说需要新闻素材,让他去某一个涉军目标附近就业。然后让他去拍照,因为这个人的生活比较困难,比较缺钱,就没能抵受住这种金钱的诱惑沦陷其中。

这人拍了很多的照片传给这个记者。后来越陷越深,遵从这名记者的指示,做了很多贩卖情报的工作。最终被相关机构抓捕。所以说最容易被策反的还是那些缺钱且没有底线的人。

历史上策反事件的著名案例相关的书籍以及影视资料有哪些

中国人的战争史一般比较讲究智取,而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策反事件,有哪些,又有哪些相关的书籍和影视资料呢,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


  • 吕布

正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三国时期,吕布是非常有名的武将,但是他也有一个外号被称为三姓家奴。最早,吕布就是被董卓所策反了,杀死了自己的义父,拜董卓为义父,而后,吕布被貂蝉,用美人计策反了,杀死了董卓。在新老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和书籍三国演义当中都有所演绎。

  • 班超

有一句成语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班超就是这句话的来源。东汉末年汉朝的实力已经有所下降了,班超跟自己的长官去往西域,和某小国去谈判,而当时匈奴也派人来,这个小国的国王谈判,而且当时得到了小道消息,知道国王已经倾向于和兄奴结盟,于是班超便和自己的手下一起,杀死了匈奴的使者,使得国王不得不和汉朝结盟。

  • 傅作义

解放战争末期,我军经历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而平津战役中,我军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北京城多朝历代的古城。一旦开战的话,许多古代的文物将遭到损毁。而这其中就有我军的代表,私下里和傅作义将军谈判,策反他起义,最后不费一枪一炮,解放了整个北京城。也为大家所津津乐道。而傅作义将军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任的水利部长。在电影,三大战役中也有所描写。

从古到今策反的事情层出不穷,其实我觉得光一个三国时期就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在此就不多做,介绍了。

策反的基本解释

1、[instigate defection in enemy;instigate rebellion] 在敌对一方内部秘密进行鼓动,使其成员倒戈。
2、在敌对势力或对立派别的内部,秘密鼓动其中的一些人倒戈。
欧阳山 八七:“ 陈经理,你到底还是派人钻到我们内部来策反来了。”
3、策反,这是情报人员最古老的任务之一。顾名思义,策反就是通过各种心理战手段,将敌方人员从思想上转化为我方人员,从而削弱敌方力量,增强我方力量。被策反的敌方人员,往往可以继续发展成我方间谍,或为我方提供特殊的技术能力,以使得情报工作效果最大化。这也是“和平演变”的核心所在,乃“兵不血刃”之高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