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会展再出发_会展_展会_广交会

2022年12月30日,广州国际车展强势回归,作为本年度唯一的A级车展看点十足。 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摄

“终于复展了!”放下手机,曹育武这才松了口气。

原定于2022年11月中旬举办的广州国际汽车展(下称“广州车展”),于2022年12月30日至2023年1月8日在广交会展馆举行。身为策展机构广州展联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曹育武一直忙着推进复展、沟通参展企业,为开展做准备。

66年前,首届广交会在广州开幕。以广交会为起点,会展业在大湾区各城市迸发出蓬勃生命力,结出累累硕果。从广州、香港、深圳等传统会展重镇,到东莞、佛山、珠海等后起之秀,发力高附加值的会展经济成了共同选择,也铸就了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的高度繁荣。

66年后的今天,世界顶级的会展场馆星罗棋布,一场场展会续写着“中国制造”的传奇,承托起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向世界的光荣与梦想。

●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回归:一场来之不易的展会

有媒体形容2022广州车展的复展为“光速”。

2022年12月12日,广州琶洲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批患者,正式休舱。一天后,广州车展组委会就在公众号发布了复展通知。

这也使本届广州车展成为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国内举行的首个国际A级车展。全球主流车企悉数到场,并携全系列产品大规模参展。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光速”复展之外,是全行业的努力。

“在2022年11月中旬开展前,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周全的准备。延期的这段时间,我们始终保持和行业机构、参展企业和合作伙伴的紧密沟通,也在时刻了解关于复工复产的指引。”曹育武说,“我们从未想过放弃。”

诞生于2003年的广州车展,首次登场的展览规模就达6万多平方米,超过40万名观众前来观展。不仅广汽、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本地车企积极参展,国际超豪华品牌劳斯莱斯更是将其作为中国市场的首秀地。

“一开始,我们就将广州车展定位为‘城市名片’来打造。它更强调为参展企业搭建新品发布平台、举行各类行业活动的功能。”曹育武透露,20岁的广州车展还将举办重量级行业论坛、智能网联汽车驾驶大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展会释放出“全球车市风向标”的品牌影响力。

与广州车展一同亮相的还有首次投入使用的广交会四期展馆。

广交会展馆波浪般起伏的巨型金属曲面屋顶,是珠江边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符号。回归会展功能的广交会展馆,在四期项目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增加40%,达到168万平方米,新增会议中心5万平方米、展位5000个,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会展场馆之一。

新场馆的投入使用有望掀起更大的经济带动效应。此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曾发布消息,将从需求出发,打造“宜展、宜业”的会展配套体系,建设交通、商务、酒店、餐饮、购物、旅游、休闲等综合配套,打造广交会购物中心、广交会陈列馆等。

回望中国会展经济发展史,广交会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节点。

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从“三来一补”起步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分工。作为国内首个外向型展会,广交会这种以当地经济结构为基础,发展对外贸易的外向型办展模式随后也逐渐推广,并影响了珠三角乃至全国会展行业的发展。在后续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珠三角城市举办的展会,或多或少都有广交会的影子。

从最初的广交会,到广州车展、深圳高交会、珠海航展、东莞家博会……放眼望去,珠三角几乎每座城市都诞生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展会。结合区域产业基础与城市特征的品牌展会,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展示窗口,更是开启通向全球市场之门的“金钥匙”。

接力:一趟通向未来的旅程

刘传龙有些意外。

初次参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公司只租了个小展位。但没想到,不仅带来的200份宣传册一个上午就派完了,来展位的人也是一个接一个,络绎不绝。接待参观、咨询、交流……一天下来,刘传龙忙得有些口干舌燥。

刘传龙是以乔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副总裁的身份参展的。这次参展,乔品科技用自研的新一代沉浸式协作与管理系统Arbor 3D Work,搭建出了一个个全景会议场景。有了它,人们在家或办公室也可以管控田间地头、工厂车间、项目工地的物联网传感器设备。

“我们的核心技术可以将4K、8K画面的延迟控制在500毫秒内。”刘传龙熟练地介绍,企业自研技术可实现多终端、沉浸式的异地沟通与协作,助力产业降本增效。对他来说,这趟“旅程”才刚刚开始。

时间拨回到1999年,28岁的马化腾拿着改了6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走进了首届高交会的会场。

彼时成立仅一年的腾讯,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缺口。带着商业计划书,马化腾跑遍了高交会各展馆,最终引起了IDG和盈科数码的重视,收获腾讯公司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第一笔风险投资——IDG与盈科数码共同投资的220万美元。

多年以后,马化腾仍公开怀念过这场盛会:“在1999年,我们参加了第一届高交会,才有这样一个机会接触到资本市场,能够第一次融资,这让腾讯有了腾飞的基础。”

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高交会上展出的产品不断迭代,时刻与未来紧密相连。

展会的场地变化也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第一至第七届高交会,都是在深南大道旁的一座风帆造型的临时展馆中进行的。从第八届开始,高交会举办场地“移师”深圳会展中心。到了2022年,高交会首次采用“一展两馆多地”模式,分别在深圳会展中心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设置两个展区。

其中,2019年11月投入使用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凭借160.5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在当年荣登“亚洲面积第一馆”宝座。第二期建成后,将取代汉诺威会展中心,成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展馆。

从空中俯瞰,“鱼骨式”布局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如同张开双翅翱翔天际的大鹏。展期紧密时,常有四五个展会同时举办的情况出现,整座场馆客流如织、人声鼎沸。

前有广交会展馆,后有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两座“巨无霸”式的会展场馆,奠定了珠三角会展业在全球会展格局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潭洲国际会展中心、虎门国际会展中心、广东珠西国际会展中心等会展场馆先后落成并投入使用,多元化、多层次的会展场馆组成了珠三角会展产业的“超强矩阵”。这批会展场馆也为“中国制造”搭建起广阔舞台,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抢得先机。

崛起:一座奔跑的会展新城

回想起2022年盛夏的那场“机器人盛会”,柳明发仍感到兴奋。

在展期三天的第二届中国(佛山)智能机器人博览会上,博览会、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年会在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下称“潭洲会展”)轮番“上演”。

“这是我们自2020年以来首次参展。”通过这次展会的机会,让柳明发就职的广东捷瞬机器人有限公司得以一口气向全国客商展示出十多套包括四轴关节机器人、摆臂式智能冲压机器人等在内的实力产品。

奔跑于各大展会之间抢订单,是珠三角制造业企业的“常态”。奔跑,同样是潭洲会展的“常态”。

2016年投入使用,2019年二期全面建成。到了2020年,潭洲会展的目标已是“国家级”:当年7月,从服务佛山制造业的角度出发,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委会宣布,潭洲会展将以“中国工业会展第一馆”为目标,打造工业会展第一品牌。

展厅内10吨/㎡的地面承重、2吨/个的吊点荷载、8.2m×10m的电动物流大门、新风换气效率52万m/h等全国唯一的硬核工业级别硬件,足以应对各类展会,工业全门类产品均可在此轻松展示。

“从这里走进佛山,从这里走向世界。”在潭洲会展A区登陆厅后的右前方,一抹亮丽的蓝色引人注目。潭洲会展搭建的“益晒你”会展服务窗口,如今已正式“上岗”。只进“一扇窗”,参展客商即可“一站式”享受报批流程、平面图、会展政策、展馆介绍等服务。

努力付出有了回报,潭洲会展的一批品牌展会声名鹊起。其中由“国资撬动,市场主办”的广东(佛山)工博会更是获得了UFI(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成为佛山首个国际认证展会。

珠江东岸的东莞,也在与佛山一同加速奔跑。过去,平均每6天就有一场成规模的展会在东莞上演。在目前东莞每年举行的众多展会中,工业展占据了其中的主流。做强工业展,东莞提出“华南工业展览之都”与“广东国际会议之都”的总体定位,全面提升会展经济新格局。

当前,广东坚持制造业当家,会展业更要服务于做优做强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底。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基于资源、产业、区位禀赋出发,为会展经济谋划错位发展的路线,会展经济在城市间的竞合中产生更高的“乘数效应”,喷薄出强劲的发展动能。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