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用千兆5G,在家用千兆光纤…在国家级“千兆城市”生活是什么体验?_红岩_新区_两江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通报2022年千兆城市建设情况,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共有110个城市达到千兆城市建设标准,其中,重庆两江新区、江北区、渝北区成功建成国家级“千兆城市”。

“双千兆”如何改变

我们的生产生活?

一起来“千兆城市”两江新区

沉浸式打探吧~

每万人拥有5G基站71个

千兆城市的建设,

基础设施是关键。

由千兆光纤网络和5G构成的“双千兆”网络,既是宽带网络演进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数字底座,正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基石。

▲金康赛力斯供图

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局长范宇介绍,作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抢抓新基建重要机遇,加速“双千兆”建设。

在双千兆网络建设上

两江新区家庭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 304.81%;

城市10G-PON端口占比达 51%;

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 100%;

展开全文

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 71个。

在用户数量上

拥有千兆网络用户 4.2万户,

5G用户 超42%。

让数字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双千兆”网络覆盖,

给市民生活带来哪些便捷?

一起到礼嘉智慧公园来看看。

▲礼嘉智慧设施自动巴士 林川 摄

● 自动驾驶巴士

没有方向盘、驾驶员、制动踏板、驱动踏板……这还是汽车吗?没错!这便是基于5G网络运行的自动驾驶巴士,巴士稳稳地靠站停车。从外观上来看,这辆巴士体积更小巧,车厢内没有方向盘、制动踏板、驱动踏板。

从两江新区礼嘉智慧公园5G馆出发,车辆在道路上完成了站点停靠、乘客上车,起步出发、变道行驶的操作。值得一提的是,在路口红绿灯处,车辆能够感知路况信息,按照红绿灯的亮灯情况行驶。

自动驾驶巴士所承载的“黑科技”远不止此,在车辆四周布局了感应装置,能够对四周障碍物、行人实时感应,做到安全平稳行驶。

基于5G网络的自动驾驶,

只是我们生活在千兆城市的体验之一。

▲礼嘉智慧公园机器人卖饮料 冉雨琳 摄

范宇表示,车与车、车与路等方面协同,大幅度提升了社会运转效率,“双千兆”不仅是消费品,将逐渐成为社会要素。在未来,数字化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建设上层层递进、逐渐深入,数字化应用将广泛惠及百姓生活。

“双千兆”赋能千行百业

“双千兆”为市民生活添彩,

为产业发展赋能。

在两江新区,通过数字化改造,一个个智慧车间落成,一项项智能化应用结果……

“两江新区全面推进‘5G+’在千行百业中的创新应用,积极打造试点标杆示范项目。”范宇称,两江新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累计智能化改造项目350个,建成全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7家,创建全市创新示范智能工厂5个。

▲长安福特生产线 企业供图

比如,长安汽车“5G+工业互联网”协同智造工厂、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港区智能化作业等多个5G创新应用案例。

● 上汽红岩

我们可以看到,在码头港区,上汽红岩5G智能重卡成列整齐排队,车与车之间紧密衔接又保持相等距离,重卡不仅能“看懂”道路上的闸口、信号灯情况,还能与港区装卸设备实现信息交互,精准的实现集装箱的自动装载与转运。

数字化改造升级,让港区作业更加安全高效。早在2017年,上汽红岩就发布了首款互联网梦想卡车,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卡车产品有机结合。2019年,由上汽红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5G+L4级别的智能驾驶卡车启动示范运营,实现精确定位以及15秒内一次性完成精准停车(±3cm),单点装卸作业效率将提升10%。

直至今日,上汽红岩5G+L4智能重卡在东海大桥的累积运营里程超430万公里,仿真场景数量规模达到百万级,真正实现了高效、安全、绿色、无人化常态运营。

这样丰富扎实的实践,加以海量数据反哺技术创新和算法优化,使自动驾驶技术的边缘场景适用性更强,丰富的积累也将加快自动驾驶在港口、干线、市政环卫等公共交通、公共服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进全场景“无人化作业”。

▲无人驾驶公交车 两江协同创新区供图

● “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项目

在5G赛道抢抓“赛点”,车联网强势“出圈”。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项目落地结果,项目是依托重庆山地交通搭建智能网联的试验田,吸引了一批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企业赋能重庆本地长安、赛力斯等一批整车制造企业转型;推动整车制造与智能网联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车路协同解决方案走向成熟,形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产业在两江新区的聚集效应。

相信在未来,可以看到“双千兆”赋能千行百业,让生产生活更加“聪明”。

(来源:上游新闻)

总编:杜术林 | 副总编:张科

主编:付斯颖 操梅 | 编辑:杨力川

两江新区 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外,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